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說守持不YIN戒的五種功德利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白話參考譯文】

  什麼叫不YIN戒呢?守持不YIN戒者可獲得五種功德利益,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所竭力贊歎。不YIN欲者,具備佛的威儀,身體香得如佛一樣。

  是哪五種功德呢?一、以正知正念攝持眼識,不視YIN色。假使美色出現於眼前,也要把它當成糞蟲,就像刀割心、火燒眼一般的苦痛難受。對美色心中要不生絲毫愛意,一有愛意種子萌發,當即以觀無常的智慧劍將其切除。美色現前只當是眼冒金花的幻覺,有什麼值得貪愛的呢!

  二、不聽YIN聲。假使聽到YIN愛之聲(諸如男歡女愛、打情罵俏、纏綿绯恻之類言語,及情歌情詩等),當攝持耳識不要去聽,不要讓它麻醉耳根。這種愚癡的音聲能夠擾動人們無始以來深藏於阿賴耶識、有著多種如毒蛇一般貪婪之心的欲望叢林,種下貪愛的種子。這叫賊風,是通過我們的耳根聽聞、由心識的妄見所引起。YIN聲就像吃人夜叉的呻吟,有什麼值得貪愛的呢?這是虛幻不實的聲響,愚夫才會執著去貪愛。這種YIN愛的聲音會刺激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人的心識沿著癡愛的大河,隨順著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這五種情欲而流轉下去。對此賊風一定要深知細防,攝持耳識不為所動。

  三、攝持鼻根不嗅香味。要知道所謂香味是從四面八方的風吹來的,是由癡愛之心去貪著而引起的。花朵等身上的香味實際上是從眾生的顛倒妄想和鼻識所引起的,凡夫盲目地將其稱為香味或美味,並將鼻識接觸到的草木眾花都說成是有香味。大智大慧的如來收攝身心,不聞香味或臭味,因為他體會到香味本性是空幻無實的,所以對接觸香味不予稱贊。

  四、不動舌識。不講說世間名聞利養,不稱贊YIN愛之事。守住嘴巴永遠不談男女YIN欲交觸快樂的話題,不執著於瘋狂愚癡的YIN愛,也不喜歡談論情愛欲樂之事,因為這樣會增長凡夫對無明及五欲的癡愛。因此,十方諸佛都攝持舌識,不為世間YIN事所動。

  五、把持心意寂靜不動。不起YIN心,不念YIN事,不想YIN樂,不動YIN根。控制YIN念不動就如心獲解脫一般,而得住於寂滅之處,獲得恆常的快樂。能夠身心安穩,無所作為,跟隨佛之教法修學真心之道,住在真如境界中,得入十八大空,及證得九種涅槃。

  佛及菩薩因具備了這五種功德,身體清淨一塵不染,身下常生聖潔蓮花。他們不僅是身體潔淨無有垢穢,內心也淡泊無欲。因此,十方諸佛都宣說不YIN戒,具有最殊勝、最清淨的無上功德,能夠獲得五種利益。諸佛對不YIN戒贊不絕口,稱其為解脫之因,其好處說起來不可窮盡。YIN欲是最為深重、無有繩索的系縛,有如老象掉到五欲的泥沼一樣難以解脫。它是導致眾生一切罪業得以產生的最根本因素。

--------------------------------------------------------------------------------

  【原文】(出《受十善戒經》》

  雲何名不YIN戒?不YIN戒者。有五功德利。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之所贊歎。不YIN者。住佛威儀身香如佛。

  何等為五。一者不動眼識不視YIN色。設見色時如見糞蟲。如刀入心如火燒眼。心不起愛無常所切。眼火橫動何愛之有。

  二者不聞YIN聲。設聞YIN聲不動耳識悅可耳根。愚癡音聲動毒蛇林為愛種子。此名賊風。從耳根出妄見所起。如夜叉吟何愛之有。此是幻響愚夫愛之。鼓動諸根是露人聲。從癡愛河順五欲流。深知是賊不動耳識。

  三者鼻根[不]嗅香。當知是香從八風起。癡風鼓動愛風吹來。花等諸香從妄想生。顛倒橫有從鼻識起。橫言是香或稱美味。鼻識驚動草木眾花皆稱是香。如來攝身不嗅香臭。體解非真不贊香觸。

  四者不動舌識。不說世利不贊YIN事。口終不說YIN欲觸樂。不住狂惑[黍+離]膠屋宅。亦不樂說可愛樂事。增長無明五賊癡愛。是故諸佛不動舌識。

  五者意寂不動。不起YIN心不念YIN事。不想YIN樂不動YIN根。YIN識不轉如解脫心。住寂滅處常樂城。安穩無為隨學佛心。住真如際。一向入於十八大空九種涅槃。

  佛及菩薩得五功德。身形清淨常生蓮花。身淨無垢心亦淡泊。是故諸佛說不YIN戒。最勝清淨無上功德具足五利。贊歎稱美為解脫因不可窮盡。YIN為極重無索系縛。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為一切諸罪根本。
 

上一篇:假如你在寺院或道場遇到前世愛人
下一篇:慈誠羅珠堪布:為何成就者可以改變外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