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五惡”所感的五髒、五根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教所說的“業病”,就是指由宿業而感的疾病,又作“業障病”。
《灌頂經》卷十雲:“種惡得其殃,合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惡業,受報應而得病,痿困於床,苦楚萬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過所招,咎由自取,非藥石所能治愈,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報應病。
《灌頂經》卷十二記載,救脫菩薩告訴阿難說:“其世間人,痿黃之病,困笃著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考楚萬端。此病人者,或其前世,造作惡業,罪過所招,殃咎所引,故使然也。”
智者大師,將病分為三種:
一者,四大增損病; 二者,鬼神所作病; 三者,業報所得病。
在《摩诃止觀》卷八,單列“業病”一條,與四大不順、飲食病、禅病、鬼病、魔病並列。 “業病者,或專是先世業,或今世破戒動先世業。”
文中還細數了五惡所感的五髒、五根病。
五惡是: (一)殺生,(二)偷盜,(三)邪YIN,(四)兩舌、惡口、妄語、绮語,(五)飲酒。
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惡。 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稱為五痛; 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稱為五燒。
五惡業所感的五髒五根病是:
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 飲酒罪業,是心口病; YIN罪業,是腎耳病; 妄語罪業,是脾舌病; 若盜罪業,是肺鼻病; 毀五戒業,則有五藏五根病起。 業謝乃差。
業謝乃差:謝,指滅其作用,落謝之義。差,就是痊愈的意思。
從心生患者,多身體寒熱、口燥等,心主口故。 從肺生患者,多身體脹滿、四支煩疼、悶鼻塞等,肺主鼻故。 從肝生患者,多喜愁憂不樂、悲思嗔恚、頭痛眼痛疼闇等,肝主眼故。 從脾生患者,身體面上游風、通身習習、癢悶疼痛、飲食失味,脾主舌故。 從腎生患者,或咽喉噎塞、腹脹、耳滿,腎主耳故。
|
|
|
|
|
|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為何有些行善的人,一貧如洗,做什麼都不成功?
下一篇:林清玄:更恆久的價值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