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從三個方面理解煩惱障和所知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對我們而言,超離輪回火坑,獲得無上圓滿佛果,以之利益無量眾生,是每個大乘行人的究竟願望。若想盡快實現此願,用不著考慮其他途徑,只要兢兢業業修持空性法門就可以了。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搞清楚煩惱障和所知障,根據麥彭仁波切的教言,這兩大障礙可從三方面來分析:
1)二障之“因”:佛於《楞伽經》中說,以我執產生的執著為煩惱障,以三輪法執產生的分別心及習氣為所知障。
2)二障之“本體”:彌勒菩薩於《寶性論》中雲:“三輪執著心,許為所知障;吝等惡分別,許為煩惱障。”六度之違品皆為煩惱障的本體,此外的三輪執著皆為所知障之本體。
3)二障之“作用”:小乘《俱捨論》雲:“主要對獲得暫時解脫作障礙的同類惡心,皆為煩惱障。”大乘《俱捨論》雲:“對獲得一切智智之究竟解脫作障礙的同類執著習氣,皆為所知障。”
盡管還有其他分類,但二障主要是從這三方面來分析的。現在有極個別的人,對煩惱障、所知障沒有系統地分析過,雖然如麥彭仁波切在《辯答日光疏》中所說,在廣義上,一切煩惱無明都叫煩惱障,但是具體分析時,二障各有不同的定義,這個最好不要搞錯。
有些法師說:“七情六欲均為煩惱障,妄想執著均為所知障,因此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無量的法門、方法、手段,無非是把我們的妄想、執著打掉而已。”當然,這種說法在有些老年人、沒聞思過經論的人面前,也許可以過關,但嚴格來講是不行的。
還有些法師說:“知識分子的所知障很重,因為他們學的知識太多。”如果知識分子只剩下一個所知障,而沒有煩惱障,那倒是非常不錯,畢竟所知障只是一種細微的習氣,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很多人對什麼叫所知障、什麼叫煩惱障,自己也搞不清楚,給別人講解的時候,經常依文解義,在自己能理解的范圍內,隨便挑一個意思貼在上面,這是不合理的。道就是道,空性就是空性,障礙就是障礙,它的含義不能隨分別念而轉。
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孟子的弟子問孟子:“您所講的道非常高深、完美,就像頂天一樣,但是修起來特別困難,您可不可以把它降低,以適應我們的想法呢?1”孟子回答說:“這是不可以的。道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降下來,你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努力達到道的境界。2”所以,障礙也好、空性也好,它們的概念是固定的,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來解釋,否則將會喪失它的本義。
我們學佛一定要打好基礎,不管講經說法,還是聽經聞法,都應懂得最基本的術語,要不然,溝通起來非常困難。如果你的理解離題千裡、不符合佛教,那聞者、講者獲利都不會很大,反而可能有一些過失。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說誰不對,而是在提醒大家——講經說法必須要嚴格,千萬不能信口開河、隨隨便便。學院的輔導員也好、法師也好,平時務必要注意這一點。假如有一句話你不懂、解釋不來,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畢竟十地菩薩也有不懂的地方,我們凡夫人不懂很正常。但如果你不懂裝懂,在別人面前故作權威,把佛法的意思亂講一通,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
1 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2 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
|
|
|
|
|
上一篇:道堅法師:學佛初階的誤區
下一篇:老和尚和魚販的故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