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難。若帝後妃主。 儲 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彩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余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雲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而」:那麼一切災難都隱沒了,沒有了,這個「剎帝利」:這貴族,「灌頂王等」,「壽命色力」:他們的壽命也增長,色力也健康。「無病自在」:一切的病痛也都好了,都得到自在了。「皆得增益」:壽命也增長,身體也健康。

「阿難」!「若帝後」:或者皇帝的皇後,「妃主」:或者妃嫔、這個貴人之類的;「 儲 君王子」:或者這個太子,或者一切的諸王;「大臣輔相」:這個國家的宰相、大臣;「中宮彩女」,「百官黎庶」:或者文武百官,一切的老百姓。「為病所苦」:他們都因為有一種病,令他們很痛苦的。「及余厄難」:和其它的種種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也應該造這麼一個五色的神幡,「然燈續明」:點著這七七四十九盞燈,用如來七軀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放諸生命」:把所有眾生的生命,要臨死的這眾生的生命,都給他們放開,解放他們。

「散雜色華」:再用種種的花來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再「燒眾名香」:燒沉水香、沉香、檀香、牛頭旃檀香,燒這種種名貴的香。「病得除愈」:這個病就會好起來了,「眾難解脫」:一切病苦的災難都會好了。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在這個時候,阿難又想要來查根問底,他代表眾生來問法,所以就說「善男子!雲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說「什麼道理啊!這個人已經應該死的命,而又能延長他的壽命,增長他的健康呢?他得到增益呢?這是什麼道理啊?我很不明白的。」

「救脫菩薩言」:這個救脫菩薩回答他就說了,說「大德!汝豈不聞」:你豈是以前沒有聽過嗎?「如來說有九橫死耶」:如來所說的有九種的飛災橫禍,這種災難而死的道理,你沒聽過嗎?你既然聽過了,「是故」:是,就是因為這個;故,就是所以。因為這個,所以在佛經上才「勸造續命幡燈」:勸令一切眾生,造接續生命的這種五色的神幡,延長壽命的這七七四十九盞的神燈。「修諸福德」:要修建一切一切的福德。「以修福故」:以這種修種種供養福德的功德緣故,「盡其壽命」:在他這一生的生命裡頭,「不經苦患」:再永遠遇不到這種的飛災橫禍,九死之難了。

阿難問言。九橫雲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魉。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

「阿難問言」:阿難聽見前邊這樣說,他又問了。說是我雖然聽過,但是請你再給我說一遍,就比較詳細一點,也令將來的眾生可以一起聽一聽,所以阿難問言,「九橫雲何」:九橫都是什麼啊?

「救脫菩薩言」,說「若諸有情,得病雖輕」:得到這個病症,雖然是很小的,或者傷風、咳嗽,或者小小的病痛,可是怎麼樣呢?「然無醫藥」:沒有什麼藥可治的,「及看病者」:也沒有醫生來給看病。

「設復遇醫」:或者就遇著一個醫生,但是也是庸醫殺人。啊!怎麼樣呢?「授以非藥」:本來他肚子疼,他給他治眼睛。一治眼睛,啊!就死了。本來是眼睛痛,他給他治肚子的;本來喉嚨痛,他給他治頭去,所以這授以非藥。「實不應死」:本來這個人,若不找這個醫生,還不會死;一找這個醫生,死得快一點。「而便橫死」:就死了!啊!下錯藥了,開錯刀了,打錯了針了,所以就橫死了。

又有什麼呢?「又信世間邪魔外道」:信這些又是算命的,批八字的,旁門外道,這些看風水 ? 等等等等等,說不完那麼多。

「妖孽之師」:這一些個妖魔鬼怪的師父,「妄說禍福」:他專門恐嚇人,專門:「嘿!你不得了了!你車會發生車禍。喔!你你!你一百天不能出門,你若一出門,就有問題啦!」「你,喔!你丈夫有了外遇了!喔!不得了!不得了!」你看!把你弄得:「喔!怎麼辦?喔!這!活不了了!」唉!就是給你恐怖裡頭,又加恐怖,「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了,你看!就這麼來恐嚇你。什麼意思?好教你找他給想辦法破解呀!說:「那怎麼辦哪?」

「啊!有辦法,給我二十萬,我教你消災免難。」

「心不自正」:令你心裡六神無主,七上八下的。「卜問覓禍」:又問「我這個君子問禍不問福,你看看我的氣色怎麼樣啊?你看看我最近會不會有什麼麻煩哪?」「喔!好,趙老!請你慈悲啦!你給我看一看。」「好好好好!三百塊!」哈!三百塊!三百塊就消災免難。教你怎麼樣啊?「有辦法!你去給我把貓抓來,殺一只貓,你就不會死了!」

「殺種種」的「眾生」,你看!「解奏神明」:說你殺這個貓,或者殺七只老鼠,我把你這個功德給你報告閻羅王,閻羅王就赦你無罪了。哈!你看,解奏神明,就是我給你去報告閻羅王去。「呼諸魍魉,請乞福佑」:他求那個牛頭、馬面,就到魑魅魍魉那兒去,請求他給續命,保佑保佑他。唉!保佑他快點死!你看都是這樣子。

「欲冀延年」:求這個牛鬼蛇神、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想著益壽延年,可是怎麼樣啊?「終不能得」:得不到。這個就是「愚癡、迷惑」:真是迷信!「信邪倒見」:這真是信這個邪魔鬼怪的倒見,顛倒沒有智能,真是愚癡到極點。「遂令橫死」:於是乎想要活著嘛,自速其死,反而令他死得快一點。「入於地獄」:死了還不要緊,死了還要下地獄,「無有出期」:永遠都出不來,因為什麼呢?你想傷害人家,延長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信邪倒見嘛!所以在地獄裡,永遠都不會出來的。「是名初橫」:這是頭一樣的,這個九橫之中第一個橫。

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YIN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余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前邊那個疾病無醫,或者吃錯藥、開錯刀、打錯針等等不應該死的病,反而一治就死了,這是第一種橫死的病。「二者」:第二種橫死的病是什麼呢?就是「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也不管你有罪無罪,冤枉不冤枉,就被那個糊塗的王法拿去,抓住就殺,你犯罪也殺,不犯罪也殺。為什麼呢?就是你應該受九橫的這種果報。

「三者」:第三種就是「畋獵嬉戲」:畋獵,就是願意到山上去打獵,打鹿、獐子、黃麂等等的這些個畜生,或者飛禽,這是畋獵。嬉戲,拿著眾生的生命就當開玩笑,那麼一槍就把它打死到那兒了。還有什麼呢?「耽YIN嗜酒」:荒YIN無度,就不守規矩;男女亂七八糟的,不守規矩。嗜酒,也歡喜喝酒,尤其喝醉了酒駕車,連人,還有他自己在車內都同歸於盡,這也是橫死。

「放逸無度」:或者浪漫不守規矩,一點自制的功夫都沒有了,超出這種應該有的限度之外了。「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又常常被這一類的非人奪其精氣。非人,就是一些個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山妖水怪,這一些個怪物。這怪物它專門想要奪人的精氣,來給它自己做維他命,奪人的精氣,增延他自己的壽命。所以叫妖怪!妖怪它就是不守規矩,不守秩序,也不講道理,就這樣奪其精氣,把你那個精和氣都給奪去了,這是第三種的橫死。

第「四者」呢?「橫為火焚」:就是火難。無論搬到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都會有大火。或者著火,或者遇著什麼,都是在這火災裡就被燒死了。

「五者橫為水溺」:第五種的橫死就是被水淹死。

「六者」:第六種呢?就是「橫為種種惡獸所啖」:或者被狼吃啦、虎咬啦、蛇傷啦,被種種惡獸給吃了;或者被鯨魚給吞了,或者被鳄魚給咬死,這都是惡獸。

「七者橫墮山崖」:第七者,就在那個山上走路,掉到山崖裡頭摔死了,跌死了。

「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第八種就是或者中了蠱毒了,這個毒藥就是毒蠱。厭禱,厭就是做一種邪法來魇魅,譬如有的人又把你八字給拿去,扎一個草人,把你八字放到那草人裡,就用箭射這個草人,射到一百天,就把這個人給射死了,這都叫厭禱。咒詛,還念一個邪咒,念得你常常六神無主,常常要自殺。起屍鬼等,或者念一個咒,能趕這個屍體,教他晚間走路。之所中害,被這種種的蠱毒、降頭、喇嘛的密咒,這一類的之所中害,給害了,這是第八種的橫死。

「九者」呢?「饑渴所困」:啊!又餓又渴,餓也沒有東西吃,渴也沒有水喝,就這樣子很辛苦的,被饑渴所困,困擾得沒有辦法。「不得飲食」:也沒有東西吃,也沒有水喝,「而便橫死」:那麼這樣子或者渴,渴死了;或者餓,餓死了,便得橫死了。「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這是佛所說的,大略說一說,橫死有這九種。「其余復有無量諸橫」:若是要往多了說,就有說不過來那麼多的飛災橫禍,這種的災難。「難可具說」:不容易完全把它說完了,就手忙腳亂了。

這九種橫死,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有這種的麻煩,很多人被這九橫所障。這並不是九橫障著這個人,而是在因地不小心。譬如吃錯藥,為什麼就會那麼陰錯陽差把藥吃錯了?這就因為在往昔也用毒藥去害過其它的人。因為用毒藥害過其它的人,種下這種陰錯陽差來騙人的因,所以就受這種吃錯藥、開錯刀,或者打錯針,這種種想不到的橫死。

第二種就是王法誅戮。這個王法,本來是很公道的,可是輪到自己的身上呢,就不公道了,就冤枉了,就糊糊塗塗被殺了,到死的時候也不知道究竟為個什麼?這被王法給誅戮了。

那麼第三種就是這個畋獵。我們人看看!到山上去打獵,那個飛禽走獸嚇得戰戰兢兢,哦!知道自己要沒有命了,所以總想跑,也跑不了。禽獸那樣地死亡,我們怎麼忍心來見這種的慘狀,還以為是一種娛樂。拿眾生的生命做為自己的娛樂,你看這怎麼合理呢?不合理!又耽YIN嗜酒、放逸無度這樣子。那麼因為自己喝酒,酒能亂性;因為能亂性,所以就招來這一些個非人。這個非人就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呢?就是一些個妖怪。這些妖怪,他也就來吸食你的精氣;來奪其精氣,就是吸食。他能把你這種精神,你這個 gasoline (汽油),都給搶去了,奪去了。這是第三種的橫死。

第四種呢?就是被這個火給燒死。為什麼被火燒死啊?就因為你在往昔也盡願意吃這個 barbeque ,願意去吃烤肉。那麼你願意吃人家的烤肉,人家也烤一烤你,所以也就燒死了。你 barbeque (烤)人,人也 barbeque 你。第四這是 barbeque 燒烤肉,你自己也試一試這個味道,自己嘗嘗自己被烤肉的味道。

這第五者呢?就是被水淹死。怎麼樣子呢?這個果報也就因為往昔把這一切的生靈,都用水給淹死,或者淹死螞蟻。好像我這個小螞蟻也被你淹死過,所以等受這個果報,自己也要身臨其境、設身處地,來試一試這種味道是怎麼樣子?所以就被水給淹死了。一淹,就咕噜咕噜喝了一肚子水,把肚子喝得像個鼓似的,然後就嗚呼哀哉,伏維尚飨了。

那麼這第六種呢?就是橫為種種惡獸所啖,被這個惡獸給吃了。

這七呢?就是走到那個山上,就掉到山澗裡頭了。這種的果報,好像你為什麼被禽獸吃了呢?就因為你心裡狠毒,以前也就盡吃這個野味,又吃什麼果子狸,又吃猴頭,又吃熊掌,把那個熊的腳用火來燙、烙,你自己也就被這禽獸給那麼活吃了。怎麼會受這果報啊?盡吃生魚,那個生魚還要吃活的。那活的魚亂蹦亂跳,就拿起來,喔!這吃得他津津有味。你吃人津津有味,這回被禽獸也吃你的肉,也是津津有味的,「啊!真甜!你這個肉是很好吃的,這個血也不錯,沒有什麼臭的味道!」那個禽獸吃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感想,它有一種獸言獸語,它們自己會贊歎的,會說:「我今天得到這口食是好吃的,你想要吃嗎?我是不會給你的!」就在那兒還爭。

這個掉到山崖裡是怎麼樣子?就因為你在因地想要打劫人,想把人的荷包給打下來。這還不算,怎麼樣呢?看人不小心就把人推到山澗裡頭。我就有一些個同學,他們讀書就幾乎被人給推到山澗裡,幸虧他還信佛,那麼沒有掉下去,又爬上來了。所以我都很清楚這個情形。

那麼第八呢?這個又是盡吃毒藥了。毒藥,就是一天到晚想給人家下毒,給人家下蠱毒,來教人家受自己的控制,所以今生也被人家給下毒,也被人家控制。這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是因,如是果」,你造這個業就受這個果報。所以人家也給你用這種邪法來做一個草人,來用箭射你,或者到時候用火一燒、用箭一射也會出血,或者把你的頭發、指甲、八字都放到這個草人裡頭,埋到地裡頭去,說將來這塊地就是你的了。結果怎麼樣?死得很快!不錯,那塊地是你的了。起屍鬼就是人死了,他念一個咒嘛,那個死人會站起來,會走路。晚上他教這個屍首,說:「你今天晚間給我走一百裡,我在什麼什麼地方等著你。」哦!這屍首就自己像個活人似的,蹬蹬蹬蹬蹬就跑一百裡,就這樣子聽招呼,一點也不反抗。被這種的咒術所中害。

九者呢?就是餓死和渴死、凍死、熱死。那麼有的地方過賤年,沒有吃的東西,就餓死很多人。那餓死的人,龇牙咧嘴地哈哈大笑,一笑就死了。他為什麼笑呢?他說:「你們大家看看我呀!我以前把一切眾生都給餓死了,現在我也受這果報,你們知不知道啊?」就死了,就這麼樣子。說:「你要以我為戒,不要以我為法!」所以這都是前因後果,絲毫都不錯的。

我們人啊,他那個人撞車死了,一點也不冤枉的,他都是往昔種了這個錯因。或者像在香港,有一個人用一個汽車,因為警察要檢查他,他一下子把警察給撞死,都是這個因果造成的嘛!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復次阿難」:阿難哪!我再給你說一說,「彼琰魔王」:說這閻羅王,他「主領世間名籍之記」:他管這個世界人的名簿的這個陰陽簿,陽間的簿和陰間的簿,都是他管著。「若諸有情」,「不孝五逆」:若不孝順父母,或者十惡不善的,或者五逆。什麼叫五逆呢?就是殺父親、殺母親、殺師父,殺師父就是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殺父親是一逆、殺母親是兩逆、殺師父是三逆。我跟你們講這個,我一定沒有人敢殺我的。那麼弒父、弒母、弒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師父。破和合僧,就是那個道場裡的僧眾住得很安樂,你到那兒給破壞了。出佛身血,你或者把佛像給毀滅了,現在佛不住世,我們或者把磁的佛像給打爛了,或者木頭佛像給燒了,這都叫出佛身血。可是你打爛磁的佛像,是要你故意打爛,那才算出佛身血,那才叫五逆的罪。如果你要是無心不知道呢,那不作罪的。所以這個你們不要那麼糊裡糊塗,說:「我這個佛像打爛了,那我怎麼辦啊?是不是要下地獄啊?師父啊,救救我啊!」這樣子就是 very stupid! (很笨了。)所以這要給你們講明了。

「破辱三寶」:破就是破壞,辱就是污辱,污辱三寶,說:「佛怎麼樣迷信,信佛的人是迷信,出家人不修道,不守戒律,啊!佛所說那些經典,都是後人偽造的,不是真的,不要相信!」這都叫破辱三寶。「壞君臣法」:好像現在有的說:「民主!把君主都要作廢了它。」這壞君臣法。「毀於信戒」:把這信用也毀了,說:「人不需要守信用,你能騙他,你就騙嘛!騙一趟,算一趟嘛!」就這麼樣,鼓勵人講大話,不守戒律。

「琰魔法王,隨罪輕重」:這閻羅王隨他罪輕重,「考而罰之」:考證是真了,然後就懲罰他。「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燃四十九盞燈,造一個長壽幡,放種種的生,修種種的福。「令度苦厄」:令一切眾生度過去這個苦厄,「不遭眾難」:沒有這一切的災難了。

「爾時眾中」:在大眾裡邊,「有十二藥叉大將」:有十二個速疾鬼王,速疾鬼的大將軍,「俱在會坐」:都在這法會裡呢!「所謂」:有這個「宮毗羅大將」:這個「羅」字,有讀ㄌㄨㄛ(螺音)的,有讀ㄌㄚ(拉音)的,「伐折羅大將」,又有「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額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又有「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這十二個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都有七千個部下,「以為眷屬」:做他們的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一起講了,說「世尊」!「我等今者」:我們現在,「蒙佛威力」:蒙佛的威神力,把我們攝到這個法會裡,「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們現在也不怕這個三惡趣的惡道之怖了,沒有惡道怖了。「我等相率皆同一心」:我們現在大家都同一其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我們盡形壽,皈命佛法僧三寶。「誓當荷負一切有情」:我們負擔教化一切有情的責任,「為作義利」:我們給他們做義務而利益者。「饒益安樂」:我們要饒益而安樂他。

「隨於何等」:無論在什麼地方,「村城國邑」:或者在村莊,在城裡頭,在國裡頭,在一個小鄉下,「空閒林中」:或者在空閒林裡邊。「若有流布此經」的那個地方,「或復受持」:或者有人受持讀誦這「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我們保護這個人,令他得到解脫,一切的苦難都沒有了。

「諸有願求」:他想求什麼,「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或者有疾病的時候,「求度脫者」:想要這個疾病好了,「亦應讀誦此經」:也應該念念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以五色縷」:就用五色線,「結我名字」:拴成我的名字。「得如願已」:得到遂心滿願了之後,「然後解結」:然後再把它解開。

這個是一種咒法,這咒法不一定是密宗,密宗它故意神乎其神地那麼取一個名字叫密宗。其實這咒呢,就是一種咒願;這咒願也就是一種祈禱、求願。那麼用五色線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代表五方,這五方有五魔,所以五色線結成一條索,這叫罥索。有這條索,那麼不安穩的呢,它就會安穩了,這是一種表法。所以在這兒,這藥叉大將他發這個願,人如果用五色線結他的名字,那麼求願就會遂心滿願。

遂心滿願之後,那你請神又要送神,所以又要把它解開,就不再要它了。你若再要,還保存它呢,那個藥叉大將總要在這個地方,他不能到旁的地方去,所以他很不自由了。你不要貪,你這個遂心滿願了,就令這個藥叉不自由了,那也是不對的,所以他說你還要把它取消了。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當這藥叉大將說完了前邊所發的願,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報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贊歎這個藥叉大將,說「善哉善哉」:很好、很好!你們能以這樣地發心,這樣地來擁護藥師琉璃光如來,這是甚難稀有的。所以就說,「大藥叉將」:你們這十二位藥叉大將,「汝等」:就是你們這十二位,「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因為你們還沒有忘了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恩德,你們要報答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所以才發願擁護這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願力和道場。你們「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你們應該時時刻刻地,都不忘了你們這個願力,你應該要利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诃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爾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個話,贊歎這十二藥叉大將軍的時候,「阿難白佛言,世尊」:在這個時候,這位慶喜尊者,他對世尊就說了,說「當何名此法門」:也就是說應該叫一部什麼經?這個法門是個什麼法門?這個經的名字應該叫什麼呢?「我等雲何奉持」:我們大家應該怎麼樣來受持讀誦這一部經典?

「佛告阿難」:佛聽阿難尊者這樣地說,於是乎就很慈悲地來告訴阿難了,說「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這一部經的名字,叫做說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往昔所發的一種願力的功德經。「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也就是說這十二個藥叉大將他們怎麼樣利益有情,「結願神咒」:能把這一切的冤怨都解開。他們所發的願,這個神咒就是〈藥師灌頂真言〉,也就能把這一切的冤業都解開了。「亦名拔除一切業障」:也又有個名字叫拔除一切的業障,無論什麼業障,都可以拔除去。「應如是持」:你應該受持這一部經,很虔誠地來受持它。

「時薄伽梵」:薄伽梵,就是佛的另外一個名字,「說是語已」:說完了這話之後,「諸菩薩摩诃薩」:在這法會大眾裡邊,一切的菩薩中的大菩薩,「及大聲聞」:和這個修四谛法──苦集滅道的大阿羅漢、大聲聞僧,「國王」:這國家的國王,「大臣、婆羅門」:國王的大臣,和這個婆羅門,是尊貴的貴族,「居士」:和這有十種德行的居士,還有「天、龍」:天上的龍,和「藥叉」,還有這個「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就是乾闼婆、阿修羅、緊那羅、迦樓羅和這個摩睺羅伽,就是天龍八部,這天龍八部鬼神等,「人非人等」:人和非人。等,就是等於其它的非人。「一切大眾」:在這個法會裡的所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聞佛所說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之後,「皆大歡喜」:大家都歡喜,「信受奉行」:對佛所說的這個法門,都信而不疑,那麼終身奉行而不停止。

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經,今天晚間很簡略地講圓滿了。這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家都有沒有什麼意見?若有什麼意見,你不要盡聽我說,你們也提出來,我們大家共同來研究研究,互相交換一點意見和智能。從開始到現在,其中有沒有什麼疑問,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可以提出來說一說。

藥師琉璃光如來和阿彌陀如來,一位在東方,一位就在西方。東方就是阿閦佛,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西方是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的教主。這兩位佛,一位就是金剛部,一位就是蓮華部;金剛部就是降伏法,蓮華部就是攝受法。降伏法又叫折伏。那麼攝受就是用這個慈悲心來攝受一切眾生;降伏呢?這是用喜捨心來折伏一切眾生。怎麼說這個金剛部是喜捨呢?雖然降伏天魔外道,可是他並沒有嗔恨心,他用這個喜捨來反面地教化眾生,用一個相反的方面,令眾生捨邪歸正,了生脫死。用慈悲攝受,喜捨降伏,這都是佛的四無量心的功用,來教化眾生。所以這個金剛就怒目著,怒目金剛;可是他怒目而他心裡不怒,所以說是喜捨。那麼說菩薩低眉,低眉就是不發脾氣。阿彌陀佛對眾生就不發脾氣,沒有一點這個折伏的心,總是慈慈悲悲來接引眾生。

在《禅門日誦》上,有一個咒叫〈二佛咒〉。這〈二佛咒〉是這麼說的,說:「二佛演化在娑婆,東阿閦,西彌陀,十三條大戒犯波羅,怕閻羅,勤忏悔,罪消磨。」波羅是這個波羅夷罪,本來造這種罪的是不通忏悔,可是你若能真忏悔、勤忏悔,罪也能消滅了。那麼這〈二佛咒〉在佛教裡,是屬於一個勾召法門。假如有這個魔障病的,有邪鬼上身的,你一念這〈二佛咒〉,那鬼就會上身來,這叫勾召法。可是沒有什麼人會用的,因為大家都不會念這個咒。這個咒是很靈感的。

還有那〈普庵咒〉,在佛教也是一個降伏法的。據說這個普庵祖師以前是個殺豬的,以後修道了,不殺豬了,他就把他十二把殺豬的刀,煉成飛刀了。一念〈普庵咒〉,他這個殺豬的刀子就滿天飛,於是乎這一切邪魔外道也就都害怕了,所以這〈普庵咒〉也是降伏法。

本經的〈藥師灌頂真言〉,在〈二佛咒〉裡頭也有。這〈藥師灌頂真言〉,它能解除一切的毒,能消一切的罪。有的人若中毒了,你念這個咒,也會給他把那個毒解去了;可是要誠心,不能敷衍了事,不能馬馬虎虎的。那麼本經這《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在這經裡頭,這個咒是很主要的。這部經這麼長,有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念,於是乎就找一個扼要的法門、短的法門,那麼就是誦這個〈藥師灌頂真言〉,所以叫拔除一切業障的經。我們大家有緣,能遇到這個法門,我們應該把這〈藥師咒〉常常地持誦。常持誦就一切的災難都消除,增長一切的善根。

我也應該聽聽你們的了,也有老年人,大家要輪著講法,而不是我講,座位這兒空著,互相到上邊來講法。美國這兒,沒有那麼樣子,不過我們也應該大家自己努力用功,不要盡自己落到人後邊,要爭先恐後來研究佛法,替一替我講講話。這個有這個經驗,那個有那個經驗,互相這麼一交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經驗,很多體會到佛法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你們每一個人,以後不要怕出來講話,這個講話是很公開的,就是大家開門見山,開誠布公,這麼互相說一說在道場裡頭的心得;這是很好的嘛,就像大家談這個家常一樣,不要拘束。我們無拘無束,無罣無礙,能這樣子就能接受佛法的這種妙處了。

不過世界是一個萬苦交煎的世界,也是萬惡充滿的世界,所以在《彌陀經》上,才給它起個名字叫「五濁惡世」。這五濁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叫五濁惡世。

怎麼叫劫濁呢?就是這個時代很不清淨的,是一個染污的時代。這時間既然是染污了,那麼空間也跟著就染污了,所以現在這空氣染污了;空氣一染污,我們每一個有血有氣的眾生,也都跟著染污了。因為我們每一個有血有氣的眾生,都要呼吸空氣;空氣既然染污了,所以你再講衛生的人,也沒有法子收拾干淨了。這空氣不容易收拾干淨,所以現在到處這個空氣裡頭,都充滿一種毒氣,充滿一種死氣,所謂死氣沉沉。沒有哪一個地方是一個安樂土,到處都是暴力、恐怖、殺人、放火、強搶、偷盜,充滿了這種氣氛,就是因為這種毒素,把人都毒得發狂了。就有一些個沒有發狂的,也沒有什麼快樂,在這個世界天天都是醉生夢死,不知道在做什麼呢!

見濁,因為這個空氣也染污了,時間也染污了,於是乎我們所見的、所聞的,也都是不干淨的東西。所見的這一些個殺人、放火、強搶、偷盜、吸毒、販毒、賭博,這一些個又什麼黃色電影,這種種的東西,都是在這兒染我們這個見,把我們這個見弄得分不清什麼叫好,什麼叫不好。因為分不清的關系,於是乎就同流合污,也就合而流了,隨著這種惡劣的行為轉了。

轉了之後,怎麼樣啊?就有了煩惱了,煩惱濁就生出來了。這樣不如意,那樣不遂心,那樣不順利,所遭所遇的環境,令我們生種種的煩惱。譬如本來想賭錢去,因為合而流了,看人家賭錢有的贏得很多錢,發財了;可是輸得很多錢那個人,他就沒看見,他不記得有的輸的比那個贏的更多。到賭博場,都是輸的多,贏的少,可是他就看見那個贏的了,看不見那個輸的,這就叫隨這個境界轉了。隨這個境界轉,於是乎他又去賭錢去了,一賭怎麼樣啊?他就掉下去了,越賭就越輸,越輸就越賭,總想贏回來,可是總也贏不回來了,這煩惱了!傾家蕩產,煩惱生出來了,這是一個賭錢。

再拿做生意來講,看人家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做得一本萬利,喔!我也去做去。一做,怎麼樣啊?他只看見那個賺錢的,沒有看見那個虧本的,沒有看見那個賠錢的生意,於是乎他就做生意了。做生意就賠錢了,這一賠錢,就罵老天爺了:「你這個該死的天主,真混賬!人家做生意都賺錢,怎麼我做生意,你不保護著我?你是萬能的,為什麼你不教我賺錢?」把天主也罵了,遷怒到天主身上了,這煩惱濁就生出了。這一生煩惱,不管你是天主、地主、是人主,我都要怨了!這時候就怨天尤人。你看!一樣地做生意,看著人家賺錢,自己不賺錢,就生了煩惱了。可是啊!越生煩惱就搞得自己這個命運越蹭蹬了,越不順利了。

這個命,「啊!這是我的命不好!」命運不好了。那麼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有了煩惱濁,然後就罵天主,天主也不出聲;罵地主,地主也在那兒忍耐著;罵人主,也聽不見,於是乎就遷怒到眾生的身上了,就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對,東鄰西裡都有了麻煩了,這眾生濁就生出來了。這眾生濁,你和誰都沒有緣了,和誰都弄得有一種染污了,邋邋遢遢的,於是乎這命運也就不會好了,命濁隨著就來了。

這是按著世間法,來講這個五濁惡世,這五濁令我們人種種麻煩來了。總起來是五濁,要是詳細說,那每一濁裡又有無量濁,說不完那麼多。所以因為這個,釋迦牟尼佛就看見娑婆世界眾生這麼苦,這麼顛顛倒倒、煩煩惱惱、爭爭吵吵、壞壞好好,於是乎他覺得真沒有意思。真沒意思就想要出去散散步,到郊區去走一走,因為他生在皇帝家裡頭,在皇宮裡頭總也不到外邊去。這一天,他就要到郊外去游一游。

到郊外去游嘛,教他的隨從同他一齊出去,想要到東門外邊去看一看。可是走到東門那兒,他就看見一個奇怪的事情。什麼奇怪的事情呢?看見那兒有一個婦女在生小孩子,那小孩子就在那兒吵吵,一出生就說:「苦啊!苦啊!苦啊!苦啊!苦啊!」

釋迦牟尼佛說:「怎麼這樣的呢?這怎麼回事?」

隨從就說:「啊!這是生小孩子呢!」

那個大人就流血,小孩子就在那兒哭。他一看,掃興了,「啊!真沒有意思!」於是乎就回去了。那麼到東門外邊的這個旅行就結束了。回來了又想:「東門有這小孩子哭,明天到南門去看看。」

第二天,於是乎又到南門去看。出南門,看見一個老年人在那兒,雞皮鶴發,行步龍鐘。在那個地方走路顫顫危危的,那麼哆哩哆嗦的,牙也掉了,耳朵也聾了,眼睛也花了,那種苦不可言的樣子。

他一看,就問隨從說:「這個人是怎麼回事?他怎麼變得這個樣子?」因為他在皇宮裡沒有見過這個。

這隨從說:「這個人是老了,因為年紀太大了,所以這個身體不幫他忙了,眼睛也罷工了,耳朵也罷工了,這個鼻子也罷工了;舌頭雖然沒罷工,但是吃什麼東西,因為沒有牙了,它也沒有味道了,嚼不碎了。那麼這個身體每一個部門,每一個 department 都罷工了,都在那兒停止工作了!於是乎他就苦得這個樣子,手也不會拿東西了,腳也邁不動步了,行步龍鐘的,頭發也白了。啊!腰也彎彎了。」

釋迦牟尼佛說:「噢!這是真太苦了!」於是乎他到南門外邊去走一走,大約沒有到達那個打球的地方,就不到南門去了。他本來想去看打球,看這個人間那兒有練武術的,或者去參觀參觀,結果都不去了,就回來了。

回來後,第三天,說到西門去看看,東門有這麼個生小孩子的,南門有老的,到西門看看!於是乎到了西門,在西門外邊一看,看見一個病房,大約是個療養院,參觀療養院去了。參觀療養院,看見人都在這醫院裡躺著,哼哼叽叽的,這個說:「哎呀!好痛啊!」那個說:「哎呀!我真是受不了了!」那個說:「啊!怎麼辦哪?我死了都比這麼好啊!」啊!個個都是哼哼,在那個地方呻吟不已。那麼很多病人在醫院裡頭,所以才參觀醫院,也覺得很掃興的,就又回來了!

回來啦,覺得北門沒有去過,到北門去看看。於是乎就到北門去游玩,到北門一看,嚇!看見殡儀館、棺材鋪,他問:「這棺材是干什麼的?」

說:「這裝死人的。」

又到那個殡儀館一看,那個地方又有很多人都躺在那兒,也不喘氣了,也不睜眼睛了,都死了!於是乎他更掃興了,說:「這做人有什麼意思?人生都有生老病死苦,這怎麼辦呢?」

在這時候,就有一個毗沙門來了。毗沙門就現出一個比丘相。那麼來了,他說:「咦!這個是干什麼的?」這個沙門就穿著出家人的衣服,搭著僧衣,在那兒走。

這個隨從說:「哦!這個你問問他啦!」

他就問說:「你是干什麼的啊?」

沙門說:「我啊,我是比丘。」

說:「你做比丘干什麼啊?」

說:「比丘要了生死,要沒有生老病死苦,想把這個生老病死苦停止了。」

他說:「這個不錯的,能了生老病死苦,我也試試!」於是乎就決意自己要出家做比丘了。

那麼因為這個,所以釋迦牟尼佛捨棄國榮,把這皇帝的位子都不做了,來出家修行。在雪山修行六年,每一天一麻一麥,在那兒修苦行,就想要成佛。他的目的就想要成佛,所以受人所不能受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做人所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這個皇帝位置不容易捨,他也把它捨了;一麻一麥這種饑餓,吃了還是一樣饑餓,他也能忍。所以能忍、能讓,這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基本條件。

我們各位想一想,我們哪一個是國王的太子?都不夠資格。釋迦牟尼佛以國王太子的尊貴,都要修行了,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捨不得?放不下東,放不下西,放不下南,放不下北;等臨死了,東西南北什麼也拿不去。釋迦牟尼佛能以把國也捨了,把這個城池──那個捨衛大城也捨了,把他太太也捨了,所謂國城妻子、身外之物都捨了,就到了雪山去修道。

那麼最初有五個人跟著他,來照顧他。因為他是個太子,父親就派兩個心腹的人來照顧他,母親也派三個心腹的人來照顧他,怕他有什麼意外的時候,好知道。那麼他修道呢,他願意怎麼修,就隨他怎麼修,不加阻止他用功,可是就防備有什麼意外,也可以說是用五個護侍來護持他。

釋迦牟尼佛到雪山,一天吃一麻一麥,其中就有兩個受不了,吃不了這苦頭就跑了,也不護了。另外三個是很誠心,跟著他受苦。可是怎麼樣啊?釋迦牟尼佛當時瘦得骨瘦如柴,就是皮包骨的樣子,也就是廣東話說瘦得像一條籐那麼個樣子,像個竹竿子,可是還沒有死。那麼以後嘛,就有天女給他送牛奶粥了。天女一早起,看他苦得很厲害,用這牛奶煲的粥,煮的這個稀飯,來送給他。釋迦牟尼佛大約一方面是要應這個天女的供,一方面也或者覺得餓得太厲害了,有這兩種的原因,就把這個牛奶粥吃了。這一吃牛奶粥,怎麼樣啊?這三個願意跟他受苦的護侍,一看:「噢!你這怎麼能成佛啊?成佛要苦修,你這牛奶粥都喝,好啦!不管你了!」於是乎也都逃之夭夭了,跑了。

那麼這五個人就跑到鹿野苑去,不照顧釋迦牟尼佛了,不護持他了。你們各位想一想,以釋迦牟尼佛這種的功德,都要遭遇這種的環境,人所不能受的,他要親歷其境,於是乎他自己又發了菩提心,發了願了,更立這個堅固志了。以前大約他在雪山那兒打坐的時候,或者還經行經行,散散步,爬爬山,登高望遠,有一點這個情形。現在他看這五個護侍都走了,就剩自己了,這若是一般人,或者會想:「我還是回皇宮去,做皇帝去好咯!還受這苦干什麼?」

那麼他不回去,於是乎就走到菩提樹底下,就發願了,說:「我這一回,我坐到這個地方,假如我不成佛,永遠永遠我都不站起來,我就在這兒坐著,坐死!」他發這個願。發這個願在那兒坐,一坐,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我們坐了七個字(即三十五分鐘),腿痛得:「哎呀!不行了,啊!痛死了!痛死了!」昨天有個人就這樣。幸虧有一句話頭說是:「就像死了似的!」但是他還是忍不住。那麼坐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起於座,當然也沒有吃東西,也沒有喝水咯!這可想而知了,那麼連渴帶餓,就是在那兒坐著。我們各位想一想,佛用功修道這種精神,我們是不是也能發這種的大菩提心?

有一天晚間,他就夜睹明星,晚間看這個星星,觸類旁通,豁然開悟了!他徹底了解這個宇宙的真理了,徹底了解這個人生的問題了,所以就開悟成佛了!開悟成佛,他就三歎奇哉,他說:「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皆堪作佛。」他說所有的眾生,都有佛的性,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佛的萬德莊嚴,和佛是無二無別的。可是怎麼樣啊?「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啊!」為什麼不成佛呢?就因為有這個妄想。我們不要學多了佛法,就學這一句已經夠了!「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們這個妄想,噢!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想想南朝,想想北國,想想男朋友,想想女朋友,想想爸爸,想想媽媽,想想兒子,想想女兒,想想姊姊,想想妹妹,喔!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晚上睡覺還是不閒著,還在那兒做夢,都打妄想。做夢呢,又看見姊姊,又看見妹妹,又看見這個那個,那個這個,噢!不知多少,亂七八糟的,弄得自己糊裡糊塗的,這怎麼回事啊?都放不下這種執著。做夢是怎麼樣有的夢呢?就是執著。因為那個執著才做夢,你若沒有執著,沒有顛倒,就沒有夢想了;你因為有顛倒,所以就有夢想。你想要遠離顛倒夢想嗎?就要破執著。執著沒有了,就沒有夢了。所以說至人無夢,至人就是那個沒有妄想的人,也就是那個真人,也就是那個聖人,也就是那個和凡夫不同的活死人。

他沒有這一切的執著,什麼執著都沒有了,什麼妄想都除淨了,就證得佛的果位。所以「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我們記得這一句呀,我們就要斷除這個妄想執著,把這個妄想執著掃干淨了,就遠離顛倒夢想了,就得到究竟的涅槃。所以釋迦牟尼佛這麼樣一歎,然後就看因緣,說:「我成佛了,我要先度哪一個眾生呢?」於是乎他就觀察因緣了。有的人說:「哦!佛也打了妄想了!他也想要度人呢,那不是妄想是什麼呢?」你這是以凡夫測聖智,是錯誤了!佛並不是打妄想,佛就是用妙觀察智來觀察,哪一個眾生應該先得度?哪一個眾生機緣成熟了?他應該先度哪一個?

那麼他用妙觀察智一觀察,看見那五比丘在鹿野苑的地方,都用功用得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用功用得就差一個火候就開悟了,只要他到那個地方說幾句話,他們就會開悟了。甚至於不說話,見一見他們,他們也會開悟了!因為這五比丘原來是跟著釋迦牟尼佛的,雖然說離開他了,但是受他的影響是很深的!都知道要求了生脫死,都不貪戀世間上的富貴榮華了。於是乎他們想自己去修行,去先成佛,或者他們自己在那個深潛意識裡邊,就想:「我們先修行開悟了,我們可以幫助太子也開悟。」或者有這麼一個念頭在裡頭,不過這在書本上沒有記載的,這是我以我這個很愚笨的見解來測量。那麼看釋迦牟尼佛那麼樣辛苦在那兒修,他們也就著急了,說:「哎!我們和悉達太子在一起,我們也分了很多心,不容易用功,我們先去好好用用功,回來幫著太子好好用功修行。」可能是這樣子。所以他們有這種的因,釋迦牟尼佛先成佛了,然後就去度他們,因為他們想要幫助佛成佛,那麼佛成佛了之後,也要幫助他們開悟,這也就是種因結果,如是因、如是果。

於是乎佛用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四智來看因緣,看這個機緣。那麼一看,在他成佛之後,憍陳如尊者應該先開悟。於是乎他就要實行他往昔所發的這個願,要先度憍陳如。往昔發什麼願呢?因為憍陳如在往昔就是歌利王,那麼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就是忍辱仙人。這個忍辱仙人在山裡頭修行,這歌利王就帶著宮娥彩女到那個山裡頭去打獵。那麼這宮娥彩女見到忍辱仙在那兒修忍辱行,也是這忍辱仙德行的感召,也是和這一些宮娥彩女大約都有很深的因緣,她們就想要親近這個忍辱仙,那麼就圍繞著他。

歌利王去打獵,大約也沒有打到多少野物,心裡就很不高興。收隊回來一看,宮娥彩女都圍著這麼一個頭發長長的,手指甲也長長的,胡子也長長的,這麼一個沒有見過的人。於是乎,他就生了一種妒忌心,就問他在這兒干什麼,他回答說:「在這兒修忍辱的功夫。」

歌利王說:「你修什麼忍辱功夫,現在你把我這一些宮娥彩女都給誘惑得圍著你,這還得了?你一定不是一個好人!」於是乎嘛,就拿著寶劍把他手也給剁去了,腳也給剁去了,問他有沒有嗔恨心?

那麼這個忍辱仙說:「沒有嗔恨心。」

歌利王說:「我不相信你,豈有此理,剁你的手腳,你還沒有嗔恨心,世界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人,你是打大妄語。」於是乎就問他:「你有什麼證明可以證明你沒有嗔恨心?」

忍辱仙人說:「我要是沒有嗔恨心,我這個手足,你雖然給我剁下,我還會長出來,還會恢復如初。如果我有嗔恨心,我這個手足就不會再長回來了。」

說完這個話嘛,這個手足果然又長出來了。這個歌利王一看,喔!這一定是妖怪,於是乎就要放火燒山。那麼這時候,護法就震怒了,於是乎就下冰雹打這個歌利王。

這時候,這忍辱仙又生了慈悲心了,就說:「將來我若成佛的時候,我要先度這個割我手足的人。」發了這個願,所以在今生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就觀察往昔和今生,這個前因後果的關系,應該先度憍陳如這五比丘。於是乎他就從菩提樹底下站起來,走到鹿野苑去,找這五比丘去了!

釋迦牟尼佛以妙觀察智,來找這個應度的機,於是乎就到鹿野苑。所謂鹿野苑,就是當初有很多的鹿在那兒。在因地裡頭,釋迦牟尼佛也曾經做過鹿王,來教化一切的鹿,現在成佛了,也教化人。那麼到達鹿野苑那兒,找到這五個老修行,當時他們並不是比丘,是跟著釋迦牟尼佛出家之後,才做比丘。找到這五個老修行了,他就先轉四谛法輪。

四谛就是苦谛、集谛、道谛、滅谛,這是初轉法輪,度五比丘,說四谛法。第一轉,他說:「此是苦,是逼迫性。」他說這個苦,我們人生,這是苦。這苦有三苦,有八苦,又有無量諸苦。這種種的苦都是逼迫眾生的身心,得不到安樂,得不到自在,都是在那兒喧賓奪主,把這個主人給攆走了,這客塵當家了,這是一種逼迫。

苦有三苦,就是苦中的苦,又有壞苦,又有行苦。什麼叫苦苦?苦苦是苦裡頭更苦,本來沒有飯吃就很苦了,可是也沒有衣服穿了,這苦中苦。不但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了,連住的地方也沒有了。這衣食住都沒有了,你想一想,苦不苦啊?這叫苦苦。苦上加苦,苦裡又苦,苦不完的苦,沒有了期的苦,這是苦苦。

有壞苦,這個沒有貧窮的苦苦,可是有富貴的壞苦。本來是很多錢,可是一旦發生了意外,所有的金銀財寶都沒有了,或者被賊偷去了,或者被火給燒了,或者被水給沖得沒有了、壞了,富貴壞了,這叫壞苦。

那麼有的人說:「我呀,也沒有貧窮的困苦,我也不是很有錢的,當然也沒有富貴的壞苦。」可是你有行苦,就是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在遷流,念念不停,這叫行苦。這一生的行狀也是苦的,這是三苦。

又有八苦,那麼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這四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是八苦。生苦:我們人出生不是很自在的,生的時候,好像在那兩個山的中間夾著一樣,猶如生龜脫殼一樣的,生來是苦。那麼以後又漸漸地老了,這一老的時候,也是苦,我們身上所有的器官都停止工作了,樣樣都不方便了,這是苦了。

生苦、老苦,這還可以忍受著,可是還有個病苦。這個病苦簡直不能忍受了,病得呻吟不已,連喊帶叫,狂喊狂叫這個樣子,這種苦誰也不能替。可是這種苦嘛,還是很公道的,無論你是公伯王侯,化兒乞丐,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享之,子孫保之,可是你一到病苦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很平等的。所以這個病,除非你不得到,那沒有什麼問題;一得到,它很平等的,一點人情、面子也沒有。那麼像前邊這三苦,還不算苦,最苦就是死苦。人到死的時候,所謂垂死的掙扎,那時候就是生死的斗爭了。自己想要活著,但是那個死神就不答應,一定要拉你死去,所以死的時候,就像活牛剝皮那麼痛苦。這是生、老、病、死的苦。

一般人所最執著的,就是男女的愛情。愛之,就欲其生;惡之,就欲其死。那麼現在是愛,這一愛,把什麼都忘了,沒有理智了,想要用強力膠粘到一起這才好,總是那麼粘到一起不分開。那個愛的力量有那樣子,總想在一起,就要粘到一起,總也不能分開,你看那多好?我說這話,你們有的人或者會不相信;你不相信呢,我再給你們說一個比喻。現在你們人人都知道,報紙上常常有這個消息,每一個國家所生出的小孩子都有連體嬰,連到一起了。連到一起要用刀分割,你說那多痛苦,那就是愛別離苦嘛!就是因為愛得太厲害了,說:「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得太厲害,所以變成連體嬰了,這是一個理由。

還有再往更壞的說,這一些個連體嬰,都是同性戀的化身,給同性戀在那兒說法呢!那個同性戀,他同性搞戀愛,你說顛倒不顛倒?這一戀怎麼樣啊?就戀到一起分不開了。所以死了,再托生做小孩子,就做連體嬰,一出生就要受刀割,要分割。你看這個人也很殘忍的,啊!看他們那麼連到一起,就很妒忌的,於是乎就要給他分開,「你這樣子不行的,不能活的!」所以就給他分開。這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慈悲心,覺得他那麼樣子不能活了,想法子幫一幫他們忙,給他分開了。這個醫生用一種慈悲心,那麼不怕麻煩,就給他一點一點地就給分割開了。你看,這世間這麼多麻煩的東西,早在幾十年以前呢,這連體嬰是沒有的,現在這個同性戀這麼多了,所以連體嬰也各國都有了。

再早呢,只有這個孿生。孿生雖然是一胎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生的,但是他沒有連到一起,所以他那種愛,大約還沒有那麼糊塗,沒有用強力膠給他膠上。所以各位想一想,這個愛,就不能離開,愛得怎麼樣也不分開,所以就做連體嬰啦!可是有的你不離開還不行,那個醫生就要給你動手術割開,你說這個痛苦不痛苦?這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乎有的連體嬰一給分割呀,兩個人就都死了。這兩個連體嬰,他說:「我們不在一起不行,我們都不要做人了。」於是乎就都又跑了。你要給他割開,割開他就不要活著了,這都是愛別離苦所成就的。那麼愛別離,這是一個苦。

又有怨憎會苦。這個人哪,我很討厭他,一見著他,不知道為什麼從心裡頭就不高興,和他沒有緣,要離開他。可是很奇怪的,你離開他,他不離開你,你到什麼地方,他也追到什麼地方。追到什麼地方,他一定要和你打招呼,做同事,來共同工作。啊!你討厭他?他就總是和你在一起,這叫怨憎會苦,躲也躲不開。

又有求不得苦。我們人,想求一件事情,一定要得到。得不到,這個煩惱也來了,晚上也睡不著覺了,吃飯也不香甜了,吃什麼也都沒有味道,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住,為什麼呢?就因為所求的得不到,所以總是心裡頭就像用那個油煎似地那麼難過,燒得不得了,這求不得苦。

最厲害就是五陰熾盛苦。五陰是色、受、想、行、識,我們誰都離不開這五陰,它是勢力很大的,把我們這人的佛性都給遮蓋住了。可是這五陰雖然是這麼厲害,你若是明白了,它根本就沒有實體的。你沒有明白,色、受、想、行、識,把你壓得透不過氣來;你一明白了,它就好象那個浮雲似的,空去來,就沒有了。不明白,你認為它有;你明白了,你照見五蘊皆空了,那就本來是無一物的,何處惹塵埃?所以這叫八苦。

這八種苦,我們各人來檢討一下自己,哪一個人沒有這八種苦、沒有前邊那三種苦?說:「我沒有,我也沒有三苦,也沒有八苦,我連一苦我都不覺得苦。」你是掩耳盜鈴,自己騙自己呢!補充一句,這個求不得的苦,也和那個怨憎會、愛別離苦,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求著當官的,求不到,很苦的;求著發財的,求不到,很苦的;求名求不到,很苦的;再說清楚一點,求一個男朋友、女朋友,求不到,這是更苦,苦得簡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古來就有這種愚癡的人,得了相思病,甚至於同歸於盡!你看,這苦不苦?所以這都是人在世界上一種執著,一種顛倒,一種認賊作子,染苦為樂。越求不到的嘛,越覺得是稀奇,覺得是有一點什麼在裡頭;若得到了嘛,以後也沒有什麼事了,覺得也是這麼樣子。

青年人聽說某種的藥,吃了就開悟了,好像二十多年以前,美國這兒很盛行 LSD (迷幻藥),現在又盛行這個 marijuana (大麻)。那麼這一些個東西,年輕的人就因為 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就想試一試。試一試,有的人就求到了;求到更苦,中了毒了,便有瘾了,這更苦。求不到呢,總是莫名其糊塗,怎麼回事啊?是不是真能開悟啊?是不是一抽這個 marijuana 就變成神仙了?總是有這麼一個好奇的思想。所以,一有這種好奇的思想,喜新好異,然後就受害了,自己不知不覺地跑到那個毒裡邊去,還不知道。以後就甘之如饴了,就覺得一抽上這東西,忽忽悠悠的,啊!比什麼都好了,你就給我皇帝,我也不換了。你看!就是這麼顛倒,這你說苦不苦?

這個八苦是總起來說的,若是往詳細了說,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苦,所以說苦不盡,對誰言呢?對誰去說這麼多苦呢?說了人也不相信,佛因為鑒於這種苦,所以第一就說苦谛,說:「此是苦,逼迫性。」這是對人有一種逼迫的力量,你們各位都要知道。

那麼第二呢?他就說:「此是集,是招感性。」集,就是集聚到一起了。集聚什麼到一起呢?集聚這個煩惱到一起了!因為知道苦了,所以佛就發願要度眾生;那麼知道煩惱是集聚而成的,所以佛就發願要斷煩惱: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集聚而成,所以就說「此是集,是招感性。」自己種因結果,得到這種的果報,這是自己招來的,自己感應來的,所以是招感性。這煩惱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再總括起來說,有八萬四千種煩惱。我們人,不是就一種煩惱,有八萬四千那麼多,他說:「此是集,是招感性」。

又說:「此是道,是可修性」,說是這個菩提道,智能之道,成佛之道,了生脫死的道,離苦得樂的道,這個道是可修性,是你修行就能得到這個道了;你若不修行嘛,就得不到。所以說法門無量就誓願學,佛道無上就誓願成。

「此是滅,可證性」,說這個滅就是寂滅之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往昔,就為這半句偈,把生命都不要了,犧牲生命而為法,這叫為法忘軀,為半句偈而捨這個生命。這怎麼樣呢?就是當初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苦行的時候,遇到一個淨居天的天人,就在那兒現一個羅剎鬼的身來考驗釋迦牟尼,考驗看看他是不是有真誠心,是不是能有大犧牲性,能捨得?於是乎他走到老修行面前,就自言自語地就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咦!這個老修行一聽,就想:「什麼?他就這樣唱音樂?這不是音樂,這是兩句偈頌啊,『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啊!有意思。」這越想越有意思。於是乎就說:「喂!你說什麼呢?」

他說:「我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說:「你說的這個,還有兩句是不是啊?」

他說:「不錯!有兩句我沒有說呢!」

他說:「那你告訴我告訴我,我聽一聽啊!」

說:「告訴你?我現在沒吃飯呢,沒有氣力說那兩句了,你要先給我找一點東西吃,我吃飽了才能說呢!」

釋迦牟尼佛說:「你想要吃什麼?我給你找,供養你,請你吃飽了,把那兩句偈頌說給我聽啊!」

這個羅剎鬼就說:「哦!你能捨得啊,我是要吃活人的肉,喝活人的血,我才能飽呢!你能捨得你的肉,捨得你的血嗎?」

釋迦牟尼佛一想:「我朝聞道,夕死可也;我聽見這個法了,我就死也值得了。如果那兩句偈頌我沒聽見,這永遠我都放不下的。」於是乎說:「好!你先告訴我,我就把我這個身體給你吃。」

羅剎鬼說:「好呀!」於是乎就說最後兩句,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他說「諸行無常」,這世間一切一切的都是無常的;「是生滅法」,這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這是生滅法。「生滅滅已」,生完了又滅,滅完了又生,把這個生滅都沒有了。這時候,「寂滅為樂」,若能得到這個不生不滅的,那才是真正快樂呢,那才是永遠的呢!說完這兩句偈頌,就要吃這個老修行。

老修行說:「你慢一慢,等一等,你先不要吃。」

「啊?怎麼樣子,你不算了?你想反復呀,那是不行的!」

這個老修行說:「我不是反復,你等我用把刀,把這四句偈頌刻到樹上,永遠在世間存在,那麼人人一看見,就會發菩提心,就成道了。」

這個羅剎鬼說:「啊!你這個意思也都可以的,我就許可你刻啦!」

於是乎,他就刻字,把這個樹皮用刀割去了,把這個字都刻到樹上。他一邊刻,那個羅剎鬼就在那兒吵說:「哎呀!你快點啊,我肚餓得不得了了,受不了了,你不要這麼拖延我的時間了,我這就來餓死啦!」這個老修行,也就趕快刻字,就把這首偈頌刻到樹上了。刻到樹上後,羅剎鬼說:「我現在和你不客氣了,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了。」

他說:「你再等一等!」

「啊!還要等一等,你說刻到樹上,那我已經許可你;你拖延了這麼長的時間了,你還有什麼事情?」

那老修行說:「我想,刻到樹上,雖然是有字了,可是風吹雨打,時間一久,這個字就都沒有了,不會存在的。我現在這兒有打石頭的器具,我要把這一首偈頌刻到石頭上,它永遠都存在的。你還餓多一陣不要緊,我把它刻到石頭上,你無論如何要給我這個時間。」

羅剎鬼一聽,說:「都好啊!好啦!那我就滿你的願了,你刻吧!」那麼他又把這一首偈頌刻到石頭上。

刻到石頭上後,這回羅剎鬼說:「好啦!那我現在可以吃你了。」

釋迦牟尼佛說:「好啊!你現在可以吃我了。」那麼眼睛一閉,等著這個羅剎鬼來吃他了。

可是空中那兒說話了,說:「善哉!善哉!你真是一個有大犧牲、為法忘軀的一個老修行,你將來是一定成佛的。」他睜開眼睛一看,這個羅剎鬼不在了,那麼空中有一個淨居天人在那個地方。

所以嘛,這叫為半句偈而捨生命,捨生命都不怕了。我們學佛的人,能不能有這樣的殷重心,這樣的誠心,這樣的至誠懇切心,能不能這樣子?能不能為半句偈,或者為某一部經,我們能把這個生命捨出來?

雖然是這樣子,現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願意修行的人,我們萬佛城現在鼓勵人人都讀誦《楞嚴經》,能學得背誦《楞嚴經》。現在《楞嚴經》,有的人讀得兩卷了,有的人快讀三卷了,那麼還沒有人完全能背得出。可是在彌陀誕以前一個月,有一個人就發願要閉關一個月,她要發願把《地藏經》背出來,把《梵網經》也背出來。在當時我也答應她這樣地做,教一個人專來伺候她,來給她預備水,預備飯,來幫助她,成就她的願力。那麼這個人,果然就在一個月期間,把《地藏經》也能背得出了,把《梵網經》也能背得出了,這是萬佛城頭一個能把這兩部經背出來的。可是這個人,你們要問她姓什麼?叫什麼?老大貴姓啊?老二叫什麼名字啊?這個我不能告訴你。為什麼呢?我不能替旁人來賣廣告,這個是萬佛城修行的一份子,萬佛城差不離的修行人,都有這種志願的,所以你不要單單知道某一個人是這樣子,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

最近在你們洛杉矶,也去了一位居士叫何果林──何耀林,他是一個針灸醫生。他到了萬佛城,這回也是閉關,閉了十天,還是八天關,他把《金剛經》能背得出來了。為什麼我說這何果林──何耀林的名字呢?因為他是一個做針灸的醫生,我替他賣賣廣告,也不收廣告費,這沒有關系的。

「道是可修性」,「滅是可證性」,可證得的這種寂滅之樂,那麼誰可以證得呢?誰是真修道的人,誰就可以證得。所以知苦,知道苦了,就斷集,斷這個煩惱了;慕滅,羨慕這個寂滅之樂,所以就要修道,這叫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第一就是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滅,可證性。」本來應該說是苦、集、道、滅,那麼因為中國人呢,大約也是讀著為著順口,就說苦、集、滅、道,那麼這是第一轉。

第二轉,他說:「此是苦,我已知,不復更知。」說我已經知道這苦了!我知道這苦,我再就不願意受這苦了;不復更知,我不願意再知道這個苦的事情了。「此是集,我已斷,不復更斷。」說這個集我已經斷了,我再也沒有可斷的了,我沒有煩惱了。「此是道,我已修。」我已經修好了這個菩提道,成佛了。「此是滅,我已證。」說苦、集、滅、道這種法,我已經知道了,已經完全把他們都認識了,這是第二轉。

那麼第三轉就說:「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這三轉四谛法輪說完了之後,那個阿若憍陳如尊者,即刻就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現在也聽到這個了,誰證阿羅漢果,我不知道。  

上一篇:宣化上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淺釋三
下一篇:慈誠羅珠堪布:如何修密一[出離心和菩提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