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生活在這個世間上的人,都是凡夫俗子,每天都必須吃喝拉撒睡,隔一陣子不洗澡,就會有異味,再若是隔得久一點,就會臭氣熏人。所以,我們經常都要洗澡,現在夏天更是如此,一天不洗,便會異味熏人,洗了干淨了就舒服了。
其實,我們的心靈也像是這個身體一樣,要經常性的清理,必需要反復經常的清洗,這和我們經常要洗澡是一樣的道理。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學佛人尤其如此,如果久一點不整理不清洗的話,那“財色名食睡”會把我們的“七竅”甚或“十竅”塞得滿滿的,使得我們變得“眼不明、耳不聰”,越塞越癡愚,越塞越遲鈍。惡習、惡業也會令我們身體的污垢越集越厚。所以,我們隔個一段時間就應該,對自己來一個自查自糾,來一個新的反省,新的清理,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
法藏法師的這篇文章,像一面鏡子,照清了人性中最最重要的兩大宿敵“貪與癡”。他在文章中談到:
《“我執是第一個大貪”,“男女是第二個大貪”。
“男女是完成我執的一個重要過程”。事實上是“你愛你自己”。你為什麼會愛女人?因為你執著你是男人。你為什麼愛男人?因為你認為自己是女人。就這樣以無明的愚癡,錯認世間的常樂我淨,而生起了對自我的執著。形成一個執著為內緣的發動力!以這個發動力再生起另一個並發症。而這個“最強烈的並發症”就是“男女之欲”。》
第一,先觀自己不淨,自己對自己是最清楚的,每天早上醒來,就知道要洗漱,否則首先口氣不淨,而後是眼睑不淨,最後是面龐不淨。再有最重要的是腹中的腸內尤為不淨,每天都要如廁。而且這些是世間的每個人都一樣的。不管他是個什麼:無敵的大帥哥或是西施婵娥般的大美女,其體內構造都是一致的。
第二,就是“世間的一切都是短暫的空幻”: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定的,都是會改變和消失的。就比如“男歡女愛”。這男女之愛,大都體現在青春貌美健康之時。當青春的歲月一過,人老珠黃、體弱多病之時,仍能相愛的又有幾個?
第三,更為甚烈的是:“不是不知道,是這世界變化快。不是不相愛,而是這世界誘惑多” 。“人是情欲與性欲的奴隸!”
現今社會情變充斥在每個角落。有了一般的又想要好的,有了好的還會想要更好的。所以導致情變不斷地發生,導致世界上傷心的人無數多。
一出又一出的“男歡女愛”最終以悲劇收場。看看身邊的這些,都還不夠嗎?真的有天長地久的嗎?有嗎?誰?
偉大的佛陀告訴我們,放棄這些愚蠢的愛欲的執著。這些只會讓我們深陷泥沼,越掙扎越陷得深,越痛苦而不能自拔。這個時候讓我們抓住佛陀向在泥沼中我們伸出的手。讓我們牢牢地抓住,佛陀賜給我們的救命的稻草。
愛情屬於欲並不神聖
執著於愛情的情執也是一種意YIN!
外國人往往頌揚愛情,把愛情看得很神聖。其實說穿了之後,愛情屬於欲,並不神聖。愛是愛欲,情是情欲,總之和欲緊密相連。欲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主要兩種:食欲、色欲。吃東西,什麼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心不在焉則食而不味,心不在這個上頭的時候,吃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味兒。這個味兒哪去了?因為沒有食欲呀!自然不覺得有味兒了。“子在齊聞韶”,孔子在齊國聽到了演奏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在三個月裡頭,孔子專注於音樂,吃肉不知道肉什麼味兒。可見味兒是由於你的食欲所產生的。所以,你的心不在這上頭,就沒有味兒了。外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請客宴會,總要自誇,今天,菜如何珍貴講究,廚師多麼高明難得,誇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紹、宣揚,引起大家食欲,讓賓客覺得好吃。愛情不離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從欲上出發,並不神聖。《楞嚴經》就說:“汝愛我心”,你愛我思慕之心,“我憐汝色”,我就喜歡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緣”,就是因為這個因緣,經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纏縛。你喜歡我的心,我喜歡你的容色,互相愛戀,常在纏縛。這種情,是以欲為本,互相捆綁起來。
科學家研究出:剛剛墜入愛河中的男女的大腦會發出指令,使人體分泌出一種化學物質,研究人員稱這種物質為“愛情荷爾蒙”,這種化學物質令戀愛中的人相互吸引,但是它在人體內僅僅能夠存在大約一年時間。愛情的保質期,就是指這個愛情荷爾蒙的分泌時。意大利帕維亞大學研究顯示,愛情荷爾蒙分泌最多的時候愛情最浪漫,戀人之間的關系也最親密。
有人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說這句話極不道德極不負責任!人世間的“愛情”都是不長久的,也就是半年、一兩年,然後,就變為親情和恩情,要用道德和責任去堅守和維護。當“愛情荷爾蒙”消失,激情沒有了,愛情漸漸變為親情,那親情就不道德了?說這話的人,你的父母聽到該多麼傷心,因為身為人子人女的你否定了親情!
人世間男女的感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情情愛愛總是虛幻與不長遠的。人的心本來就是變來變去,生滅剎那,男女相戀期間,一個月後的想法跟一個月前的想法有時往往就不一樣了,人世間本就無常,生死無常,感情也是這樣。
愛情說穿了就是“前世因果”的緣份,善緣或惡緣,緣分到了在一起,緣分盡了就分開——是你的趕也趕不走,不是你的拉也拉不回來。
有的人很多情,向往浪漫,向往風花雪月花前月下,把愛情看得很重,這方面女性比較多,很多女性很看重戀人或伴侶說的“我愛你”這句話。是的,這句話說的時候也許很真誠,但也就在一段時間內有效,也許是當時,也許是幾天或幾個月,也許是半年一年。更有人說了,也許還言不由衷。人世間本就沒有永遠,萬事萬物皆為無常!正因為看破人生無常,所以千百年來大智慧者走入佛門,追求彼岸的永恆。是啊,親人們不可能永遠守在一起,無常一到,就會生離死別的分開,人各有命,各人有各人的命運;再高的官位也會有失去權柄下台的那天;再 熱鬧歡樂的聚會 轉眼間也會變得 杯盤狼藉人去冷清;而曾經海誓山盟的承諾也轉眼間被拋棄,掉過頭又可對另一個人輕松說那句脫口而出的“我愛你”。而你,還在那裡守著那句“我愛你”執著傷心什麼呢?千萬年來,誰曾見過海枯石爛?海沒枯石沒爛,可那些諾言和許願卻早就爛了,你守著一堆臭爛的垃圾干什麼呢?
執著於愛情的情執,也是一種意YIN。
關於意YIN的解釋,《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子是這樣說的:“如世之好YIN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興趣,此皆皮膚YIN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YIN’”。哈哈,看到沒,警幻仙子說“好色即YIN”,但“知情更YIN”,因為“情既相逢必主YIN”,愛情的本質就是YIN欲。
當今社會,泛濫的言情小說、影視劇偶像劇、流行歌曲,其實質是一種劇毒的精神毒品,看了會起情執,一生受害。
我一個同學的姐姐愛看言情小說,向往瓊瑤小說中的愛情,初二就早戀交男友,因父母老師知道後反對,她小小年紀竟然服毒自殺,送到醫院搶救,又把全身的毒血都換了,她家是農村的家裡很窮,為了搶救她家裡花了好萬,那時還是九十年代,人民幣還沒通脹比現在值錢,她的父母為了她四處借債,我同學因為家裡沒錢供他讀大學,學了一個很熱門的職業只好提前跟人簽約做委培生。他姐姐本來學習挺好,後來為了“愛情”沒心思學習了,很年輕好像不到20歲就結婚了,沒多久又離了,扔下一個幾歲的小女兒讓老父老母給養著,後來聽說又再嫁了。
這些言情小說影視劇極力美化“情”、“愛情”,以“情”至上、以“情”來壓倒一切。好像只要有了愛情就高於一切,連道德、倫理、責任、義務都可以拋開。這些用感情取代理智,漠視道德、責任、道義,大肆宣揚愛情至上主義的言情小說影視劇,總是給非法行為的人或者給不道德的人,塗抹上種種美德的油彩,從而巧妙地掩蓋了他們或她們在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上的不道德行為以及非法行為。這種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寫法向人們灌輸了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和愛情婚姻觀,因此,對現代社會的家庭穩定觀念構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威脅。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壓力和問題比過去復雜得多,反映在家庭問題上,就是離婚率上升,家庭的穩定性比以前要差,第三者插足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亂搞者和第三者打出“愛情”的口號和理由,道德敗壞不知廉恥。
人和禽獸的最大區別,在於人有道德、知廉恥、知倫理。拋開道德、責任、義務、孝道的所謂愛情,只能叫“苟合”,本質是不道德和自私自利,與禽獸何異?!
瓊瑤喜歡在言情小說中用“好”字,如“我好愛好愛你啊”、“好喜歡好喜歡”,而且瓊瑤的劇本是不允許隨便改一個字的。有的演員覺得“好好好好”、“好愛好愛”啊之類的不好,要求改動,但瓊瑤說不行!為什麼?可能連瓊瑤自己都不知道,那個操縱她的情魔借她的身體她的手宣傳的就是“愛情這個東西好”、“愛是好的愛得好”、“喜歡是好的喜歡得好”。這些宣情誨YIN的作者編劇導演演員,為了自己的名利不惜破壞歪曲傳統道德,引誘別人重情意YIN邪YIN,其行為已經為自己種下了地獄之根。
還有人把言情小說影視劇中的“愛情”故事當作楷模來仿效,整天卿卿我我、纏纏綿綿,陷入男女相思離別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這樣的人已經陷入了情執的意YIN中。“意YIN”首先是“YIN”,YIN念是邪YIN的種子,YIN念就是惡念。意YIN會大大損害人的福德,會給人的生活、事業、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
千古巨著《紅樓夢》,就是讓人看破兒女情不過是一場紅樓夢,所謂的情緣不過是一個個因緣故事,剖析出一個橫斷面,讓讀者既看到了上世的因,又看到了這一世的緣。所以繁華落盡,寶玉看破出家。正如曹雪芹自己所言:“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看淡情不是說叫你無情無義,我沒有這個意思,我是說你不要因為這個情失去了做人應有的分寸。男女的婚姻結合,只有愛情是承載不動的,還要有道德、彼此的家庭、責任、義務、孝道為根基,根基堅固滋潤了,婚姻生活才會開出幸福美滿馨甜的花朵。
世人都向往愛——真愛,真正的“愛”是神佛的“真愛”,是慈悲,無私的大愛。人世間是沒有“無條件”的愛情的,一切的情愛都是生滅聚散、虛幻無常的。希望大家對“愛情”能持較正確的態度與觀念,要負責任,要互相尊重對方,疼愛、敬愛彼此,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好好善待別人,不要傷害別人,善解惡緣,這樣我們才會迎來更多的善緣、更多的幸福!
說“愛不釋手”
小學時,第一次聽老師講“愛不釋手”這個成語時,很是喜歡。不知不覺,這種觀念幾十年來一直烙印在自我意識的深層。
其實,“愛不釋手”並不一定是褒義的:愛一個東西,愛到了捨不得的地步,愛到了吝啬的程度,連分開一會兒都受不了——這個人是不是有些不正常啊?
當你對某個事物的愛深切到了無法分離的程度,你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已經對他者(或它者)產生了嚴重的依賴,你或多或少已經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質。
你離不開它,是因為你喜歡它,你依賴它,你執著它。但“愛”過之後,你自身的思想已經發生變異了。
“沒有它,我就活不了!”
活得好好的人,怎麼就活不了了呢?!“愛”這個物質就是這樣的折磨人。
你不放開手,你不捨棄對掌中物的“愛”,你就不能再去撫摩、再去愛這個世界的其他事物。
抓緊你手裡的物件不放,你的世界就是那個物件!
松開手,你的世界就變得廣闊起來。
我不是反對人的“愛”,而是說人的愛應該是適度的,而不能是極端的和偏執的。所以,我覺得“愛不釋手”這句話應該改為“理使釋手”。
“愛不釋手”是一種占有,“理使釋手”則是一種自由……
再說“偏愛”
忽然想起“偏愛”這個詞匯。
“愛”本身不是很好的麼?人們為什麼又要創造出一個“偏愛”來呢?
其實,仔細想想就明白了:“愛”自身不就是一種“偏愛”嗎?“愛”了這個,就忘了那個;“愛”了這個,就討厭起那個來。一碗水就端不平了。
愛本身就是一種偏,之所以是偏,就是因為這愛中往往有“情”在,即私。
把“偏”省略了,只剩下“愛”,就容易迷惑人了。人就容易“愛”上這個“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