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舟大師(一八七七 —— 一九五七),湖北隨縣人,是中國近代教研賢首(華嚴)、行在律淨的高僧。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所主持的專修淨土道場——蘇州靈□山寺,其規矩、方針便是由慈老所訂定(案:民國二十五年,印祖正在閉生死關,遂委托慈老代為訂立)。後來靈□山寺能成為中國淨土道場的典型,慈老的苦心擘畫功不可沒。
慈老在解門上雖偏重華嚴,但在行門方面卻大力弘揚淨土。此外,對於戒律的堅持和講究,更是民初除了弘一大師以外的另一個代表人物。由於他老人家崇高德行的感召,在往生之後,佛教界曾一度欲推舉他為“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究竟慈老對於後世淨業行人的教化和影響何在?透過幾則他老的小故事,或許能略窺一二。
持戒嚴謹 一絲不苟
台灣近代被譽為“說法第一”的道源老法師,年經時曾在慈舟大師創辦的僧學院中修學佛法,他對慈老持戒的嚴謹印象極深,作過如下敘述:“上人在漢口佛教正信會講大乘起信論時,不知是誰把鬧鐘的快慢針撥到快的角度上了;因之,外面的時鐘剛到十一點,而上人房內這個鬧鐘已跑過十二點了!飯開來了,上人不吃!雖然經人一再解釋,上人終究未吃這頓午飯!又如上人在北平淨蓮寺,有一天傷了風,信徒們特往‘同仁堂’買來兩丸藥,囑上人在睡前服之,過一夜病就好了。次日晨,我問上人的病好些嗎?上人說:‘未見好。’我說:‘居士送來的丸藥,說是很有效,怎麼無效呢?’上人說:‘丸藥未用。’我驚奇地問:‘為什麼不用呢?’上人說:‘先是未記得服藥,到臨睡時想起來要服藥,可是你們都睡了,沒有人給我‘授’,所以也就沒有服用。’噫!這種苦藥,縱然不加‘口授’,又有誰能說是犯了戒呢?!然而上人以為‘大律’如是說(案:乃指“過午不食”),即應如是持。其持戒之精嚴真誠,有如是者。”
道宣老法師對於慈老持戒的精嚴也十分敬仰,曾回憶道:“上人持戒精嚴,非常人所能及!在泰寧天王寺講普門品時,有一天,通意師作飯誤時,將飯送至房間,上人見時鐘已過十二時,竟不食!又有一次,上人勉勵學僧們必須嚴持淨戒,‘寧願持戒死,不願破戒生!’上人說:‘這兩句話,乃是在北平時所發的願。當時曾生重病,肩背間爛一大洞!在外面治不好,乃入醫院動手術。經過數日,醫生見我過午不食,即勸說:此病甚重,又年長體弱,過午不食,實在營養不足,最好請吃一些晚飯。不然,這種重病,恐不易痊愈!’上人聞此語,亦深感謝醫生之好意;但是自己隨發大願:‘我今已是快到七十歲的人了,此病好與不好,皆聽因緣。寧願持戒死,不願破戒生!’遂不接受醫生的勸告,仍然過午不食!只是堅定信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然而,不久病即痊愈了。又有一次,上人開示持戒的法要:‘比丘若能持淨戒,雖然現生不能了生死,亦不致墮落三塗,何以故?以不破戒,無罪故。無罪,故不墮落,常生人天,繼續修行。世尊如是說,我們應如是持’。此是上人持戒之精嚴。”
臨危不亂 專志念佛
關於念佛的工夫,道源老法師對於慈老的修持曾如是描述:“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宋哲元的軍隊與日本兵開戰。打了幾天,勝負未分,這一天晚上,忽然報館發行‘號外’說是:‘中央的陸軍、空軍都開到了,立即加入戰斗,日軍在節節敗退中’,我們雖然是方外人,但誰都有一個愛國心,得著這個消息,真是歡喜若狂!讵知天尚未明,賣豆腐的來報信說:‘宋哲元的軍隊都開走了!城門也開了!警察也不見了’!這真是一個晴天霹雳!把大家驚得面面相觑,手足無措!天將發亮,日本的一大群飛機低空飛過,轟隆之聲,幾乎把門窗玻璃震破!大家對於這種‘境界’都沒有經驗過,立時感覺到大難臨頭了!有的渾身發抖,面如土色!有的牙齒打顫,語不成聲!我趕快到上人房間□看看,見上人閉目端坐,如入禅定!我慰問說:‘上人受驚嗎?’上人微開雙目,呵斥說:‘越是到了性命交關之時,越要‘放下’!這一句佛號,不要打失了!快去靜坐念佛!驚個什麼?!’噫!遇到驚慌的境界,能若無其事,足見上人的定力堅固了。”
道宣老法師對於慈老的“定力”也有深刻的印象:“上人從閩北乘船回福州,船行至下洋地方,忽見對面來一大船,直向我們的船撞來!只聽轟隆一聲!我們的船已被撞破!水手們急忙將船靠岸,學僧們急忙將上人攙扶上岸。而上人方在念佛,尚不知為何事登岸。我們剛剛離開船,而船中的水已滿了!真是危險!是時眾人無不驚怖!唯獨上人如如不動!”又說道:“時局日非,人心不安,同住諸師,常以‘避難’為話題,聚訟紛纭,莫衷一是。上人乃集諸大眾,而開示曰:‘五濁惡世,到處皆不清淨。有的說到香港好,有的說到台灣好,無非妄想攀緣。吾等須深信因果,路上死也好,水□死也好,萬事隨緣了。但提正念,一心念佛,切勿自擾!’若非定力堅固,何能作如是語?聞說匪人離城百余裡,今夜要來福州,城內的軍隊全退走了!上人聞此消息,即對大眾說:‘愈遇急難臨前,愈要專心一志念佛!萬不可生怖畏,忘失正念!吾等一生修持,只在急難之中,要作得主宰!一句彌陀,念念無間,雖有性命之厄,亦無妨礙’!此是上人定力之卓絕。”
慈舟大師一生闡揚華嚴大教、南山律學,但卻始終以念佛法門為依歸。在一次對大眾的開示中,他老曾確切地說:“真為了生死者,必修淨土法門!何以故?一者,彌陀慈悲願力攝受,二者,行人信心願力念佛,念至一心不亂,臨終即得往生故。一旦住生,圓證三不退,登一生補處位。故曰修淨土法門,了生死最易。倘若行者,棄捨淨土,而曰:‘我欲了生死,我欲度眾生’,真是自欺欺人!自己現生既不能了生死,亦不能度他人現生了生死,非自欺欺人而何?故古時大德,通宗通教者,多勸人修淨土。我自己真為了生死,亦欲令眾生真為了生死,故將淨土法門,自度度他。吾等當學古人,勿學時人。眾生在生死海中,必仗佛力,乃得解脫。”
關於大師晚年及臨終前的狀況,道源老法師有如下紀錄:“四十五年,五月間,病重!類似中風,不能言語,但神智頗清。或師預知時至,不願再說話,以便專心念佛!送入醫院,治療數月,病勢已大見輕,乃遷回精捨療養。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十七日,早七時,師自睹接引佛像!於大眾助念聲中,微合雙目,安詳捨報!七日後火化,送龛者數百人。獲捨利數千粒,五色缤紛。”慈老一生如實修行,能有如此殊勝果報,實乃水到渠成。老人雖已神歸安養,但吾人應時時循著他所留下來的足跡,繼續這趟解脫之旅。縱使菩提路遙,相信只要心中長存“典型”,如是效法,必定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