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華法師:我對緣起法的感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佛法當中,對緣起法的認識是非常的缜密而深刻的,可以說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遠遠不像我講得這麼簡單。但是,如果從叫人聽了就能懂,學了就能會,回家就能用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這樣說,便於佛法貼近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生活。

    起初,我向往解脫的生活,不想過那種沒有質量,更沒有品質可言的,如亂麻一樣的日子。但是對於不切實際的清淡和虛無的解脫,我也是存有戒心的。自從我學會了緣起法,開始用緣起法感悟生活,解脫對於我就變成了現實。我用緣起法的眼光看身邊的人和事,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超出緣起法的規律。我開始對生活中的人事用緣起法進行關照,尤其對得失成敗,是是非非進行關照,緣起法如萬能鑰匙,所向無敵。

    從此,緣起法支撐我的生命。思想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間的事,必然有一個過程。求學時期的人生經歷,也是這一思想的成因之一。在我上學的時候,經常坐車到魯西南的大伯家去。坐在車上,我常凝神車窗外,我們祖祖輩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生於此,死於此,它的意義何在?當時的報刊也正在對人生意義進行思考和討論,我也痛苦地思考了這些問題,也接受了一些觀點,但是沒有一種觀點能讓我滿意。因為人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總是各執一端,要麼說“無”我,要麼說“自私”,要麼說“為我”,要麼說“為人”,諸如次類,總是在“肯定”和“否定”中討生活。這種時候,我總在想,應該還有第三種方法。如緣起法所說“是也不是”。

    我喜歡旅游,到過很多地方。其中有一次去泰山,給了我一次巨大的震動。歷朝歷代的帝王都要到泰山封禅,當我看著那些門樓、石刻,被億萬雙腳磨光的道路,我現在也正走在上面,那些顯赫一時的帝王將相們現在到哪裡去了?只剩下一丘黃土。這時候我似乎感覺到人生的無常。我走的地方越多,這種感覺就越強烈。那時侯我還沒有接受佛教。在濟南千佛山,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佛教的書籍,接觸到了佛教的緣起說。我雖然以求知的態度看了,但總認為那是唯心的東西,其實唯心是什麼我也不也不知道。隨著人生的經歷和閱歷的增多,對於苦難的體驗也越來越深,越來越多,為了安身立命,我接受並開始領悟佛教的緣起學說,並開始學會用緣起法想問題,漸漸地把它運用到我的生活之中。

    從那時起,我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總算落地了。面對苦與樂,得與失,我不再惶恐。原來“固執的我”被打破了,一個萬事隨緣的新我由此而生。

    你想到過死嗎?你面對過死亡嗎?如果一個人連死都不懼怕,還怕活嗎?當他這樣經歷,這樣想的時候,他就獲得了更大的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會從心裡感歎:生活非常美好。

    所謂緣起學說,是一種理性的、哲學的、思想的,在一般人看來過於理論的東西。我和你一樣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活生生的生命是有感情的。不是說我認為緣聚緣散,我當下就能做到緣聚緣散,我們畢竟是感情動物。人性的美好在於感情,但請不要忘記,人生的痛苦也在於感情。所以用緣起法對待人生的過程實際上是很痛苦的,要經過很多次的歷練。比如說,我看到別人家人的死亡,我就想,我的家人總有一天會離我而去,我怎麼辦?緣起法的觀點是:生老病死是規律,沒有不死的人。是的,誰都會死,面對死亡,我們一定會傷心。也正因為如此,死亡每天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不敢面對,懼怕談死。我們會對失去的親人的人說:“不要傷心,人都會死。”可到了我們時,我們同樣會傷心。我的長輩死的時候我沒有掉眼淚,因為我認為死亡是不可挽回的,他的生命自有他的歸趣,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力。我們對世人的做法是厭惡的,當這個人活著的時候,我們不珍惜和他的緣分,甚至,於他不和,而當他死去的時候,我們大擺酒席、披麻戴孝、吹吹打打、作出傷心的樣子,這很大程度上有自欺欺人之嫌。在接受了佛教的緣起法教育之後,我的生死觀有了很大的改變。對於工作中職位的升遷,人際關系的變化,生活中的得失,我都用緣聚緣散來做評判的。幾十年下來,我的朋友中,有不少人或多或少有些精神障礙。因為他們只想到成功,沒有遇見失敗;只想到升官,沒想到下台;只想到生活是幸福的,沒有充分認識到痛苦也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幸福和痛苦,我經常提醒自己:好事是一場緣,壞事是一場緣。

    我也不只是坐而論道,和你們一樣同樣要工作要生活,面對來自各方面的煩惱。在這種情況下,我以一種平常心工作、學習、生活,做自己想做、能做、愛做的事。生存環境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我給自己的心理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常做這樣的觀想:反對你的認識你最好的老師,他們比你的家長對你看管的還要嚴,使你健康的身體和活躍的思想,以至讓你春風得意的東西,不至於背離正道。正因為在你身邊,對你起到了監督和鞭策的作用。他們是護法的菩薩,他們是真正不請而來的朋友,不用交學費的老師。我不但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不爭不辯,不怒不嗔,滅卻心頭煩惱之火。現在想來這一定是對的,只有這樣你才有精力作自己的事。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單位,學會了這樣思想,你就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如果遇到壞事,你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好是壞事都是一場緣,緣聚則有,緣散則無。不必生氣,也不必煩惱,隨著時間的流逝,愛恨情仇,皆是庸人自擾。如果緣起法還不能說服你,你就多做幾個關於如果的假設:如果我不在這個單位,如果我不爭辯,如果------,何必那麼煩惱,何必那麼痛苦,何必那麼斤斤計較,何必和自己過意不去呢?當想到的“如果”越多,就越煩惱不起來,你也就在實行緣起法了。

    在北京生活的十五年裡,緣起法對我的修行起到了支柱的作用。遇到很多逆境我都用緣聚緣散的觀點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並且覺得非常有效,這藥方我樂於奉獻給大家,尤甚是那些比較固執的人。但是,有很多人不這樣想,他們認為你這樣做很傻,甚至是自欺人。緣聚緣散的法則,不在於你說與不說,做與不做,它是既存的規律,既成的事實。違背這一法則,實際上是自尋煩惱。你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煩惱,你離開這個地方,煩惱本來已遠你而去,可你卻還在心裡自己煩惱自己,實際上這才是最愚蠢的。

    我常常勸大家,作緣起觀,這個觀是觀想、觀照之意。緣起並不是要你消極、虛無、回避問題,它是一種非常和諧的、友好的、智慧的、和平的方式。事實上,,並不是你作了緣起觀後就一事無成,你還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情。因此,緣起觀的當下就是解脫,而決不是書本上的、口頭上的解脫。

    在現實生活中,緣起法最能體現在婚姻上。很多人領會不到男女之間的婚姻是一場緣的道理,往往因為過於強求,而產生煩惱和痛苦。有一個母親領著她的女兒來找我,說有個男青年,是她女兒的同事,苦苦地追求她女兒,三年不捨,但她女兒卻對他不感興趣。最後發展到她女兒下班的時候,他就到路上去攔截,強行要她女兒答應婚事。她女兒在家的時候,他就守侯在家門口,到了如癡如狂的程度。女青年的父母明確告訴過他,這是不可能的事。但他本人堅信,只要對愛情忠貞不渝,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問:他這是從哪學來的理論?女青年告訴我,可能是從電影和書本上,因為他愛好文學。男青年的這種行為,對這個女青年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因為男青年揚言,如果不和他結婚,他就殺了女青年的全家,然後再自殺。他認為,女孩子是同意的,只是她家裡人在反對。如此一來,女青年家人惶惶不可終日。男孩子還對女孩子揚言:如果你不嫁給我,我也殺了你。這個在常人看來狂妄、變態、不可思議的現象,卻在生活中屢有出現。問題出在哪裡呢?除少數心裡有障礙的人外,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們不知道男女之間的婚姻本身是一場因緣。平常老百姓都會說:千裡姻緣一線牽。有緣,橫看豎看都順眼,如果無緣,就會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是結了婚也不會幸福。人和人之間,有緣的時候要惜緣,無緣的時候不要攀緣,緣散的時候,作緣散想。就是當我們確實志不同道不合,沒有共同的愛好和語言,分手也用不著互相傷害。

    可喜的是,現在自由婚姻和自主婚姻已經比較普遍,很多青年男女,即使分手也不過像過去那樣大吵大鬧,打得頭破血流,然後再離婚。現在人們都非常理性非常文明了。好聚好散,也是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這種和平的方式,在文明社會和法制社會裡將會越來越普遍。

    從大環境說,大多數中國人的生存、生活觀念正在由斗爭哲學向和平主義轉變。他們都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生活中表現為一種友善的生存狀態。面對不同觀點和矛盾,人們的態度也和平多了。凡是作緣分想的人也不在少數,他們活得很潇灑,人與人的關系不在處在一種膠著狀態。

    因此,在生活當中,不管你是否認識到緣起法,你實際上都生活在緣起法當中,並且在實踐它、應用它,如果你能在主觀上接受佛教的緣起法的教育,在任何情況下都作緣起的觀想,那你的生活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安詳與平靜。

    愛情可以說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很多的社會學者和文學作品都關注著這一問題。比如說《紅樓夢》裡,賈寶玉的愛情和他家族的變遷興衰,就是典型的緣聚緣散。大家如果用心領悟,就會發現,因緣這個道理在婚姻上體現得最為徹頭徹尾。

    我平時喜歡打羽毛球,有一次,我認識了一個打羽毛球的老者。初識時,我發現他的精神很憂郁。我們一起打球,閒談的時候,便發現他的心裡有解不開的疙瘩。後來慢慢地熟了,我約他喝茶,他向我傾訴了他的痛苦。三年前,他和他的外甥一起做汽車配件生意,經過艱苦努力,申請到配件的專利,並打開了市場。而做這個生意的起因是他看到他外甥沒有職業,在社會上不務正業混吃混喝,他希望通過這一件事能讓他改邪歸正。當生意越來越紅火的時候,他外甥便對他說:“老舅,你年歲大了,這件事就讓我一個人干吧,我每個月給你一些零花錢。”他聽了這話之後非常氣憤,心想,我投入那麼多時間精力,那麼辛苦打開市場,你現在就想一腳把我踢開。但是轉念一想,你是晚輩,不懂道理,那我就找你爸,他總該講理吧。於是便找了孩子的父親。據他自己說,當時孩子的父親見到他理都沒理,當他說完這件事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回答他說:“你都這麼大年齡了,弄那麼多錢干什麼,你何必那麼辛苦?你交給他辦就是了。”他當時一口氣上不來就暈倒了。送到醫院以後,花了五六萬元錢做了心髒搭橋手術,才保住了性命。

     通過這件事,他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心裡的痛苦並沒有化解。因為它沒有找到合理的說法,或者說沒有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於是,想通過運動來轉移一下情緒,調整身心。他這樣做從心理學上來說是有效的,轉移可以使人漸忘痛苦。事情雖然過去有一年多了,但當他說這些話的時候,臉漲得通紅。我擔心它過於激動,再犯病,於是勸他說:理性地講,你的做法和動機是好的,但好事情要有好辦法,才能達到好的目的。最忌諱的使用自己的親戚朋友,這在松下幸之助這些成功人士的管理經驗裡都有總結。做生意用了自己的親戚,一旦發生矛盾,金錢和感情的關系就不容易擺平,這是世間的一種經驗。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成功的管理經驗之一。問題就出在這裡。按佛教的觀點來說,叫做“因地不正,果招迂曲”。你種的因不對,結果自然就不會好。第二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你以惡因此招致了一場大病,就應該做緣生緣滅想。已經過去了,就不要讓自己太痛苦。因此你現在的痛苦,除了可以獲得一種經驗之外,造成的是身心的傷害,而於事無補。而且你已經十七十多歲的人了,應該健康第一,保全性命。看他心裡的疙瘩一直沒有解開,我就說,這在佛教叫緣聚緣散。雖然他辜負了你,但是你應該自己解脫自己,自己開導自己,自己釋放自己。要不然的話,你賠了錢、賠了精力,最後還得把命賠上,這可劃不來呀!同時不論對於錯,是與非,原諒別人就是解脫自己,不原諒別人,就適合自己過不去。經過這次交談,幾周後,我發現他的臉色有了好轉,情緒也好了起來。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的開導僅僅是外在的,我叫他做緣起觀,是一種具體的方法。這幅藥吃下去能不能生效,還完全在於他自己的悟性。

   現在社會,人際關系非常復雜,我認為緣起發布但是安頓生命的方法,釋然生命的方法,而且是保命法。尤其是對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對那些苦難深重的人來說,常做緣起觀,對生命是一種解放。

 

上一篇:星雲法師:釋迦牟尼佛傳 最初的比丘尼
下一篇:妙華法師:房子也在說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