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之第十一難[廣學博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一難:廣學博究

佛說人有二十難,廣學博究十一難;
   專心學習本已難,深入探究難上難;
   博究學問如登山,有心還要恆心伴;
   慧海無涯學是岸,廣學博究亦不難。

   時日過得很快,然而每天在相同的生活作息之下,卻讓我們察覺不出時光於何時悄然流逝。人生時日無法長留,卻仍有許多需要了解的事物,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把握時間。
   佛陀告訴我們,人要能透徹宇宙萬物的真理,真的很難!所以他在二十難中說「廣學博究十一難,專心學習本已難,深入探究難上難」我們想要利用短暫的生命歲月,真正深入探究森羅萬象的道理,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此處所說的「廣學博究」與現代人讀博士的意思不太相同。現代人的學習,實在太精細了,但卻未能徹底,同時也欠缺恭敬的心念。在古代,只是想要認識字,到私塾請求塾師教導,就要「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抱持著恭敬尊重的心態,如今,這種潛栘默化的優美傳統卻已消失殆盡。
   現在從小學開始,孩子就不懂得尊師重道,到了中學、大學,就開始爭取人權,稍有一點不滿意就向老師反彈。他們不想讓人管教,不只要自治,還要有權利去選擇校長及老師,這樣的學習環境實在太過開放,這樣的求學態度,心態完全都松散了。學習如果欠缺尊重的心,所學到的,不過是如何爭取功利而已。
   同樣的,現代有些人上了大學就貢高我慢、不可一世;如果還要再進修碩士、博士,他們就會開始覺得:我是研究生,我已經要深入研究,我很了不起。等拿到博士學位後,別人就一定要稱呼他博士,好像這對他而言非常重要,這樣的人格實在很狹小。

仁醫義診悟真理
   這幾天(民國八十九年九月份)在「慈濟全球人醫會」的活動中,我們看到來自十一個國家的醫師、護理人員,此外也有醫師的老師,也就是醫學教授,他們全都是博士。大家在國外被慈濟這分大愛的精神深深感動,體會到人性最可貴的就是付出,所以紛紛投入慈濟這個大團體。
   他們參加人醫會、國際救災,也曾到很多落後國家舉辦義診,與所有的慈濟人都一樣,到達之後就開始抬東西、清掃,牽扶走路不方便的人,他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也才是人生真正需要學習的。在他們當中,看不出哪一位是醫學博士?哪一位是醫師的老師?因為他們縮小自己、放下身段,這是真正令人得可愛又可敬之處。
   求學問並不困難,尤其是現代人,只要有錢就可以讀書,現代不論學什麼,所有的用具都很齊全。以前如果要學做木匠,做一張桌子,就要學四個月以上,如果要做得很精致,必定要三年四個月。此外,從前所用的工具都很傳統,制作成品也全都依憑真功夫,這才是真正的師傅。
   現代人就不同了,只要會拿電鋸、打釘槍,拿得穩、拿得正,就可以制作東西了。以前的大匠師傅是靠傳統的工具、真實的功夫,還有靠自己的用心。一幢房子不論是幾層樓,都不用一支釘子,只是用榫就能讓梁柱緊密地結合,將房子組合起來。有的房子幾百年後仍然存在,這就是真功夫。
   現在則談不上什麼功夫,因為大家的心都很浮動,靜不下來,沒有耐心深入去研究。學佛也是一樣,我們應該要靜下心來研究。在無佛出世時,辟支佛(又稱獨覺)並沒有佛在世為他說法,不過他很細心,藉由大自然的境界,春、夏、秋、冬,景色的變遷、氣候的輪轉,他就觀察聯想到人生的無常,也能透徹了解生命的奧秘。
   雖然佛陀不在人間,他卻利用自我推究的方法獲得覺悟,這就是取自大自然的教育。每個人都生活在大自然裡,我們的智慧應該緣於大自然與人群,緣於內心本具的佛性。
   有些人學問很高,伹卻不知世事。我們是學佛者,應該在人與大自然之間互相投入,探討人性——如何能在生死中沒有障礙,讓我們心平意靜。
   我們要在這種煩擾、紅塵萬丈的人間學習,實在是不簡單。要專心學習已經很困難,若要更深入探究,實在是難上加難。現代人多數充滿了好奇心,這一項還沒學好,就要學那一項,只為了讓人家以為「我什麼都知道」,卻無法徹底學通,所以想要專心學習實在很難。

慧海無涯學是岸
   下一句說「博究學問如登山,有心還要恆心伴,慧海無涯學是岸,廣學博究亦不難」。學,就是要有心;問,就是不恥下問。我們要不斷地去問,不是說大學生或者博士、老師才有學問,所謂的「學問」,認清楚這兩個字,學無窮盡,就在於我們肯發問。
   如果生起卑劣慢——「我問人家不好意思,問人家沒有面子」,這樣永遠都不會懂事。因為學問如登山,不單只是大人們才有學問,其實小孩子也有學問,各個階層、不同年齡都有不同看法,每一種看法都有其道理存在,每一件道理我們都可以去了解。人生有很多種難,我們要放下身段,不斷地去學及問,就像在登山,一層越過一層,不要怕累,前面還有山可爬!
   「有心還要恆心伴」,有心還不夠,還要有恆心。一時的發心時間很短暫,因為世間要學要問的事情很多,所以我們必須有恆心。
   「慧海無涯學是岸」,慧海就在自己的本性裡,我們的智慧其實與佛平等,只是佛陀他能啟開智慧之門,反觀自性,開發自性的智慧,進而發揮良能。慧性之門一打開,天下宇宙萬物真理,就能與內心的慧性契合,如此一來,外面的道理自然就與我們會合。
   天地萬物,無不有它存在的道理。以桌子而言,桌子的學問很大,從一粒種子開始,長成大樹到最後砍下來,變成一根根木材再加以制作完成。同樣的木材,也有不同的形態,這當中含的有很多道理,如果慧性不曾開啟,看到桌子就只是桌子,桌子是木材做的,其它的道理都不懂。若能打開智慧之門,就能契合宇宙萬物的真理。
   慧海無涯是因為人人本具,只要打開智慧之門,漂泊的心就可以靠岸,也就是心與道會合的時刻。我們若想追求學問,博究一切的真理,就必須啟開智慧之門,這也離不開自心。一切真理就在我們心中,若時時用心,與萬物契合,那麼「廣學博究」有何困難呢?

 

上一篇: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之第十難[觸事無心]
下一篇: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之第十二難[除滅我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