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每一段人生都無常,每一個生命都有同樣的歸宿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 每一段人生都無常,每一個生命都有同樣的歸宿,那麼,何不妨思索慈悲,讓這股智能回饋到當下?

    所有的生命都渴求快樂,不要痛苦。我們運用許多技術,遣除表面及深層型態的痛苦。無論是有沒有宗教修行的人,都會在生命的過程中,尋求減低自己及他人痛苦的方法,有時甚至將受苦當做克服更大痛苦和得到快樂的方法。

    每個人都試著要遣除表面的痛苦,但有另一種技術可以從更深層面遣除痛苦,這種技術可以減少未來世的痛苦,甚至可以消除自己和一切有情生命所有的痛苦。心靈的修行就屬於這一種。慈悲降低對於痛苦的恐懼。

    心靈修行意味著改善我們的念頭。在梵文中稱為Dharma(法),意思是「能持」。這表示調整負面的態度,讓自己不再受那個特定的苦。

    首先我們了解到,在輪回中,尋求讓自己不受苦,將自己的領悟擴及他人,然後建立慈悲。這意謂著為了不讓他人痛苦,要將自己奉獻出來,照顧許多人,同時由於專注於他人的福利,自己將更快樂。悲能減低對於痛苦的恐懼,同時增加內在的力量。它給我們一種授權的感覺,讓我們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增添勇氣。

無常:生命的本質

    慈悲加強我們的外貌,伴隨著這份勇氣,我們愈加放松。當我們的觀點包括無量眾生的痛苦時,個人的痛苦看起來就相對渺小。

    從無始以來,我們受到一種恆常的幻覺影響,總認為還剩下很多時間,這讓我們陷入浪費生命的危機裡。要反制這個傾向,對無常做禅定最重要,要覺悟死亡隨時會發生的這個事實。即使不能確定今晚是否會死亡,當我們培養一種對死亡的覺知,那麼對於今晚可能會死,就能欣然面對。有了這種態度,如果能做任何對此生及下一世都有助益的事,我們都會優先去做,而不會只做對此生有表面助益的事。而且,當我們不確定死亡何時會發生,我們會限制自己做對此生及未來世有害之事。根據各自的能力,我們將發心建立各種態度,來馴伏各種未調伏的心。不論活一天、一星期、一個月或一年的時間,都有意義。 我們的念頭和行為都將依著長程的利益,活得愈久就愈有利益。

     相反地,如果受制於恆常幻象的影響,將時間耗費在此生的表象上,我們將蒙受極大的損失。

三個根本、三個決定

    我們西藏人甚至認為透過儀式可以延壽,要執行長壽法的修行儀式,必須在專注的禅定中有穩定的觀想。此外,必須了解自性空,因為是智能展現為我們所觀想的理想自己,同時必須有慈悲心和利他的成佛願望。這些必要條件使得長壽的禅定非常困難。

    因為恆常及珍愛自我的態度會摧毀我們,因此,最有效果的禅定,就是對無常、自性空和慈悲做禅定。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強調,飛向證悟的雙翅就是慈悲和智能。兩者就是克制恆常和自我珍愛的方法。

    約十五、六歲時,我學習證悟之道的各種階段,同時也開始以某種形式的禅定來培養各種進階。覺知死亡這個題目,繞著三個根本、九個理由和三個決定來建立。

第一個根本:思索死亡是確定的。
·因為死亡一定到來,因此無法避免。
·因為我們的生命不能延伸和不停減少。
·因為就算我們活著,也少有時間修行。

第一個決定:我必須修行。第二個根本:思索死亡的時間是不確定的。

·因為我們在世上活著的時間不確定。
·因為死亡的因素很多,而生命的因素很少。
·因為身體的脆弱性,死亡的時間不確定。

第二個決定:我必須現在修行。

第三個根本:思索臨終時除修行之外一切無助益。
·因為臨終時我們的朋友是無助益的。
·因為臨終時我們的財富是無助益的。
·因為臨終時我們的身體是無助益的。

第三個決定:我將修行不執著於此生任何美妙的事物。  

    輪回的本性,就是所有的聚合終將分散。無論朋友彼此如何喜愛,終究要分離。

    除了與所有的朋友分離外,所累積的財富和資源,不論多美好,都終將無用。不論你的地位或階級有多高,最後都必定墜落。為了提醒自己,當我登上高台授課時,一坐下時,我對自己念《金剛經》中關於無常的話語: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我思索因緣聚合和現象的脆弱性,然後彈指,簡短的彈指聲象征無常。我提醒自己很快就要從高高的寶座上下來。

    一切有情生命,無論活多久,終將死亡。沒有其它方法。一旦住在輪回中,無法在其本質外生存。 無論事情多美妙,在本質中已設定這一切美妙的事情和享用的我們,最後必定衰退。

    我們不只會死,而且還不知道何時會死。就算有征兆會活得很老,我們也無法百分之百確定今天不會死。不要再拖延,我們應該做好准備,如此,就算今晚死亡,也沒有遺憾。如果我們能建立對死亡不確定性和迫切性的認知,就會愈來愈強烈感覺到必須智能地運用時間。

    就如西藏學者瑜伽士宗喀巴所說:

   當了解到此人身之難得,即無法游手好閒。

   當見到偉大之意義,無意識度日即為悲傷之因。

   當對死亡做靜慮,即對下一世做准備。 

   當對行及其果做靜慮,無良知的泉源被摒棄。

   當此四根本如是穩固時,其它善德修行亦增長。

    思索死亡,不僅能為臨終做准備,以及喚醒對未來世有利益的行為,對我們的心理也有戲劇化的影響。

    例如,當世人不習慣對死亡做正念修行時,就算他們明顯衰老和行將就木,他們的家人和朋友不能如實地向他們說出,甚至認為必須稱贊他們的外觀。雙方都知道那是謊言,真是荒謬。

    有時,患有絕症的病人,會避免使用「死亡」的字眼。我發現幾乎無法與他們討論迫近的死亡,他們拒絕去聽。

    但對於目前連「死」這個字眼都不能面對、也從不關心其真相的人,等到死亡實際來臨時,就很可能造成極大的恐懼和難過。 

    另一方面,當我遇見行將死亡的修行者,我毫不猶豫地說:「不論你是死亡或復原,兩者都需要做准備。」 我們可以共同思索死亡的迫切性,無需任何隱瞞,因為他已准備好無憾地面對死亡。

    一個修行者愈早對無常做思考,臨終時就會愈有勇氣、愈快樂。

    思索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性,會讓心祥和、有紀律,以及有福德,因為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心將駐留於更深刻的事情上。

 

上一篇:中醫教你顏如玉—美容養生金典
下一篇:一個造惡的罪人:忏悔此生的殺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