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談念珠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尤其是印光大師教給我們的十念法,十念法的精神就是三個清楚,這它的精神。第一個是念得清楚,不要念太快,慢慢的念,一個字一個字念,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聽自己念的聲音,聽得清楚;記得清楚,為什麼要記?怕有雜念進來。你能夠記住,雜念就不容易進來,這是什麼?幫助你這個心專一,雜念就不會進來。他記只叫你記十句,第一句第二句到第十句,十句之後,再一句、二句又到十句。不要記十一、十二,就是一到十、一到十,永遠這樣記下去。知道我這一句佛號是在這個十句當中第幾句,清清楚楚。這個方法好,胡小林居士用了四個月,他說非常有效,在以前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現在用這個方法,妄念少了,很少很少。所以他勸導大家、鼓勵大家,是好方法。印光大師一生他就用這個方法,他不用念珠,而且告訴,掐念珠分心,不能專一,改用這個方法。念珠呢?念珠是提醒,提醒自己要念佛。用它做表法,看到念珠就想到念佛,用這個意思,真正念佛不掐珠。念佛重要,沒有事不要打妄想、不要說閒話,念佛多好。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集)  2011/10/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04

    譬如說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就教我們很多,念佛不要用念珠,為什麼?因為念珠,一面念佛,一面計數,心不專一,這話說得有道理。我們念佛,念一聲撥一個珠子,一圈念完到頭了:哦!一百零八聲了。他自自然然就有這麼個念頭起來,這個念頭叫打閒岔,這個念頭就把我們的功夫破壞了。所以他老人家連掐念珠都不必。但是念珠可不可以持?可以,我們一面念佛,一面可以掐珠,掐珠不計數,我的用心在佛號上。這個珠放在手上是什麼?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念佛,這個好,這是自度。同時叫別人看到:他在念佛!那個人阿賴耶識裡頭,佛的種子種在心上,這是度他。所以,戴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或者套在手上都好。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一一卷)  2004/10/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311

    念佛一直念去,不分別,不執著,沒有妄想,你看看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教導我們,念佛要不要拿念珠去計數?他說不要,為什麼?你掐珠子念佛的時候你的心不能專一,你還在計數,不用了。這個計數是在什麼時候?初學,初學的時候怕你懈怠,怕你沒有辦法攝心,用這個方法。所以這個方法是階段性的,功夫純熟之後不要計了,手上拿一串念珠是可以,不是計數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念佛,也提醒別人,念珠的用途很多。心裡面的佛號,最好能做到一切時一切處都不中斷,這睡眠睡熟了斷掉,醒過來之後佛號就接起來,這樣會到功夫成片。印祖教的方法,好,那都是古大德經驗之談。最忌諱的妄想分別執著,因為你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你的念功不純。念功果然真純,你決定能夠證得念佛三昧,那就是《彌陀經》上講的,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如果我們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的念佛三昧是理一心,中品是事一心,下品是功夫成片,必定得生。清淨心中最怕夾雜,夾雜什麼?就是起心動念,這個東西不能有。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二八卷)  2004/1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28 

    下面還有兩分鐘的時間,我給大家從頭到尾再念一遍,然後我們就結束今天上午的課。「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谛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做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11年9月馬來西亞弘法大會—學佛的體會  胡小林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11/9/25  馬來西亞綠野國際會展中心  檔名:56-112-0001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

資料摘自:印光大師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

  我們念佛求什麼?就求一心不亂的境界。能夠有一心不亂境界你就決定往生,這就是念佛三昧。一心不亂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最低的,功夫成片也叫事一心,這已經有把握往生了。如果是念到斷了見思煩惱,這種事一心那就很高了,這種境界、功夫等於阿羅漢,你就已經出了六道輪回,你往生就不在凡聖同居土,你到方便有余土了。如果再能破無明,那你就是理一心不亂,你往生是實報莊嚴土。那我們現在目標至少要定在念佛功夫成片,最低的那個事一心不亂。那怎麼達到?『亦無他術』,沒有別的方法,『最初下手,須用數珠』,下手處,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你就得老老實實數珠計數念佛。所以一串念珠不能離手,所謂「佛不離口,珠不離手」,這是念佛人的樣子。計數要記得分明,一句一句,按照自己的習慣,有的人念一句掐一個珠,有的人念十句掐一個珠,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那麼有的人不用數珠,他用念佛計數器,按的,也行。記得分明,不能亂,亂了是說明心在打妄想,心亂了,所以數數數都忘了,都忘了數到哪兒了,這就是心沒有集中,一定要記得分明。

  『刻定課程,決定無缺』,每天課程蕅益大師開出最低三萬,這個課程,我們自己按照自己的作息定一個自己的課程,這個課程定下來了決定不缺少,每一天要做到。

  【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亦得。】

  念佛一開始用數珠,這是前方便,念熟了之後念佛就習慣了,『不念自念』,這個就是你不用刻意去念阿彌陀佛,佛號自然就會往前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老有這個佛號,這叫不念自念。真正功夫純熟的,到晚上睡覺他也不念自念,佛號就不間斷,就像念佛機似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都是這樣不間斷。到這個時候,你計數也行,不計也行,那個時候就無所謂,你就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夫要保持,不保持也會失掉。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蕅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重陽老人節獻禮  鐘茂森博士主講  (共一集)  2008/10/7  華嚴講堂  檔名:52-299-0001


「又雲: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這都是蕅益大師講的,你要希望念到一心不亂,也沒有別的辦法。什麼辦法?「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這個是祖師教導我們最初方便。最初方便用念珠好,為什麼?你那個課定了。現在的人叫他一天念一萬聲他辦不到,叫他怎麼念?叫他一天念一千聲,他辦得到。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顆,叫他念十串,這個他可以做到。慢慢來,念上個三年、五年再勸他加,向上提升。開頭定多了,後來很難堅持,這個例子自古至今都有,甚至於我們自己都不例外。所以課定得少,慢慢往上加,這個好,這是進步的現象、提升的現象;定得太多往下減這是退步,這個是往下墮落的現象,這個現象不好。所以初學的課要定得少。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二集)  2011/5/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22


「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就像前面所說的,晝夜十萬聲,或五萬、或三萬,你定課,一定用念珠。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顆,一般人念佛的時候,差不多念三聲佛號撥一個珠子,他一串珠子就是三百聲佛號,用數珠來念佛。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很多,不要聽到這個想學這個,聽到那個想學那個,把你心搞亂掉了。你平常用什麼方法,這個方法得力,就一直用下去,重要的,前面講決定在心、在緣、在決定。我們用的心是真心,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真放下,要用這個真心;緣,我們的緣非常殊勝,緣有了;那決定,我們要決定我們自己修行的方法。不必人家說什麼我們就跟他說,不需要,總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李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那是很好的方法,就是把心裡頭的雜念放下,把阿彌陀佛請到心中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好事、壞事清清楚楚,那是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功夫,更不放在口上,對於什麼都不批評,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原則好!

  蕅益大師這是教人,從初下手念到純熟,「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都可以,記不記數就無所謂了,為什麼?已經到功夫純熟,這個純熟就是成片。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往生,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想早一點走,還有壽命不要了,求阿彌陀佛來迎接他,佛真來,這是真不容易。如果你還有事情要辦,我再多住幾年也行,叫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留決定不是為自己,是為正法、是為眾生,還有這個法緣,還有些事情必須要我去做,別人代替不了;別人能代替的,我就不留了,就可以走了。「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依舊搞六道輪回,都犯這個毛病,你看這些毛病古大德統統都說出來了。人決定要老實,老實人才會成就,這些都不老實;不老實,說老實話對於教理沒有通達,涉入不深。信心,雖然有信心,信心裡面有懷疑,或者信心裡頭有妄想,不純,信不純。

  行不得力,行不得力自己應該知道,為什麼?妄念太多,就是不得力。功夫得力自己很清楚,妄念少了,功夫就得力,妄念少,智慧就開了。也就是不迷惑、不糊塗,處事待人接物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總而言之,萬緣放下是真正的關鍵,為什麼妄念那麼多?沒放下。該放下的要放下,不該放下的還是要放下,決定不能障礙念佛,只有念佛的功夫相續不間斷,才真正有力量。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跟人結惡緣,這個要記住,他做再不好的事情,要能夠原諒他。想到阿彌陀佛都原諒,我們為什麼不能原諒?經上講得很清楚,「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別怪他,他很可憐,沒有受到聖賢教育,對於世出世間事情他不知道。每個做壞事情的人都以為他自己是對的,他要以為是錯誤的他就不會做了。所以這個可以原諒,就是別放在心上,不要耽誤我們自己事情,我們自己就是往生淨土,這是大事。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五七集)  2012/6/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57

五停心最後一個是「數息觀」,數息是斷散亂心,幫助我們得定。實在講,在念佛上計數,我們計數念佛,你用念珠計數。計數念佛,就是數息觀跟念佛合在一起。古人有不用念珠,用心計數的,也是好辦法,這都看個人自己的方便。用念珠是有很大的好處,念珠,我們不是念一句佛號撥一個珠子,這樣攝心比較困難。怎麼念法?念三聲佛號撥一個珠子,就容易攝心;不是念一句佛號撥一個珠子,念三聲佛號撥一個珠子。三聲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說「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那就錯了,那裡面就有夾雜了。數字很清楚,數的念頭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清楚,三聲撥一個珠子,容易攝心。你們現在很多同修,念佛這個心還是攝不住,心還是散亂,你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五停心裡面的數息觀跟念佛結合在一起,你不妨試試看,會有效果。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十集)  1999/5/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50

  問:「每當我看師父講話時,喜歡拿著念珠,師父講話停頓時,我就念阿彌陀佛。有居士告訴我這樣不如法。另外我聽人說話時,也愛拿著念珠,請問這樣做對不對?」

  答:說話的時候拿著念珠,你說對不對?你問我對不對,你說對不對?如果講到如法不如法,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經典上有沒有這樣的說法。我們跟人說話拿著念珠,經典沒有說跟人說話不可以拿念珠,佛也沒有說。佛沒有說,我們拿也好、不拿也好。念珠是提醒自己念佛,也能度眾生。這一般不學佛的,像我們佛教徒,我常勸大家手上拿一串念珠,你上街的時候手上拿著念珠,不管念不念,外面人一看,「這個人念佛」,佛的印象就入到他的阿賴耶識,這給他在阿賴耶識種佛種子,這是好事情,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學佛答問  (第三十七集)  2000/10/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37

 

上一篇:蓮花生大士:修法十表面
下一篇:蓮花生大士:修法二十一種徒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