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行善改命要有恆心、耐心,方有大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確信因果,淨捨無疑,福應有自

寄夢續錄一書中記載:
湖州有位孫邵先生,與寫【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先生感情很好。袁先生曾經將【感應篇】、【功過格】等勸善的書相贈。孫邵先生因而日日以善行自勉,可以說做到兢兢業業,不敢違背准繩的地步。


當他年紀四十多歲之時,當年辛辛苦苦參加拔貢考試而得到的縣令職位,竟然因為不小心忤逆長官的意思,而落職回家,家境不再富裕。

有一天,自覺一生謹慎言行,從未作奸犯科,造作罪惡,居然還會落到如此平凡的地步,天理還有什麼值得倚仗的地方呢?因此在憤恨不滿的心境下,寫了一首詩粘在城隍廟的柱子上,抒發心中的抑郁。
詩曰:
寡過多年不記功,老天何苦令予窮?
有談報應津津者,此後聽如過耳風。

過了幾天,竟生病了。在病中昏愦時,夢見二位士卒來引他去見冥官,冥官對他說:“你前生並未種福田,此生理本貧困。目前你所得到的福份,已是上天的厚賜,祖德的轉移。何能埋怨呢?”
接著命旁邊的官吏取來簿冊給孫紹看。孫紹看了之後,發現生平所做的善惡諸事,纖毫未漏地記載其中。方知目前所享有的福份,都是本來沒有而轉增的。所有的順適之境,都是原本危殆轉賜平安的。

至此,方才相信報應一點也不差謬。冥官又告谕他說:
“砥砺自己的行為要做到善行周廣的境地;做人要想到比自己命運更苦的人還很多。以後你要更加力行善德,不要懈怠,皈依佛門,聽經聞法。千萬不可以隨便妄加猜測,認為神明不公,佛天不慈。否則必會招來天譴。”
說完用手一揮,孫邵先生就醒過來了。從此加倍修持自省,子孫果然富貴不絕,自己也活到八十多歲,親見二個兒子當了大官。

一般學佛之人若是對因果之理誠信不移,則心中自可一片皓白、清明,對力行善德之事自然不會產生懷疑,而且會盡一切力去布施;清淨一切心去忍辱、包容;去愛護、寬恕怨仇之眾。不會在受到厄運之時,心生懷疑,自萌退心。
如此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積累善行,忍辱受屈之後,當然可以如同弓箭拉滿了,就射出穿楊之箭一般,感得發福消災之應。因此有的人在學佛行德之後心地開闊了,怨心消融了。有的人人際關系和悅起來了,六親眷屬轉過來護持、贊歎他了。原本不順的事業;貧蹇的財運通順、富裕起來了。以前動辄得咎,荊天棘地的法緣也興盛起來。甚至原本多病的身體,竟在不知不覺間變的健康,強壯起來了。

這都是堅持金剛之智以長期行善、弘法的必然感應。如同走過冬寒的酷苦之後,自然重現春暖的生機。此等同修,內心對佛法,對恩師,對道場,無不生起說不出的感恩與喜悅,誓願生生世世不離 恩師;不離佛法;不離道場。
反之,少部份的行者,由於宿福不厚,對因果之理未能深信,因此,一論行善總是悭吝不捨,無法盡力。每每扣除一切生活的開銷後,才略微施布一些。深恐一布施出去,就吃虧貧窮,生活無寄了。所以雖然來往道場數十年,總計所施的功德,所行的善行,皆是食用之余,實在區區可數。不只無法招福,連個人的宿業也無法消除。因此修行數年,了無感應,轉而怨恨神仙、佛菩薩不慈悲,懷疑天理並非昭彰,念念怨天罟地,再造無邊的口業。一屆大業來臨,自然又是天瘠地貧,一身無托。可知:千劫的輪回與無邊的貧困肇生於一念的懷疑。

其實,天地無私,唯德是親,一點德善,自招一點福應。再者,萬物尚且需要經過秋金之肅殺,冬水之寒藏,方能再萌春夏蓬勃的生機。修行若無捨盡一切以布施的大德,何能感招脫胎換骨的福份?萬物尚且要經寒往暑來的更迭,方才轉現生生不息的生命,人之行善也要歡心承受宿業的報應後,才有福樂的感生;何能期求速成的善感呢?
祈我大德深體此義,耐心行善,盡心布施,清心等待,寬心受苦受辱。持之以恆,上天與佛菩薩必不會辜負此一片冰心善意的。

(文:轉載)

 

上一篇:父親的考題
下一篇:山西小院打七紀實之:極樂世界給娑婆世界准備的最豐盛的精神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