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世間百態

 

性瘾血瘾 人類將被“瘾”向何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雖然千奇百怪,但世界精神病學界普遍認為,成瘾是一種腦病而非道德問題,這一理念的轉變,將有利於解決5000年人類文明伴生之疾

本報記者 張小磊 實習生 李海霞 通訊員 王軍 肖金


“在收視率頗高的美國電視系列劇《X檔案》中,男星大衛·杜楚尼(David Duchovny
)扮演的男主角正直勇敢,英俊帥氣。但就是這位幾近家喻戶曉的明星,在被人指證十來年後,早前終於承認自己患有比較嚴重的性瘾而不得不入院戒除。經過兩個月的針對性治療,上周日,他終於戒掉了性瘾被允出院。


除了大衛·杜楚尼所患的性瘾,人類社會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瘾”———酒瘾、煙瘾、毒瘾、藥瘾、網瘾、賭瘾乃至嗜血成瘾。


成瘾是與人類文明共生的一種現象,它的發生至少已有5000年的歷史,現已發展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災難。成瘾分為物質成瘾和精神成瘾兩大類型,目前世界精神病學界已經普遍認為,成瘾性疾病是一種腦病,這就從以往僅從道德角度看待轉身變成了從醫學角度來看待成瘾性問題。這一轉換,將有助於對成瘾性疾病的進一步研究和治療以及正確對待患有成瘾性疾病的人群。


在上個世紀,人們一說起“瘾君子”,就會想到吸食海洛因、嗎啡、冰毒等上瘾者,而在今天,有人飲用止咳水成瘾,有人嚼口香糖成瘾,有人戀物成瘾,有人吃土成瘾,有人過食成瘾……這些成瘾生理和心理疾病,都已經成為醫學和心理學家研究的重點。

可樂成瘾


16歲的廣州少年阿凱,3年來每天必喝可樂,最多一天要喝上七八罐。到了後期,無論喝與不喝,他的精神都出現了紊亂跡象。日前,阿凱被父母送進醫院,醫生診斷他是對可樂中含的咖啡因成瘾,目前正在治療之中。


阿凱的媽媽說,阿凱小時候學習很好,被人稱為“小
神童”。3年前她發現阿凱愛上了可口可樂,一開始平均每天喝兩三瓶,一年後增加到5瓶左右,最多時一天喝七八罐。這三年來,阿凱逐步出現心悸、頭痛、胸悶、煩躁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狀,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成績更是直線下降,最後不得不放棄學業。


阿凱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從醫學上來說,咖啡因是一種精神活性藥物,而可樂中就含有咖啡因,一罐可樂355毫升,內含咖啡因35.5毫克左右。由於青少年體質還未發育成熟,而且大多數喜歡空腹喝下去,喝的速度又快,如果每天飲用超過5-6罐,一段時間之後,非常容易造成血液中咖啡因濃度較高,長此以往就可能產生副作用,比如成瘾。”他說,阿凱現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病情也在逐步好轉中。


防治:醫生表示,可樂作為一種飲料,一般情況下飲用沒有問題,不過長期大劑量飲用,就可能產生依賴,尤其是青少年更容易成瘾。除了可樂以外,其他一些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也不能長期大量飲用,比如咖啡、紅牛等,嚴重者也會成瘾。家長需要留意觀察,並控制孩子的攝入量。


性愛成瘾


16歲的女孩小薇,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受到父母家人萬般寵愛,於是養成了驕橫任性的性格。對於一個驕蠻高傲的女兒,父母還可以接受,但是讓父母想不到的是,在16歲那年,小薇開始通宵不歸,與一些男同學甚至社會上的小混混在外同居。父母發現後,把女兒鎖在家,但是小薇在房間裡大哭大鬧,以頭搶地,最後迫於無奈,父母只好把她送進醫院。


醫生診斷證實,小薇與大衛·杜楚尼一樣,都患上了性瘾。


性成瘾是指個體出現強烈的、被迫的連續或周期性的性沖動行為,如果這些性沖動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的痛苦感覺。盡管有不少人認為,把過多的性行為視為成瘾還缺乏證據和說服力,但多數性學專家仍將性成瘾看作是一種心理問題,男女之比為4:1。究其原因,性成瘾可能是兒童期受虐待的悲劇性後果之一。受虐待兒童不僅覺得生存無價值,而且也會認為侮辱和羞恥是正常性表達的一個組成部分。


防治:首先尋找“性成瘾”的原因,若屬內分泌疾病,則應及時就醫,消除了病根,“性成瘾”即可淡化並逐漸消失;如果由心理障礙所致,則應求助於心理醫生。不少“性成瘾”者伴有焦慮症或強迫症,故治愈這些心理疾患,常可收到積極的戒瘾效果。

嗜血成瘾


吸血的僵屍,一般人只在電影電視裡看過,但廣東武警醫院卻收治過一個同樣嗜血成瘾的病人。


病人小峰只有20歲,但是卻有著兩年的喝血經歷。剛開始的時候他只喝自己的血,先去獻血點獻血,抽出400毫升後捐獻200毫升,然後自己拿回另外200毫
升,喝掉。後來他的“血瘾”越來越嚴重,開始大量喝飲動物血,發展到最後竟然見到人就咬,咬住就不放,然後拼命吸血。


小峰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小峰的虎牙比平常人要長,張開嘴時看起來,確實有點像電影裡面的“喝血伯爵”。


醫生說,小峰瘋狂嗜血的行為確實讓人難以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小峰身體並沒有營養缺乏血紅蛋白需要補充的跡象,他的嗜血行為只是心理上的一種病症,而不是生理病症。


防治:目前尚無明確方案。


賭博成瘾


這是一個典型的賭博成瘾個案:廣東某市的一張麻將桌上,由於兩人輸了要扳本,另外兩人還想再多贏一些,結果,兩夜三天的鏖戰使得一人因中風死亡,一人因憋尿而見上帝,另有一人因中風而半身不遂。


在現實生活中,賭徒常常是最大悲大喜的人物。贏錢時興高采烈,欣喜若狂;輸錢時垂頭喪氣,懊悔不迭,甚至铤而走險。然而,無論是贏是輸,他們都離不開賭場。對此,一般的解釋是,贏了錢賭徒還想贏,輸了錢賭徒拼命想要撈回來,所以賭徒才會有一種強迫性行為。他們對賭博的渴求與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樣達到歇斯底裡的強烈程度,更有甚者賣妻鬻子也要賭。


研究表明,賭徒的成瘾是行為刺激大腦產生的後果,他們可以從賭博中體驗到陶醉和欣喜,其程度與藥物成瘾者旗鼓相當。


紐約蒙特西內醫學院的愛裡克·霍蘭德用正電子發射X線斷層照相術觀察病態賭徒賭博時的大腦圖像發現,當他們正在玩牌或下100美元的賭注時,大腦皮層的覺醒狀態會發生變化。在下100美元賭注時賭徒大腦的覺醒狀態特別明顯,與另一項對酒精成瘾者所做的大腦圖像研究的結果相似:當酒精成瘾者看到裝有可卡因的瓶子和裝有威士忌的瓶子時,大腦反應絕不相同———對可卡因反應不大或沒有反應,而對威士忌則有強烈的覺醒反應。


防治:對吸毒成瘾者使用阻斷藥物成瘾的藥物,可以緩解或阻止成瘾者對毒品的需求,這也是戒毒的原理。科學家發現,阻斷藥物成瘾的藥物對賭徒同樣有效。
購物成瘾


“看見喜歡的東西立刻就買,哪怕同樣的東西家裡已有很多;兩天不逛街,渾身不舒服……”在廣州某外資企業工作的孫驕,就是購物癖患者。前天,她與同事一起來到南崗一家商場,在化妝品專櫃她看中了一種唇彩,結果一口氣就買了4支。在三樓的女裝櫃台
,一條售價為899元的連衣裙吸引了她,試穿之後,同事說這條裙子並不適合她,但她依然交錢買下。


孫驕說,她基本上是一有空就去逛商場,只要看到可意的東西就立刻買下來。如果哪天有一樣“心水”之物沒買成的話,她就會吃不香、睡不實、沒精神,像生了病一樣。雖然有時看到自己采購回來的衣物、鞋襪塞滿衣櫃,她也會後悔,但購物的欲望卻一次比一次強烈。


廣州樂思健康咨詢公司心理專家麥玉蓮分析,購物成瘾者,一般在購物時憑心情好壞、個人興趣等內在因素來決定是否購買,而從不考慮所購之物的適用性、季節性和支付能力等外在條件。


女性強迫性購物有一個特點,在她們抑郁、焦慮、疲憊和有負罪感之時會瘋狂地購物。調查發現,購物這種行為本身可能產生短暫的快感或陶醉,因此是一種像吸食可卡因一樣的成瘾。


防治:強迫性購物者具有與藥物成瘾者相似的一種戒斷症狀,她們不能控制自己。如果感覺自己在購物時反應異常,且越來越嚴重,應該到醫院看心理醫生,或由家人幫助進行興趣轉移。



專家視角:成瘾不是道德問題


三九腦科醫院精神心理行為科主任郭沈昌教授和廣東武警醫院青少年成瘾治療中心何日輝主任均指出,成瘾是一種心理、生理疾病而非道德問題。對成瘾者的治療,可以結合藥物治療和後期的心理輔導。藥物治療只是一個基礎,後期的心理輔導才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關鍵,特別需要依靠家庭的關愛和社會的包容來支撐。


成瘾疾病首先破壞的就是家庭的親情,再說由於一些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成瘾疾病患者往往被他人視作“怪物”。對成瘾疾病患者的關愛,何去何從?


專家說,社會關愛和遠離成瘾源,是目前治療成瘾患者最好的方法之一。


□關鍵數據


●網絡成瘾 中國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十五”規劃項目《網絡文化現狀及對策———網絡成瘾症的研究對策》日前結項,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網瘾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總數的13.2%;而在非網瘾群體中,另有約13%的青少年存在網瘾傾向,且有從城市向農村蔓延之勢。


●賭博成瘾 病態性賭博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至3%,歐美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亞太裔賭博成瘾者比例高達21%。


●購物成瘾 一般調查資料顯示,5.5%的男性有“購物癖”,90%的“購物狂”都是女性,但《美國心理學期刊》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男女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差異———6%的女性和5.5%的男性患有“購物癖”。領導這項研究的斯坦福大學精神及行為研究專家洛林·柯蘭說:“‘購物狂’是女性的普遍觀念,可能是錯誤的。”
 

上一篇:世界最年長老姑娘105歲 長壽秘訣沒性生活
下一篇:我已經給過你很多的機會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