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法語撷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贊淨土超勝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禅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正錄一頁一至四行)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具攝初中後法。普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於現生中。定出生死。不歷僧祇。親證法身。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實眾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與專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淵懸殊也。以故將墮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證等覺者。發十願而回向淨土。是知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 (續鈔卷下四十三頁二五行至四四頁三行)

  二勸信願真切

  凡我有情。聞是淨土法門者。當信娑婆極苦。西方極樂。當信多生已來。業障深重。匪憑佛力。驟難出離。當信求生決定現生得生。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臥。迎賓待客。穿衣吃飯。務令佛不離心。心不離佛。 (正錄十頁二十至二四行)

  須知西方極樂世界。莫說凡夫不能到。即小乘聖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正錄十九頁十二至十五行)

  三示念佛方法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谛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某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正錄二三頁六至十五行)

  四評修持各法

  吾人心性。與佛同俦。祇因迷背。輪回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禅與淨。了脫最易。禅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如人度海。須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眾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發大菩提。生真信願。畢生堅持。唯佛是念。念極情忘。即念無念。禅教妙義。徹底顯現。待至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證無生忍。有一秘訣。剀切相告。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正錄七八頁二四行至七九頁二行)

  律教禅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須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 (正錄七八頁三至五行十四至十五行)

  五勉居心誠敬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累。速證無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 (正錄五二頁十八至二十行)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亵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正鈔卷一十三頁十二至十三行 )

  古人修行。皆能證道。今人修行。少見明心。豈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歷觀傳記高人。鹹皆視經像如視活佛。其敬畏之跡。雖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極。故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觀於二祖立雪。程門立雪。可見矣。今人視佛像如土木。視佛經如故紙。縱有信心。讀誦受持。亦不過供其口頭滑利而已。有何實益之可論也。雖種遠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 (正鈔卷一十頁二四行至十一頁三行)

  六論因果事理

  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若無因果。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遑論明明德以止至善。斷煩惑以證菩提乎。由其知有因果也。則必趨吉避凶。改過遷善。閒邪存誠。克己復禮。冀入聖賢之域。期登極樂之邦。上焉者安而行之。中焉者利而行之。下焉者勉強而行之。同得格物欲以顯良知。出迷途以登覺岸。 (續錄九四頁十至十三行)

  現在世界之劫運。吾人所受種種災難。皆是過去惡業所招。以致感受現在苦果。故知此惡業者。即過去惡因之所造成也。欲免苦果。須去苦因。過去已種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去。現在如不再造苦因。將來即能免受苦果。何謂苦因。貪瞋癡三毒是。何謂善因。濟物利人是。若人人明達因果之理。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災害自無從起。唯今人不明因果之理。私欲填胸。無惡不作。祇知有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 (續錄一零八頁四至八行)

  七訓皈戒之要

  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回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托。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總由煩惱惡業。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受三皈。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業既淨。然後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塵合覺。轉凡成聖。斷貪瞋癡煩惱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為說四谛、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道品等無量法門。又欲令速出生死。頓成佛道。故為說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使其不費多力。即生成辦。 (正鈔卷四三八頁二十行至二六行)

  三皈五戒。為入佛法之初門。修余法門。皆須依此而入。況即生了脫之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之不思議淨土法門耶。不省三業。不持五戒。即無復得人身之分。況欲得蓮華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正鈔卷一廿頁九行至十一行)

  八釋戒殺之義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設法救護。尚恐不及。何可為悅我口腹。以殺彼身軀乎。須知水陸飛潛諸物。同吾靈明覺知之心。但以宿業深重。致使形體殊異。口不能言。觀其求食避死情狀。自可悟其與人無異矣。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慮。正宜敦天父地母。民胞物與之誼。以期不負人與天地並名三才。以參贊天地之化育。俾民物各得其所。以同受覆載。同樂天年而後已。倘其不體天地好生之德。恣縱自己饕餮之念。以我之強。陵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必至一旦宿福已盡。殺業現前。欲不改頭換面。受彼展轉殺食。其可得乎。 (正錄七十頁廿至二六行)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正錄七二頁廿至二三行)

  九明倫常大教

  天下無二道。聖凡無兩心。舉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及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之事理。為立身行道。治國安民之本。良以此種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彝。無論智愚賢否。悉皆具備。其所作所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閒邪存誠。克己復禮。及迷心逐物。肆意縱情之所致也。 (續錄一八三頁十三行至十六行)

  欲學佛祖。先須取法聖賢。倘躬行有玷。倫常乖舛。尚為名教罪人。何能為佛弟子。佛教雖出世法。然遇君言仁。遇臣言忠。遇父言慈。遇子言孝。由淺而入深。下學而上達。熟讀安士全書。可以知其梗概矣。(正錄一零六頁二二至二四行)

  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若於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一不實踐。雖終日奉佛。佛豈佑之哉。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後修出世之法。(正錄一零七頁八至十行)

  十倡家庭教育

  人家欲興。必由家規嚴整始。人家欲敗。必由家規頹廢始。欲子弟成人。須從自己所作所為。有法有則。能為子弟作榜樣始。此一定之理。(正錄一零七頁二一至二二行)

  今世亂已極。其源皆因世之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義。因果報應教兒女。但以溺愛憍養。機械變詐相教。故致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於頑愚。以至越禮犯分之事。時有發現也。使為父母者。各盡其教子之道。則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兒女教不好。尚無大要緊。不過不孝順。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則其禍實有不堪設想者。此說。宜與一切人說之。(續錄一九三頁二至六行)

  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母側。其熏陶性情者。母邊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由是言之。善教兒女。令知三世因果。實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續錄一九九頁十二至十四行)

 

上一篇:紀曉岚講因果—義叟免難
下一篇:匡教禅寺簡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