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明心見性之證成--淨土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明心見性之證成--淨土宗 一代法祖元音老人---著述 淨土一宗,法門深廣,普被三根,圓該八教。蓋心即土、土即心,心外無土、土外無心,故經雲: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土即是心,而心又是宇宙間最大的能量,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無有一物超越心量之外,故也無有一宗能超乎淨土之外了。所以淨土能高能下,可深可淺。 如就淨土的本義說來,修行人的心清淨了,則一切土、一切處無不清淨、無不自在,十方世界無不同時化為淨土。心如不淨,即便在莊嚴佛土,亦復顛倒煩惱。古德雲:心淨阿鼻即為淨土,心穢淨土即為阿鼻。至於西方乃表日升於東落於西,結果圓成之意,故普賢大士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淨土,以圓成佛果也。 真修淨土者,時時觀照心念——或用念佛觀,或用淨土莊嚴和阿彌陀佛聖像作觀,更或觀自身即彌陀等,不令攀緣住著。才有念起,即凜覺轉空,或提起佛念,化去妄念,不使相續。久久專注,努力用功,時節因緣到來,忽然能觀與所觀、能念所念,頓時脫落,彌陀真性,灼然現前,親見法身,即當下現生淨土。這在禅宗謂之明心見性,在淨宗謂之“花開見佛悟無生”,語雖異而義則一,故禅淨不分家也。 欲真生淨土,正不待死後往生。必須現生努力,當下能生,方有把握。《彌陀經》所說之“臨命終時”一般皆解作“等到氣斷死亡的時候”,其實這都是依文解義。如按經的精義來說,蓋所謂臨命終時者,不是死下來的時候,而是“等到生死命根終斷的時候”。什麼是生死命根哩?就是我人的顛倒妄想啊!所以《彌陀經》在臨命終時接下來就說心不顛倒,彼佛現前。當我們用功作觀或念佛,用到著力時,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孜孜兀兀,除佛念外,別無他念,這生死命根——妄念,即將終斷。到最後忽然根塵脫落,一心不亂,當下即親見真佛,生到淨土了。 到那時,方知娑婆即是極樂,極樂即是娑婆,平日分東分西、說淨說穢,皆如白日做夢。故雲真生淨土者,生而無生,去而不去也。如果仍有娑婆、極樂之分,淨土、穢土之別,正是心未清淨、妄念未盡也。 可惜現階段一般修習淨土者,眼光均向最下層看,修行從最低處著手,異口同聲說:“我們修淨土宗,以生西為目的,而生西是仗佛慈力接引的,是他力修行,不是自力修禅宗,不要明心見性。”如問他:“一心不亂”是什麼?為什麼《彌陀經》要說“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呢?他便連說不須不須。靈峰藕益大師說過:“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我們只要具真信切願,臨終自有阿彌陀佛接引生西。只要能生西,就是下品下生,縱或邊地疑城,於願亦足矣。因為既到西方,成佛不過時間快慢長短而已,終得一生補處預期成佛。比在娑婆沉淪六道者,不知好萬千倍了。 因有此如意算盤好打,於是有些善男信女往往把生西的責任推到阿彌陀佛身上,自己不肯努力修持,勇猛精進。早晚除作二時課誦外,一點也不遵照古人修持的方法,綿密提持佛號,用以打掃妄念、改造習氣,淨其心地、儲備往生資糧。他們哪裡知道藕益大師的說話是二句對合語,絕不可切開來斷章取義。因為信、願、行是淨土宗修持三要訣,缺一不可。關於此理,淨土大德說得很清楚,無信願即不能與佛慈願力相接而生西,無行非但無從表示信真願切,更不能完成信願。故大師在上面說了信願,接下來就說:“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就是說要上品上生固要甚深之修持功行,即下品下生亦須相當之修持,方得往生,因修行不力,正是信不真,願不切也。並不是阿貓阿狗口裡念佛而心不淨的人都能往生的。更何況大師之有上語,是針對當時以念佛求定,不思生西的人說的哩。 永明壽大師說:“行人淨業成熟,心地清淨,與佛相應,方見佛現前,接引生西。”佛雖現前,實無來去。如月在天,千江萬水,一時俱現。而月實無分,心猶水也,如心不淨,猶水混濁,月雖在天,而不現影。故心顛倒混亂者,佛雖放光接引,猶生盲不能見日。 如照密宗的說法,阿彌陀佛是興無緣大慈,無人不接、無生不救的。不問什麼眾生,於命終時,都一視同仁,放光普照,接他們生西。只以眾生障重,不能相接。甚者,因佛光熾盛,畏而逃避,竄入惡道,寧不可悲可歎! 所以我們要真正生西,非腳踏實地努力用功不可,絕不能貪便宜怕吃苦,把生西的責任單單推到阿彌陀佛的身上。不然,《觀經》為什麼教我們種種入觀的方法,《彌陀經》又教我們執持名號,至一心不亂哩? 觀想或觀相比較心細,功夫較持名念佛難,故晚近淨土行人都只修持名。現在我們就持名念佛法門來談一談它的修法與奧妙。釋迦文佛默察末法眾生垢染深重,難以打開玄關識鎖,離苦得樂,從悲心中運用廣大智慧,巧妙地設一念佛法門,將一粒清淨佛珠——萬德洪名——安放在眾生妄染心中,密密轉移其顛倒妄想,從切近處斷其生死根株,而得心花開敷,見彌陀佛性,往生淨土。一切唯心造,而人不能無念,不念佛、法、僧,必念貪、嗔、癡。念貪、嗔、癡則殺、盜、YIN惡業起,惡業起,生死輪回無有止息。佛乃因勢利導,抓住眾生不能無念的習氣,善巧方便地用一佛念來代替妄念,使人於不知不覺中將妄念轉為佛念,染心換為淨心,從而輕而易舉地往生淨土,出離生死。古德雲:“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蓮池大師雲:“念佛就是於眾生生死切近處(妄心)作最親切、最簡易的轉換。”我們如果不體察佛祖的深心和偉大的教導,認真以念佛的功行來改造自己,單靠依賴彌陀之願力接引往生,又怎麼能達到目的呢?古德雲:單修(單靠彌陀願力)生西難,雙修(自己用功和佛力相應)生西易。真是不朽的名言! 我們明白了念佛的作用和生西的道理,就知道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確切不移、無可改變的至理名言了。上中下三根,不問哪種人,都須遵照這確切的指示,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將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統統攝在一句佛號上,綿密提持不絕,自然於不知不覺中將妄心轉化為佛心,與西方彌陀感應道交,打成一片。所以古人說:“萬修萬人去。” 念佛時,既不能操之過急,追求次數,以免傷氣耗血,亦不能疏漏緩慢,讓妄念有空可鑽;既不可追求一心不亂,以免妄上加妄,更不可認念佛成片為難,畏懼不前。我人果真看破紅塵,知一切是幻,毫無系念,定能死心塌地地抓緊一句佛號,著力提持,而不致口念心亂,妄念翻滾不歇。念佛如能像推重車上山一樣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雖下下根人亦不怕佛念不能成片,心不開悟!因念佛功夫,不在懂得深奧玄妙的道理,而貴專一。心不外馳,便能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地一心念佛,久久功純,妄心何患不融,佛性何患不見!故雲:下下根人有上上智。蓋看破紅塵,一切放下,專心念佛,即上上智也。 淨宗大德囑人,不要管他是否一心不亂,也不要問他明心見性與否。只安詳穩步秉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一是怕我們要求一心不亂或明心見性而妄上加妄,反自誤事;二是恐要求過高,膽怯眾生望而生畏,知難而退,不敢進修。並不是說念佛法門不要一心不亂,或與明心見性無關。淨宗是寓高深之理於平易踐履之中,於真實行處而暗合道妙。故上、中、下三根人遵其所教,平實念佛,俱能見性。不似禅宗,只接上根利智,中下根人無從問津,故法門深廣也。 或者有人說,這是禅宗的說法,不合淨宗的軌則。茲為增進讀者信心起見,節錄一段印光大師《念佛三昧》如下,以證余言不謬: “若論證三昧之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而念,返觀而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念外無觀。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鞠到根源!須向著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此之謂也。功夫至此,念佛得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之見,是名真見。到此則溪聲山色,鹹是第一義谛;鴉鳴鵲嘈,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東升,圓明朗徹;語其體,猶皓月西落,清淨寂然。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萬象,唯是一色,了無異味。論其益,現在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 諸位,請看這一段說話,豈不盡與禅宗同出一轍?念佛時,非但要觀念一致,還要在阿彌陀佛這一佛念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豈不即是禅宗參話頭的功夫?及至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力極功純,豁然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界與下面一大段所描繪的悟後境相,豈不即是禅宗參究豁開本來面目、明心見性的境界?我們現在對一般人不說參究提撕,只說心念耳聞,觀念一致,極力追究,功夫純熟,自能豁然脫落,證入三昧,與禅宗明心見性,完全無二。但不能像現在一般人,僅以做早晚功課為完事。 說到此,真難立言!連德高望重的印光大師末後還要慨歎地說一句:“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何況他人!法華會上佛說法,尚有五千人退席,遑論末法時代,要人人信入,不生疑謗,又怎麼能做到哩?! 錄自 元音老人《略論明心見性》 另附: 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願力 這兩個十五天修法行善,有十萬倍功德 摘自《黃念祖居士問答》 再說一件事,這是密法裡有的,記起來就說,一會兒就忘了。臘八到了,密宗的說法,釋迦牟尼佛的願力。臘八是臘月初八。從初一到十五,這十五天,任何做一件事的功德,增加十萬倍,你供養一塊錢的功德等於供養十萬塊錢,念一句佛號等於念十萬句,四月初一到四月十五,也是如此。這個很妙的。因為眾生你要叫他全年的時間都要非常用功,做很多的功課,很困難,有很多事情要料理,尤其將來,人會更忙,人所要的知識會更多,科學進步了,什麼都電氣化,什麼都非常復雜,那個簡單的生活不可能了,都在斗,都在拼命,忙得要命,所以說用這種方便。 所以就是說這個十五天哪,兩個十五天哪,平常都很忙,就在這兩個半個月裡頭,有可能我集中一下,把一切事情能夠事前做的,先做掉;有的能後面推的,就推一推,因此呢,在這十五天裡頭,家裡也都安排好,多照顧照顧,或者這個十五天,先生多用功,下次到了四月,夫人多用功,有一個突出的跟平常不一樣的修持。 我們大陸常常說,以點帶面,突出一個點來帶動全面。這也是這樣,因為這個佛的生日本來就殊勝,因為這樣一個利益,佛就發了這麼一個願,你只要肯這麼做,佛加持你得十萬倍功德。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家經常地--我在這十五天裡頭,我連稿子也不寫了,大家都可以。這是密宗的說法,這很有道理。我們確實可以這樣,平常很忙,事情很多,這十五天我們盡量想想辦法。---- 黃念祖居士佛學專集文字版 深祈各位師兄,一定要相信。念祖大德是法身大士化身再來的,凡其所說悉皆真實,絕無妄語也! 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臘八節就要到了。想想念一聲佛號,就等於是念了十萬聲;持一聲陀羅尼,就等於是持了十萬聲;誦一部經,就等於是誦了十萬部;放一條生命,就等於是放了十萬條生命……本師釋迦牟尼佛世尊是何等的慈悲啊!當然,誠如《金剛經》所言,法如筏喻者,再殊勝的法門,都是方便而已,不可執著,隨順而行就好。 兩個十五日,即是農歷四月初一到十五(四月初八是佛祖誕日),以及農歷十二月即臘月初一到十五(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日)。黃念祖大德是依據密宗經典來說的,顯宗是沒有提到的。 打個比喻,密宗猶如人之手心,一般在裡,隨便看不到的,顯宗則猶如人之手背,是顯露在外的。所以,顯教與密教,也就是手背與手心的關系,沒有手心何來手背,反之亦然。兩者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不二的,都是佛祖開示的殊勝法門。我們佛子都要實信啊! 末學每感佛之深恩難報,又值佛祖成道日將至,故以發此文,來紀念、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歡迎各位師兄廣為流通,功德無量!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
|
|
|
|
|
上一篇:宣化上人:天災人禍因殺業 挽救災劫在人心
下一篇:妙慧童女十問佛(改變自己的命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