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何知道一個人已開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音樂開悟分三種情況: ­

    一、自己開悟了,自己即時就明白自己已經開悟。如虛雲和尚56歲在高旻寺打禅七時,開水燙手,茶杯落地粉碎,“當下大悟”;六祖在袈裟遮圍下聽五祖講《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楞伽經》稱此為“自宗通”和“悟通”。我們把它們統稱為“自明悟”。 ­

    二、自己沒有立刻明白,但有禅師在旁邊,他知道你已經開悟,於是問你一句:“你知道如來真性是什麼嗎?”你立刻就明白剛才那種情況就是知道了如來真性,就是入了無分別境界--無我、無人、無內、無外......,證到了空性,當然也就明白自己已經開悟。這種情況稱為“他點悟”。 ­

    三、自己已經開悟,但不屬自明悟,又無禅師在旁點撥,自己不明白自己已經開悟。此稱為“未明悟”。這種人過一段時間,就會達到自明悟,或者有緣遇到禅師,達到他點悟。這沒有什麼奇怪,因為這種開悟,畢竟只是人生的第一次,沒有經驗,致使某種根器的人不可能當即明白。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他在未明白自己開悟時的開悟,不是開悟。恰如某人從未見過和吃過芒果,有一天朋友請他吃了,但不告訴他這就是芒果,他不知道自己吃了芒果,能說他沒有吃過芒果嗎? ­

    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這三者的差別,是意對開悟這件事的認識的差別,決定這種差別的是悟前六根修行基礎的差別,與開語本身的程度無關。 ­

    四、悟證空的程度差別 ­

    開悟是一個人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大過程。同樣是開悟這個詞、這件事,程度的差別非常大。為什麼呢? ­

    我們知道,空是一種存在。但它不是物質,當然也不是意識。空有個體與總體之別。無數個空個體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組成空的總體。空的個體,其小無內。物質則不然,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無論多麼小,都有內。這是空之為非物質的原因之一,也是空與物質的本質區別之一。空的總體,其大無外。空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沒有不運動的空。 ­

    只要想一想,物質的運動形式是多麼豐富,就可以推測空的運動形式更是多麼豐富。確實,空的運動形式,比物質運動形式更深邃、更玄妙。 ­

    悟的證空,以眼的見形色來比方,就是開眼見到形色,雖只看見一個極小范圍內的形色,只看到一秒鐘甚至只1/10秒的形色,就算開眼見到形色;看到無限空間中的全部形色在無限時間內的全部運動情況,也稱為開眼見形色。想一想,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多少?同樣,一個人開悟證到一個空的個體,證到這個空個體在1秒鐘甚至1/10秒鐘內的運動情況,就叫做開悟證空。我們稱之為最初級悟。最初級悟是開悟的最初級階段,是最起碼的開悟水准。證到空的總體的全部運動情況,也叫做開悟證空。我們稱之為徹悟。徹悟是開悟的最高最終階段。 ­

    對物質運動形式的認識,沒有窮盡。關於物質運動的絕對真理、終極真理,存在於無數的相對真理之中。無數相對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真理。人類永遠也達不到絕對真理,只能逐步地靠近它。人類對非物質空的運動的認識,是有窮盡的。徹悟就是達到了對空運動真理的終極認識,即達到了關於空的絕對真理。物質運動的真理是越認識越多、越復雜、越深奧,空運動真理是越證越少、越簡單、越淺顯。認識物質運動真理的工具是六根,證空運動真理的工具是悟。 ­

    在最初級悟和徹悟之間的全過程中,可以劃分為好多階段。至於是劃為84000個階段,還是劃為108個、劃為55個、劃為3個,全依劃分的標准為轉移。譬如一個人讀小學六年時間,按年級分是6個階段,按學期分是12個,按周(每學期20周)分是240個,按天分是多少?按課時分是多少?一個階段就是證空的一種程度。一定階段、一定程度,又叫做一定果位。證到某個果位,就是證到空數量、空運動的一定階段、一定程度。六祖賣柴時聽人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即開悟”,是證到了一定程度。後來聽五祖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是又證到了一個更高的程度。 ­

    證空的階段、程度、果位,就是開悟的階段、程度、果位。證到阿羅漢果位,就是開悟到阿羅漢階段;證到等覺菩薩果位,就是開悟到等覺菩薩程度;證到妙覺菩薩果位,就是開悟到究竟佛的程度,即徹悟的程度。 ­

    在開悟的每一個階段上,都存在自明悟、他點悟、未明悟三種情況。只要是悟到某個果位上,無論是這三種悟中的哪一種悟,都不影響悟到那個果位上。 ­

    五、初悟 ­

    初悟,系指一個人身的第一次開悟。許多人的初悟只能達到最初級悟的程度,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修行,再一級一級開悟上去。有些人的初悟一下子就達到徹悟。目前地球的人類中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在初悟時即徹悟的人是釋迦佛,後面將是彌勒佛。在此兩佛之間,沒有一名地球人能夠做到初悟即徹悟。其他初悟就直接達到最初級悟以上各級悟的人,就絕不止他們兩個了。 ­

    然而有人往往不知不覺地用徹悟來衡量開悟。聽人說某人開悟了,就用釋迦佛的標准來看待他,見他沒有能“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就斷定他沒有開悟。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

    問題在於,為什麼不同的人初悟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差別源於這些人在以前生中不同的修行基礎,或者說不同的悟證果位。 ­

    眾所周知,六祖初悟時的程度就相當高了,已經基本達到能做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的水平了。待五祖用《金剛經》印心獲得大悟時,已經是菩薩的水平了。六祖在以前世已經達到什麼程度?六祖自己沒有說,也沒有別人說過他,我們無從知道。 ­

    釋迦佛則清楚地介紹了自己在以前生中的修行證果水平。在《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釋迦佛說:“我從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我常在此娑婆世界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袛國,導利眾生。”正是有了這個基礎,釋迦佛作為悉達多太子出家後,初悟即達到徹悟。 ­

    一般來說,以前世達到什麼果位,今世的初悟就能達到那個或略低於那個果位。怎麼會略低呢?因為他前世在這個果位上的修行不夠堅固。釋迦佛的佛位極其堅固,所以他能初悟即達徹悟。如果初悟只達到略低於前世那個果位,那麼他很快就能達到前世那個果位的。然後依各人的進一步修行情況,決定他在以後能達到何種果位。 ­

    然而,為什麼釋迦佛在徹悟前,還要經過那麼多的千辛萬苦呢?這是人身的障礙呵!對於從三惡道未得人身的情況說,真是人身難得,人身是學佛修行的有利條件。對於從佛菩薩、緣覺、聲聞為教化超度眾生化為人身的情況來說,人身是得道的大障礙。要擺脫人身的束縛,必須經過種種努力。相對來說,果位越高,人身的束縛越厲害,要擺脫就越困難,但他在這一生中必定擺脫得了。(信息來源:摘自《廣東佛教》) ­

    恩師淨公上人慈悲答疑 08-11-10 10:21  ­

    問:請問如何知道一個人已開悟? 答:一個人的開悟不必請他人印證,自己應該清楚明了。判斷標准是斷除了貪瞋癡煩惱,如果還有貪瞋癡,還有是非人我、種種分別執著的存在,決定沒開悟。是非人我、貪瞋癡慢斷除了,你的心地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見色聞聲,你能體會到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界;你對事物能觀察得非常深遠,清楚明了。所謂得「甚深的禅定、甚深的智慧」,明了過去、現在、未來,明了眾生的心念。此時你便開悟了。所以,覺悟的現象是恢復了我們自性中本來的能力、智慧。 ­ ­

附貼: ­

   開悟後個人的內在特點 ­

   平靜安穩,清醒澄明(本自清淨) ­

   綿延不斷,用之不竭(本不生滅) ­

   無欲無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

   自信堅定,內外一致(本無動搖) ­

   隨機應變,運用自如(能生萬法) ­ ­

   開悟後個人的外在表現:   ­

   影響巨大但不強加於人,剛毅果斷但不自以為是, ­

   感恩慈愛但不姑息養奸,負責嚴謹但不求全責備, ­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骛遠,持之以恆但不愚頑固執, ­

   理解他人但不隨波逐流,正直誠實但不口無遮攔, ­

   精力旺盛但不亢奮激越,通觀全局但不粗枝大葉。 ­ ­

    開悟後,當事人獲取事業成就過程會更加精准高效與輕松快樂;小孩的簡單快樂,老人的智慧充盈,壯年的旺盛精力將同時具備;無論在生意場、社會交往中還是在家庭生活、親人共處中都更加自在釋然、游刃有余;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兩個選擇,完全可以做到兼得與貫通,而且人生會更加豐富多彩、自由快樂。­

 

上一篇:敬請同修為父親助念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恆順眾生要有智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