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祖相
佛眼透視世界萬事萬物,人心為中樞,最靈最妙最大的寶藏在人心,最高的能源技術在於人心。全部佛學的教理行果,實質上就是一套心性潛能的開發學,佛教有三學:戒、定、慧。戒重在淨身,定重在止心,慧重在開智。戒主使身體行為的止惡從善,定主使心理思維的止妄息煩,慧主使心靈潛能的開發。戒定慧組合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缺一不可。從開發心靈潛能的方法上,簡稱為禅修,或稱為止觀。
楚天/攝影
禅修的煩擾心理:
禅修時的煩擾心理稱為心魔,諸如煩惱心理的貪、嗔、癡、慢、疑、無慚無愧等,都是煩擾禅修的心魔,其魔力巨大粗猛,稱之為主魔。除此之外,還有種種上竄下跳的無孔不入的小魔。
1、不信。即不信三寶,不信佛法,對禅修法門懷疑的心理,心想它到底真不真?行不行?有沒有用?狐疑猜忌,因此你就不會信受,或半信半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於是就不可能切實地有恆心地依法而修。
2、懈怠。就是懶惰的心理。打坐時,一覺得腰酸背痛,就無法堅持,很快就松盤下坐,感到如此難受,不如去干別的活。
3、放逸。就是放任的心理。心總感到無法安坐,心猿意馬。這是因為平時放任自己,對應斷除的各種私心雜念,不能作有利的預防;對應成的清淨,不能作不斷的勤修。特別是對五欲(財、色、名、食、睡)的放縱,從來不知有所節制。所以,雖想身坐不動,但內心的車輪卻慣性不停,無力剎住。
4、昏沉。就是昏昏沉沉的心理,如似睡非睡的狀態。開始時精神昏沉,接著就意識模糊混沌,無法自主。禅修的意識是明白清晰的,若出現昏沉就是不正常的現象,須努力克服。
5、睡眠。就是睡眠的不清醒的心理。前五識全無作用,第六意識完全變為暗昧。就是接昏沉不能克服後的狀態,意識不能自控,頭沉如鉤,鼾聲起伏,夢入西游。所以,睡眠是禅修的禁區。
6、掉舉。掉是掉心,舉是舉動。掉舉就是掉失了專一注意力的舉動的心理。行為舉止變易無常,包括身口意三方面。身掉舉,就是總坐不住,總想動身去做這做那,等做完了再坐,但事情總是做不完。口掉舉,就是無所謂的爭論是非,無益的談笑風生,東長西短,樂此不彼。意掉舉,就是內心如波濤,無風三尺浪,以往的種種經歷如連續劇不停。
7、失念。就是失去正念的心理。當意識掉舉時,連續劇連篇接續,隨劇情的進行,酸甜苦辣的情感也接連而生,貪嗔癡慢疑隨轉,邪見邪念頓起,邪念取代了正念,失去了般若的觀照,心態無法平和柔軟。
8、散亂。就是心思散亂的心理。思緒萬千,理不清,斬不斷,無從進入平靜安穩的狀態。
9、不正知。就是知見不正當的心理。對所觀的各種境界,知見不當,產生種種錯誤的缪解,是非倒置,善惡錯亂,障礙正知的生起。
10、悔。就是追悔的心理。後悔已經過的事情,悔應不作此行,悔行此法,然後捨此取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