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文珠法師:堅定自己的信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信仰,是人類精神的補品,靈性的要求,亦是開發人類智慧的主要力量。人的生理,固然需要飲食營養,以延續性命;人的心理,同樣需要精神食糧,才能健康正常。古今中外,一切英雄豪傑,能夠面對現實,克制困難,完成人生責任,固然依賴信仰力量;而歷代高僧,所以能化愚昧為智慧,化迷惑為清醒,甚至明心見性,成聖成賢,亦全靠堅固不移的信心。故古人說:信仰就是力量。特別是學佛,更以信為根本;因為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華嚴經言:‘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心地觀經亦言:‘法寶甘露妙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有信服藥證菩提,無信隨緣墮惡道。’可知信仰對於學佛的重要。但信仰一定要正信,真信,誠信,而非迷信,邪信,或莫稜兩可的信!

上古時代,人類知識貧乏,對於自然界水災、火災、風災、山崩海嘯、地震種種現象,無法抗拒,更無法理解,每以為天地間有一主宰人間禍福的神祇,敬之得福,逆之得禍,遂祭之以三牲酒禮,獻之以壯男美女,博取鬼神歡心,求鬼神庇祐,賜平安、賜福壽!這些都是迷信的行為。

當知人間禍福,皆是人自作自受,絕非人與天賜,除了自求多福,扭轉惡運外,實非鬼神可能轉移。現代人類思想進步,已脫離神治意念,但由於人的貪欲無窮,每感不足,仍希望神靈庇祐,所求如意。因此,有人利用人心迷信的弱點,假借宗教名義,大搞迷信活動。近年很多人利用佛教,替人求財消災,騙取他人財物,以遂個人私欲,使正信佛教,披上迷信外衣,塗上迷信色彩,蒙垢納污,言之令人傷心不已。

中國自從中央政府,執行宗教落實政策,信佛的人與時日俱增,可惜大都神佛不分,邪正莫辨;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由於信佛群聚的無知,人雲亦雲,人拜亦拜,使正信佛教,變為迷信對象,實在可惜。因此,本人以堅定自己的信仰為題,與各位討論,希望各位藉此機會,認識佛教,然後信仰佛教。

一、認識佛教

我們欲想認識佛教,可分以下各方面來研究。

(一)認識佛教的歷史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宮的太子,名悉達多。年幼聰敏好學,智商超群。及長大成人,因不滿當時政制階級森嚴,更為找尋人生真相,毅然放棄王宮生活,遍訪名師。如是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與苦行,終無所獲;唯有反求於己,在不苦不樂的平靜心境中,深入禅定。

結果,內在的智慧顯現,夜睹明星,成等正覺,親證佛性平等的真理。於是創立佛教,組織教團,實行平等的制度,提倡四姓出家,同一釋子;同時要弟子們,實行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平等待遇的生活。用事實來改變當時社會階級的不平,以身作則,領導僧團,由進取思想與行動的自由,進而證得真理生命的自由。由提倡種族與階級的平等,而親證佛性的平等。使當時印度政壇,出現以因果警誡,代替法律懲罰;以慈悲感化,代替武力征服;以自由平等的理念,代替奴役與逼害。不但解救了當時印度民間的疾苦,也解救了百千年來,人類精神的饑渴;使人皆可以提升自己,改善自己,取消生老病死苦,換取真理生命的自由與解脫。

釋尊成佛前,沒有名利的野心,沒有權威的欲望,沒有統治世人的思想與言行;有的,只是慈悲的憐憫,真摯的同情,以及熱愛真理,加止拯救世人的悲願。釋尊創立佛教後,傳播真理的態度,從不運用權威或感情來獵取信眾,更不用神通妙用來震懾人心,有的,只是慈悲博愛的救濟,苦口婆心的勸導。令人從佛的語言行動中,了解佛教的善美,知道以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比較信仰其他宗教更殊勝,更踏實,而樂意皈依佛教。

據說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之初,有一耆那教派,因妒忌佛的成就,常在信徒面前,故意批評佛教。當時該教有一信徒名西哈,曾向首領拿他普塔提出,要拜訪釋尊的意念。拿他普塔,恐以怕因此失去一個富有的擁護者,立即勸阻西哈訪問佛教。但當西哈面對慈祥的釋尊,請教各種問題時,馬上發現其首領歪曲佛教的謊言。同時,覺得佛所說的,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真谛,認為釋尊是當時的明師,立即要求盡形壽皈依佛,追隨佛的右左。但佛不想西哈在簡短的談話中,就改變信仰,反勸西哈慎重考慮。西哈心想,假如今天離開的是佛教,而皈向耆那教派,他們一定欣然接受,而且大事宣傳。比較之下,益見佛教的偉大,更加強他追隨佛的決心。但釋尊仍然認為西哈長期供養耆那教,現在雖已改變信仰,不再接受他們的思想與信仰,但仍應繼續給予經濟支持。西哈知道,這絕非耆那教人可能做的事,因此,對佛的信心,有增無減。由此故事,可知佛是如何淡薄名利,又是何等尊重其他宗教,以及力求和平共處的精神。

佛教,自從成立至今,自始至終,不曾有野蠻的行為,或侵略的意圖,更沒有敵對,不和諧,不合作的表現。有的,只是和平思想,博愛精神,以及增進人間福樂的願望與努力。雖然在二千多年悠長歲月的弘傳中,曾多次遭受外來欺侮,以及政治逼害。在中國就有三武滅佛的劫難,(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帝)但佛教徒總是以慈悲,容忍,寬恕,犧牲,避免正面的沖突,以免傷害生命,殘殺無辜。反觀目前世界各地其他宗教,互相逼害,殘殺異己信仰的同胞,益顯佛教的和平與偉大。所以,我們從歷史方面認識佛教,是真實的,和平的,光榮的。

(二)認識佛教的真理

釋尊說法,沒有秘而不宣的部份,雖然佛初成道,演說華嚴大教,未能普應群機,不得不隱實施權,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但當眾生機緣成熟,仍然將自己親證佛性平等的真理,和盤托出,毫不保留的貢獻世人。佛在法華經中說:‘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諸根鈍,著樂癡所肓……若但說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後因十方諸佛,善言慰喻,故決定‘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去鹿野苑,為五比丘,三轉四谛十二行法輪,針對現實人生的苦惱,說人天乘教法,令人知這宇宙人生一切現象,無一不是從因緣生,緣生諸法,皆是無常,苦,空,原無實我。同時,指出致苦之因,及宣說滅苦之道。使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如是經過十二年的教化,令無量眾生啟發正智,遠離邪惡,親證涅槃‘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境界。然後說方等諸經,令小乘聖者,恥小慕大;再說般若真空,破相除執,使權乘菩薩,離空有二邊,會歸中道。最後,在法華會上,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開權顯實,令眾生皆知佛性平等,佛性本具,而發菩提心,勤求佛道。即使僅以一香一華,一杯水,一盞燈,供養三寶,或對佛像、佛經,一頂禮,一鞠躬,一稱念,亦終成佛。

法華經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這種平等真理,不但給人正確啟示,同時給人帶來無限的希望與鼓舞!

(三)認識佛教的精神

佛教的精神,就是慈悲。涅槃經說:‘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觀無量壽佛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法華經說:‘如來室者,一切眾生,大悲心是。’華嚴經亦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故。’可知慈悲,就是佛教的根本,亦是佛教的精神。

然何謂慈悲?大智度論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可知拔苦與樂,就是慈悲的內容。眾生苦惱眾多,除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冤憎會、五陰熾盛等八苦外,還有來自人事界,與自然界種種天災人禍之苦。人與人間,基於互愛與同情,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識與財富,關懷剔人的生活與事業,解除他人物質上或精神上種種困苦,就是慈悲!對一切人和睦親善,愛人如己,不傷害一切生命就是慈悲。

不過,人世間的慈悲,絕對不是佛的慈悲。因為佛的慈悲,是由親證佛性平等的真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觀眾生苦,於心不忍,而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大慈大悲,就是情理兼顧:悲智合一所形成廣大無比的愛心。故能不分冤親與人畜,不分國籍與種族,一視同仁,深入人間,平等救濟。不但拔除眾生身心之苦,還徹底拔除眾生生死之苦;不但給予眾生物質與精神的快樂,還給予一切眾生共證佛道無上菩提的正法樂。雖然佛的大慈大悲,不可能在科學家的顯微鏡下,檢視其面貌,但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人間。如水之在地。如電之在空,充塞任何時間與空間,而且適合任何時代,任何民族的需要。所以凡有眾生的地方,都有佛的慈悲,傳播寰宇歷久不衰。

今天,科學已征服太空,但絕不影響佛教的弘傳,反而因科學的發明,證明佛教理論的真實性。例如:二千五百多年前,佛以肉眼,觀見一杯水中,含有眾多的微生物,所謂:‘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現在科學已經證明。又如佛說:世界無量,眾生無量,宇宙間太陽系也無量,科學亦已逐一發現。假如,今後科學家們,能深入研究佛學,一定可以助長科學的發明。可見佛教的精神,對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有其決定性的貢獻。

二、信仰佛教

我們既然認識佛教的歷史,是真實而又和平的;佛教的真理,是自由而又平等的;佛教的精神,是慈悲而又有貢獻性的。那麼,我們就應該開始信仰佛教,皈依三寶。但三寶是甚麼?又應該怎樣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有何意義?有何功德?現分述如下:

(一)三寶的含義

三是數字,即指佛、法、僧三種。寶,是譬喻,譬喻世間上的財寶,可以提供人生活物質的享受,以喻佛法僧三者,能夠提供人的精神食糧,使人身心健康,獲得靈性高級的享受,因此,佛法僧被稱三寶。

佛,梵文佛陀耶(BUDDHA),譯名覺者,含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義。自覺,揀非凡夫的不覺;覺他,揀非二乘聖人的自覺;覺行圓滿,揀非菩薩修因,覺行未滿,而是佛果智圓惑盡,福慧具足,三覺圓明,萬德俱備故名佛。

由於佛性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故十方三世無不有佛。現在降生在我們娑婆世界的,是釋迦牟尼佛。梵語釋迦,譯名能仁,是慈悲的代表;梵語牟尼,譯名寂默,是智慧的內容。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綜台大慈大悲,大智大慧於一體的大覺聖者。不但給人真理啟示,慈悲教導,還可以運用佛法力量,將困居三界的苦惱眾生,從六道生死輪迥中拯救出來,置於涅槃彼岸,令一切眾生,皆得究竟離苦得樂,因名佛寶。

法:梵文達摩(DHARMA),譯名法。含有自性、軌則的意義。宇宙一切現象,各有自性,絕不混亂,又定永久不變,如水之濕性,火之暖性等。佛親證平等的真理,與佛所說大小乘教、理、行,果、種種方法,皆是成佛的軌則。我們無論從佛的言教,身教,或道德的感化,行為的啟示,都能轉迷為悟,轉凡成聖,因名法寶。

僧:梵文僧伽(SAMGHA),譯名和合眾,指正信佛教,證入法性,能住持佛教,代表佛教的僧團。包括比丘、比丘尼二部僧眾。他們在共一信仰,同一目標,而且法制平等,經濟均衡,和諧喜悅,生活安定的教團中生活,共同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分擔住持佛法、弘揚佛法的責任,作人天師表,世間福田,故名僧寶。

有人以為出家人,受人供養,不耕而食,不織而衣,實在是社會而分利者;殊不知出家僧眾,正是社會的福田。佛經記載:一天,佛帶領弟子出外化食,來到摩揭陀國一個農夫的家。農夫們正在分發食物,看見佛與弟子們默默站在一旁,知道佛與弟子們是在等待供養,便說:‘出家人,我先耕地播種,才有飯吃呀。’佛說:‘我也耕田種地啊!’農夫說:‘你也耕種?但你的田地、你的耕牛、你的犁具呢?請告訴我,你到底怎樣耕種?’佛說:‘出家人以心地為田地,以敬信為種子,持戒為雨水,智慧是鋤頭,反省是鋤柄,禅定是繩子,靜念為牛鞭,精進是耕牛,這種耕心的結果,是不生不滅解脫涅槃的收獲。’可知出家人是心靈的耕耘者,用智慧的鋤頭,鋤去心中煩惱的雜草,播以佛法種子,然後用戒德雨水滋潤心田,禅定繩子來束縛妄想,用精進耕牛牽引自己與他人,共同出離生死,走向佛道。既要修心聖道以自利,還要弘揚佛法以利他,工作繁忙,責任重大,是人中之寶。因名僧寶。

由於佛法僧,皆能增長眾生善根,長養眾生法身慧命,令人離苦得樂。產生無量功德,猶勝人間金銀珠寶,故佛法僧被稱三寶。

(二)三寶的類別

關於三寶的類別,賢首國師分為同相,別相,住持等三種。藕益大師依四教儀,立四種三寶,在釋門皈敬儀與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中,皆說有一體,理體,化相,住持等四種三寶,大乘義章則分為同體,別體,一乘,三乘,真實,住持等六種三寶,歸納而言:不出事理各二,合共四種。

一別相三寶:指佛在世時,與眾生接觸的三寶,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大乘三寶,指佛初成道時,圓證三身,說華嚴大教的盧捨那佛,為佛寶;華嚴經及其他大乘經典,是法寶;諸大菩薩及十地聖人,是僧寶。

若從體起用應小乘機言:現丈六金身的釋迦牟尼佛,是佛寶;四谛十二因等教,理、行、果,是法寶;依法修行,證解脫道的三乘聖眾,是僧寶。以其各別真實示現人間,教化眾生,故名別相,又名化相三寶。

二住持三寶:佛滅度後,流傳於世間,凡用紙絹繪畫,或用金銀銅鐵鑄造,或泥塑木雕的大小佛像,皆能代表釋尊,名為佛寶;佛弟子結集,佛一代時教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是法寶;出家學佛、住持佛法大廈,弘揚佛法的比丘、比丘尼二部僧眾,皆名僧寶。

三理性三寶:又名自性三寶,眾生本具真如自性,圓明覺照,是佛寶覺義;真如自性,能生十法界聖凡諸法,為一切法軌則,是法寶正義;真如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是僧寶淨義。佛法僧皆依真如自性立,故名自性三寶。

真如自性,是一切法所依據的理體,故又名理體三寶。

四一體三寶:三寶中各具三寶之義。在佛寶言:佛本身覺照明了,是佛覺義;佛親證諸法實相,是法正義,佛身心清淨,是僧寶淨義。在法寶言,諸法實相,靈明覺照,是佛寶覺義;原本執持萬物,是法寶正義;原本清淨無染,是僧寶淨義。在僧寶言,僧眾修行學佛,能立觀智,是佛覺義;能循正軌進修,破邪顯正,是法正義;能和合共處,清淨無诤,是僧淨義。三者互具,不可分割,故名一體三寶。又名同體三寶。

前別相,住持二種,各有形式相貌可見,屬事相三寶。後理體,一體三寶,是據理性言,但可以神會,不可以觀見,屬於理性三寶。事理各二,合名四種三寶。

(三)皈依的意義

皈是皈向,皈敬,皈宿;依是依托,依靠,依賴。如游子歸家,依靠父母;如浪子回頭,找尋安全的歸宿。又如學生信賴老師,隨從學習;或信賴任何主義,任何宗教,皆名皈依。問題是:我們所歸向依靠的對象,是否真實可靠,能否給人正確的指示與輔導,抑或令人迷失自己,誤入歧途。因此,當我們開始歸依任何宗教,信賴任何主義之前,都要提高理智,慎重考慮。否則,信賴邪知邪見的人,或信仰導人迷信的宗教,皆有害無益。即使是教人行善,志在生天的信仰,亦得益不大。因為天福享盡,還會墮落。並非真正皈依處。

佛教的真理,純正究竟,純善無惡,能令人出離三界,解脫生死,永享無窮的福樂。我們皈依三寶,由事相三寶的啟示,遠離邪惡,拋棄煩惱,了脫生死,走向離苦得樂的菩提覺道,回歸自性三寶的家鄉,親證一體三寶的理體。才是真正的皈依處。印光大師在三皈五戒十善文中說:‘歸者歸投,依者依托,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趨向,是歸投義。上船安坐,是依托義。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歸依,即登彼岸。’該是皈依意義最好的說明。

(四)皈依的儀式

皈依三寶,首先要明白三寶的意義,以及三寶一體的聯系作用。例如佛寶,如無法實則無以教化眾生,若無僧寶,則無以弘揚正法。又如法寶,若無佛寶,則無證理的人,若無僧寶,則無修學與弘傳之眾。又如僧寶,若無法寶,則無修學的方法,若無佛寶,則無修學之目的。是以三寶一體,互攝互用,不可分割。我們學佛信佛,必需同時信仰三寶。信佛,學法,敬僧,缺一不可。

目前社會很多人,都自稱是三寶弟子,但能理解三寶,真正信仰三寶的人反而不多。或有人不信佛,不敬僧,但能講解佛法,如各地大學的講師,只為人講解佛學,而不看重實際修持。亦有人只信佛,學法,而不敬僧,如在家人住持佛寺,講解佛經。亦有人只知敬僧,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更談不上學佛修行,但憑師父吩咐,即使違背佛法,亦義無反顧。分割三寶,破壞三寶,實在罪過。所以信仰三寶,一定要同時歸依三寶。深信佛是親證真理的覺者,四生的慈父,我們歸向依靠佛寶的教導,從顛倒妄想中回頭,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向菩提覺道邁進。深信法寶,是佛親證的真理,成佛的方法,我們歸向依靠法寶的啟示,從邪見迷途中回頭,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走向真理之邦,親證諸法實相義。深信僧寶,是人間導師,世間福田,我們歸向依靠僧寶的提攜與接引,從五濁惡世中驚醒,在物欲洪流中回頭,統理大眾,步著諸佛菩薩的後塵,踏著古聖今賢的足跡,奔向寶所,進趣佛道。如是在深信三寶的虔誠意識中,不斷止惡向善,淨化身心,甚或志願出家,住在佛法大廈,學佛之行,修佛之法,辦佛之事,紹隆佛種,福利眾生,才是其正的信仰三寶,歸依三寶。

至於歸依三寶的儀式,佛在世時,非常簡單。過去現在因果經,及四分律受戒犍度中都記載,佛初成道,受商賈兄弟二人之供,食後咒願:所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隨即勸商人言:汝等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商人兄弟言:大德,我今歸依佛,歸依法,便完成歸依儀式。

後來佛到鹿野苑,度憍陳如等五比丘,然後三寶具足。最初歸依三寶的是耶輸迦的父親,見佛聞法,心生歡喜,隨即向佛說: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世尊,聽我為優婆塞,自今已去,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後來耶輸迦的前妻及母親,見佛聞法得益,亦向佛言:自今已去,歸依佛法僧,聽為優婆夷。是為在家二眾弟子的開始。可知歸依三寶儀式簡單,著重個人自動自發,心誠意悅,宣之於口,便算是正式的三寶弟子。

現代人喜歡隆重,故歸依儀式,有敷座,請師,唱贊,禮佛,開示,請聖,忏悔,受歸,發願,勸囑,回向等一連串活動。還加插其他余興節目,甘露灌頂等等,都是接引眾生的方便。其實歸依三寶,最重要的是明白三寶意義,信仰三寶功德,自動歸向,如說修行:進而負起三寶弟子學法,修法,護法,弘法的責任,才算是真正的三寶弟子。

(五)歸依的功德

歸依三寶的功德殊勝,優婆塞戒經說:‘是三歸依,乃是一切無量善法,至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又說:‘若能受三歸依者,當知是人,所得福報,不可窮盡。’俱捨論言:‘歸依三寶,能永遠解脫一切苦難。’文殊師利問經:‘若歸依佛法僧,及以四聖谛,勝安隱歸依,一切苦解脫。’佛說因緣僧護經言:‘歸依佛者,得大吉利,晝夜心中,不離念佛;歸依法者,得大吉利,晝夜心中,不離念法;歸依僧者,得大吉利,晝夜心中,不離念僧。’此外,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希有校量功德經,木串子經等,無不贊歎歸依三寶功德弘大,微妙難思。

筆者認為歸依三寶的功德殊勝,歸依三寶的人,可以增進人天福報,甚至遠離生死,終成佛道。因為三寶是黑夜的燈塔,佛是塔主,法是燈光,僧是掌燈人。憑借三寶燈塔光輝的照耀,令人迷途知歸,自動自覺,遠離邪惡,趨向菩提覺道。故歸依三寶,能令人改邪歸正,斷惡修善,得生善處,永升不墮。折伏羅漢經記載,忉利天中有一天人,天福享盡,五衰相現,將墮豬胎,求佛救護。佛教他歸依三寶,得免墮落畜道,轉生人間。後遇捨利弗接引見佛,請佛說法,即證阿羅漢道,永斷煩惱生死。

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說:過去有一位三十三天子,天福享盡,天主教他誠心歸依三寶,口念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七日後命終,天主不知其神識生在何處,來請問佛。佛言:因歸依三寶功德,轉墮為升,已生兜率陀夭。可知歸依三寶,永離惡道,得生善處。

綜上可知:三寶,是生死苦海的慈航,佛是航主,法是舟航,僧是水手。在三寶慈航普度中,能令人橫度生死苦海,躍登涅槃彼岸。歸做三寶,乘佛法船,截生死流,永別六道輪回,回返真理的故鄉。

三寶:是設備完善的超級診所,佛是無上大醫生,法是無上聖藥,僧是精明的藥劑師,也是仁慈的護理人員。在三寶悉心治療與照顧中,能令人卻病延年,身心健康。歸依三寶,接受佛法治療,身心重病;可以徹底改善人不良的思想,取消人不規則的行為,淨化人間,福利社會。

三寶是高級的教育學院,佛是慈悲的院長與監督,法是教育的目的與方法,僧是助教兼管理人員。在三寶德智並重的教育培訓中,能令人擴展智慧,提高德性。歸依三寶,福慧雙修,品學兼優,學業成功,必然成佛。

三寶是佛道的父母,佛是散播菩提種子的慈父,亦是提供法乳的慈母;法是精神補品,高級營養素;僧是仁慈勤勞的褓姆。在三寶慈悲博愛的懷抱中,能令人善根增長,福慧具足。歸做三寶,住入佛家,營養豐富,法身道體,日益壯大,將續佛慧命,紹隆佛種,登法王位,利益無量眾生。

所以,我們欲想上升不墮,享受人間天上的福樂,當歸依三寶。想度生死海,登涅槃岸,當歸依三寶。想卻病延年,身心健康,淨化人間,福利社會,當歸依三寶。想充實佛學知識,進德修業,利己利人,廣度眾生,當歸依三寶。想獲三寶加被,善神擁護,繼承佛志,荷擔如來家業,當歸依三寶。而且是正信的,堅定的歸依,盡形壽,獻身侖,永不轉移信仰的歸依。否則,今天歸依三寶,明天歸依天仙;或今日拜這位師父,明天又跟另一位金剛上師,如是轉來轉去,很容易轉入歧途,迷失方向,或走向罪惡,毀滅自己。所以本人希望各位,在認識佛教歷史,認識佛教真理,認識佛教精神,以及明白歸依三寶的意義之後,能發心歸依三寶,堅定自己的信仰,永不轉移,然後可以獲得歸依三寶的真實利益,才能改善自己的命運。  

上一篇:文珠法師:我們的責任
下一篇:文珠法師:改善自己的命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