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生活中的覺察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大部分的人生只占據了意識的一個小角落,而其余的被我們稱為潛意識的領域,裡面充滿了各種動機、恐懼和種族遺留下來的特質,這些我們連如何進入都還不知道。現在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潛意識這個領域?這個字眼被我們用得太隨便了,這類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學的特殊用語,充斥著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而我們毫不質疑就接受了。但是到底有沒有這種東西的存在?我們為什麼要把它看得那麼重要?對我來說,它和顯意識的心智一樣的瑣碎、愚蠢、狹窄、頑固、受限、焦慮和俗氣。

因此,我們有沒有可能徹底地覺察意識的完整領域,而不只是一部分、一個片斷而已。如果你能覺察整體,就能隨時隨地全神貫注地行動,這才是關鍵所在。如果你能完全清醒地專注於整個意識層面,那麼內心就不再有摩擦了。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思想、感覺及行動的整體意識分為兩種不同的層面,內心就開始產生摩擦。

我們時常活得支離破碎,在辦公室是一種面貌,回到家則是另一副嘴臉。口中時常談著民主,心中卻十分獨裁。平常高唱愛人如己,一旦有了利害競爭,就一心想把對方置於絕境。你某一部分的看法和作風跟另一部分好似各自為政,你可曾注意過這種自我的分裂?如果大腦本身都將思想及行為分別處理,它怎麼能體悟出完整的意識領域?因此我們不能不問:人究竟能否看到完整的意識領域,然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如果你想認識自我的整體結構及其不可思議的復雜性,你可能會試著一步步、一層層地去挖掘檢視每個思想、感覺及動機。可能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你都會陷入自我分析的過程而難以自拔。只因自我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存在,它永遠在變動、生活、掙扎、欲求及否定之中。想要認識自己,只有在每一個當下整體地審視,而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你的心不再支離破碎,你就能看見整個“自我”。你所見到的這個整體就是真相。

然而,你做得到嗎?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因為我們從未如此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也從未好好地正視過自己,從來沒有!我們怪罪他人,我們強辯,我們不敢面對自己。如果你想對自己一目了然,就得全神貫注,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每一根神經,都專注到忘我的地步,那麼恐懼和矛盾就根本沒有機會存在,因此沖突也就沒有了。

全觀和專注是不一樣的。後者是排他的,而前者是整體性的覺察,它能包容一切。我們大多數人好像都沒什麼覺察力,不但對自我缺少覺察力,就是對環境、色彩、人、樹、雲朵、河流,都變得麻木不仁。也許是因為我們太關心自己了,關心自己一些瑣碎的小問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快樂、欲求和野心,以至於完全無法客觀地覺察了。偏偏我們卻  有一回,我乘車在印度旅行,由一位司機駕車,我坐在他旁邊,三位先生則在後座熱切地討論“覺察”的問題,還不斷問我的意見。不幸的是,那時司機分了一下神,車子輾過一頭山羊,三位先生仍在討論覺察力,絲毫沒有覺察我們碾死了一只羊。我問這三位致力於“覺察”的先生有沒有注意到剛才所發生的事,他們居然感到驚訝萬分。

我們大多數人都差不多,對於外在或內心的事物時常渾然不知。我們必須付出全部的注意力,才能看到鳥兒、蒼蠅或樹葉的美,也才能認識一個極其復雜的人。然而,只有先具備了關懷之心才能全神貫注。換句話說,你必須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才會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覺察它。

如此的覺察,好比與一條蛇同居,你自然會注意它的每個動作,它所發出的每個輕微的聲響,都會令你心生警覺。這種全觀的狀態就能激發所有的能量,在這份覺察之下,你的自我整體就會在剎那間顯露出來。
 

上一篇:很莊嚴的本師釋迦牟佛像
下一篇:中國素食素菜淵源淺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