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初學佛法之人,應當福慧雙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有人雖然心裡贊歎隨喜弘揚佛法,但都是稱頌他人之語。一涉及到自己,往往喜言閉關,逃避社會,遁跡山間。蓮池大師開示說:有修習靜坐的人,獨居一室。稍有人聲便以為受到干擾。人聲是可以禁止的,但如果有鴉鵲在庭中叫噪,那怎麼辦呢?鴉鵲還可驅除趕走,但如果有虎豹在林中號嘯,那又當怎麼辦呢?虎豹猶可使獵人捕捉,然而風號水流,雷轟雨驟,那又要怎麼辦呢?所以說,“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要想除境而境終不可除。境既不除,心不能靜,這樣,道就永遠學不成了──學佛辦道,不自我檢討,志向不堅,而嫌外境不寂靜,那實在是謬誤之至!
喬美仁波切在《證悟歷程──漫游者道歌》中也對初學之人教誨說:“在修法時,聽到外面喧嘩吵鬧,流水嘩嘩,或者雞鳴犬吠等嘈雜聲音,感到心煩厭惡,心不由自主地被聲音所吸引……自己覺得:應該馬上離開,到比此地更為寂靜的深山曠野去……要知道,如果自心沒能馴服調順,那麼影響禅定的因素到處都存在,這就如同香葉樹龍王的故事一樣,是根本無法躲避的。”喬美仁波切是在給弟子明示心性,弟子認知心性之後,才要求其遠離人群,掩關而修的。漢地歷代禅宗大德亦是在“得個消息”或“得個著腳處”(指初識心性)後,遁入深山,與鳥獸為伴,與日月同息,非要“得個桶底脫落”(指徹悟心性)。否則,誓不罷休……如此看來,漢藏大德在閉關修法問題上,的確是一個鼻孔出氣(禅宗術語,指見解相同)! 當然,後學弟子應當學習前輩高僧大德為了解脫,忘我苦行的修法精神。但是,還要看看自己的資糧具足與否。在禅宗方面,是否已破初關,明眼人予已認可?在大圓滿大手印方面,是否已認知心性,上師許可與否?……否則,匆匆然,奔入山林曠野,不久又奔回都市──來來往往,只落得白白辛苦!──這不是佛法所提倡的!《像法決疑經》中雲:“佛言,若復有人,見他修福,及施貧窮。譏毀而言,‘此邪命人,求覓名利,出家之人,何用布施,但修禅定智慧之業,何用紛動無益之事?'作是念者,是魔眷屬,其人命終墮大地獄,經歷受苦。從地獄出,墮惡鬼中。從惡鬼出,於五百身,墮在狗中。從狗出已,五百世中,常生貧賤,受種種苦。何以故,由於前世見他施時,不隨喜故。”對於初學者,蓮花生大師警示說:“閉關九年,不如轉一次法-輪的功德大。”
初學佛法之人,應當福慧雙修,為將來真正掩關──克期取證充分聚集資糧。在福慧雙修的修法中,這裡所提倡的就是宣講佛法、弘揚佛法──這是學修佛法之人最適宜的方便途徑之一。
至此,不要落入另一個誤區──自己智慧福報淺薄,豈是弘法度生的棟梁之材?要知道,弘揚佛法不一定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只要從點滴做起,去身體力行──對你所見的親朋好友,念一句佛號、言一句法語、寄一本小冊、發一封關心醒示的信函……或者,在你的視野裡,凡是所見到的──空中飛的小鳥、地上跑的貓狗雞鴨、水裡游的魚蝦、昔日的仇敵怨家、來往而過的陌生人──你都善心發願、誦咒回向──這無一不是弘法度生。慢慢地,你的願菩提心成了行菩提心,隨著煩惱心漸漸被菩提心所取代,你的周圍已被菩提心湧溢出的博愛所籠罩,祥和與安寧環繞著你。過去的你不見了,你成了一位學修佛法真實的體驗者──不僅自利,而且影響了周圍,他人與動物都沉浸在你所修佛法的美妙與溫馨之中……不久,就會咂咂稱奇:這麼渺小的我,居然、居然能感染世界?!
|
|
|
|
|
|
上一篇:15個建議助您排除煩惱
下一篇:如何面對滿口佛語、言行不一的朋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