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凌晨6點許,東城,9歲的小燕跟著爺爺掃街。南都記者陳奕啟攝
記者寇金明 凌晨6點,天還沒亮,東莞市東城區泰和商業街上就響起了“刷刷”的掃地聲。61歲重慶忠縣籍新莞人鄒祥兵開始每天的例行工作:打掃馬路和臨街路面,他的身邊總有一個9歲的女孩幫手。這是他的孫女小燕,因為小燕的爸爸病故,母親改嫁,家裡僅有能力供她的雙胞胎弟弟上學。
寒風中祖孫掃街
天還沒亮,街上人車鮮見,顯得有些冷清,今冬第一次大幅降溫,讓刮了一夜的風吹落了一地樹葉。此時可以清晰地聽到,馬路和臨街路面響起“刷刷”的掃地聲。循聲過去,借著昏黃的路燈,可以看到一個頭戴草帽的瘦弱老人不斷地將落葉掃成小堆,旁邊一位瘦弱的小女孩一手拿笤帚,一手拿簸箕,把成堆的樹葉攏起來,裝到一輛與小女孩差不多高的手推車中。
“小孩為什麼不上學啊?”12月1日凌晨,陽光假日小區的退休教師王先生已經關注這對老幼一段時間,發現他們說的是重慶話,和自己是老鄉。“供不起呀。”掃地的人也用重慶話回答。攀談中得知:掃地人名叫鄒祥兵,今年61歲,與老伴同為萬家美保潔公司的清潔工;因為經濟能力所限,9歲的孫女沒有上學,除了在家裡幫忙做飯、洗衣服,就帶她出來幫爺爺打掃馬路。
兒子病故媳婦改嫁
鄒祥兵夫婦1984年就來東莞打工了,兒子初中畢業後也過來了。
“兒子開始在家具廠打工,干了幾年後,還是選擇了做清潔工。”鄒祥兵說,兒子先後掃了幾年馬路,跟了幾年垃圾車,後來從老家接來了同鄉姑娘結了婚,2002年生下了一對龍鳳雙胞胎,一家人都很高興。
“雙胞胎一歲多時,兒子就患了病,總是感覺肚子痛。”鄒祥兵回憶。半年後,他就帶著兒子回了老家忠縣,在縣人民醫院查出來盲腸長了腫瘤,幾個月後又轉院到重慶大醫院,手術取樣檢查後發現是惡性淋巴瘤,做了一個多月的化療,花費了全家幾年的積蓄,兒子還是沒了,“人財兩空”。
“在兒子還沒有死之前,媳婦就離家出走了,後來聽說也改嫁了。”鄒祥兵一邊掃著樹葉,一邊回憶兒子病故時的經歷:“我們老兩口帶著雙胞胎後來又回到了東莞繼續當清潔工,那時候我們兩人的收入只有900元,感覺太難了。”
只能供一個上學
鄒祥兵算了一筆賬:2008年,雙胞胎6歲了,“那時候要送孩子去立新的為民學校,一個孩子一學期就要1000多元。”鄒祥兵說,他和老伴商量好久,只能先供孫子小東上了小學。
到了去年,鄒祥兵跟隨老婆來到萬家美保潔公司做清潔工,每人完成工作的工資是1100元。“收入提高了,我們就想著也給孫女找個學校上學,但問了附近一家小學,人家說孫女年齡大了,不收。”鄒祥兵說,其實他們也知道孫女很想上學,“有時候她看到弟弟做作業,也喜歡趴到弟弟跟前看,但是她不識字,看不懂。”
每天早晨5時許,居住在立新菜市場附近的小燕一家就起床了,洗漱過後,每人可以吃5毛錢一個的饅頭,弟弟小東可以額外買5毛錢的豆漿。然後,弟弟小東乘坐牛山一所初中的校車去上學,小燕就陪著爺爺來到陽光假日小區的2號門崗,幫助爺爺掃馬路。
已經退休多年的王老師問:“你想不想上學?”
身材瘦小的小燕抿著嘴唇,看看爺爺,又看著王老師,使勁點點頭。
●老鄒的賬本
●2008年前:兒子患癌症,掏空了全家。
●2008年- 2010年:老鄒兩口月收入900元,照顧孫子孫女,孫子一個學期學費1000元,房租120元、水電費40元、生活費400元,每月結余200、300元
●2010年- 2011年:兩口子月收入增加到2200元,勉強能供倆娃上學。每人的早餐是一個5毛錢的饅頭,讀書的孫子可以多喝杯豆漿
如果你能夠為小燕提供上學資源,或者為這個艱難的家庭提供幫助,歡迎聯系我們:0769- 22883366
小燕的願望:希望有一家學校能接收9歲的她,從一年級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