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法語:感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1 《楞嚴經》上說得好,佛菩薩的現身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
2 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他自自然然就現身,感應道交。
3 感應在一念之間,念要清淨。用什麼感?用心感。就看你心清淨的程度、真誠的程度、願力功德淺深的程度,用這個去感,佛自然應現。
4 一個真正發心念佛的人,心如果清淨的話,幾乎常常能夠感覺得到,佛在冥冥當中加持你。
5 我們見不到形相,也聽不到聲音,可是心裡面能覺察得出來,佛在身邊。
6 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業障忏除,感應就會現前。
7 佛門當中要如理如法地去求,求得不如理不如法,那當然不會有感應。
8 求得不如理不如法,一求就有感應,跟諸位說,那是妖魔鬼怪在作祟。
9 你要是著了魔,以後想脫離魔掌就很不容易,他會控制你一生,甚至很可能控制你好多世,所以妖魔鬼怪決定不能接近。
10 唯有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才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11 以真誠恭敬的心,求佛菩薩加持,必有感應。
12 感應之道,在於真誠;我們確實捨己為人,感應就不可思議。
13 大公無私為眾生,求佛菩薩加持,必有感應。
14 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就能感應得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15 心中有佛,自然有感應。
16 搞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與佛心完全不相應,絕對不會有感應。
17 遠離名聞利養,心中空空洞洞,必有感應。
18 佛心清淨、佛心慈悲,我們也要以清淨心、慈悲心,與佛菩薩才能起感應道交,摻雜一點點私心都不行,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19 要想與佛菩薩感應道交,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那就行了,才能感應道交。
20 用是非人我心、貪嗔癡慢心、嫉妒愚癡心,這怎麼可能跟聖人感應道交?這不可能的事情!
21 絕對不為自己、不為名聞利養,一切為報佛恩、為報眾生恩,你用這樣的心態才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
22 感應道交,千萬不要誤會只有佛才有感應道交,妖魔鬼怪統統都跟你感應道交,理是一個,所以心正、心清淨比什麼都重要。
23 學道的人煩惱是要天天少,不可以天天增加,天天增加那是修六道輪回,修三惡道,這就錯了,決定不能這個搞法。所以感應道交,我們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重視。
24 心中常念善法,自然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25 有感就有應,一個人只要好學,並依教奉行,就能感動諸佛菩薩。
26 古大德教導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只要恭恭敬敬地把經文讀上一千遍,必有感應。
27 斷惡修善,只要認真做上半年,你就會有感應。這感應不是一般那種神通,而是你煩惱輕了,智慧增長了,看一切事物比從前明白得多,這就是感應。
28 對於這世間一切事情,要抱著什麼心態?得過且過,不要認真,決定不造惡業,你才能得到殊勝的感應。
29 在佛門中,命裡沒有的,也能得到,這才殊勝。
30 只要你心行與道相應,佛菩薩、護法神會照顧你。
31 我們沒有把這世界看破,還有所留戀,還放不下,還捨不得,這就沒有感應了;如果真正放下,決定有感應。
32 不肯老實念佛,不肯放下外緣,那是自己障礙自己;要真正放得下,才能有感應。
33 念佛,還在打妄想,有口無心,不會有感應。
34 念佛要一心,念佛的時候心還為外境所動,念得再多也不會有感應。
35 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就是在一心不亂。
36 一心就能感,三心二意與佛菩薩決定不能感應。
37 我們念佛的心要懇切、要真誠,才能有感應。
38 我們希望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希望佛菩薩常常加持我們,唯一的一個條件就是至誠恭敬。
39 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保持自己心清淨,心清淨就得感應。
40 如果在順境裡面,心裡歡喜,這就不行了,清淨心裡頭沒有歡喜。
41 逆境裡有煩惱,你這個心又被染污,又不清淨了。不清淨就是不誠,誠心裡面沒有喜怒哀樂,這心永遠是清淨的。
42 以清淨心念佛,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43 信願行具足,念佛自自然然有感應。
44 我們的心,確實心心念念只想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別的,你這個感應道交就很快。
45 總要把念佛當作一樁正經事情來辦,而且當作我們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來辦。其余的事都是小事,這個事是大事,最要緊的事,要這樣的辦才能有成就。
46 念佛不要求感應,為什麼?你心裡有分別執著,你這個心是不清淨的心,怎麼會有感應?
47 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你心境清涼自在的時候,自自然然有感應,這是念佛法門殊勝之處!
48 在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無處不現身,什麼地方有感,阿彌陀佛在那裡就現身;可是自己要信願念佛三個條件統統具足,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南無阿彌陀佛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隨喜的功德最大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如何對治我慢習氣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