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四十八願導讀10】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發起這麼大的願望呢?
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發起這麼大的願望呢?
淨界法師
大乘佛法的生命觀,簡單的講就是「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
從大乘佛法的觀點來看,一切法的本來面目是畢竟空的,沒有一個東西是本來存在的,不可能。
本來沒有是怎麼有的呢?
「一切從緣起」,仗緣而生,阿彌陀佛廣大殊勝的願力也不例外。
就是說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發起這麼大的願望呢?
第一個、要有諸佛的出世,這個世間上沒有佛陀的出世,沒有一個人可以明白道理,也就沒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就沒有這個聖號;
第二個、他要能夠聽聞佛法,前面是佛的力量,這個是法的力量,法有開慧之恩,開啟他心中的智慧;然後依止智慧發菩提心,去觸動他心中的願望,立定誓願。
那這個立定誓願當中,有一個觀念值得我們說明,這個地方當然包括攝法身願、攝淨土願、攝眾生願,這個願望就代表整個佛的一種加持力,當然也包括了成立阿彌陀佛的這個聖號。
我今天問大家一個問題,看大家對緣起法是不是了解:你認為你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跟念南無阿彌陀佛,功德有沒有一樣?有一樣,還是沒有一樣?
沒有一樣,對了。
你的心去接觸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你是啟動釋迦牟尼佛本願的功德;你明了的心去接觸阿彌陀佛的時候,是啟動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當然是不一樣,諸法因緣生嘛,這二個因緣不同!
我們講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心中憶念忏公師父跟憶念**喇嘛有沒有一樣?(眾笑)當然不一樣嘛,我們不要說好壞,就是不一樣,本來就不一樣嘛。忏公師父跟**喇嘛的本願不一樣,所以他對你產生的加持力當然不一樣。
今天我想這樣,阿彌陀佛這個本願,有二句話值得我們注意的,我們看一個佛菩薩的名號,有二種差別:
第一個、功德的力量的確有他不同的功德,你看經文第二段「令我作佛,國土第一」,這個地方就不一樣,他產生一種對你未來生命的一個加持力真的是不一樣;
第二個、除了功德大小的不一樣以外,他的容易跟不容易也有差別。
我們從現在所知道的諸佛菩薩,有幾個加持力是很容易感應的?
你看,你念觀世音菩薩感應特別多,對不對?光觀世音菩薩的感應錄那寫起來要好幾本;地藏菩薩也特別容易感應;排名第三的就是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也很容易感應。
這個就是跟佛菩薩當初他在攝受眾生,他所定的一個標准、門坎有關系。
你看第三段經文「我當愍哀,度脫一切」,這個就是當你這個願發下去的時候,就決定了把這個名號的定位點定出來,我這個名號是攝受哪些人大概就定出來了。
第一個、他的加持力有多大;第二個、你是不是很容易感應。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知道慧遠大師說的,阿彌陀佛的聖號有二種力量:第一個「下手易」,他容易感應,他這個容易感應跟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是類似的;但是「成就高」,這一點就不共於觀世音菩薩、不共於地藏王菩薩。因為你念地藏王菩薩,你來生不可能到他的淨土去,他還是個菩薩,他還在莊嚴他的淨土。
其實到這個地方,我們應經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個綱要的雛形,大概心中可以看得出來,這個菩薩未來成佛的時候,他的名號所產生的力量是怎麼樣,應該可以看出他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