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前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果說,十幾年的學校教育給我一個成長和成熟的平台與條件,那麼,學佛就是我找到真正快樂與幸福的源泉。聆聽佛的教誨,研習佛的妙法,我感覺,智慧之光始終如影隨形,讓我身處其中,快樂自如。“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真實不虛的智慧,而這智慧的獲得,即是學佛的福報。現在,我與同修一起分享自己學佛前後的變化,一起感受佛法的殊勝之處。

    學佛前,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經過深思熟慮,是經得起考驗的。學佛後,我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可能盡善盡美,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做事要更加謹慎細致一些。

     學佛前,我總希望別人能理解我,能讀懂我的心,乃至明白我的苦衷。學佛後,我學會了理解別人,發覺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難處,應該把自己的關心與理解送給更多人,而非只在乎自己的心情。

     學佛前,我喜歡用青白眼看人,覺得自己喜歡的人,就對他熱情似火;覺得自己討厭的人,就對他冷若冰霜。學佛後,我眼中沒有喜歡與不喜歡的人,都一樣尊重他、禮讓他。不管是誰需要幫忙,我都會盡量去努力幫助他。

     學佛前,我覺得活著就是一種痛苦,不開心的事情總比開心的事情多。學佛後,我知道了人生有“八苦”,唯有經歷過苦痛的熏陶,才能讓人生更有價值和意義。活著的意義,不是在於自己能得到多少快樂,而是給予他人多少快樂。

     學佛前,我害怕吃苦、受累,非常擔心那些在父母身上發生的艱難困苦,再次降臨到自己身上。學佛後,我覺得吃苦受累更是一種動力,能夠激發我內在的潛能,讓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更加得心應手。

     學佛前,我習慣把好吃的、好用的東西留給自己,而把自己看不上眼的東西留給別人。學佛後,我明白了自利利他的菩薩情懷,也深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現在,我想問題、辦事情時,總會首先考慮到別人的利益:這件事該不該這樣做?是否對別人有益?每次這樣想,我的心裡總是充滿快樂。

     學佛前,我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和服飾,每次上課或上班之前,都要精心地打扮一會兒,唯恐哪個地方出現纰漏或有失莊重。學佛後,我明白了不著相、不執著的道理,時時觀照自己,去思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內蘊。不去計較穿著與裝扮,只要干淨、得體就行,沒必要去苛求,去追求完美。

     學佛前,我與父母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經常與他們產生矛盾,惹他們生氣。學佛後,特別是讀到《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時,經文中寫到父母對我們有十種恩情,即便是我們窮盡一生,也難以回報父母的恩情,“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我的心受到極大地震動,慚愧心也油然而生。漸漸地,我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並與他們建立起了朋友間的關系,家庭關系非常和諧、融洽。

     學佛前,我是得理不饒人,從不做出讓步、退卻的事情。學佛後,我懂得了“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哲理,不再與人好勇斗狠,時時處處以謙卑示人,用寬容與理解去面對那些所謂的“小人”。

     學佛前,我特別喜歡吃雞鴨魚肉,甚至是餐餐都離不開肉食。同時,我對蚊子、蒼蠅、蟑螂之類的害蟲尤為討厭,常常追著它們打殺。學佛後,我開始尊重和珍愛每一份生命,以素食為主,並勸導周圍的親友們一起戒殺放生,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的人類家園……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養成修行習慣,從走路開始
下一篇:宣化上人:初學者皈依三寶很重要,首先要選對善知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