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財、物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1)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2)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約有五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悅親。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故印光大師教導我們:“汝已娶妻,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中庸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蓋言夫妻,兄弟和睦,則父母心中順悅也。現為人子,不久則又為人父。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光老矣,不能常訓示汝。汝肯努力盡子道,則便可以入聖賢之域。將來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續)復周法利書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粝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炖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暖。至於晚間,宜將熱水袋,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為子女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專家用藥。病中煎制湯藥,進奉飲食,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弄污床褥,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污,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淨了多少,你今日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臥,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日,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
世尊在《無量壽經》裡,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經》裡又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捨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裡度到淨土,這才是真正徹底的報恩啊!
我們只要記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女孝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