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疏】上言池外。今表池中。蓮華。梵語芬陀利。亦雲優缽羅。亦雲缽特摩。亦雲拘勿頭。
【鈔】梵語芬陀利。此雲白蓮華。未開名屈摩羅。將落名迦摩羅。處中正開。名芬陀利。優缽羅者。青蓮華也。缽特摩者。紅蓮華也。拘勿頭者。黃蓮華也。
【疏】車輪者。言其形也。大小無定。婆沙等說。種種不同。各隨機見。
【鈔】車輪大小者。婆沙論雲。輪王千輻金輪。周圓十五裡。華嚴鈔雲。金輪大一由旬。觀經雲。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本雲。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而人世車輪。大不逾丈。不可以此而為定准。又雲。眾寶蓮華。周遍世界。一一寶華。有無量百千億葉。按經別蓮華勝劣三種。十葉。百葉。千葉。今曰無量百千億葉。葉既無量。則華之大。亦無量矣。又如來藏經雲。爾時世尊於栴檀重閣。正坐道場。而現神變。有千葉蓮華。大如車輪。華中化佛。各放無數百千光明。故知車輪不可思議。寧得局以人世常所御車而為限量。隨機者。以或小或大。由其因地念佛。功有勝劣。機感自致耳。乃有以華如車輪。抑此經為散善。蓋未考於輪義。
【疏】大如車輪。且喻形體。以輪喻德。亦有多義。
【鈔】形體者。輪體圍圓。有蓮象也。多義者。又輪有轉義。此蓮華者。托孕眾生。易凡成聖。即轉義故。又輪有輾義。此蓮華者。不染污濁。破除煩惱。即輾義故。又輪有飛行義。聖王金輪。一日之中。繞四天下。此蓮華者。遍至十方。接彼念佛眾生。歸於極樂。即飛行義故。余不煩舉。
【疏】青黃赤白。言其色也。不唯舉色。而言光者。此土蓮華。有色無光故。但舉四色者。省文也。
【鈔】四色解見前疏。光者。從色而發。如珠瑩潔。則能發光。彼土蓮華至為清淨。故有光也。大本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之色。其光亦然。炜烨煥爛。明耀日月。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眾生說微妙法。據此。則青白玄黃朱紫。已成六色。而佛地論復雲七寶。故知四色。其文省故。其實蓮華具無量色。具無量光也。又不言說法者。亦文省故。
【疏】微妙香潔。言其德也。舉四德者。亦文省故。
【鈔】四德者。離垢是蓮華正義。推廣其義。略說為四。
一言微者。復有四義。二同二別。
一者。根潛池底。不可窺視。是為幽微。
二者。不生高原陸地。與繁華麗蕊而爭妍艷。是為隱微。
三者。觀經言一一葉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是為細微。
四者。七寶所成。珍奇粹美。是為精微。前二通於此方。後二彼國獨擅。故二同二別。
二言妙者。復有十二義。四同八別。
一者。方華即果。不待華落。是為因果同時妙。
二者。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為垢淨雙非妙。
三者。一華遍圍於子外。眾子羅列於華中。是為總別齊彰妙。
四者。晝則開敷。夜則還合。是為隱顯隨宜妙。
五者。巨蓮在中。而有百千萬億蓮華以為眷屬。是為主伴相參妙。
六者。上中下品。各三成九。九九無量。隨其宿修。不相錯謬。是為勝劣分明妙。
七者。大一由旬。乃至百千萬億由旬。是為小大無定妙。
八者。不以春生。不以秋瘁。亘古常新。是為寒暑不遷妙。
九者。朱紫玄黃。或復純白。雜色雜光。亦復如是。是為彩素交輝妙。
十者。生於彼國。而能從空來至此土。迎取當生。是為動靜一源妙。
十一者。諸佛菩薩。結跏其中。念佛眾生。托質其內。是為凡聖兼成妙。
十二者。此方念佛。華即標名。勤惰才分。榮枯頓異。是為感應冥符妙。前四後八。同別可知。
三言香者。此方彼國相較勝劣。亦有二義。
一者。此方則出污泥中。宜為所溷。而清馨澹然。是為穢中香。二者。彼國則如大本言。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故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誦斯偈者。尚致口出蓮華之香。超一切香。香無與比。是為香中香。則知此方之香。已勝余華。彼國乃勝而又勝者也。
四言潔者。此彼勝劣。亦有二義。
一者。此方則出污泥中。宜為所染。而瑩然清淨。是為垢中潔。二者。彼國則根自金沙。異濁土故。生從德水。異常流故。質成妙寶。異凡卉故。超一切潔。潔無與比。是為潔中潔。勝而又勝。例上可知。以上從其切近。略表四德。若廣演之。亦應無量。問。有謂下品下生。生鐵蓮華。其說然否。答。未見佛說。如上所明。色不止四。有七寶華。則知金蓮華者。黃色所攝。玻璃砗磲。及與銀蓮。白色所攝。赤珠瑪瑙。紅色所攝。乃至琉璃。亦黃色攝。推而廣之。帝青蓮華。青色所攝。如真珠等。亦白色攝。以是參合。應無鐵蓮。鐵於五金。金所賤故。鐵於七寶。寶所無故。九品下生。猶勝天宮。天宮皆以寶成。不聞有鐵。況在西方。何得有此。
【疏】又蓮華者。往生彼國托質之所。念佛之人。特宜知此。
【鈔】托質者。未證無生。生必有托。六趣眾生。則中陰之身。自求父母。往生善士。則一彈指頃。蓮華化生。下文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即是生此蓮華中也。是蓮華者。乃卸凡殼之玄宮。安慧命之神宅。往詣之國。號曰蓮邦。同修之友。號曰蓮社。約禅誦之期。號曰蓮漏。定趨向之極。號曰蓮宗。重其事也。修淨土者。若禮佛時。當想己身在蓮華中作禮。佛在蓮華中受我禮敬。若念佛時。當想己身在蓮華中。結跏趺坐。佛在蓮華中。接引於我。然後一心持名。昔有二僧。作蓮華開合想。遂得往生。況復加之一心持名而不生者。問。此經不兼色像。今胡乃爾。答。有專主故。兼亦無礙。如菩薩偏行六度時。以施為專主。余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今念佛亦然。專主於觀想者。少時持名。專主於持名者。少時觀想。亦隨力隨分之意也。所謂不兼色像者。蓋恐一心執持名號。又一心觀想色像。不唯心無二用。而兩事雙行。輕重不分。俱無成就耳。苟明於正助之義。則一心持名以為其正。少時之助。助亦歸正。如火益薪。復有何礙。
【疏】稱理。則自性清淨光明。是蓮華義。
【鈔】清淨。表色。自性纖塵不立故。光明。表光。自性萬法朗然故。佛地論雲。如是假實之色。皆不離佛淨心。即此淨心。能顯假實之色。故經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等。是光色不二。寂照雙融也。又自性寂。是華合義。自性照。是華開義。自性具足一切善法。是微妙香潔義。然則不離塵境。未浴寶池。常在蓮華中。經行及坐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