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如本法師:禅定可分為幾種?境界有何差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問禅定可分為幾種?境界有何差別?

  禅者梵語為禅那(dhyana),華譯為靜慮,或正定之義。禅的分類千差萬別,廣說不盡,今略提三種,供給諸位大德共參研:

  一.世間禅:就是一般民間或修心養性之士,為了煉丹煉氣,讓身體得到健康安泰為主,如社會上的瑜珈術、靜坐、數息調氣、打坐、冥觀、或於大樹下吸取樹之靈氣之說,乃至於日月之下靜觀打坐,不分日夜,為吸取日月精英,這一連串的民間修煉之士,無非顧及身體之精氣神,能延年益壽為宗,旨多少亦能有點精神的統一,達到身心的安康與舒適,甚至有療治與感應之事跡,如此的行法,佛門稱之為世間禅,這些與開悟見性毫無相關,尚有一遙遠距離!

  二.四禅八定及四空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種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境界;八定是色界的四禅與無色界的四無色定,稱之為八定,這是三界中的色界與無色界所有的禅定,尚未出離三界,亦有生死輪回,僅是禅定所維系,禅定若盡,則隨業又漂流投生他道,此四禅的境界,固然遠此前面世間禅來得殊勝,勝過百千萬倍之禅悅,但尚未究竟,亦非佛門弟子所依所歸之處。

  初禅的境界,有三天: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禅。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等二天,此三天已不須段食,故無鼻舌二識,惟有樂受與眼耳身三受相應,喜受與意識相應。

  二禅的境界,有三天: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禅。即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等三天,此三天無前五識,僅有意識,因之惟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

  三禅的境界,有三天:安穩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禅,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等三天,此三天識受皆與二禅略同,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淨妙。

  四禅的境界,有九天:前五識俱無,亦無喜受,僅有捨受,與意識相應,名為四禅。即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等九天。

  根據大涅槃經所說:初禅天人,因他們心中粗細的思想,所以外面有火災;二禅天人,他們對於禅定,生喜樂心,所以外面有水災;三禅天人,他們呼吸粗重,所以外面有風災;惟獨第四禅,所有內外過患,一切均無,所以諸災不能到達那裡。

  以上是詳細介紹四禅的境界,現在介紹四空定,又名四無色定,何謂四空定?分別如下:

  空無邊處定:是修行人心想出離患難重重的色(色蘊物質)的牢籠,於是捨色想而緣無邊的虛空,做到心與空無邊相應。

  識無邊處定:是行人又厭棄外在的虛空,於是捨虛空而緣內在的識,做到心與識無邊相應。

  無所有處定:是行人又厭棄其識,而觀心識無所有,做到心與無所有相應。

  非想非非想處定:是無粗想(非想),又非無細想(非非想),做到如癡如醉,無所愛樂清淨無為的境界。

  以上就是所謂四空定,依此定而修,必感召生於四空處天,因為此四空處的眾生,於五蘊中無色蘊,只有受想行的四蘊,亦無物質的色身,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亦無依報的國土宮殿,故名無色界,或四空處;無色界的四空天尚未解脫三界,故其禅定亦未究竟圓滿,禅定若盡,亦有墮落之日,並非佛弟子所依所歸,應該更上一層樓,以求解脫,共證菩提。

  三.出世間禅:如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皆已出世解脫的聖者,其禅名為出世間禅,即已出三界之禅定,其中以佛之禅定最尊最上,最究竟、最圓滿。

 

上一篇:如本法師:四弘誓願和自性四弘誓願有何差別?
下一篇:如本法師:學佛的過程,解脫的境界可分幾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