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虛雲老和尚:持戒之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甲、敘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惡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逆的罪惡,如防流水,似護眼珠,滋長善法,是名戒義。大集月義經說:“諸仁者:離欲義是戒義,解脫義是戒義,休息義是戒義,盡義是戒義,滅義是戒義,此諸句義,名為戒義。”釋尊將涅 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去世後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我們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導師,若無戒行,等於無師傳!但是佛教律藏中,關於律學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廣見經律,總之皆以五戒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淨,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戒持功的功德
一、總論
世俗所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確是有理。但亦在我們的善根有淺深,信心有無的關系?若果佛弟子戒律嚴淨,誰不敬仰?諸佛菩薩,尚為護念,何況天龍鬼神及人?真如爐中旃檀,妙香普薰,所謂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從因地修戒得來的;如戒香經雲:“佛告阿難,世有眾香,惟隨風能聞,不能普聞。若持佛淨戒,行諸善法,如是戒香,遍聞千方,鹹皆稱贊,諸魔遠離。”如長阿含經說:持戒有五種功德:一者所求如願。二者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人愛敬。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四分律說持戒十種功德: 1.滿足志願,能持禁戒,則身心清淨,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願,無不滿足。 2.如佛所學,佛初修道時,以戒為本,而得證果,能堅持戒,是亦如佛所學。 3.智者不毀,戒行清淨,身口無過,凡有智人,喜樂贊歎,而不毀訾。 4.不退誓願,堅持禁戒,求證菩提,誓願精進,得不退轉。 5.安住正行,堅持禁戒,三業清淨,而於正行,安住不捨。 6.棄捨生死,受持禁戒,則無殺盜等業,能出離生死,永脫輪迥之苦。 7.慕樂涅 ,堅持禁戒,絕諸妄想,故能厭生死苦,慕涅 樂。 8.得無厘心,戒德圓明,心體光潔,一切煩惱業緣,皆悉解脫,無厘縛患。 9.得勝三昧,持戒清淨,心不散亂,則得三昧成就,定性現前,超證有漏。 10.不乏信財,持守戒律,於諸佛法,具正信心,則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財不匮。 大集賢護經雲:出家之人,當先護持清淨戒行,戒行清淨,則能獲得現前三昧,成就無上菩提。 四天王經雲:四天神王,每月以六齊日觀察人善惡,以啟帝釋,若持戒人帝釋即喜,敕諸善神擁護是人,隨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護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護之,是人生得安隱,死生天上。前來總說持戒功德竟。
二、別說
“五戒”就是第一不殺生——仁;第二不偷盜——義;第三不邪YIN——禮;第四不妄語——信;第五不飲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YIN戒次之。小乘以YIN戒在先,殺戒居次,厭離生死,必須斷YIN欲故。菩薩利生為事業,宏法是家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普度九法界眾生,皆成佛界,開顯有情的自性,本來平等,由是殺一條性命,就是殺未來諸佛,過去父母;梵網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此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爾殺爾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這裡所講“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心地觀經中有報眾生恩,指近說飛禽走獸,羽毛麟甲,就遠說六趣四生,此等眾生,從無始來互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兒女,但今改頭換面,睹面不識!由是不但不知報恩,並且互為殺害,背恩亡義,真可憐憫!如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說:“生養不得殺生,死亡不得殺生,結婚不得殺生,祝壽不得殺生,宴客不得殺生,祭鬼神不得殺生!”詳看放生文可知了。地藏經說:“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三世因果經說:“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戒殺放生人。”所以不殺生的功德,就能感無病長壽和眾生有緣,及世界和平等報,下再引諸經論作證: (一)罪福報應經說: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喜殺生者,後生水上浮游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經說:若先世有殺生業,壽命短促,疾速命終。 (三)毗娑沙論說:若人持不殺戒,於未來世決定不逢刀兵災劫。 (四)楞伽經說:諸惡羅剎,聞佛說法,悉捨惡心,止不食肉,遞相勸發菩提之心,護眾生命,過護自身。 (五)大莊嚴論說:有數比丘曠野中行,為賊所掠,剝脫衣服,觸恐比丘告人追捕,欲盡殺之,中有一人語曰:比丘之法不傷生草,還以生草縛其手足而去。比丘等恐犯禁戒,不斷草縛,相與伏處,待人解救!至於次日,國王出獵,見而問之,得其實情,國王為所感動,解其草系!說偈贊之,並延比丘至國,從受皈戒。 (六)蘇摩王經說:釋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龍,力能返國移山,一日受齋戒,靜臥山上,被人剝其皮,赤肉在地,又被諸蟲唼食,自知持戒,後果曬死! (七)大莊嚴論:一比丘抵賣珠家乞食,恰巧一粒真珠落地,被鵝所吞,珠師以為比丘盜去!逼打鮮血淋流,鵝來吃血,無意打死!比丘才說珠被鵝吞腹中,剖之果在,珠師向比丘自責坦白!並證其戒德。
2.持不YIN戒的功德 吾人出家為佛弟子,欲要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大事的,必先YIN戒清淨,皎如冰雪,不但色身上禁止行YIN,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這樣持淨戒,此人精氣飽滿,無病長命,肌膚潤澤,相貌豐彩,冬不畏冷,夏不怕熱,無論修哪一種法門,若念佛容易一心不亂,參禅即得開悟,持密亦能相應,古人所謂:“人生若能透得此一關,即是出塵的阿羅漢。”如天請問經偈雲:“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持戒恆端嚴,破戒常丑陋。”再引經來證明持YIN戒的功德: (一)譬喻經雲:有大迦羅越子,端正聰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至一大家,婦寡YIN欲,欲與比丘行YIN,比丘不從,婦怒呼婢抬置火坑中,逼之使從,比丘言且止,容我計較,即自言,我入火中,為一死耳!若因持戒死,可得生天,如破戒犯YIN,死墮地獄,無有出期!便躍身入火,火忽化為冷水,比丘無損,婦大慚愧,乃送比丘安徐而去。 (二)賢愚因緣經雲:安陀國有一沙彌,奉其師命到供養主優娑塞家,催迎食供,時優婆塞全家外出,只留一女守門,女見沙彌,心生歡喜,欲火熾盛,以諸妖媚,強追沙彌成YIN,沙彌不能脫身,乃自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閉門,拾得刺刀,遂合掌跪向拘屍那城佛涅 處,自立誓願,我今不捨佛法僧護持禁戒,捨此身命,願所在生,出家學道,淨於梵行,漏盡成道,即刎頸死!國王得聞,親往作禮,贊其功德,而旌獎之。
3.持不盜戒的功德 盜有能盜人,通於七眾弟子,所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所盜的物,統指男女牛馬豬羊貓狗魚龜等動物;金銀寶玉七珍,山石泥沙等礦物,柴草竹木蔬菜花果等植物,飛機洋船火車,衣被用具的器恤,總而言之,無論正報依報,萬事萬物,非已所有,皆不得故取,不但一針一草不能盜。同時盡己所有,隨力隨能,有施眾生,如此持戒,生多功德,今生人見歡喜,將來榮華富貴,因果經說:“今生富貴為何因?皆由前世不盜布施人。”如梵網經第二盜戒說:“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綠、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4.持不妄語戒的功德 不妄語,就是不說謊話、有則言有,無便言無。如自己沒有才能,缺乏福德,家庭中幾人,生活如何困難!一一真實不虛,同時對於他人分上,智者言智,愚者言愚,貧富貴賤,男女老幼亦然,金剛經說“如來真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所以說三世不打妄語,舌根能伸到發際,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意表信心,釋迦與諸佛,金口不虛,極樂彌陀,願力宏深,吾人若能信願念佛,決定往生。古德說:“彌陀甚易念,極樂甚易生,”誠者不誣。又如釋迦往昔做普明王的時候,受佛禁戒,一天游華園,被班足王捉去,在那裡悲泣。問曰:“你何怕死如此?”答曰:“非為怕死,因我持不妄語戒,今被破了!”這樣才答應他回宮七日轉來;普明王還到宮中,開大布施,請百法師升座說法,第一法師說四無常偈曰:“劫火終劫,乾坤洞然,須彌巨海,都為灰飄,二儀尚殒,國有何消?”詳閱仁王般若經。他七天之後,再還見班足,為說此偈,亦為開悟,如是展轉相說,皆得明心見性,大家共同住此修道,故稱王捨大城,前來不妄語戒的功德竟。
5.持不飲酒戒的功德 酒的種類很多,若有米麥花果葡萄等做成,若果米不做酒的話,飯能長養諸根,維持生命,酒不能當飯吃可知!酒的過失,到下文詳說。不飲酒有什麼功德?慧性清淨,知行端正,恭敬三寶,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至於持齋念佛,禅觀學密等功行,皆易得力,飲酒反此!同時有五位護法神,日夜衛護。五戒中前四是性戒,第五飲酒是佛遮戒。以上別說持戒功德竟。
|
|
|
|
|
|
上一篇:忍饑濟困 子孫顯達
下一篇:相貌莊嚴的妙招:修善與面相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