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孝親故事二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1.吳老人諸子婦輪養記 清代江蘇省崇明縣,有一位吳姓老人,生了四個兒子,因為家中赤貧如洗,把兒子都賣掉,以求眼前的生活。那四個兒子都在富人家中當奴僕,長大以後,都贖身自立,各人娶了妻子,大家同住在一起。起初,他們奉養父母,是一月輪流一次。可是兒媳們說:“一月一輪,必定經過三個月後,才有侍候父母的機會,這樣對父母太疏遠,應當一天一輪才好。”後來覺得一天一輪,還是要經過三天以後,才能奉養父母,仍是太疏遠,應當一餐一輪更好。從此以後,他們改為每餐輪流,譬如早餐輪到大兒子奉養父母,午餐就輪到二兒子奉養,晚餐輪到老三,明天早餐就輪到最小的兒子老四奉養,這樣周而復始的輪流奉養父母。每逢五日十日,四個兒子共同設置美食在堂上,父母向南坐,四個兒子及孫子們東面坐,四個媳婦及孫媳們西面坐,大家依次向吳老人夫婦敬食敬菜。
在老人食堂的後面,兒子們為老人置一木櫥,櫥中每家都放一串錢在裡面,當老人每次吃飯完畢,就回頭在櫥中取錢一,到街上去買水果糖餅吃,櫥中的錢,從來沒有匮乏的時候,因為四個兒子每天源源的把錢補進去。
老人空閒的時候,常到知己朋友家中去玩,有時候與朋友一同下棋,有時與朋友一同打牌。他的兒子們知道老人家玩的地方,暗暗地送幾百文錢給老人的朋友,請朋友故意把錢輸給老人,老人贏了錢,洋洋得意,回家津津樂道的告訴孫兒們,或買玩具給孫兒娛樂,並不知道贏得的錢,就是自己兒子的,因此整天樂而忘憂,全家洋溢著一團喜氣。
當老人九十九歲的時候,老太太九十七歲,長子七十七歲,次子七十六歲,三子四子也都已須發斑白,五世同堂,曾孫玄孫繞膝,共約二十余人。崇明劉公兆給吳老人題一門聯:“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兒孫繞膝。”這真是人生第一樂事,孝順善報的現實寫照。凡是做兒子的人,都應當像吳老人的兒子一樣,竭力盡孝,及時奉養。大家不見世上失父的人嗎?要孝父親而無從盡孝了;大家不見世上喪母的人嗎?要孝母親也無從盡孝了。像吳老人兒媳們孝順的事跡,真是值得世人效法的。(摘自《漁洋夜譚》)
2.魏母陳悟證居士割臂療親
魏母陳悟證居士,是清代末年湖南郴州詩人陳筠心先生的孫女,也就是邵陽佛學巨子魏默深大德的孫媳。他的兒子魏逖先,法名真安,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曾經講述他母親割臂療親的孝行,極能勸世勵俗,現在寫在下面:
魏母十二歲的時候,她的父親遠出謀生,因此只有她一人在家侍奉母親。有一天深夜,她的母親忽患急病,吐血不止,這時家中沒有一個男子,母女二人,驚惶失措。正在危急的時候,她毅然割下左手臂上的一條肉,煎了湯給母親吃,說也奇怪,她母親喝了湯以後,吐血立止,轉危為安。當時她為了顧慮母親心痛不忍吃,沒有告訴母親是煎臂肉的湯,只說是藥汁,也沒有對別人說,所以這件割臂療親的孝行,不但當時沒有人知道,且當時婦女都是穿的長袖衣服,無人發覺她臂上的刀痕,因此數十年來一直無人知曉,就是她的兒女也不知其事。直到一九二八年,這位童年時曾經割臂療親的魏老太太,已是七十三歲的高齡,這年冬天害病,她的兒子逖先居士,想到母親衰老之年,世間的供養,力不從心,就發心為母親祈求出世的大道,在十二月十八日,左臂燃香,為母發願祈求三業清淨。到同月二十三日的夜間,魏母忽有衰弱無力的現象,呼吸微弱,全家的人睹狀,就環繞在她病榻旁齊聲念佛。那年的除夕,逖先居士又於右臂燃香九炷,為母發普賢十大願。到了第二年,即一九二九年正月十五日的夜間,逖先居士的妹妹悟進居士,也燃香左臂三炷,正月十六日的早晨,又燃右臂六炷,三月初一日,逖先與二位妹妹,再各燃香左臂三炷,共同為母祈求佛力加被。這時魏母陳悟證居士,看到兒子們的孝心,極為感動。因此呼喚兒女們到病榻前說:“我在十二歲的時候,曾割臂醫療你們外祖母的急病,當初我絕對沒有希望將來我的兒女也能報答我,想不到現在我病了,你們竟為我燃這樣多的臂香,祈求佛力加被,這應該是我童年時割臂療親的感應。”
說完以後,就揭開衣袖,露出左臂給兒女們看,大家才發覺魏老太太童年時割肉處的刀痕,長約三寸,寬約七八分,看到的人,都感動而泣。到了三月初六的辰時,魏母在念佛聲中,含笑合掌而西歸。
我們看魏老太太童年時的割臂療親,志在救親,非求名聞,所以經過六十年之久而無人知曉,因為純孝出於至誠,所以能不著相,不求表揚。但到臨終的時候,兒女們都在臂上燃香,使其母獲得佛力加被,得生淨土,這顯然是她童年時割臂療親的感應。
孝經上說:“孝悌之至,通乎神明。”確是真實不虛的。(摘自《真安居士筆記》)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無量無邊,並非專指一人
下一篇:妙源:自知時至 無病往生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