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總說出家的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寶積經》雲:“菩薩最勝利益,所謂出家。若樂出家者,則能攝取十種功德:
  一者不著諸欲;二者樂阿蘭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離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財產;六者離惡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損減;九者恆為諸天之所贊羨;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護。”


  《宣說大種變經》雲:“大千界眾生,皆發趣菩提,假令盡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發道意,以信而出家,隨佛而修學,其福勝於彼。過去未來世,一切諸如來,無有不捨家,得成無上道。三世一切佛,稱贊出家法,若樂供養佛,當依佛出家。”


  《文殊問經》雲:“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者無量過患故,出家者無量功德故。
 “住家有障礙,出家者無障礙;
  住家者行諸惡法,出家者離諸惡法;
  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除塵垢處;
  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
  住家者隨愚人法,出家者遠愚人法;
  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其正命;
  住家者是憂悲惱處,出家者是歡喜處;
  住家者是結縛處,出家者是解脫處;
  住家者是傷害處,出家者非傷害處;
  住家者有貪利樂,出家者無貪利樂;
  住家者是愦鬧處,出家者是寂靜處;
  住家者是下賤處,出家者是高勝處;
  住家者為煩惱所燒,出家者滅煩惱火;
  住家者常為他人,出家者常為自身;
  住家者以苦為樂,出家者出離為樂;
  住家者增長棘刺,出家者能滅棘刺;
  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
  住家者無法用,出家者有法用;
  住家者為三乘毀訾,出家者為三乘稱歎;
  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
  住家者魔王愛念,出家者令魔恐怖;
  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無放逸;
  住家者為人僕使,出家者為僕使主;
  住家者是黑暗處,出家者是光明處;
  住家者增長憍慢,出家者滅憍慢處;
  住家者少果報,出家者多果報;
  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質直;
  住家者常有憂苦,出家者常懷喜樂;
  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實法;
  住家者多散亂,出家者無散亂;
  住家者是流轉處,出家者非流轉處;
  住家者如毒藥,出家者如甘露;
  住家者失內思惟,出家者得內思惟;
  住家者無歸依處,出家者有歸依處;
  住家者多有嗔恚,出家者多行慈悲;
  住家者有重擔,出家者捨重擔;
  住家者有罪過,出家者無罪過;
  住家者流轉生死,出家者有其齊限;
  住家者以財物為寶,出家者以功德為寶;
  住家者隨流生死,出家者逆流生死;
  住家者是煩惱大海,出家者是大舟航;
  住家者為纏所縛,出家者離於纏縛;
  住家者為國王教誡,出家者為佛法教誡;
  住家者伴侶易得,出家者伴侶難得;
  住家者傷害為勝,出家者攝受為勝;
  住家者增長煩惱,出家者出離煩惱;
  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
  “文殊師利,若我毀訾住家,贊歎出家,言滿虛空,說猶無盡。此謂住家過患,出家功德。”


  經中還有這樣一則公案:
  有一天,阿難問佛:“出家有何種功德?”佛說:“如果你在百年當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的智慧,除飲食之外,在百年當中為你廣說,也說不盡此人的功德。此出家人常常生在天上、人中作國王,常常享受天人的安樂。如果有人在我的沙門法中讓人出家,成全他人的出家因緣,此人也會在生死之中常受快樂。我滿百年宣說勸人出家的福德也無法說盡。”
  若能按照以上所說,自心常常憶念出家功德、居家過患,決定能令已出家者堅固道心,未出家者安立或蘇醒妙善習氣。
  以下再結合一則公案重溫上述法義。


  《雜譬喻經》說:以前,有對富豪兄弟,擁有無量資財,父母去世後,二人失去了依靠。兄弟倆志向不同,哥哥喜歡修道,弟弟喜歡經營世間家業。
  見哥哥對家業不感興趣,弟弟不高興地說:“父母過世了,我們本應維持好家業,你反而捨棄家業去隨沙門聽經,沙門能給你吃穿享受嗎?現在家境變得貧困,被人恥笑,你這是敗廢家業。唯有繼承家業,才是孝順。”
  哥哥說:“五戒十善、供養三寶、以道化親,才是真正的孝。道與俗相反,道人所好的正是俗人所厭離的,俗人所珍愛的正是道人所捨棄的。智與愚不同,就象明和暗相違一樣。所以智者應該去暗趨明,以修道證得真如。你今天所喜歡的法實際上是苦惱的假相,你為何不能醒悟這是苦呢?”
  弟弟不信哥哥的話,生氣地扭過頭去。哥哥見他這樣,就說:“你貪著家事,以財富為寶貴,我是歡喜經道,以智慧為珍寶。我現在要出家皈命福田。我們暫時住在世間,就如飛動的塵埃一般,無常忽然降臨時,只有被罪業牽纏而去,所以我要出離危脆的世間,尋求真正安穩之地。”
  於是,哥哥離家作了沙門,晝夜精進坐禅思惟,行為如法,成就了道果。而弟弟貪執家業,整日忙忙碌碌,不曾為法用心。死後轉成一頭肥壯的大牛,被商人買去運鹽。在往返多次以後,牛已經過度勞累,疲乏無力,再也無法走動,匍伏在地上不起身。商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才勉強搖著頭起來。
  恰好此時哥哥在空中飛行,遠遠看見自己的弟弟,就對他說:“過去你是居住在田宅中,現在你在何處?是在畜牲道中做牛。”
  哥哥以神通讓它知道宿命,牛認識後,流淚自責:因為我不行善法,悭吝嫉妒,不信佛法、輕慢聖眾,又不聽從哥哥的勸告,內心抵觸,自以為是,所以今天才墮落為牛,如此辛苦,但後悔又有什麼用?
  哥哥知道它心中非常哀傷,就對牛主人訴說這頭牛的來歷,商人隨即將牛奉送給他。哥哥把牛帶回寺廟後,讓它憶念三寶,牛死後便升到忉利天。
  商人們心想:我們追求財富而不布施,又不認識道義,死了恐怕也是這種後果。這樣覺悟後,就一起走出家門,捨棄妻子、珍寶,作了沙門。後來精進不懈,都成就了道果。
  此公案顯示出人生兩條道路不同的結果。兄弟二人志向不同,人生的追求不同,即哥哥求法,弟弟求財。弟弟沒有認清苦樂,將非安樂執著成安樂。在他的心目中,認為為了追求財富而奔波才是人生的意義,哥哥捨棄家業,追隨沙門聽經學法毫無實義。這種顛倒認識正是惡業成熟的果報。相反,哥哥因為認識到法具有真正的大義而認為:能夠行持五戒十善供養三寶,以佛法教化有情,這是真正的盡孝。
  二人對功德和過患的認識差別很大。哥哥知道家和法相違,不能兩全,所以說:“修行人喜歡的,是世間人厭離的;世間人執著的,是修行人所厭離的。”因此,真正的智者在辨明苦樂、真假之後,會斷然去除黑暗、趨往光明。一般人執著身體、財富、住宅、小車、衣食,以財富為樂,但這其實是小利。智者是尋求佛法,以智慧作為珍寶,因此需要出家。
  正因認識上有差別,導致行為也是差別極大。
  哥哥真正看清了出家功德和在家過患,因此出家之後,日夜精進坐禅思惟,身口意都力求相應正法。他以人身行道,攝取真實的功德財富,最終成就了聖果,是真正的智者。所以,在獲得暇滿人身時,應將精力投注於了脫生死。
  弟弟既然將家業執為殊勝,自然會捨棄出世間的道。因顛倒的認識,導致他全身心執著家業,不但沒有以人身攝取心要,反而以人身作為造罪業的利器。我們可以想象,他從早到晚,是怎麼一心顧著家業,根本沒有時間修習正法,而且,為了私利,要說很多妄語,做很多損人利己的事,造許多罪業,後果是墮落成旁生。
  由此讓我們想到滾巴瓦尊者所說“現是從畜分出之時”。弟弟利用人身所追求的,只是現世的受用,並沒有超勝畜牲之處。結果也是恰如其因,墮落成一頭牛,身心毫無自在,每天要受役使、負重的痛苦,連稍微喘息的機會也沒有。因此,以悭貪會墮入如此不自在的險處。貪圖眼前一點小樂,卻導致生生世世的無量大苦,五欲確實是利小害大。
  由此分析便知,出家和在家是兩種見、兩種發心、兩種行為、兩種果報,但遺憾的是:明明白白兩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因此,不論在家、出家都要尋求出離。在家人生活要簡單化,應當一心向往解脫,抓緊時間修行。否則,短暫的人生中,如果大部分精力都用於世間八法,後果決定和公案中的弟弟一樣。可以觀察自己:一天有幾個念頭是緣正法,所想所行有多少是利益眾生、出離世間?有多少念頭是耽著世間八法、追求世間享受?須知這些都是非福業、是惡趣的因,如此衡量自身,一天有多少非福業,一年、十年有多少……。可見,如果顛倒取捨,以人身造作黑業,則連畜牲都不如。因此,應該放低家的位置,將法放在最高位,這樣才具有修解脫道的條件。
  出家所為是為了求菩提、求解脫,否則,雖然外相上剃發、披法衣,心中卻一直執著世間八法,這和在家有何差別?《禅林寶訓》中說:黃龍禅師和文悅禅師一起在湖南行腳時,看到一個出家人出門,雇人挑很重的箱子。文悅禅師很吃驚,皺眉呵責:“你這樣放不下家中物,還拖累別人,不是太勞累了嗎?”意思是說執著財物、名利,不是出家的本分。  

上一篇:佛陀為近200歲老翁開示前世因緣
下一篇: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