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持名念佛的原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持名念佛的原則

《蜀中淨土》編者按 :淨土三資糧之“行”,可分為正行和助行。“正行”的核心就是持名念佛。而持名念佛的原則在於“專、勤”二字。專則不夾雜,勤則不間斷。真專真勤,則於念念佛號之內,都自然體現出信之真、願之切,此即為持名念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三原則。做到此三“不”,就是真正的老實念佛。老實念佛者決定成就往生大事。
————————————

三位一體,舉一即三
不信姑置。即如信者,信而不願,猶不信也。願而無行,猶弗願也。行而不猛,猶弗行也。行之所以不猛,由願不切。願之所以不切,由信不真。總之生真信難。信果真矣,願自能切。願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願,加以勇猛力行,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得見彌陀,決定證三不退,決定一生補佛。

《徹悟禅師語錄》

[參考譯文]

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淨土之“信願行”三資糧的關系。那些根本不信淨土的人暫且不說。就是平常認為自己相信念佛法門的人,若雖信卻不發願往生,則終歸還是跟不信淨土的人一樣。(一樣的結果:繼續生死輪回!)有人說自己有了信、也有願往生,但卻沒有念佛行持,這種人其實也屬於沒有願心之列。就算那些常常說自己也有了信、也有了願,也在念佛,但卻屬於那種悠悠泛泛念佛,並沒有勇猛精進的念佛,這種人其實也因為沒有真正的“行”,也還是屬於不具備“信願行”三資糧。

分析原因:念佛之所以不勇猛精進,正因為求往生之願心不真切;而求往生之願不切,正因為對於念佛往生之信心不真實。所以,終歸來說,對於念佛法門生出真實信心很難。若信心果真很真實,求往生之願自然深切;而求往生之願深切,則念佛行持自能勇猛。這樣,具備決定真切的信心、就有致極深切的發願,必自然會勇猛精進念佛,如此三資糧圓融具備、三位一體、融於自心。則當然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親見彌陀、決定圓滿證到三不退轉、決定一生成佛。
————————————

執持名號,往生西方淨土
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佛說阿彌陀經》

[說明]

信願持名,一日至七日,乃至十念,便能蒙佛及聖眾接引,往生極樂國土,圓成佛道,何其直捷簡易!所以,古今的大德都說:末法眾生不修持這個法門,非愚即狂。

[參考譯文]

佛告捨利弗: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聽到有人說起阿彌陀佛的名字及其功德,就持念阿彌陀佛洪名。或是一日、或是二日、三日、或是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念到他一個心,專門在佛上邊,不夾雜絲毫的別種念頭。那個念佛的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許多的菩薩,都顯現在他的面前來了。這個人到了命快絕的時候,心裡頭清清楚楚,不會顛倒迷惑,一定立刻就能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去。
————————————

持名念佛,最為契機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印光大師文鈔》

[參考譯文]

切不可認為持名念佛一法淺近,(因此)捨此法而修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等法門。這四種念佛中,唯有持名念佛最為契機。持名至一心不亂,則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淨土的微妙境界徹底圓滿彰現。以持名念佛而親證實相理體,不作觀想而徹見西方極樂世界。持名念佛一法,是入道的玄門、成佛的捷徑。今人的教理和觀法皆不明了,假若修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或者導致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墜。應當修持易行的法門,自然會感應至妙的道果。
————————————

老實持名,憑此解脫
觀既未易成就,戒亦未易全持,眾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鈍根可得,大願堅固更罕有,若不再從老實持名上出一頭地,必致長沉苦海,永受輪回,千佛慈悲,亦難救度。老實持名者,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不於阿彌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

清妙空大師:《念佛四十八法節要》

[說明]

妙空(1826—1880):清代僧,江蘇江都人。中年出家,設刻經處,刊行佛典近三千卷。著有《求生捷徑》、《蓮邦消息》、《念佛四十八法》等二十余部。

[參考譯文]

觀想既不容易成就,戒律也不容易全分持受,修眾福也不是短期內所能達到,神妙的頓悟更不是暗鈍的根器所能企及,大願堅固更是希有;倘若不再從老實持名念佛上出一頭地,必定會長劫沉淪苦海,永受生死輪回,千佛慈悲也難救度。老實持名念佛的人,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不於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外添一絲毫妄想。
————————————

唯專唯勤,自成片斷
然後以此信願之心,執持名號。持一聲是一九蓮種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直須心心相續,念念無差。唯專唯勤,無雜無間。愈久愈堅,轉持轉切,久久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亂矣。誠然如此,若不往生者,釋迦如來便為诳語,彌陀世尊便為虛願,有是理乎?

《徹悟禅師語錄》

[參考譯文]

然後,以這信願的心執持名號,持一聲,是一九品蓮花的種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淨土的正因。就這樣心心相續,念念不差,越專越勤,無雜無間,愈久愈堅,轉持轉切,久久自成片斷,進入一心不亂了。果能這樣真誠專一地修行,若是還不能往生,那釋迦如來說的便是诳語,彌陀世尊發的便成虛願了,哪裡會有這種道理呢?
————————————

專修專念,成就萬德
若欲念阿彌陀佛速生淨土者,要須三業成就。第一、心惟有信,第二、口惟有念,第三、身惟有敬。不問有人無人,尊卑老少,晝夜常不懈慢,名為敬成就。不議他人長短,說食數寶,惟口念佛,聲聲不絕,名為念成就。若成就者,萬病皆瘥,不假世間醫藥;萬善自成,不假世間經教,頓能成就。其萬善成者,非是已能,亦非修行力,乃是三寶之力。

善道大師:《念佛鏡》

[說明]

《念佛鏡》:凡二卷。唐道鏡、善道(非作《觀經四帖疏》的善導大師)共集。全稱《求生西方淨土念佛鏡》。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系以對比方式提出念佛門與其它法門,而提倡念佛一行。題名念佛鏡,意在照明念佛行人,增益信心,斷除疑惑。

[參考譯文]

倘若希望念阿彌陀佛,速生西方淨土的人,必須成就三業(身口意)。第一,內心只有深信;第二,口專念佛;第三,身專恭敬。無論有人無人,尊卑老少,白天黑夜,常不懈慢,這就叫做“敬成就”。不議論他人的長短,不談玄說妙,口裡專念阿彌陀佛,聲聲不絕,這就叫作“念成就”。倘有能夠達到敬成就和念成就的修行人,不必服用世間醫藥,萬病都能痊愈;不必閱讀世間經教,萬善自會成就。這種頓時能夠成就其萬種善德的功用,不是自己的能力,也不是自己的修行力,而是佛法僧三寶的加持力。
————————————

專修持名,萬修萬人去
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號者,有何意耶?

答: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飚(biāo)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若捨專念修雜業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善導大師《淨業專雜二修》(收於《樂邦文類》一書)

[參考譯文]

有人問道:為什麼不教人觀想念佛,而直接叫人專稱佛名,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眾生業障重,淨土境界微妙精細,眾生的心意粗劣,神識飄揚,情志紛飛,觀想難以成就。所以,釋迦牟尼佛悲憐眾生,直接勸導我們專稱佛號。這是因為持名念佛容易成就,持名念佛,相續不斷,就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倘若能夠念念相續,盡其一生念佛的眾生,十人念佛則十人往生,百人念佛則百人往生。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沒有外境雜緣的干擾,因而能夠得到正念;因為能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因為沒有違背佛的教導;因為順從佛的法語,所以能夠往生。倘若捨棄專一念佛,而間雜著修其它的法門;那麼,百人中能夠往生的難得一二人,千人中難得三、四人。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緣境雜多,意亂神動,因而失掉了正念;因為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因為與佛的教導相悖;因為不順從佛的法語;因為念佛的淨念不能相續;因為樂意接近雜亂緣境,障礙自己同時也障礙他人往生的正行。
————————————

事一心精進
持名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亦不沉沒,如是持名,可謂事上得一心精進者矣。

截流大師:《淨土警語》

[參考譯文]

持名貴在一心不亂,不間斷,不夾雜,不必以快念多念為殊勝。只要不緩不急,密密持念過去,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就和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也不昏沉,這樣持名,可以說是事上得一心精進了。
————————————

專意一念,撞開生死
真信修行之人,端的是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優昙大師:《蓮宗寶鑒》

[說明]

優昙:(?一1330)元代僧,丹陽人,俗姓蔣。早年便在廬山東林寺出家,專修念佛三昧,復興蓮宗,著《蓮宗寶鑒》流傳於世。

[參考譯文]

真信淨土、修行念佛的人,決定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應當專注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這一念是我本師;只這一念就是化佛;只這一念就是破毀地獄的猛將;只這一念是揮斬群邪的寶劍;只這一念是撞開黑暗的明燈;只這一念是橫渡苦海的大船;只這一念是解脫生死的良方;只這一念是跳出三界的徑路;只這一念是本性阿彌陀佛;只這一念抵達唯心西方淨土。但只要這一句阿彌陀佛憶念不忘,不要失落。阿彌陀佛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這樣念,有事也這樣念,安樂也這樣念,病苦也這樣念,生也這樣念,死也這樣念。這樣的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討問他人覓歸程呢?
————————————

修淨業最忌夾雜
大凡修淨土人,最忌是夾雜。何謂夾雜?即是又諷經、又持咒、又做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禅、又要談些吉凶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都是夾雜也。既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見佛往生難矣!卻不空費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緊緊持一句阿彌陀佛,期生極樂,日久功成,方不錯卻一生。

覺明妙行菩薩:《西歸直指》

[參考譯文]

大凡修淨土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什麼叫夾雜呢?即是又誦經、又持咒,又做法會、又喜歡說些沒要緊的禅、又要談一些吉凶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這些都算是夾雜。既然有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難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如果這樣,豈不空費了一生的大事?你如今一概不做他事,只緊緊把持一句阿彌陀佛,期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日久功夫成就,方能不致錯過一生。
————————————

念佛即是長夜燈

談玄說妙不相干,三字真傳老實念。

只此即是長夜燈,苦海慈航斬魔劍。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漢。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覓方便。

夏蓮居老居士:《淨語》

[注釋]

①五宗:一解為大乘之五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律宗。也可釋為禅門五宗:之沩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②八教:台家所立之八教,即:藏教、通教、別教、圓教、頓教、漸教、密教、不定教。

[參考譯文]

談玄說妙與了生死不相干,“老實念”才是三字真傳。

只這老實念佛就是長夜的明燈,苦海中的慈航,斬魔的利劍。

要拔除多生累劫的生死根本,寧可拼其一生作個呆漢。

一句阿彌陀佛含攝五宗八教,切莫在念佛外更覓什麼方便法門。
 

上一篇:印光大師:念佛怎樣回向?
下一篇:行 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