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紫雲居士:淺說五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情偈

緣盡緣滅,緣在情在,世間情。
空性光明,菩提智慧,菩薩眷。

空花水月終幻滅,此情相待成追憶,生死輪回無盡期,
五情超脫是我願,光明法性是我終,花開月圓方是常,
菩提本心妙智慧,海枯石爛終可得,此情綿綿轉常在,
常樂我淨別無期,盡在我心樂無比,圓圓團團菩薩眷。

  前言:人從出生落地開始,五情即開始孕育成長擴張,五情處理不好,恩怨情仇衍生,今世因下世果,演變因因果果、果果因因,此因果循環不止永無出期。若將五情轉成慈悲,放下恩怨情仇煩惱,怨氣止息,一則家庭和樂但不黏著。二則在淨土中不會因情又再落紅塵。總之,三界六道中的五情,對八地以上的修行者不得不重視,藉此一角探討之。

  (一)五情是哪些?

  五情包括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朋友情、軍臣情(師徒情),亦分親情、愛情、友情和師徒情。親情涵蓋父子、夫妻、兄弟,夫妻情同時有親情及愛情,親情間同時也會有愛情參和。在家中的往復輪回時,其角色也因此會互換,如此生生世世都是親人。

  (二)佛教如何看五情?

  眾生的識能系統中,第八識中有很多情種,其特色如下:

  1. 情種色是黑咖啡色,且有黏液,具有想接近別人或想彼此在一起的動力。因此若親情的黑咖啡色種出現、具有吸引彼此成一家人的動力,其親情力如鎖鏈盤的堅固,這也是為什麼在三界輪回時,你自然依親情業力又投生於原來的家族。

  2. 男女愛情情種除了黏液外,還有甜味,彼此相愛、無法分離,自古梁山伯、祝英台,七世夫妻都未成,但都愛的死去活來,夫妻間因愛種消失、情緣已了,晚年視同朋友或分居離婚,也比比皆是。相反的,夫妻道友和合時,感情日增、情種增加,十世夫妻仍不嫌少。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如何在佛道上修持,面對此種問題、如何克服,這是我們居士修持時所面對的問題。

  3. 友情情種帶黃土色。人世界的友情分分合合,常聚也常散(如黃土般的種子相聚在一起),最忌士同性的友情產生愛情,那將是萬劫不復永無法回佛門。

  4. 師徒情(君臣情、主僕情),三界中有白色絲線相連,所以投生轉世時,此情相連,工作或生活中就又會相聚在一起。

  (三)五情應如何以正知見看待?

  請參考《五五反復經》內訴出本師佛對五情的開示。

  唯有佛力斷貪嗔癡慢疑YIN,此外還要斷五情,如此可解決根本問題,請參考下文(“五五反復經經要”摘錄自本師佛《五五反復經》)。

  一、五情輪回之因:

  1.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善者有報。惡者有對。憂愁不樂。啼哭懊惱。何益死者。

  2.知身無常。財非己有。

  3.世間俗人。無數劫來。流轉生死。遷神不滅。死而復生。如車輪轉。無有休息。背死向生非憂愁所逮。

  二、父母子女之情:

  兒來托生。我亦不喚。兒今自去。非我能留。譬如行客來過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復如是。去住進止。非我之力。隨其本行。不能得留。愁憂啼哭。何益死者。

  三、兄弟姊妹之情:

  我之兄弟。譬如巧師入山斫木。縛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遇大風。吹筏散失。隨水流去。前後分張。不相顧望。我弟亦爾。因緣和會。同一家生。隨命長短。生死無常。合會有離。

  四、夫婦之情:

  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棲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

  五、主僕君臣之情:

  我之大家。因緣和會。我如犢子。隨逐大牛。人殺大牛。犢子在邊。不能救護大牛之命。

  (四)今生如何面對已產生五情惡緣的怨氣?

  當五情惡緣的恩怨情仇產生時,一定要在機緣對境中芽種才會顯現,此時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雖是有理,但怨氣是沒有理由,仍然彼此傷害累累,要小心處理、圓滿行事,彼此退一步,海闊天空,那是何等不易。筆者經歷此事,椎心痛苦、徹夜難眠三年時間,才降伏那顆已受傷的心,最後仍是在佛力下將情苦液收取後才得平息,慈悲心又再度顯現光明,想到世間的情苦,真是一生或多生難以斷除。

  (五)以人間法的教導可否減少彼此磨擦?

  人間儒家有提五倫十義,此為天行自然法則,良知良能的一種自然運行方式,即父子有情、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包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如此互相尊重可減少怨氣,若一旦有了怨氣,畢竟這仍是第六識的運作,對第八識芽種出現時內心意識與潛意識沖突仍無法克服,此時慈悲也枉然,與其日後要忏悔,還不如早日勿結怨氣。

  (六)經書中可有提出對親屬修心之道,讓修心者能圓滿無礙的尊敬受教?

  《淨土五經》中,本師介紹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此中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待朋友,不就是告誡交待出我們的心行,以孝慈敬重為善業基礎。

  (七)五情嚴重的會影響修行

  就一般初學佛的修行者而言,五情的影響不大,一切依業運行,也不須知道太多。但是若修行在八地以上,不可不重視:

  1. 因第八識識種正在學習轉識成智種子,若有太多的五情種在內會影響到智種子的修持。

  2. 渡生時(渡眾生時)因五情種在內,渡生的法力無法無盡遠。

  3. 因黏著親情,判斷不正確、受親情煩惱引發第六識被蒙蔽,一些知見誤解影響渡生公正。

  4. 淨土中有五情時無法安住空性,及修持圓覺妙義,必再輪回世間修持。

  (八)乘願再來是否五情情緣已無?

  乘願再來的修行者因慈悲眾生,因願而來。沒有五情情緣,可以自行決定投生的家庭,對五情的處理沒有黏著性,只有慈悲。一般的修行者大都依業力、五情的情緣來世間。

  (九)如何解決五情的情緣?

  修行到因緣成熟時,在佛力的教導下,有咒語及法將五情情液除去,割斷三界的攀緣線,諸佛如來都有妙法可用,那時身在世間可自在無礙。例如:

  親情——千光王靜住如來

  愛情——毗盧遮那如來、普賢王如來、寶雲藥師琉璃光如來、本師佛

  師徒情——燃燈如來、本師佛

  友情——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

  (十)實例介紹

  親情

  話說一時,北京都郊有位寶師爺,寶師爺是位舉人,平時為私塾老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對佛學研究深入,清風道骨、不善官場文化,家境小康。

  寶師母美麗大方、端莊嚴謹、治家有方,手藝巧奪天工、文采茂盛,畫畫字體堪稱一絕。

  家中經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聚一室,研究經典、品茶、賞花,好不快活,村中貧苦或乞食者一定不空過,閒暇時,山林古廟處不時有他們的足跡,對建廟供養禮拜積極參與,行為為鄰裡們所贊賞。

  寶家中生二子,名寶青及寶光。從小寶光文靜、不善玩樂,寶青與管家林桑、車夫林丁及廚娘林媽玩在一起,好不熱鬧,一晃也二十六年了。寶青長的美少男,寶光是足智多謀的青少年。寶青娶到劉氏為妻,劉氏個性爽朗熱心,行為開放、海派,對藝文字畫很有天份,甚得寶母喜歡。
  寶光取吳氏為妻,吳氏個性沉靜、小家碧玉、行為拘謹,由於寶光生意在南方,即帶吳氏到上海經商,是個成功企業家。

  美麗快樂日子進行著,僕人們開始放逸嬉笑、談天說地,主僕間如兄弟一般,沒分彼此,寶青開始依賴僕人,做事有頭無尾,僕人也提各種意見,出一些壞點子,唆使寶青。尤其娶妻以後,更是言聽計從。

  寶母眼見如此,認為此風不可長,即開始督促寶青做事要有計畫,行為端莊嚴謹、不可放逸,哪知寶青左耳進右耳出,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寶媳婦更是不聽話、擺臉色、翹嘴巴,嫌寶母啰唆,並在僕人前訴委曲,僕人們合力唆使寶青背叛寶母。寶爺忙於佛學,修空有成,以不著人間事物,自認兒孫自有兒孫福,一切隨緣,有空時說了二句。久而久之,家中氣氛自劉氏過門後,一天天的變化中,行為與寶母也漸行漸遠。某日當寶爺過世了,寶媽傷心郁卒,家中頓失重心,一切事由寶青承擔,寶媽苦難日子開始了。因此寶媽每日念經、阿彌佗佛,潛心修行回淨土,不願再看見寶青這個不成材的兒子、不孝的媳婦及壞心眼的僕人。寶青不懂財務規劃,交及劉氏及僕人們處理,他們開始設計圖謀,經常在寶青身邊念:“你是兒子,本來家產都是你的,用老子的錢是天經地義的,何必在乎那老太婆,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什麼不可以”。

  從此一群人,寶青、劉氏及僕人到處玩樂,上餐館、吃喝玩樂,好不快活。回到家中,剛開始隱瞞著寶媽,尚有良知、不好意思,往後理所當然,寶媽不高興,說了兩句,他們不理不睬,態度惡劣,如此一段時間。寶媽傷心痛苦,躺在床上,想到孩子不孝、僕人惡行,欺人太甚,常常自問早知生此孽子,還不如不要此兒子,經常求佛帶回淨土,人間沒有好人,兒子、僕人都如此一般。

  寶媽身邊有一點積蓄,僕人唆使寶青借各種理由騙走存款,有了此錢,大家又玩了二年。不久時,家道衰敗、田地變賣、向外借債,寶青仍然依靠僕人們,情深義重無法分開。最後變成貧苦大德,又開始想向其弟寶光借錢,寶光發現真相,即不再借錢,兄弟感情由此變壞,由此而後,他們成了借債過日的貧苦大德。

  寶光是個成功企業家,腦中似乎有個算盤,任何東西一過目可知成本、利潤多少,銀行存款不知其數,但奇怪的是公司員工流動性高、無法待長。吳氏保守勤儉持家、任勞任怨,小倆口合作良好。寶光自己也非常節儉,不該用的東西絕對不買,並認為藝術品是浪費錢,員工福利捨不得給,也不願意給。兒子忙碌,也無暇管顧寶母,從來也沒有問過寶母需要什麼?寶母也不願開口。

  寶家有一學佛的弟子叫雲光,對老師及師母謙遜有禮,三不五時的到家中探訪照顧寶母,一同念佛念經請益經論。
  寶母最後由入室弟子雲光送終,寶母一生含著怨氣厭離人間,一心念佛,終於回到邊緣土。

  話說另一時,在台灣北部山區小佛寺中,大師觀之發現因緣造化人,此家人又團聚了。他們個性依舊改變不多,縱使兩千年前的怨氣,仍不時的在行為中發作出來。

  林丁:愛說笑話、討人歡喜,事情總要加油添醋、怕苦,經常以負面的人生觀說詞。

  林桑:喜好攀緣、嬉笑放逸,小事能干熱心,大事迷糊塘塞。

  林媽:表面忠厚老實,以周旋方式達其目的,盡出壞點子。

  劉氏:揮金如土,放逸嬉笑不莊重、熱心。

  寶青:不知管理財務,借錢買喜歡的東西在所不惜。

  寶光:善於理財、知人善用,不喜歡服務別人。

  寶媽同時看到此五人,往昔的恩怨情仇湧出心中,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復。午夜夢回時,怨氣也消不了。心中澎湃激蕩多時,無語問佛,是何因緣又再此生相遇,難道一定要再一次的心頭痛嗎?

  大師歎氣,情緣黏著,生生世世為一家人,修行千萬劫也無出期,生生世世為貧苦大德。親情怨氣也如因果一樣,縱使百千萬劫不消失,大師出了四個題目給寶媽:

  1.觀親情如幻,請佛消親情苦,斷親情鎖鏈。
  2.第八識芽種相續出現,應有智慧處理。
  3.往後在世間,五情要有方法減少惡緣,以世間法學習之。
  4.化五情為慈悲,即使居士家庭,以佛學正知見不黏著,超脫輪回,得大自在為最終目標。
  5.發願不要再有煩惱,願有一個光明的心、善良的心。

  一日日的念佛,寶媽終於克服了難題,往日的笑容又再度展現臉上,經歷了煩惱障、報障、因障三障的降伏過程,只有修行人才知其心歷過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師徒情(君臣情)之一

  話說一時,西藏邊區有一佛寺,上師主持依律依儀正進行著法會中儀規,此上師為達達金剛上師,達達金剛上師是已入大圓滿、證空性的大修行者。佛寺無數多僧侶非常贊歎,為人嚴謹、教學認真、對弟子嚴厲。另有一喇嘛為卡嗎上師,慈眉善目、慈悲有加,修習六波羅蜜,屬相法有成就,也有一小部分人喜歡很輕松的與他討論佛法。
  久而久之,達達金剛上師和卡嗎上師在修持上有爭議,二者漸行漸遠。由於達達金剛上師嚴謹教學,弟子有所不滿,轉向卡嗎上師訴苦,在道場中形成兩派,弟子暗中較勁。二位大師慈悲心強忍著……終於一日,在辯經時為了空相的問題有極大出入,在供養儀規上,也有彼此的堅持,冰凍非一日之寒,卡嗎上師認為我也不比你差,何苦在人之下,達達金剛上師也認為相法修持再好,仍須以空法為基礎,因緣生萬法、勿著相法。卡嗎上師認為不被肯定與尊重,即刻決定帶領一些僧團弟子離開道場,他們在外漂泊多時,無安身立命之處,最後終於找了一處,重建道場,重定宗派,自派為宗師,往後衍生一連串的修行事情,至兩三千年還未解開。

  達達金剛上師自此以後,心中非常不舒服,從此離開佛門,生生世世在天主教中山區行菩薩道工作約一千年左右,卡嗎上師因道場金剛兄弟不合而受地獄果報。

  大師有一日坐在日月湖畔,看見二位上師身影,心中閃電般閃出往日情怨,原來是如此之事。達達上師如今只願做善知識,不願再為人師,也不再收弟子,只幫助同修早證菩提、解煩惱。卡嗎上師如此也是慈悲心腸,仍以六波羅蜜為主修,精進修行,自尊及自視仍是高人一等。更妙的是,個人的弟子仍屬個人的親屬因緣果報,如此巧安排,真是佛渡有緣人,此情是屬五情的師徒情。

  師徒情(君臣情)之二

  話說一時,有一知府大人叫董知府,府中妻妾如雲,管事管家總管(謝公)及家僕家丁,都由謝公打理,大家相處愉快,經常在府中請客、招待吃飯……。

  董知府在官場得意、知人善用,鄉民受惠、體恤民間疾苦,經常與謝公總管入佛寺參禅,請教佛學,並請大師作消災祈福法會或國泰民安大法會。

  時空變化中,大師在雲山別館處,看到董知府與謝公再度到佛寺參拜,並在此身結成夫妻,而且已五世夫妻。
  原來當時董知府與謝總管工作默契良好,相互依賴,由此產生情緣,其子女也為當時的妻妾及管家,其他在府中師爺如今都在一起工作,他們仍常聚在一起打球、吃飯、包水餃聯誼,生活還是延續過去的記憶生活。大師看到此景,因緣相續無盡了,更待何時出三界,只待人間了情緣、期許圓圓團團菩薩眷。

  友情之一

  話說一時,宿捨中有梁妹、家妹、祺妹三人好姐妹,同時做護理工作,宿捨上下鋪六人,他們三人最要好,經常同進同出。梁妹個性如男性,豪邁爽朗、義氣,家妹、祺妹二人細心、貼心,如小女人的照顧梁妹。沒多久,三人搬出外面租房子,發現梁妹經常被祺妹罵,祺妹會對家妹吃醋,尤其梁妹與家妹說話,更是一怒不可收拾。三人最後無法和平相處,苦訴在大師處,三人的情緒無法控制。大師閉目一閃,發現三人往昔關系:梁妹為主人,祺妹及家妹為大小老婆,如今三人又活在過去記憶中,回到往昔情節名色中,往日恩怨情仇不堪回首。大師勸三人分開住,彼此保持距離善了之。梁妹需改變忏悔一些習性,才可轉女成男。

  友情之二

  話說一時,有一歌王李軍,男性,像女生一樣溫柔,與一技術工程師王海,男性,像男生一樣雄壯,二者同居過日子,共住十年,彼此生活有默契,每天自在快樂過日子,但內心不適。二人也旅行到美國舊金山,參訪同志俱樂部,回台以後一日,李軍由佛門雜志中獲悉同性戀是無法入佛門,非常詫異,如晴天霹雳,久久不能自拔。他需要慎重面對此事,經常抽空到各處學法、參拜密宗法王……修持各種咒語……希望能入佛門。

  過了幾年,別人有佛相應、感應,而他沒有,終於一日見到大師,希望能確知可否學佛,大師只一句話,先忏悔、再談學佛。

  經典中轉女成男是需要很多步驟轉換,同性戀的情液也須持咒消除,下一生肉身可恢復男性,三界六道中再續情緣,若屬此種狀況,學佛證菩提比較辛苦。

  總之,五情的惡緣需防止,恩怨情仇須化解,下面敘述簡單的方法:

  1.人非我不非。
  2.勿說人之短,勿道己之長。
  3.人前須留顏面。
  4.寬容並慈悲眾生,弟子也是眾生,勿嚴苛待之。
  5.名、利、權、錢財導致引發惡緣,出家人名、聞、利、養導致惡緣,二者皆需注意。
  6.願得人身,以供佛修行方法增功德福報,做為學佛資糧修持身口意,以防怨氣發生,因為怨氣也是縱使百千萬劫也不消失。
  7.道場破和合是地獄罪,不可不慎!  

上一篇:宣化上人:癡愛發生下地獄
下一篇:見護法師:從情苦中了悟無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