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佛教的修行意義與修行層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修行的意義

今天的講題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認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裡去,或是關起門來在寺院裡才能修行。事實上修行二字固為佛教名詞,但在每個人日常生活裡也都用得到。修就是修理、修正或修持。我們房子壞了破了要修理,家具破了壞了要修理,同樣的,我們的生理行為或心理行為如果不常檢點的話,我們也會漸漸變成壞人。中國的曾子所講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我們應該每天檢討自己的行為。每天若都這樣反省的話,縱有錯誤,也容易隨時改正。至於「修持」,是修正、修理而且要持之以恆,日日時時,乃至每一秒鐘都要修行。有些人做了錯事,當天或能覺察,且有悔意,到了第二天又會再錯,他沒有勇氣和決心把自己改正過來,那便不是修行。修行則一定要在發覺自己有錯誤之後,加以修正、修理,並且應該切切實實地照修正過的行為繼續努力下去。所以我們說修行要反省自己:不該做的事不再做,該做而尚未做的事,應該就開始去做。

二、修行的器量

從佛教立場講修行,有大器和小器之分,也就是大修行和小修行之分。中國的孟子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以人的立場看,如果能獨善其身地修行,已經不錯,真正能達到這種程度,並不容易,可是在我們佛教來說,這尚是小乘。所謂小乘是對大乘而言,大乘不但自己要修行,而且要兼善天下,幫助所有的人都能修行。譬如說:我們現代的交通工具有很多種類,從腳踏車一直到飛機,從水陸到空中,有大有小。但腳踏車只能載一人,而且走得很慢,坐火車則快些又可以載很多人,有時還必須乘輪船或飛機。所以大乘和小乘,事實上就是說自修自度的人,是乘用小的慢的交通工具,自度度他的人,是乘用大的快的工具。能自度已不容易,自度度他當然更不容易。譬如說:自度不了而度他者,就像不會游泳的人,看見有人掉下水喊救命,便跳下水中去救人,結果救不了人,反而自己也淹死在水裡。因此要做大乘也好,做小乘也好,最基本的原則是切實的修行。修小乘也得先學修行小乘的方法,好像買不起飛機的人,至少先要有錢買輛腳踏車。不論小乘或大乘,修行是第一。

三、修行的層次
我們在一剎那間就做大乘菩薩,是辦得到的,不過,大乘並非與小乘對立,大乘之中必包含了小乘,同時也包含了凡夫的人及天,所以大乘的本身共有五個層次:(1)人,(2)天,(3)聲聞,(4)獨覺,(5)菩薩。修行是一步步上去的,大乘不是比小乘顯得高超,乃在於發心的偉大,他們修行是為了度眾生,而非僅為自己求解脫。世界上有很多宗教家、思想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而專門批評其他宗教或其他思想是害人害世的魔鬼邪說,佛教則不必反對任何宗教及思想。在佛教的立場看,一切方法只要是在道德行為上有用的,都是好的,不過是有深淺高低的不同而已。昨日有位李先生,對我說他信道教,也信佛教,他認為佛道是相同的,問我可否同時修行?佛和道的基本立足點應該是相同的,但在修行的方法上及最終目標的證果上是不同的。雖然是同一立足點,由於方法不同,出發後的力量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了。從同為一個勸善行善、造福人群的立足點上,佛教可以承認一切的宗教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乃至一切行業的一切好人,都是佛法的一部分,因為佛教承認他們各有其本身的價值,可是他們所用的方法,因對象不同,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大乘佛教的特點,是教你先發廣大心,發心之後,你仍得根據你的程度來修行。你要先認清那一樣方法適合你的趣興和性格,或者那一樣是你所能接受吸收的。那麼,那一方法對你就是好的,不論高低,都是大乘法門。

現在,我們把五個層次的修行階段,一一講解下去。

(一)人

我們不可好高骛遠,也不可小看自己,因為各人都有他們現在的立場和現在的程度。諸位曾否聽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你們信不信一個殺了很多人或牲畜的人,把刀一放,就可以成佛?假如真有這樣的事情,佛教便不值得信仰,佛也不足尊敬了。不過,這句話的確沒有講錯,因為「立地成佛」的意思,是指如果能夠把屠刀放下,不再殺生,從此即能開始一步一步地接近於佛,一點一點成功為佛。

還有一句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意思是說,我們向海中一直游出去;或者在海中浮沉漂流下去,是上不了岸的,只有當我們希望登岸而掉過頭來時,就朝著岸的方向了,掉過頭來雖非立即登岸,但已面對著岸並且向岸接近,那是不容置疑的事。因此,我們發心要成佛,必須先從我們現在的立場和程度做起。我們是人,成佛就必得從人的本位開始,如果人尚不能做好,成佛自是不可能的。

(二)天

「天」,是指各國家、各民族、各時代的一切宗教所信仰的對象及所向往的境界。宗教殊少不求升天,中國道教所謂「白日飛升」「長生不老」「羽化登仙」,都是要升上天去,西方的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也都要求升天,但假如連人還沒能做好,能不能升天呢?的確,有的宗教認為只要信仰神,並且有幸被神選中的話,縱使做再多壞事,也能蒙神赦免而得救升天,這種說法,是不合乎邏輯的,應該說成:你做好了人,再信仰神,就有升天的可能。很多人都說佛教是主張出世的,其實,佛教更重視入世,如果沒有入世的基本道德的訓練,便不可能出世。很多人看到我做了和尚,而問我:「喂!和尚,如果人人都做了和尚,人類豈不會在這世界上消滅了?」遇到這種場合,通常我會反問他:這世界上有幾個像我這樣出家的人?」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可能出家和適合出家的。佛教固然願度盡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生死,而事實上並不能使得所有的世人都出家。所以佛教認為先有好的在家人,才會產生好的出家人。如果做父母不盡父母的責任,做兒女不盡孝道,做師長不盡師道,做朋友不盡友道,這種人成為佛教徒的資格是有問題的,出家更有問題。唯有能完成做人的基本要求,才能進一步考慮是否適合出家修行,因此,做人既是升天的基本條件,也是成佛的基本因素。
(三)聲聞
「聲聞」,是出世的,是把人做好了,做完美了之後,走上出世之路。但出世並不一定要出家,因此在聲聞裡有四個不同的階段,我們稱為:初果須陀洹(七返生死),二果斯陀含(一返生死),三果阿那含(不還生死),四果阿羅漢(解脫生死)。從第一果到第三果,在家人都可以達到,第四果在家人也可以到,但到了那階段,自然而然會擺脫世俗一切名利權勢等欲望而出家去,此時,一切煩惱以及貪欲心、嗔恨心、不明是非之心都斷了,便真正做到了出世,也就是對於世間的物欲──財產、眷屬,乃至自己的身命,均己沒有了我及我所有的系縛心,這時才真正到了阿羅漢的境界。所謂解脫的意義,是不受任何思想及物質行為的影響,生活在身心自在、生死一如的境界中。所以請不必擔心著說:「如有一天人人都到了第四果,世界上就沒有人了。」我告訴你們:假如我們人人都是無煩無惱、無有苦痛的阿羅漢,豈不好嗎?但是這一天的出現並不容易。
(四)獨覺
「獨覺」,事實上獨覺和聲聞是一樣的意義,但由於修行入門的不同而異其名。聲聞是聽到佛說法、僧說法或從經典中看到脫離生死的方法而修行證果的。獨覺則是在沒有佛教的時代,沒有佛經可看的時代,也沒有什麼人說佛法的時代,從自然界某種現象的啟發,得到佛法的真理及開悟解脫的。這兩種都叫做出世間道,也叫做出世的佛教。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並不容易的事。
(五)菩薩
「菩薩」,菩薩是最偉大、最崇高的,但也是最平易的,因為從普通人一開始相信佛教,就願意照著佛教所說的成佛方法去做,這便是初發心的菩薩。所以成菩薩要比成羅漢容易不過,菩薩分成五十三階段,從最初一層到最高一層──佛的階段,要經過五十二個層次。初開始,我們要做個好人,希望人家也成為好人,不管你是否真有力量幫助他人得到幸福,只要你心裡確是如此希望,這種心就是菩薩心了。現在請問諸位,比如這座房子發生火警了,外面警鈴在響,到處是煙,此時你怎麼想?我想,最初的反應,是想自己如何逃出去,這種只是關心自己安危而不顧他人的人,是不能稱為菩薩的。如果有人首先考慮到,如何使得老弱婦孺離開火宅,而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這人就是菩薩心腸了。地藏菩薩曾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又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的最大志願是到地獄去救人,而不在於自己成不成佛。這一點很重要,最初信佛的人,希望成佛,是必要的,當你信佛修行有了相當基礎之時,就要教你把成佛的念頭擱在一邊了,因為,希望成佛的念頭雖好,仍是一個「有我」的妄想,所以你如希望自己成佛,你將永遠不能成佛。有我的觀念,即是自私心,有自私心而能成佛,那就豈有此理了!菩薩先要試著忘了自己,專為他人,接著雖然終日為救他人而工作,卻把能救的自我,被救的對象,以及用以救人的智慧及事物,也全部忘了,那才真是菩薩。  

上一篇:靜淨秋月:俗家佛子一路走來
下一篇:超空和尚的輪回故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