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獲得一種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效率……
我們處在一個有太多選擇的時代,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不同的設計,都懷有不同的夢想,也都在尋找從腳下抵達夢想的那條道路。
不久前,我讀到一組頗有意思的數據,來源於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報告分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每個人實現自我的動力各不相同,中國人最大的生活動力是對子女發展的期望和對個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際優勢、追求一生平安、盡力做好本職、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做貢獻,分別位列第三至八位,第九項才是追求生活情趣。
這個數據意味深長。我們對子女的期望,個人事業的追求,健康的保障,建功立業的夢想,都不可或缺,但追求生活情趣就真的該排得那麼靠後嗎?生活情趣只是風花雪月,只是錦上添花嗎?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生活情趣究竟是一種奢侈品,還是一種必需品呢?
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選擇;現代人的頭腦,掌握了太多太多的知識;現代人的思維,充滿了太多太多的邏輯……可是,卻喪失了許多許多東西——我們充實了大腦,卻喪失了心靈。
許多人會說,社會現實如此,工作壓力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容不得一絲松懈,又如何有時間去悠閒?
在我看來,悠閒與時間無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種節奏。輕重緩急,我們必須拿捏得住。同樣的工作,也許別人力不從心,無法勝任,你卻能在重重壓力縫隙中閒庭信步,悠然自得,有著不敗的從容,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這句話頗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夠悠閒地對待它,才會有時間、有心思去滿足自己的閒情逸致。
別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趕,別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體會。這是一個發現的過程。發現什麼呢?發現一種生活方式,發現生命的質量。《菜根譚》裡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平氣和者百福自集。”講的是同樣的道理。
我曾經講過一個小故事。一個木匠帶著一幫徒弟干活,干著干著累了,擦汗時揮手一甩,腕上的手表飛了出去,掉在刨花堆裡。木工房被刨花堆得滿滿的,足有半人高,徒弟們停下手裡的活東翻西找,始終沒有找著。
天色已晚,師傅說:“算了,先去吃晚飯,明天再找吧!”1個小時後,師徒們酒足飯飽,回到木工房,見木匠的小兒子坐在門口,拿著手表說:“爸爸,我幫你找到手表了。”
木匠很是驚訝:“我們這麼多大人,大白天翻箱倒櫃都沒有找到,現在黑燈瞎火的,你是如何找到的?”
男孩說:“大家一起找,亂哄哄的。你們走後,我一個人坐在黑暗裡,聽見手表滴答滴答聲,順著聲音一摸,就摸到了。”
故事很簡單,道理卻很深邃。想想看,寧靜難道不是一種生產力嗎?
《莊子》中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天地萬物是可以映照在我們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靜。喧囂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時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灘上的時候,它能照見世界嗎?它什麼也看不見。
一個人的心裡有太多欲望,過分在意他人的贊譽和誹謗之語,這顆心就會像喧囂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動著,躁動著,這樣的人能靜下來嗎?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種閒適,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
安靜下來,在中國人本來的生命規律中去發現悠然的歡喜,對今天這個時代而言,也許不僅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說它是雪中送炭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