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問】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只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途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生?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
——智顗《淨土十疑論》
譯 文
問:諸佛菩薩應以大悲為事業,若要救度眾生,就應當發願生到三界內,在五濁三途(即三惡道)中救度苦難眾生,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淨土,只圖自身的安樂呢?捨離眾生,則是沒有大慈悲心,專為利益自己,障礙菩提道。
答:菩薩有兩種:一種是久遠以來修行菩薩道,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這類大菩薩如果捨離眾生,那麼以上責備,實當成立;另一種是沒有證得無生法忍以下的菩薩以及初發心的凡夫。凡夫菩薩應該常不離佛,成就無生法忍力後,才有能力在三界內,在濁惡世間救度苦難眾生。所以《大智度論》說:“具足煩惱纏縛的凡夫,有大悲心,願意生在惡世,救度苦難眾生,絕對是辦不到的。”
【按】
大心凡夫不宜以法身大士自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自利方可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