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堪忍尊者:瞋怒及欲望的缺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 堪忍尊者著《智慧的能量》

心隨瞋怒

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可以明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而隨瞋恨轉時,心靈將無法安寧。然而,運用菩提道次第上的靜坐及教示於日常生活中,以修持忍辱、慈、及悲來控制自心,就會平和,特別是在一些能引起負面雜念的危險狀況下更是如此。

一旦起瞋心,當立即覺察,並記起瞋恨的缺失。瞋恨不能帶給自己或他人絲毫利益及快樂。它只會帶來傷害,使自己不愉快,且越來越來邪惡。而且,如果受制於瞋恨,會在心識上留下種子,那麼下次遇到相同情況時,瞋恨心會再度升起。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若不修持菩提道次第,那麼每次瞋怒,都在心續上留下種子,為未來生起更多的瞋怒預做了准備。

瞋恨會遮蔽自己的心,使自己日常生活不快樂。瞋恨會造成生理上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瞋恨時,自己會感受到危險及不快樂,也會使他人害怕及危險。會讓自己處於銷毀自他安樂及財物的危險之中;自己會有傷害他人身、心、甚至生命的極大危險。在盛怒時,無論什麼都會忘了,只會想到要傷害他人,希望立即傷害瞋恨的對象,一旦這種思維生起後,瞬間便能傷害,甚至戮殺其他眾生。這費不了多少時間,只需一瞬間而已。

在生命的每一天,瞋恨會給自己及他人造成許多問題;並且除了這一世外,瞋恨也會為不可勝數的來世,不斷地造成傷害。瞋恨銷毀功德,斷阻了成就解脫及一切種智的努力。就如心髒停止之時,生命也被切斷了;瞋恨銷毀功德,也因此斷絕了成就正覺之途。正如心髒不運作時,生命即結束;沒有了功德,則沒有快樂、沒有解脫、沒有一切種智的無上安樂。

瞋恨就是如此的極具殺傷力。姑且不論它將給來世帶來的傷害,只論它帶給這一世的危險,僅就這一世,瞋恨就無休止地傷害了芸芸眾生。

瞋恨的對治藥是忍辱。然而,瞋恨本身無法修持忍辱或牢記瞋恨的缺失,因此還需要另一種心來謹記瞋恨的缺失及修持忍辱。經由運用靜坐及菩提道次第教法,尤其是大轉念來修持忍辱,可以在生活中立即獲得寧靜、松馳及許多安樂。

瞋恨的苦痛就像熾烈的炭火在心中燃燒。瞋恨甚至把美麗的人變成陋惡、恐怖的幽靈。原來安樂、平和、及美好的事物,都變成黑暗、丑陋。一旦運用教法修持忍辱,瞋恨即停止;一旦瞋恨停止,外表甚至也會立即改變。會變得平和及安樂,而熱心慈愛的本性,也會帶給人安樂。

心隨欲念

正如人心隨瞋怒而轉一樣,只要心隨欲念,則永無喜樂或舒暢,會總覺得若有所失。如果檢查平日生活的心境,會發覺總是若有所失。不管如何努力嘗試享受不同的地方——住在城市或山上,到海濱,或漂亮的公園;不管如何嘗試去事受食物、衣物,乃至任何地球上可得到的東西,心中總會覺得失落某些東西。不管有多少朋友或多長久地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心中總有某些失落感,永遠不能真正快樂。

即使有令人鼓舞的事發生在生活之中,若仔細地檢視自己的心,仍將發現有某些東西失落。總非徹底快樂。審慎省察自己的心,好好的檢視:“這種快樂究竟、徹底嗎”?往往答案是——“它並非徹底的,仍有某些缺撼”。

這就是為何佛陀教示,不管身處何處,它都是苦的地方,無論有什麼愉快的東西,只不過是苦的餐宴;無論有什麼伴侶,也只不過是苦的伴侶。

只要心欲望,則永無滿足。心隨欲望本是希冀得著滿足的,但總導致不滿足。目標雖在於滿足,但因為心隨欲望本就是錯誤的方法,心隨欲望而不能滿足,就一再追求著欲望,一再不能滿足。一而再,再而三的嘗試,總無法滿足。

就像搖滾歌手——“貓王”艾維斯·普烈斯萊(Elvis Presley)的生平故事般。我最近在墨爾本時聽了他的故事。一天,我正吃著午餐,看到電視上正在上演著艾維斯·普烈斯萊的故事。這故事非常有趣。他整個人生的故事是促發人們學習菩提道次第法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生命的早期和晚期,他陶醉於享樂和興奮。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在他覺得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時,變得非常沮喪。他最後的歌是如此的:“我試了又試,總無法滿足。”在他最後的演唱會時,他唱著唱著,淚水由眼中流出,成千上萬的歌迷哭泣的看著他,聽著他歌唱,也都哭了。那是他最後的表演。

心隨欲念轉時,若檢視自己的心性,會發現總是若有所失。事實上,心隨欲念本身即為苦,本身即是個問題。這整件事的本質即為苦。再怎麼隨著欲念轉,也得不到滿足,唯一得到的結果是不滿足。這是輪回中最大的苦。

是什麼引起人生上的許多問題及障礙呢?是什麼引起自己心靈修持上許多內在及外在的障礙呢?是什麼使自己無法佛法在修持上成功呢?是心隨欲念,找不到滿足。聽收音機上的新聞,讀報紙,或看電視時,可以明了人們生活上的許多災難多來自於心隨欲念及得不到滿足。

如果檢視自己的心,分析並質疑自己,將會發現只要心隨欲念,則無真正安樂可言。因為某種重要的東西不見了,你的人生是空虛的。

事實上,得與失的本質皆為苦。得是苦,失也是苦。若不分析自己的心,會相信自己的問題會因追求目標的達到而解決。事實上,這問題可能因為得到目標而看似解決了,但達到這個目標後,另外的問題卻開始了。

先前得不到目標的問題因為得到而停止,人們於是將這種所謂的“快樂”誤植於因為六根遇到或接觸所欲求的事物而形成的。然而,感官與塵境不斷的接觸,那種愉悅的感覺遲早會變成苦苦,並且變成不可忍受的問題。

在體認並且命名那種感覺是不可忍受的問題、是一種苦之前,會誤以為那是快樂。由於假立這種感覺為“快樂”,它就像是快樂般,甚至像是自性存在的愉樂般。換句話說,雖然這種感覺只是由心名言假立的快樂,這快樂卻像是自性存在般。

在根與境不斷的接觸下,由於所謂的“快樂”的感覺,變成不可忍受的感覺,那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去了。你的心會繼續妄執所謂的“快樂”於那種感覺,直到你終於認識事實上它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不舒服感覺,一種“苦苦”。實際上,它僅只是苦。

無論何時,這些由業及煩惱產生的輪回諸蘊和塵境相遇時,就有三種感覺產生,第一種是苦的感覺,通常被視為問題。第二種,是愉悅的感覺,不好好的分析,看起來像是愉悅,但正確的分析時,也只是苦。第三種,即最後一種,是一種淡然感覺,不苦也不樂,這本質也是苦,因為諸蘊本身被業及煩惱的種子所染。只要你尚未能從纏縛著自己於輪回——即這些蘊——業和煩惱中解脫,你就會不斷地經歷痛苦。因為每一個由蘊與塵境相遇而生起的感覺,都能存於苦性之中。

隨著欲念形成業,會在心流中留下種子,導致來世再入輪回。然後,在業及惑的控制下,你會在來世輪回中再經歷到行苦。並且會再經驗到苦苦及壞苦——即輪回中暫時的快樂。這就是心隨欲望長期的傷害。只要心隨欲念,將永無休止的受著輪回的苦。

總之,縱然是那種與貪欲的目標相接觸所生起的“愉悅”感覺,事實上只不過是苦而已,在不仔細分析這感覺的本質時,因執著自己的妄想,自己名言假立“愉悅”於那種感覺,而事實上,它只是苦。於是,這看似愉悅,而自己也相信它實為愉悅。則執著它,它便會在自己妄想上現為純淨的、真實存在般的快樂。

這就是問題如何全源於自己的心。

斬斷欲望

遭遇看似重大難忍的問題時,若能認知錯在於心隨欲念,就能停止心隨欲念,堆積如山的問題也將會立即消失。

例如,若一直想著某人的胴體有美麗,則無法斬斷貪欲。只要你持續那樣想,停止貪欲便不可能達成;它只會使你產生更深的貪欲。心中誇大某人的美麗,無法停止貪執。只有視軀體的本性為苦、污穢、丑陋、及無常,才能斬斷貪著。

你可能覺得:“我是世界上唯一有困難的人!”或“全世界只有我的問題最嚴重!”斬斷欲望能止息這種非正知見。能認清一切問題的根本在心隨欲念轉。可立即在一剎那間感受到安寧及滿足。由明了欲念的缺失,你可以止息問題。你就可以日常生活中享有滿足及快樂,甚至解脫。

斬斷欲念使你解脫。佛教徒皈依佛、法、僧的儀式上,皈依法的祈禱文說:“皈依法,離欲尊。”此處特別提出“離欲尊”,而不說瞋怒或其他煩惱的止息,是因為所有苦,皆是貪欲的果報。欲念不斷則輪回永無終止。停止心隨欲念,可從輪回中解說,但若心隨欲念,則輪回永無終止。就如同誇大事物的美好不能息止貪著;將自己受到的傷害視為問題,也無法止息痛苦。越是視問題為苦,就變得越難以忍受。這樣的思維無法停止痛苦,只會使痛苦越來越不能忍受。

相反地,讓心保持自然狀態。不要老想著“這也是問題,那也是煩惱”。讓心回歸自然的狀態,不再把困難都看成問題。這樣,就能不再將不幸的遭遇當成問題了。

 

上一篇:堪忍尊者:運化困難為菩提道
下一篇:堪忍尊者:樂與苦皆由自心所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