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說:
往日有夫婦兩人,烙了三個大餅,作為晚餐。大餅烙就,夫婦二人各自吃盡自己的一個餅後,還剩大餅一個,不便給誰獨吃,於是互相約定,不許說話,誰若先想說話,就莫吃餅!兩人既然互相約好,故各坐在家中,沉默不語。到了半夜,來了一個竊賊,到家偷竊東西,掠盡家中所有寶物。兩人皆因有約在先,關懷大餅,不願出聲。到後來賊人眼見這家中人癡呆如此,胡來亂為,皆不妨事,且覺得主婦靜婉可人,便傍近婦人,作了些小小輕薄動作。那丈夫雖親眼見到賊人胡鬧,卻仍因為不忘那個大餅,故不作聲。到後婦人忍無可忍了,就叫喚她的丈夫:“大伍,大伍,你真是個傻子,為一個餅,讓人把我如此侮辱調戲!”那丈夫快樂得拍手大笑,他說:“咄,咄,愚蠢夫人,你已說話,你輸定了!餅應歸我,你已無份!”
這是兩夫婦的問題,誰最愚蠢,別人似乎不能置喙,輕易加以判斷。《百喻經》故事所注重的是人的性格。千年前世界上既俨然曾經有這種丈夫,這性格也似乎就有流傳到如今的可能。我們如今已不容易遇到這種丈夫了,卻可從別種人物的治國政策和生活態度得知一二。譬如說,一片土地忽然丟了,或家中老婆跟人跑了,有些人不正是因為守著一點同那對夫婦相類似的約定,不發一言,不作一事,沉默支持下去?若有人說了一句話,想提醒他,這些人不正是頃刻之間就會用頂天真快樂的神氣,向人喝著“咄,咄,蠢東西,大餅又歸我了”那種話語嗎?
讀到這本充滿了愚人故事的小書時,我總疑心作這本書的人,書雖在一千年以前作成,他的諷刺卻預備留給一千年以後。不過如今爭大餅的聰明人,大都忙忙碌碌,雖做了不少不折不扣的蠢事,卻好像從不曾注意到這樣一本小書上來,因此,這諷刺也等於無用了。若希望它有用,又似乎還必須從現在起始,再過一千余年,才能為做主人的明白的。
不過我總想介紹這本書給那些應讀這本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