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念佛與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潛修密證,切勿張揚

嗟今之人,或有修而無效者,蓋彼信根淺薄,因地不真。未曾立行,先欲人知,內則自矜,外欲顯曜,使人恭敬供養,冀有所得。甚至妄言得見淨境;或見小境及夢中善相,未識是非,先欲明說。此等卑下,必為如上魔侶所惑,願行退失,還隨生死苦趣,可不慎哉!

是則行人還當審谛,密實自行,內懷慚愧,勿露其德;至到家時,不被如上強軟二魔所惑可也。中有宿障欲滅,微見好相。如其不能蘊德,聞人之耳,則其行必覆。

妙葉大師:《念佛直指》

[說明]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兩卷,明代妙葉大師所作。(本書收入《淨土十要》卷七)。“寶王”,佛陀之尊稱也。佛以諸功德為莊嚴,故雲寶王。“寶王三昧”,指超越凡聖,不住於生死、涅槃之無事禅,系一切三昧中之最上者,故稱為寶王三昧。念佛三昧乃最高最上之三昧,故也稱之為寶王三昧。

[參考譯文]

感歎現在的人,或有修行而無效果,其原因在於他們信根淺薄。修行的動機不真實。還沒有作多少修持,便首先企望他人知道。內則自我驕慢,外面欲顯榮耀,使人恭敬供養,意有他圖。甚至妄言見到清淨境界,或者見到小的境界以及夢中善相。未曾識別是非真妄,首先便張揚出來。這樣的卑下心理,必定被如上的魔侶所迷惑,願行退失,還隨生死苦趣輪轉,不可不慎重!
由此,修行人還是應當仔細審察,潛密踏實地自我修行。內懷慚愧之心,不要輕易顯露自己的功德。直到修證到家,不再被如上強軟二魔所迷惑時,方可透露一二。修行過程中,出現宿障即將除滅,或者稍微見到好相,如果自己不能蘊藉其德,而張揚於他人耳目,那麼,此人的修行必定前功盡棄。

————————————

妄求境界 即被魔轉

近來修行者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是勝境界。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不生歡喜貪著,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不為魔轉,即能上進故。

《印光大師文鈔》

[參考譯文]

近來修行的,多有著魔的事情發生,這都是由於躁妄心,急於希望有感通,有勝境出現。應該知道,不要說顯現的境是魔所現,即便是勝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貪著歡喜之心,就會受到障礙和損害,對修持不會有絲毫的利益,又何況多數境界未必都是勝境啊!

假使對佛法有涵養的人,沒有躁妄心,見到了各種境界,不加理睬,如同沒有見到一樣,不生歡喜貪著,或恐怖驚疑的心情。那麼,不要說勝境的出現對他有益,就是出現魔境也是有益的。為什麼呢?因為不為魔轉,就能順利上進了。

————————————

不可貪戀執著境界

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故亦無甚境界發生。若心中專欲見境界,則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損。要識其大者,否則得小益必受大損。勿道此種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須置之度外,方可得漏盡通。若一貪著,即難上進,或至退墮。

《印光大師文鈔》

[參考譯文]

修淨業的人,不貪求種種境界,因而也就不會發生什麼境界。假若心中專欲見到境界,則境界便會多起來。倘若不善於用心細察,或會導致受損。要明白修行的大目標,否則得小益而必定受大損。不要說這種境界,就是真正獲得五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尚且必須置之度外,方可獲得漏盡通。假若一貪戀執著境界便難上進,甚或導致退墮。

————————————

勿以躁妄心求感通

竊謂座下此心,實屬不可思議。然於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於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後,定有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魔事,破壞淨心。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敢為座下陳之。

《印光大師文鈔》

[說明]

弘一律師致函印光大師請教閉關念佛的法要,弘一律師給印光大師信中說:自己已發下大心,決心刻期閉關,誓證念佛三昧。印光大師回此函以答。

[參考譯文]

自忖座下(指弘一律師)這種精進之心,真實不可思議。然而閉關用功,應當以專精不二為主。果真得一心不亂,自然會有不可思議的感通。在未得一心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得一心之後,必定感應相交,感應道交後心將更為精一。如同置放在台座上的明鏡,形來映照,形去則空。外境紛纭雜沓,與我(明鏡)沒有關涉。未得一心而迫切求感通,即這求感通的心便是修道的第一大障礙。況且以躁妄心格外企望境界,有時容易引起魔事,破壞清淨心。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淨念相繼,證得佛法的正受,這是第一的妙法”的開示,在此轉述給座下(指弘一律師)。
 

上一篇:水蓮居士:要選擇說什麼樣的話呢?
下一篇:從違逆的人情裡看禅的世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