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白爍:東方生財術打動了西方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誰是富人?看看身價吧。身價又怎麼判定?看他今天出去借錢能借多少,不管向銀行借還是向個人借。但是從現在起,西方人不再這麼量富了,金融危機讓他們開始懂得,捏在手裡實實在在的錢和資產才是“硬財富”,信用也就是虛擬的財富。當雷曼兄弟的身價在一周之內從150億英鎊變成零,人們知道虛擬財富的“虛擬”意味著什麼。
中國人“先存後花”的文化傳統,不僅讓中國成為目前在“金融海嘯”中受損最輕的國家之一,也啟蒙西方人對這一“看不見的力量”重新審視。他們曾經竭力向世界推行的“先花後還”思路,的確不如中國的“先存後花”那麼實在、安全、心安理得。一些經濟學家不再抱怨中國的私人儲蓄率太高,而是預言西方人的財富觀將發生變化:虛擬的資產不叫財富,手中可以支配的錢才叫財富,因此人們對錢的認識也便回到最簡單、最基本的貨幣意義上,而不再做錢賺錢的夢。
啟蒙西方人改變財富觀的另一個樣板是日本。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金融泡沫引爆後,最大的變化就在於一部分的日本人心理開始變化。一些富人不再顯富,不再擺闊,不再追求奢侈品以及熱衷名牌服飾,而是捂緊錢包只看不買。對於股市,日本人的態度就像建築低矮的房屋一樣,鋼筋短、地面寬敞、天花板不太高,人們對“成功”和“失敗”的標准不再是錢多錢少,而是“有工作”還是“失業者”。
日本的“生意之道”也在發生變化。過去的日本商人自恃財大氣粗,名片上印的頭銜繁多,連交換名片的方式都充滿自負,叼一根古巴雪茄更是標志性動作。但日本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讓這些“時尚”昙花一現,《泰晤士報》的記者觀察到,現在的日本商人又回歸到傳統上了,回到隱藏感情、辛苦工作為家庭、攥緊錢而不是投在股票上。即便在經濟預測良好的時候,日本企業和大眾都疾呼要帶傘,要為下雨的時候准備點錢。也正因為此前經過這樣的“鋪墊”,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給日本的沖擊才不至於像韓國、冰島等國家劇烈。
金融海嘯後的西方人,也會向中國人和日本人學點看錢、掙錢、花錢的藝術。英國的經濟學家預言,自由資本主義仍會是西方經濟的主流,凱恩斯國家干預主義不會太多使用,福利社會制度不會復辟,但人們的生活方式一定會發生變化。西方人會對實實在在的財富積累超過對金錢數目的追求,企業在文明、合作精神、創造力和可持續發展上會下工夫,而對“國有”和“私有”不會太過計較。最大的變化可能是花錢方式的變化:仍要借一點,但更多地是靠掙,先掙後花和節約用錢比天天看著股票曲線起伏要踏實得多、心安得多。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請問學佛者可以炒股票嗎?
下一篇:慧律法師:往生是現在的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