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網絡學佛、傳播、護持須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切莫愚癡,用網絡造諸惡業

  ——文殊勝者:索達吉堪布講

    環顧我們周圍的生存現實,世間凡夫的愚癡可謂比比皆是。那麼佛教徒的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作用又體現在哪裡呢?現在只要你打開電腦上網浏覽一番就會發現,網上每天都集聚著一群皈依或未曾皈依過三寶的人在那兒吵得不可開交。沒有任何正知正見指導下的“辯論”,發展到後來往往演變成互相之間的謾罵、人身攻擊,這樣的論爭除了使相續不成熟之人造作惡業,廣積惡因以外,對自他、對社會又會有何幫助、教益?已然處在一個佛法衰微的時代,再要你打我鬧、互爭風頭,豈不有些太沒意義、太過無聊?

    日嘎上師說:“這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不少法師利用網絡傳播、弘揚佛法,也有越來越多原先未入佛門的人士通過網絡接觸到佛法,使他們走上了學佛的道路。但凡事有利也有弊,網絡在宣傳佛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辦好一個佛法網站,起到弘法利生的作用,功德極大;反之,在網絡上謗誹三寶,搞內部分裂,罪過亦極大。現在一個人在網上發表錯誤的觀點,可以同時被很多人看見,這樣就形成了‘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的後果,因此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警醒。” 上師又說:“根據因果定律,倘若看得人越多,影響越廣,始作者的過失也越大。總之,佛子們對待網上的種種言論一定要慎之又慎。還有不許公開的密法,如果擅自在網上傳播,就犯了密乘根本戒!”

    偉大的佛陀是如何與人辯論的!

    又有一天,佛陀和侍者阿難走在路上,忽然看到提婆達多和他的弟子迎面走來,佛陀很快的避開道路,阿難怏怏不樂的問佛陀道:

 “佛陀!你為甚麼要避開提婆達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難道佛陀還怕他嗎?”

  佛陀知道阿難心中的不平,就安慰他道:

 “阿難!我不是怕他,不過不要和他相逢,何必要同愚人見面呢?我們都不要同他在一起,也不要同他辯論,他現在滿懷著邪念,如同打惡狗,惡狗更加狂暴,所以不要觸犯他,一切麻煩就會減少。”

    口業不容易修。表面看來只是說一句話,實際上這一句說得好,可以成就—個人乃至千萬人的善業;說得不好,可以毀掉一個人乃至干萬人的善業和前途,所謂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喪邦就是這個道理。


【網絡學佛||傳播||護持須知】

    網絡學佛我們帶來及大便利,大家都有體會。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也產生了另外的風險。這個風險在哪裡?我們首行要認知,用智慧取捨!

   1、只學不修不證。

   網絡上關於佛法的知識、見聞很多,有些人貪多嚼不爛,只學知識,而且多數是學二手知識(什麼是二手知識,就是看人家經過幾道手轉貼的,而不去查證佛經原文。事實上,網絡上查找佛經原文,這可以說是末法時代學佛的最大好處。可惜很多人不會用)。佛法是要修證的,很多人把網上學佛當做了另外一種上網方式,不懂修證,也沒有修證。有的人在網上發貼,動辄惡口辱罵!悲乎!若不上網學佛,恐怕還不會給他這麼多罵人的機會呢! 

   2、傳播邪法外道。

   網絡傳播很快,傳播的同時也帶來名聲的擴大。所以很多人樂於傳播有關佛法的東東。但是,很危險的是:網絡是雙刃劍。正法也是如此傳播,邪法外道也是如此傳播。如果你缺乏擇法眼,隨意傳播,一不小心就傳播了邪法。現在的附佛外道很厲害,很多看起來比佛法還象佛法,比佛陀說的還吸引人,比佛陀說的還神奇。其實佛法本身是很平實的。所以,大家對於那些看起來很神奇的事情,一定要小心。因為末法時代,妖魔外道吸引人的方法,就是用這些所謂的“神奇事跡”。因為末法時代,人心不古,都普遍地有獵奇心理,這就中了邪法外道的圈套。

    3、妄建“道場”。

    在古時候要建個道場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網絡時代,這就很容易了。其實,建道場是個中性詞,大家一定要明白這點。不要以為建道場就一定有功德。為什麼?

    因為道場的核心是傳播法義。如果傳播的法義不正確,那麼建道場反而成罪業。當然,如果你傳播的法義是對的,那麼建道場就很好了。

    網絡道場普遍有幾種形式:

    一是網絡QQ群。有的人不僅建了群,而且以群主自居,在群裡廣說“佛法”,吸引了不少跟隨者。這個本身不能說是好壞。但問題是有的人自己對佛法的見解其實很差,或者誤入邪法而不自知。因此,建這樣的所謂道場,無疑是自招罪業。本來自己有邪見,罪過還小。現在建了群,把自己的邪見到處傳播,誤人慧命,以善良願望而做廣大惡業,悲乎!

    二是建網絡論壇。作為壇主斑竹,權力很大,但同樣也很危險。關鍵還是在於壇主斑竹自身的見地水平問題。因為壇主斑竹可以刪貼封號,如果你封的是邪說之人,當然有功德。如果是封的正法道理,那你的罪過就大了。或許有的人又說:那我不刪也不封。這樣呢,還是有可能放縱邪說。豈不是違背了傳播正法的初衷?而且,隨順放縱邪說,還是有一些過失的。所以,作為群主、斑竹、壇主,提倡或限制某一種說法,風險都是很大的。限制正法和提倡邪說,是一樣的地獄重罪,都相當於謗法毀法之罪。限制對邪法邪說的破斥,同樣也是毀壞正法和助長邪法之罪。

    因此,辦網絡學佛道場,風險很大。不要以為自己建了個道場,幫助很多人學佛就有大功德?錯!功德與否,在於你的法是不是正法。若是你自己知見有問題,那就慘了。

    4、隨意“護法”,隨意供養

    網絡上要“護持”某一法門是很容易的,發個貼就行了。但是,這個‘法門“真的是佛法正法麼?很難說的。雖然佛陀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但這世界上還是有更多的非佛法、非正法的法門存在。特別是末法時代,魔作沙門,附佛外道非常之多。某個法門,是不是可以列入八萬四千佛法法門之一,真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是有一些看起來非常神奇的、非常玄、非常炫的”法門“,很吸引人,很讓人動心,但是很可怕的是,這樣的”法門“,往往是附佛外道誘人之說。

    網上供養,雖然方便,但同樣如此,風險很大。佛說供養有功德,但要看你供養的對象。最大的風險在於,你供養了一個身穿僧衣之人,但這個人卻是附佛外道!!

   你供養了一個所謂的道場,但很可能這個道場所宣傳的,卻是附佛的外道邪說。這兩種情況下,你都是以供養之心,而隨順助長了邪說外道。好心辦壞事,這不是非常悲哀的事情麼?

    說了很多風險,來說說預防的方法吧,否則就把諸位嚇壞了。

    預防網絡造惡業的方法

    1、親近善識,建立正知;這一點特別重要,如果我們不親近善知識,正確引導,是不可能建立佛教正知正見,慚愧學人見意:初學收看淨空法師所講的四依四不依(可用百度找);四依四不依是佛教我們認清正法的方法與准則!

    2、護持正法,護持信心:這點非常重要,

      1)護持正法:護持的對像是正法,不是只護持某一個法門,某一個道場,某位法師;要明白我們面對的是網絡平台,是公開的,諸法平等,佛法都是從佛陀圓滿大悲心觀眾生根器流出來的解脫妙寶;“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來一切法!”

     2)護持信心:指護持的目的,是眾生對佛陀正法的信心不明白這個,不知造多少惡業;修學任何宗門教下的修法,必得專一,方可成就!此謂諸大德反復強調的教言,:如遇到修什麼法門的,給修什麼法門信心,勸勉當如何精進專一修行,佛法精深,連聖者阿羅漢也無法真正觀清眾生根器,自己評何叫人一定修特定法門!(切莫強求,叫人家修特定法門;修法如同燒開水,好不易,經過自己用功,有點溫度,你叫人家停下來。因都是初學對法的信心不堅固,過兩天又一人來叫他,修某一法門;最後自己不能深入,不能把佛法在生活中受用,很易退悔,這樣都是我們的罪過,好好深思啊!)

     佛法如同蜂密中邊皆甘味;這是佛在四十二章經上比喻佛法,不論我們修持任何法門,只要是親近善知識,如法修持,就一定得到解脫的法喜!佛法精深,我們認知太少,對佛法認知來源特定的時間,空間具足時,接觸某一位善知識的教言。我們要深知,佛法精深,你沒有親證徹悟,我們的心要深生慚愧,忏悔!

    3、不要貪功德。佛法是無所得法。不要以為自己能夠做什麼功德。梁武帝建了千萬座寺院,達摩祖師仍然說他沒有功德。這個道理是很深的。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建道場、供養法師、供養道場,就有很大的功德。若有功德之心,就難以生起法眼,難以鑒別那些附佛外道。

    4、不要貪”護法“之”功德“。很多人喜歡維護自己的法門,特別喜歡維護自己的師門。而且把這個當作”護法“。這其實是一種世俗的心理。是很危險的。護法一詞,其實應該叫”護持正法“,才算護法。如果你學的那個法門有問題,或者你跟的師父的見解有問題,你因為世俗之見而去維護,這不叫護法,這叫護持邪法,是和邪說外道一樣的罪業!

    學佛不是憑借世俗人情的見解就能夠學好的。囿於師門,也是一種風險。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行腳參訪?就是要通過對不同大德的說法進行對比驗證,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一昧地維護所謂”自家法門“,要當心啊!!!

    5、多讀經典,少說話。 很多人喜歡人雲亦雲,喜歡隨大流。但是,很可惜的是,隨大流的東西,往往是有問題的。即使佛陀在世時,也不能讓所有的人都信仰真正的佛法;更何況現在是末法時代,那些人很多的法門,那些很熱鬧的法門,搞不好很可能是附佛外道的法門。

   所以,不要以人多人少來判斷。要依照法義來判斷。

   依照法義的根本就是要依照經典。明顯違背經典的,當然是錯誤的。最大的風險在於有一些人似是而非地理解經典,如果你偷懶,只聽他講,不去查看原典,不去思維分析閱讀原文,那你就很危險了。

    所以,末法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經典原文,是很難得的。因為快餐文化、速食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已經沒有耐心去讀經典原文了,再加上佛法經典原文都是文言文,很多人文字功底不夠,不太容易讀懂。

   但是,不管怎麼樣,要記得去查證原文。末法時代,最大的好處就是網絡上可以查找經文的出處。

如果你不會使用這樣的功能,那你真的是陷入在末法之中了!!!

佛陀慈宣辨別佛法真偽的態度、方法:

【四依四不依】

   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1.依法不依人: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無上的智慧與解脫。因此,我們要深信的是可以使我們得到無上智慧與解脫的法!而不是講法的人。無論講法者他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背景,我們都要對他所以講的法進行細致微妙的觀察思考。

    觀察思考他所講的內容有沒有違背四法印,有沒有違反自然發展的規律;觀察思考他所講的法,能不能使我們得到無上的智慧與解脫。如果不能!他就是給我們現佛.菩薩身也不能信他。

    釋迦牟尼曾經說過:“聲相皆是幻.化佛魔亦能”。如果講法的人所講的法,可以使我們得到無上的智慧與解脫,不違背四法印,不違反自然發展的規律。他就是現外道身我們也要深信他講的法。釋迦牟尼還曾經說過:“惡人嘴裡也能說出佛法的道理,但我們要學惡人嘴裡說出來的真實道理,而不是學惡人的行為”。

   2.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這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我們學習佛法主要依靠的是佛教經典,我們必須要明白佛教經典的內容。

   第二種.要知道,佛依不同根性的眾生而設不同的法,必要知道每部經典是為什麼樣根性的眾生而設。佛為頓劣之人所設:善佳引導.循序漸進.次第而修的方便法。這種法,是不能使人現前.當下,就能得到無上的智慧與解脫究竟的。這種方便法,只能在今生種下修行解脫成佛的因。

    佛為中根之人所設:了別認知宇宙諸法現象的中乘佛法。

    佛為上利之人所設:頓超直入.直指人心.度己度他.直至無上智慧與解脫究竟的大乘佛法。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使我們盲目修行。頓劣之人修大乘佛法,不但不能深領大乘佛法的奧妙,而且極易墜入語言與文字相中,造成佛法的空談與戲論。

   3.依義不依語

   修行佛法的人,應該求其佛典內在的真實義,應該以心契入,悟其佛法深奧之理。才能在種種經藏之中,悟得佛法的精髓。不應執著在言語文字相上,以文害義.誤己誤人,阻擋修行進度,反增文意束縛。

   4.依智不依識

   無論修行者還是不修行者,無論有信仰者還是無信仰者,在世間生產.生活之中,在起心動念之間不應該只看事物的表面,不加理智地分析與思量審度,盲目輕率地憑自己的感官意識經驗去做結論.去行事。應該依自己的智慧去觀察思考.深思度量,在做出正確的判斷後在行事。

   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盡自己最大的智慧,去對一切佛法去細微地觀察思考.深思度量.進行分析。徹底地心領神會後,依個人的性情.秉性.根性決定取捨與否。才能在修行過程中真正做到堅定不移.勇猛精進,直至智慧與解脫的究竟。

    智:就是大腦對接受的事物進行思考.分析.度量後,而得出的正確的判斷。

    識:是大腦對接受的事物沒有經過細致.微妙的思考.分析與度量,全憑自己的經驗,而做出的,錯誤的了別與認知。(經驗主義)

【四種依處】

  穿過一個個村莊;佛陀來到波甘那羅講解了四種印證方法,以此來驗證和澄清佛陀的言教。 

  1.若一比丘如是說:我聽佛陀親口說,我得到: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師言教。他的話既不應被接受,也不應被拒絕。不接受,不拒絕如是說,而要仔細推敲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把它們同經律(sutta-vinaya)相比較。若其不與經相吻合,不能與律相一致,那麼,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不是世尊所說,此比丘錯誤地理會了佛法。 

  然後,你應該拒絕。 

  如果與經律相對照,它們和經典相吻合,與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確地理解了佛法。 

  此為第一引證。
 
  2.又有比丘如是說:於一寺居住眾長老及眾僧處,我聽此僧團說: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師言教。他的話既不應被接受,也不應被拒絕。不接受,不拒絕如是說,要仔細推敲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把它們同經律相比較。如果它們不能與經相吻合,不能與律相一致,那麼,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不是世尊所說,此比丘錯誤地理會了佛法。 - 

  然後,依應該拒絕。 

  如果與經律相對照,它們和經典相吻合,與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確地理解了佛法。 

  此為第二引證。 ’
 
  3.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一寺,有許多博學多聞的比丘和長老,精通佛語、戒律和綱要(8)。我聽他們親口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師言教。他的話既不應被接受,也不應被拒絕。不接受,不拒絕如是說,要仔細推敲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把它們同經律相比較。如果它們不能與經相吻合,不能與戒律相一致,那麼,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不是世尊所說,此比丘錯誤地理會了佛法。 

  然後,你應該拒絕。 

  如果與經律相對照,它們和經典相吻合,與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確地理解了佛法。 

  此為第三引證。

  4.復有比丘作如是言:某寺一大德長老,精通佛語、經律和韻律,我聽他親口說: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師言教。他的話既不應被接受,也不應被拒絕。不接受,不拒絕如是說,要仔細推敲每一個宇,每一個音節,把它們同經律相比較。如果它們不能與經相吻合,不能與律相一致,那麼,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不是世尊所說,此比丘錯誤地理會了佛法。 

  然後,你應該拒絕。 

  如果與經律相對照,它們和經典相吻合,與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結論: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確地理解了佛法。 

  此為第四引證。也就是四大依處。

 

上一篇:念佛的感應與靈驗事跡
下一篇:右腳燒傷潰爛一夜痊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