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第八回 留偈語暗藏後事 感死生了悟禅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話說眾武士綁了樓那富律,正待下殿去斬首,忽見班中閃出阿那羅,匍匐案前奏道:‘臣願我王暫息雷霆之怒,聽臣一言。樓那富律此人胡言亂道,罪故應誅,但現在國母得此奇病,尚未得個治法,反在此間殺人,似乎有點不吉。何苦自己討蹇鈍,依臣愚見,倒不如權且赦了他,別商救治的方法。’妙莊王道:‘既然老卿家替他討情,都看你的分上饒了他,但是死罪可恕,活罪難饒,便命推回來,給我打二百大棒,然後發到死囚牢裡受罪。’阿那羅幾句話總算救了他一條性命,自然不好再說什麼,歸班侍立。眾武士將樓那富律松了綁,揿倒在地,結實的打了二百大棒,押下殿去送到死囚牢裡,釘上鐐铐,穿上鐵煉,讓他去受罪。不料到第六天的夜間,獄官查監到樓那富律所坐的地方,不覺大吃一驚,那裡還有他的蹤跡,只見那鐐铐鐵煉都折毀了,拋在地上,坐板上放著一張紙條兒,寫看四句歌偈道:
妙法從來淨六根 善緣終可化元真
觀空觀色都無覺 音若能聞總去尋
獄官便傳齊一般牢役軍頭前來詢問,都說收號之時,明明將他加鎖在總煉上,因為他是個重犯,還另有煉子穿了頭發,將他吊定。如今門不開,戶不啟,如何會得逃走呢?於是人家點起燈球火把合監搜尋,連階石縫中也尋到,那裡有個影蹤?獄官因為職責所在,不敢怠慢,急忙去禀告提刑大臣。提刑大臣拿了那紙條兒,連夜入朝啟奏,當時妙莊王因寶德後病已垂危,正集群臣在殿上商議後事,聞得此報不覺大怒,正欲將提刑大臣斥革,獄官斬首,以正疏忽之罪;一面派官府軍兵,四出搜尋,務必捉回樓那富律正罪。他心中這麼想,話卻還沒有出口,忽見一個宮女踉跄上殿伏地奏稱:‘王後已於頃間升天了。’妙莊王一聽此話,心中十分悲傷,兩淚直流,就再沒有心情去問樓那富律的事,霍地立起身來,直奔寢宮而去。原來寶德後自從那一天諸醫束手之後,雖由大家定了一張滋補的藥方配給她吃,但是終究像澆在石頭上一般,絲毫不發生效力,卻越發顯得力疲神瞀的神情,一天不是一天,直到九月十九這天晚上,竟伸伸腿瞪瞪眼與世長辭了。當時妙莊王心悲意亂,一切事務,統由各大臣治理,忙亂一場,不在話下。那樓那富律失蹤一件事,自然也不追究。過了幾天,妙莊王忽想起樓那富律留下的那首歌偈,取來讀之再四,終覺得可解不可解之間,有些玄妙莫測,那四句卻是並行橫寫的,無意之間,忽悟到是藏頭隱語,第一第二兩句頭上明明嵌著三公主的芳名,妙善二字,但三四兩句的頭上卻是觀音二字,又不得一個適當的解釋。他想觀是用眼的,聲音只可用耳去聽,眼睛是看不見的,這二字如何連用一起呢?妙莊王對於這四句偈語,雖得不到確當的解釋,但心中知道樓那富律此人,決非尋常之輩,故能脫了鎖械,如神龍般的破空而去。可是他既然脫逃了,總不見得會重新來,想他也是沒用,只索放過了此念。我在此且將這邊之事暫時擱過,再來談談宮中那位妙善三公主。她自從跌傷病愈之後,寶德後對於她的行動,異常注意,閒常不放她往外游玩,就是到園中去,也得命三五個宮女相伴,不准再作救蟬葬蟻的勾當,如發現此等事情,不加阻止,闖出禍來,要將作伴的宮女處以極刑。妙善是心地最軟不過的,經這麼一來,她生怕因自己的行動害他人受苦,增加罪戾,故改變了不少。她因此也不願常到外面去走動,終日的宮中習靜觀書,閒時便和兩個姊姊下弈撫琴,消遣寂寞,一向安然無事。萬不料快快樂樂過著安逸日子,寶德後會生起奇病來的。其時妙善公主雖只有七歲,但夙根甚深,天性獨厚,一見母病,心上就焦慮萬分,終日求神問卜,吁地呼天,願折自己的壽算,以延母親的壽命。但是寶德後大限已盡,任你如何求禱,終於一些應驗也沒有。三位公主日夜侍奉湯藥,陪伴著時刻不離,直到她彌留之際,寶德後握了妙善公主的手,有氣沒力的說道:‘兒啊!為娘的等不得你長成,半途拋撇了你,是多麼傷心啊!為娘的死後,你須善事父王,不要再使那平日執拗的脾氣,使父王多增傷感。’說到這裡,便哽咽著不能成聲。妙善公主聽了此話,正如萬箭穿心,忍不住兩股熱淚,直淌下來。忽然眼前一暗,暈倒在地,寶德後也就在這一剎那間,長辭人世了。當時大家將妙善公主喚醒過來,不免悲傷痛苦。在許多人裡面除了妙莊王以外,要算妙善公主哀毀最甚,但在她哀毀之中,卻又悟了一片禅機。她想母親生我育我,辛辛苦苦一直把我扶養這般大,恩深德重,今絲毫沒有報得,她已棄我而去,這深重的罪孽,如何可以消得呢?她靈機一動,忽想起了慈悲的佛祖,她想佛法能超越三界十力,救這一切苦厄,使同登樂土,最具神通,如今欲報答慈母深恩,和忏自己的罪孽,只有向這一條路上去求。她存了此心,便發願修行,捨身佛門,在當時卻也並不將己意告人,惟終日誦經禮佛,把長日光陰都消磨在經卷裡面。可巧她有個寡姨,也是個虔誠奉佛的人,現在宮中作她的保姆,二人聚在一起,端的是水乳相融,有了伴侶,越感到清修之趣。但是妙音、妙元二人看了她們的行徑,老大的不以為然,背地裡自然不免笑她們癡頑,生在王宮之中,大富人貴卻有福不要享,反作此空心之想,豈不令人齒冷。有時也在妙莊王前絮聒著,在初妙莊王心煩慮亂,也沒閒心緒去問這些細事,以為這一種也是消遣方法,倒可免再去救蟬葬蟻,鬧出意外危險,只索由她,但並沒想到這位妙善公主,卻早已捨身佛門,發願修持到底的了。世上任便什麼事,大半由心理所幻成,現出種種不同的境界來,這就是所謂境由心造是了。別的且不必講,但就我們做夢來談談,一定在作夢以前,心中有了一種理想,然後熟睡之後,這種理想就在夢中實現,夢境萬勿出於理想以外的。當時妙善公主信心既堅,故心中常盤旋著西方佛祖,以及將來功行圓滿之後,如何救苦渡劫,使世人同登極樂。她常存著這種觀念,不免造出一種境界來了。那一天,她躺在床上,似睡非睡、蒙眬之間,忽覺滿屋三間裡大放光明,光明之中湧現出佛祖莊嚴寶像,丈六金身,頂上捨利放光,腳下蓮花遮地。妙善公主見了,便倒身下拜,請求佛祖指點迷津。佛祖道:‘塵劫未消,苦難未受,如何便得成道?只能夠堅心耐苦,修持下去,心境自能逐漸明澈。到得淨如明鏡時,一切都能了悟。’妙善又問成道的日期。佛祖道:‘早哩!早哩!只待你取得須彌山下白蓮花,有人送你白玉淨水瓶,那才是你成道之時,記著記著,我佛去也。’說罷這幾句話,就覺金光收斂,眼前萬象都滅,依舊蒙蒙眬眬的睡在床上,何曾有些什麼佛祖?這明明是黃粱一夢。可是在妙善卻以為剛才的佛祖顯化,特來點化自己的,信心更是堅決,正是
妙境由心造 黃粱轉眼醒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
|
|
|
|
上一篇:貪婪之欲是煩惱根本 珍惜當前所擁有的
下一篇:第十回 祝壽筵前暢言旨妙 再貶廚下雜作苦工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