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頂果欽哲仁波切:讓修行融入你的生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讓修行融入你的生活

 頂果欽哲仁波切

    說明:在密乘裡,對上師的虔信心被認為是開悟過程必備的條件,本文摘錄自《如意寶》一書,是頂果欽哲仁波且應弟子之請,依隆欽寧體(意謂為隆欽巴之心要,隆欽巴即無垢光尊者)傳承,以十八世紀偉大的上師立津吉美林巴(無畏洲尊者)的教法為藍本所做的“上師相應法”的指導開示,開示的地點於加德滿都近郊的雪千天尼達傑林寺。

  所謂一個“修法者”,是指面對任何順逆諸境,皆能轉極逆的境界為助緣的修行人;他能清淨一切外境,且對修行的過程中一切順逆外境的經驗及相應,也能清楚了知。“修法者”不應被順逆諸境所引起的障礙而停滯及困撓,應視自身如同大地,對於任何的眾生,不分其好壞及順逆,均同樣加以維護,並作承擔與容忍。修行者又應視困頓環境為修持的增上逆緣,如同強風,不但不會熄滅火焰,而是會於一般火中,幫助吹出更猛烈的火焰。
  當我們遭遇逆境之時(諸如誘惑、惡語、指責或入獄等),我們都不應該抱怨而認為:“我不斷地祈請三寶,所以不應遭此災難,”而是應該認為此過去世損害他人所造成的惡業,因此今生受此災難,而思維:“籍此災難,願一切有情眾生過去世的惡業,皆由我身承受”。我們應該時時明了:一切的考驗,都是蓮花生大士的善巧示現,籍此來消除我們的惡業。因此,我們應該衷心的接受任何傷害與責罵而思維:“此均為上師的慈悲的賜予!”
  許多藏人在過去二十五年來,一點也未退失他們對上師的信心,反而更虔誠地修法,他們已將一些橫逆遭遇的煩惱,轉化於佛法中,且更加強修持的實踐。當我們在遭逢順境之時,則不應攀緣,而應視之如幻夢。如果遇到富裕以及發達成功,能居住於高樓大廈之時,則不應自認為成就,也不應累積財富而要求享受與追求名利、權勢,反之,應當了知幸運的來臨,實在是我上師慈悲教導的結果。縱使事業成功,也不應該忘記世間一切的成就都是無常的。
  經典中說:“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長必有消,有升必有降”。置身於逆境之時應常祈禱:“所有吉祥回向一切眾生,所有功德供養蓮師,而我只滿足於粗衣淡食”。生活應僅須要溫飽以維持生活就好;且應如同過往的聖者,隱居於巖洞及屍陀林中。
  所以過去的聖者,均居於巖洞與野獸為伍,他們之所以如此,實在是已經將自己的生命存在,全部轉向佛法了,他們放棄一切而專注於如同流浪者的苦行修持,此種精進的苦行者的內心,已充滿法喜。求法的意念,使他們關閉於巖洞,而且被死亡的來臨所策勵不斷精進。我們應當盡量趣入這種心靈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由順境產生的修法障礙也可避免。
  如果不是這樣,一旦行者獲得名利與恭敬,將視自身為上師或喇嘛,並自認為應該得到豐衣、美食、恭敬等等。當此念頭興起之時,貪心慢慢隨之增長,原來修法的清淨心,也隨之而消失了。若我們視順境如同夢幻,上述退墮的行為就可以避免,而能增長自身的修持。
  我們亦可以同等的善巧方便,來觀察自身修行的變化。當我們修法遭遇阻逆之時,諸如昏沉、掉舉、觀想不清晰等,應當轉化為培養清淨的洞識見地,也就是:觀想所在的外境以及一切眾生為住滿勇父空行燦爛光輝的銅色山,也可觀察一切的示觀,都是蓮花生大士,一切的音聲,都是其咒音的共鳴,一切的思維意念均為他的智慧游戲。若修法時幸運地有所了悟與相應之時,也不可自以為有廣大的進步,而應該視之為上師的指示,亦應當當下清楚明白地了悟,此種進步並無任何目的或貪執。簡要言之,一切的財富、光榮、名譽、錦衣美食以及修持經驗,均可能引起我們的攀緣與執著,如果這種妄念興起之時,我們應當安坐於座上呼出濁氣二次,觀想妄念隨著濁氣而排出,如同排除貪、嗔、癡,並自我提醒:宛如蜉蝣似的成就,是短暫而無實質的。
  在過去世時,佛陀出現於印度,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大轉法輪於各地,而成就數千阿羅漢,使他們得以證悟。這些證悟者有的可飛行於天空,並具有各種不可思議的能力。而現在這類的奇跡,已不復再見,僅留奇跡出現的地名。後來,佛法傳入、奠基、並弘揚於西藏,成就了無數的大聖者,他們亦復四出弘傳佛陀的教誨,而今這些成就者,均已往其他的剎土,無一遺留於世間。記取這個事實,我們應當了知無論得到何種的成就,這期間均無本質可得。我們切不可貪求世間的事業,而生起執著,應當避免攀緣。
  我們於日常的修行或睡夢之中,可能屢屢遭逢厲鬼及魔障等惡業的強烈影響,若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絕對不可以希圖殲滅此種有害的厲鬼(即使在睡夢之中也是如此),而應當視他們為過去世的父母。他們曾養育我們,而現在竟欲妨害、傷害我們,他們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我們過去世所造惡業的結果。我們更應該進一步了知,這種損害我們的惡業力量,他們本身也為他們過去世的惡業所支配,作此害,無非是為自己來世種惡因。作如是的觀察,大悲心乃隨之而升起。
  若這些魔類決心為害,我們應視之為清除無明的逆增上緣。任何的障礙、身體的痛苦、心靈的折磨,都可轉換為修行的方便,也就是將這些障礙,視之為上師智慧的示觀。當我們做如是修持時,惡業自然清淨而痛苦也隨之消除。隨之如此覺照,這些惡業力量就不能成為傷害;反之,若視之為敵對,而想要摧毀他們,則會自招增加煩惱。
  近幾年來,許多人因為雜念妄想而引起各種不正常的障礙,這實在是自身潛在意識的作用。行者不應以此為外來的困境,而應當了知這是上師的賜予,作為修持過程中的增上因緣,如此更應專心祈請上師,而對於所有魔類生起廣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話,魔障就不會興起。
  若遇外力的干擾,則應探究其來源,追究這些障礙本身是否有其具體的實質,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擊打?如果是如此,則追究他們安住在何處?源於何處?以及從何因緣生起?以此心意,我們應當專心持誦蓮花生大士心咒,並發願:“願諸魔類,得依蓮花生大士大慈悲心,而親遇蓮師的善法;願他們不致自損損他;願菩提心深入他們的心中。”
  如此的大悲心融攝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蓮師的清淨心三者合而為一,其功德尤其廣大。如果能視一切外相為上師的智慧的示現,那麼“障礙”這個名詞,也將自然消失。
  我們對任何橫逆,均須保持清淨的洞見,視一切的外相為圓滿清淨,勿使自心入於染污之中。我們必須以自身所處的地方,即為蓮師淨土銅色山的宮殿,而周圍的親戚朋友為勇父與空行,一切的音聲,都為無休止的蓮師咒音。坐時,觀想蓮師安坐於我的頭頂上,為我至誠的依怙。行走時,觀想蓮師以及他的剎土就在我的右肩上,對他環繞恭敬。
  又應進一步觀想,不僅銅色山為蓮師的宮殿,即使蓮師身上的每一個毛孔,均住有千千萬萬的蓮師宮殿以及其眷屬。飲食之前,觀想所有食物及飲料,變為甘露與白菩提,並供養第一份與安住於喉間的蓮師,而將其余殘食當作是蓮師對我們的賜予,並籍此維持生命。如此,則可以消滅對美食的執著與貪欲。
  夜晚就寢之前,應觀想安坐於我頭頂上的蓮師,現在慢慢進入我頭中,逐漸下降至心輪,安坐於半透明發光之紅蓮花上,蓮花上的四朵花瓣微開,於是蓮師放出無量光,先照亮我全身及臥室,旋即又遍照至整個法界。當整個法界轉化成清淨光明之後,我即安住在寂靜純熟而不失覺知的清淨自性之中。
  入睡的一剎那,則所有法界光明融入自身,而我又融入清淨光明之中,再融入蓮師,這時蓮師已縮為一指大,融入光,再融入虛空。我隨之安住於此無盡無量空性光明的寂靜之中。我們必須了知:入睡與死亡的程序相似,此種修持方法,有助於我們臨終的修持。
  假若醒來,發覺自己在睡時並未進入這種虹光境界,則要誠懇祈禱蓮師賜予我們這種大覺的力量,再行入睡。假若妄想頻起擾人入睡,則應了知此種雜念無生起、無留住、也無休止。假如沒有干擾的妄念,則安住於自然的狀態之中。假若睡夢之時,於夢中則盡力了知這本來就是如幻之夢。
  清晨醒來,則觀想空間呈現蓮花生大士的皈依報淨土,圍繞著蓮師的空行與勇父,促我起身,時空中均充滿蓮師咒,以及超於世間的天樂。起身時則觀想我步入空行剎土,該處為所有勇父空行所居住,而我們自身也是金剛亥母,真實不虛,且從無始以來,便是如此。
  我們以至誠祈請蓮師“喇嘛千諾!喇嘛千諾!”棗即“上師了知一切!上師了知一切!”。蓮師本已安坐於我們心中的紅色蓮花,此時蓮花盛開,而蓮師出現,再度上升於我頭頂上。我們不停地祈求:“祈請我的心識隨順教法,祈請一切教法緣於正道,並祈請一切幻覺悉轉為智慧”。精進的修持直至我們心充滿蓮師的開示,而且行住坐臥之中,均不離於此。
  僅僅聽聞上師以及短暫的開示,不可能有成就。蓮師不僅是外在的形象,也必須與我覺悟的心完全融合,蓮師稱:“我不捨棄任何虔誠的弟子”,如果視蓮師為一有血有肉的凡夫,則修持進步所必須的恭敬心,很難興起。我們應當視蓮師為蓮花生大士永恆不變的智慧,出生白蓮花無所不知的智慧貫通三界,即使千萬有情同時向他祈禱,蓮師也必能夠分辨。
  須知信仰在修持過程中至為重要,如果我們一心至誠信仰蓮師,則一切事業均為蓮師所加持。隨時虔誠修行,其本身就是祈請。一切的思維,均是蓮花生大士,自然地隨之而生起這種信仰心自會關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為蓮師,一切的音聲都是祈請,一切變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解脫。
  此為極殊勝的上師相應法,且視上師為不可分別的法、報、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無須依賴修持次第、閉黑關、證空性、以及持氣進入中脈。籍此修持,所有其他修法均可融入此專一的修持中,就如渣華葛山巴等大聖者所為,日夜一心修持,經年累月不斷,亦不知饑渴。
  以此信仰心棄絕此生的各種誘惑,而不迷惑於世間行,了知因果,而不做惡業,一切尋求的執著自然消失,行者就不會偏離無上佛道,視一切示現為本尊、音聲及大樂,行者就不會誤入凡夫的念頭。視一切事物為上師所示觀,並真誠地相信,行者就不會誤入邪見。在此情況下,出離及杜絕妄念將自然升起,一切立摒棄者自動消失。上座下座無分別,絕對的自性及智慧觀照,則自然明現。
  我們應不斷地修持清淨心,使我們能直接地觀照到一切法界與眾生本來就是清淨與圓滿,而更進一步,無論因外境而起的念頭或過去深植於內心的經驗,我們必須了知其本質並無實有,而自然解脫。我們切莫追憶過去的心念,並沉迷於此種憶念之中,若是興起妄念即行覺察而斷絕。如不予以斷治,則一切成功勝利、敵人、財富經營,或任何世間成就的沉迷,將產生無止盡的煩惱,一如微風吹過湖面,漣漪不絕。
若任自己沉迷於貪、嗔、癡、嫉的憶想當中,那無異是使自己沉浸妄想之中。正因對此一切情境的執著,眾業隨造作生起,而痛苦隨之而來。雜念來時,僅察覺它的興起,並同時了知它無來處、無住處、無去處、也無蛛絲馬跡可尋,一如燕過晴空,飛影自逝,依此思維,念頭來時,則放之於絕對無邊的境界。念頭不來,則隨順自然無念。
  簡而言之,第一、無論任何的行為,都不可脫離對蓮華生大士的觀想,如此,則可獲益無邊。再者,所有的功德必須發心回向於一切眾生。此利他的念頭為發展寶貴菩提心的先決條件及基本的前行。
  第二點,於正行時,我們的一舉一動,均須啟發為真實體性的證悟,而心必須專注於此種修法。假若初學者修此證悟較為困難,或甚至不可能時,則應專心一志於觀想蓮華生大士,以免心滲入任何的妄念。
  第三點,也就是最後回向,將所有修持以及其功德,發心回向於一切眾生。以上即大乘佛法的三大特點:前行,避免修持過患而偏離;正行,依此修持可得果;以及結行或回向,保任無限的增上利益。
  我們能發揮憶念上師的心意能力,則修持上師瑜伽就沒有大的困難。如果未能適當修心,不能精進修持大乘的根本心要,而妄想進修大圓滿,將毫無成果。大圓滿見,至為高超,而我們此時的境界則極低。猶如兩三歲小孩的經驗、才能與悟性,不能與二十歲的成年人相比。若終身謹記蓮師的教誨,蓮師不會放棄我們,且將不斷加持我們逐步發展成熟的修持。如欲保證蓮師常憶念我們,則必須經常修持,如果幻想數月或一年的修持即可成就,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必須從此時開始直至最後一息努力精進,此種精進非常重要,因我們於恐懼及面臨死亡的剎那,所能依持的就是信念及信心。並時時自念,臨終時也應當憶之所有蓮師的教誨,並且使之牢牢記得。死亡時實在是很難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經常修習。
  修法者應能面對任何外緣,不因順境而喜,也不因逆境而悲傷。不執著期望與迷惑,而謹慎地依止蓮師。歡樂與悲傷、高興與憂愁皆無自性,均可成為我們修持的助緣或逆緣。而所有經驗均是對修行者真誠的考驗,此即上師瑜伽的真實本質,也是其主要的修持,若能循此途徑努力精進,此即為唯一甚深的教法。
  而關於生起次第的精密觀想方法應有四種,是四種配合清淨“四生”之過程。四生,即卵生、胎生、濕生及化生。此上師瑜伽,具有此四種精要,卻無此等的繁瑣;其他方面生起次第的修行,亦均包含於上師瑜伽之中,而不必分別研討。此為“清楚相”,即是清楚觀想本尊;“清淨觀”即是了知本尊各相的表義,例如,一頭表絕對與統一,兩臂表方便與智慧;“堅固的佛慢”表堅固不拔的信心,從根本以來即是本尊等。
  諺語說:“如能生動而清楚地觀想根本上師,為時雖然只有一剎那,其獲益遠勝過十萬倍於觀想其他本尊”。這上師瑜珈也是圓滿次第的基本,圓滿次第具有六種成就法:拙火或靈熱,為成就根本;幻化為成就的基礎;夢修反映成就的進度;光明為成就的本質;中陰為修證的延續; 遷識或頗瓦則允准行者中途銜接道果。這六種修持法,必須發轫於上師瑜珈:拙與幻化身的修持契合,與上師金剛不壞身二相應;夢修與光明則契合上師金剛語的相應;中陰與頗瓦則與上師金剛意相應。所以上師瑜伽為圓滿次第的基礎,亦為圓滿次第修持的心要。
  發心證悟甚深的圓妙智慧的行者,應如諺語說:“應當了知證悟本具的智慧,實為上師加持的道果,任何其他方法均不足持”。又說:“任何行者欲開拓超越世間聰明的智慧,而不祈求上師者,一如在崖洞之內,卻要觀察旭日太陽的燦耀一般,絕對不會明白外境與內心是本來如一的”。
  上師瑜伽即為實踐一切事物本來面目的究竟法門,為一切本來面目的核心,核心乃伏藏的本質,雖不外顯,卻存在於一切。縱然生起、圓滿、及大圓滿次第的教法無數,它們均攝納於上師瑜伽。上師瑜伽宛如連鎖,所有教法均淵源於此。
  此修法易於進行,無入魔的危險,且能直入高超的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機器,於一小時內,完成相等於數千工 人的工作,此法集納所有其他教法於內,了無遺漏。上師相應為增進修持、排除障礙的主要方法,可謂“一即是一切”的法門,上師相應法,雖名為加行的一部分,而實際上為一切修持的核心。無論寧瑪、薩迦、噶舉或格魯各派,均以上師相應為修持佛法的基礎。
  在薩迦傳承之中,我們可發現著名的“道果”,即道與果同時修持的教法。行者必須修持上師瑜伽的甚深精華,其中行者將接受上師身語意的灌頂與加持,繼而觀想上師。口授傳承亦以熱烈虔誠心來接受,修法若無專注虔誠心,就猶如無頭的行屍一般。
  而任何支派,若不能視上師與佛陀無二無別而修持,欠缺虔誠心的話,均不可能引發內心的經驗與證悟。偉大的噶當派大成就聖者嘉喜顧珠唐美,不修習其他法門,而僅專注觀想其師阿底峽尊者與佛陀無二,並終身以身語意來供養。於舉世著名的噶當巴傳承的“修心七要”中,第一步就是上師瑜伽。所有寧瑪派的教傳、口傳、巖傳也是如此,並無一修法可以籍不由上師瑜伽來建立的。
  上師瑜伽,不同於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是可以於任何時間來修持的。如修習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對於坐姿、語、意等緒要點,每一樣均需注意。修習生起次第中的閉關,全日必須按時修習四座,必須安排壇城以及水、花、香等外供養及紅、白菩提等內供養。然而上師瑜伽卻可以於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下修持,且可完成所有生起次第之所需。
  圓滿次第的修持,拙火、寶瓶氣以及閉氣等氣功修習,均有阻礙以及偏差的危險,特別是心氣緊張,都能導致心理的障礙。上師瑜伽修習,便無此種危險,而過程中,各種能量均會自動契入中脈。如吃飯充饑一般,上師瑜伽能闡發我們的俱生智慧。行住坐臥中均應時時祈請上師:“上師了知一切!請您慈悲眷顧”。時時持此虔誠的心,則易得上師加持。跟隨上師而一心專注修行,則能時時警策我們身語意的諸業而明白取捨之道。
  由上可了知,我們應當堅定地去避免惡業,即使在夢中也不可不如此。同時,須即使微小的善業,也可達到不可思議的進步。若不依此而行,我們將有順從不良壞習氣、惡業的傾向,以至於背棄了善道。
  我們必須建立“覺照之心”之習慣,於二六時中均可了知我們的所為所行。如作惡業便思維:“上師萬般叮囑,我仍不能避免惡業,在他面前我將自覺慚愧;而所有勇父空行均將因此對我失望。”立即衷心忏悔,生起金剛意志,此後只作善業。若能累積一日的善行,則可藉下列三點來加強。前行或發菩提心(即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正行或體解空性(增長專一瑜伽);後行,由我修持而來的一切福德、功德,均回向於眾生父母使他們迅速得到解脫。
  由以上幾點看來,“覺照之心”與“自省”實為內在上師與真正的根本上師。如果永久維持此“覺照之心”與“自省”,則累積善業,則消除惡業將易如反掌。
  上師瑜伽,為八萬四千法門的主體,甚深廣大無與倫比,所有有此幸運的弟子,應當衷心珍視此種修持。即使高年至於八十歲,仍應效仿巴祖仁波切一般,每日早晨無間斷地修持以生起虔敬之心。蔣揚欽哲旺波則對八大成就,具有徹底之了解,他不僅有此修行而且成就全部的修法,雖然如此,蔣揚的主要修法則為隆欽心髓的上師瑜伽。蔣揚認為上師相應法容易實踐而心要甚深,因而全力傳授予他的弟子。
  大圓滿中有‘徹卻’(立斷)及‘妥噶’(頓超)等高深的教法,但是因為極為高深,所以妄加學習則猶如以固體食物喂食嬰兒,有害無益。如果我們勉強修習此等高深之法,實在浪費時間。如果藉由真實虔敬修習上師相應法的加持,大圓滿的實現就一如晨曦一般,自我們內心深處升起,“徹卻”與“妥噶”的修法,亦可在我們的內心中發端。
  莫以為上師相應法簡短,而視之為低層次的教法,只是如同上師賜予一口食物而已。實際上,這不二法門實為一切法門的根本。無垢光尊者曾說:“此上師相應法,開啟主要的虛空巖藏”。此說來自無垢光尊者的廣義體認。如果我們相信這位聖者的話,我們亦應相信上師相應法,如果無此,任何甚深教法均屬徒勞。如果能專心修持此法,而不視之為低層次教法,則極高的體悟將自然出現。
  上師相應法被視之為“外修持”,但此並非貶損之詞。例如,語、意即依身之“外相”而成立,無此外相的任何修習,途中的進展均將受到阻礙。所以上師相應法,實在包括全部的修持道階。近年來修法者均好追求較高的修法,這些人應牢牢記住,最偉大的傳法者、教授者及成就者,都以此法為主要的修法。
  如修生起次第,我們必須觀想清楚,必須熟記咒輪,且必須對“我即本尊”有堅固不拔的信心。再者,我們必須熟習不同方式的背誦憶念,前行、正行及結行,我們必須經年累月持續行之,並累積數萬遍,才能見到修持的成果。我們必須長期修持,如果修持不如法,且有危險。上師相應法則不同,如果專心虔敬地修持,蓮師的慈悲與智慧,將極易引導我們達到絕對的解脫。
  蓮師本人傳出此上師相應法時,如隆欽心髓中之所授記:“自中脈的越量宮內,上師呗瑪陀欽遮江傳出此勝法,以授記賦予眾生,以之作為加持。”中脈的越量宮,即是當體自心光明,“呗瑪陀欽遮”意指“骨曼蓮花生大士”。蓮花乃蓮師的名號,而他所戴之骨曼,代表所有妄念的死亡以及徹底覺悟的勝利。法本中此段亦指無垢光尊者的內在解脫變為蓮師的內在解脫。
  我們要了解,隆欽心髓的授記清晰顯示:任何有情眾生,如果能與此教法修持關聯者(特別指上師相應法)均將進入銅色吉祥山的清淨剎土。
我們應當堅定相信並專心修持,如依此修持而無相應(比如一年之內),我們不必氣餒失望,亦無須受制於懷疑念頭,米勒日巴尊者曾說:“不可期求即刻解脫,而應終其一生修持。
  我們如能下定決心:“我一心修持,直至此身葬入墳墓”,所有修持過程中的經驗與證悟,自然會現起。否則,無耐心地短暫修持,不可能引出證悟的經驗。諺語即說:“除非持續修持,殊勝的法是不會來歸的”!

 

上一篇:經行的方法
下一篇:劉素雲:師父反復說的,恰恰是要我們明白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