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念佛的助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雜毒之善,難生淨土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者,眾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心不可也。 .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參考譯文]
要知道一切眾生身口意三業所修的悟解與行持,必須從真實的心中著手。不得外面表現出賢善精進的樣子,內心卻懷虛假、貪婪、嗔恚、邪惡和偽詐,奸詐多端,惡性難改,做的事如同蛇蠍那樣的陰險。雖然修行身口意三業,卻只名為摻入陰毒的善業,又可叫作虛假的修行,不能稱為真實的修持。假若有人作這類雜毒的善業,並竟安心依這而修行。縱使此人苦切激勵身心,日夜十二時辰,如同頭顱被炙烤燃燒那樣,急迫地修行,也只叫作摻入雜毒的善業。如果意欲回向這種雜毒的修行,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這個心願是不可能實現的。
————————————
三福即是淨業正因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乃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參考譯文]
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應當修行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绮語、不貪、不瞑、不癡)。第二,信受奉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微細的眾戒,三千威儀都不缺乏。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念佛的因,必得往生淨土的果,讀誦大乘經典,勸導策進修行人。這三福的修行,就叫作淨業。也正是三世諸佛淨業成就的真正因緣。
————————————
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
普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才言:“善男子,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句四偈,速能滅除五無間業①。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摘
[說明]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的稱性之談,素有眾經之王的稱號。其結局仍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極樂世界,寓意深遠。《華嚴經》廣說念佛法門,由此乃見。
————————————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門
三皈五戒,為入佛法之初門;修余法門,皆須依次而入。況即生了脫之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之不思議淨土法門耶?不省三業,不持五戒,即無復得人身之分,況欲得蓮華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大師全集》
[參考譯文]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YIN、不飲酒),是入佛法的初門;修其它的法門,都必須依三皈五戒而入。現生解脫生死的至簡至易,至圓至頓的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更應如此。如果不省察身口意三業,不持五戒,就不可能再得人身。何況還要得到西方淨土蓮花化生,具足光明相好呢?
————————————
戒殺放生,慈悲一切
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若無殺業,縱身遇賊寇,當起善心,不加誅戮;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神鬼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
《印光大師全集》
[參考譯文]
人和其它生物形體雖然不同,佛性原是一樣的。其它生物由於造惡業而淪墮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如果我們對異類不僅不加憫恤,反而恣情食啖,那麼,一旦我的福報享盡,對方的罪業酬完,難免從頭償還命債,中飽對方的口腹。須知刀兵大劫,都是宿世的殺業所感;如果沒有殺業,縱然身遇賊寇,賊寇也會生起善心,不加誅戮的。另外,戒殺放生的人,很少遭逢諸如瘟疫水火等災禍橫事。所以,應當知道,保護生物,實在是保護自己。戒殺可以免脫天殺、神鬼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
————————————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
若曹作善,雲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參考譯文]
你們得到佛的經語,應當熟讀經典,敬重守持佛陀的教誨。盡此一生,終無懈怠。尊師重道,推己及人,大慈大悲。應當普令一切眾生永遠解脫生死,以智慧劍斬斷貪欲等煩惱。應當永離三途(畜生、餓鬼、地獄)的憂怖苦痛。
假使你們大家修善的話,第一步應做什麼呢?應當自己端正心身。身之所行、耳之所聞、口之所言、鼻之所嗅,都應當自然、端正。身心清淨純潔,與佛心相應。不要染著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諸惡莫作;言語與容顏都應當和祥,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舉止安祥,和緩而行。作事慌忙,必將導致失敗與後悔。所作所為如不謹慎,便會喪失修持的功力。
————————————
化解怨恨,努力修善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诤,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參考譯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應當互相恭敬與慈愛,不要憎恨與嫉妒;應當以自己的財物,接濟貧窮的親屬朋友;不得貪婪、悭惜。言語與面色應當和敬,不要互相違逆乖狠。或是一時忽起爭訟之心,生起嗔恚忿怒,今世的小恨,及其微小的憎恨嫉妒,後世便會愈演愈烈,結成深仇大怨。世間冤冤相報的事情,互為禍害,報應雖不立即顯現於當時,但應覺悟到,因果不虛,決當報償於後世。
世人沉溺在愛欲之中,生是孤身來,死是獨自去,沒有人相伴隨。苦樂的果報,都是自作自受,沒有誰能夠替代。善惡報應,千變萬化,生生世世,果報如影隨形,相從不捨。眷屬朋友由於因果不同,所以,輪轉在六道中,難得有相逢之日。你們何不趁強健的時候,努力修善,還有什麼可延遲懈怠的呢?
————————————
淨業的微妙助行
更有一種微妙助行。當歷緣境,處處用心。如見眷屬,當作西方法眷想,以淨土法門而開導之;令輕愛以一其念,永作將來無生眷屬。若生恩愛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淨土,遠離此愛。若生嗔恚時,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淨土,得離此嗔。若受苦時,當念淨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淨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淨土之助行也。
幽溪:《淨土法語》
[參考譯文]
念佛法門還有一種微妙的助行。每當待人接物時,處處用心。比如見到眷屬,便當作西方淨土的法眷想,以淨土法門開導對方;使其輕淡情愛以純一正念,永遠作將來西方極樂世界中的無生眷屬。倘若生起恩愛時,應當心念西方淨土眷屬是沒有情愛的,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應遠離這種情愛。倘若生起嗔恚時,應當心念淨土眷屬沒有觸惱,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應捨離嗔恨心。倘若受苦時,應當系念西方淨土沒有眾苦,但享受種種快樂。倘若享受歡樂時,應當系念西方淨土的快樂,無量無邊。凡是對境歷緣,都以這種意想推而廣之;這樣則一切時,一切處,無一不是淨土的助行。
————————————
守護善心,摒棄惡念
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悭貪心、嗔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貢高心、谄曲心、輕見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並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禅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更要離非梵行,斷惡律儀;雞狗豬羊,慎毋畜養;畋獵漁捕,皆不應為。當隨佛學,應以去惡取善為鑒戒。
優昙:《蓮宗寶鑒》
[參考譯文]
若是念佛的人,自心的塵垢還沒有除淨,惡念起來的時候,必須自己檢點。是不是有悭貪心、嗔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诳心、人我心、貢高心、谄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以及由多種逆順境界所帶來的一切不善的心。當這些惡心邪念起來的時候,急須高聲念佛,收斂惡念歸於正念,不要使惡心相續,直下將其打消干淨,永不再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禅定心、精進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應該經常保持守護,更要遠離不屬於清淨梵行的活動,斷除邪惡的律儀。雞狗豬羊不要畜養,打獵捕魚不應去干。必須隨順佛的教語修學,應以去惡取善作為鑒戒。
|
|
|
|
|
|
上一篇:學佛以來第一次感應
下一篇:無嗔無爭隨緣地樂逍遙──米老大的愚人哲學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