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求子”--<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淺釋收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問:有人問普門品一句‘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是說無子之人若求菩薩就能生子,若是命中注定無子之人,亦可求乎?(余萍)
李炳南老居士答:命中有子,生男生女乃其本分。命中無子能生,方是菩薩神通加被之功。(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聖印法師 著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釋義:如果有女人,想要生男孩子,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許下了心願,就會生出很有福氣道德並且聰明智慧的男孩子來。想要生女孩子的話,同樣向觀世音菩薩禮拜供養許下了心願,就會生下了一個端正貌好的女孩子來。由於種植宿世的善根,所以能得受眾人的敬愛啊!無盡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有如此的力量啊!
  注解:「禮拜」梵語和南,或作那模悉羯羅,是恭敬之意,表現於身相。西域記說:「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據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禮拜是指的五體投地。
  「供養」是進供資養之義。以華、香、燈、塗、果實、飲食、資財等奉獻三尊,是為財供養。依大聖的言教,如教行持,以三藏的真诠,利樂群生,是為法供養。
  「福德智慧」財寶充溢,善法化世,故曰福德。善知世谛,抉擇事理,故曰智慧。有智而無福,則位卑而財貧;有福而無智,則識庸而見淺。智與福彌合則財位高深,名聞遠播。求子眾生,一定是望誕生貴子,菩薩以往昔所得福智余蔭加被,故能令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又菩薩以福智二德莊嚴法身,初發心時,修六度萬行,具足福德,能顯法身,謂之福德莊嚴。修習正智,淨盡無明,能顯法身,謂之智慧莊嚴。涅槃經說:「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種莊嚴者,則知佛性。」
  「端正有相」內政立身,幽娴貞靜,曰端正;外形柔順,和霭莊重,曰有相。
  「宿植德本」宿世所植之功德善根。
  「愛敬」羨慕尊敬之義。楞嚴經說:「十二者融形後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令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講話:我們在念唱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決不可混入絲毫的邪念。有些人吝於布施而志願發財,殺了人希望免罪,作了賊怕警察發覺或是其他如通奸、偽造、誣告、傷害、貪污、渎職、恐嚇等等罪惡,為了防止他人發覺而去到觀音菩薩像前請願,這樣的做法菩薩是不會保佑他賜以利益的。我們企圖和觀音菩薩感通連系,先須使我人之心直接與之感通連系方可。設若我們真心乞願,一片至誠,那麼即使過去犯了罪過,觀世音菩薩也會給與救助的。所謂真心感動天地,三毒的煩惱可以化為三德的光明。在這種光明籠罩之下,即可滿足以下兩種的乞求,這就是二求願的一章。
  最先是說,若有女人的一段,是先以女人為中心,婦人的第一任務即是生育子女,關於這一章是完全講的胎教。子女的教育實在也先該注意在胎中的教育。
  在表面上的解釋觀世音菩薩可以隨意送與福德圓滿端正美貌的男女小孩,而實際上子女的好與壞,完全是由於自己的一心。須知宗教不僅僅是智慧的一方面,在與智慧的同時還要注重慈悲。情意兼備的女人在治理家庭方面非常得體,對於胎教也很完善。還有些沒有子女的婦人,是因為因緣所限,感覺異常寂寞,取來親戚的子弟養育,以盡到作母親的最高義務。但有時與子女的關系好壞,也是為因緣所限,不能盡如自己的理想;於是也要依賴信仰觀音菩薩來治心,以防止邪見的侵入。
  兒童往往是多變的,故日本人有一句俗話:「三個小孩有一百個靈魂」就是這個意思。母親養育兒童,首先要為兒童打定基礎,當兒童尚未出世在胎內之時做母親的就要特別注意。兒童的教育有先天後天之分,真正的根本教育是在母親的本身教育,這也就是先天教育;以後上學校讀書的學校教育是在知識上的補充給與,屬於後天教育。因此可見母親對子女的感化力是非常重大。古時候孟母三遷,目的是要轉移環境,使孟子能專心讀書,而不流於嬉逸,這是孟母要把孟子教育好的苦心,一共遷居了三次才找到了合適居住的環境,母親的心是多麼偉大!其實何止孟母如此,天下的父母莫不如此,誰不希望兒女好,兒女快些長大,能得成功?即使是不成樣的父母都希望生育出像樣的兒女,這正是人的天性和至情。也就是人的偉大地方。凡是人就應當發揮人的本性,做母親的就應當為教育子女而努力。所以兒女在母胎裡懷胎十月的事,一點都不可疏忽。
母親在生育子女之前,乞禱生出一個好的子女,這是人的感情自然底流露。這一種感情日夜不斷的希望與祈求,漸漸醇化了起來而不是一種呆板的存在了,那時便開始與佛菩薩互為相結連系起來,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感應。觀世音菩薩可以直接聽到孕婦心靈醇化的乞求,因此就授與了福德智慧兼備的男孩,這現象若以另一面考察其因,實即自己的心發揮了真誠的母**的最高極致。由此便知在胎內時就下了一番注意教養的准備功夫,當然可以生出良好可愛的兒童,是至為明顯的道理。
  女性的賢和不賢,不但是和教育子弟的成就有關,同時也是在一家之中引起圓滿的或不和的因素。一休和尚曾說:「女人是世上最尊貴的,釋迦孔子都是女人所生。」釋尊也說出了推崇婦人的話語:「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按整段經文解釋,觀音菩薩應眾人的請求,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但在另一面的解釋,仍然不外是依據了信仰觀音菩薩得到身心調和,使夫婦男女得以安心立命,開始和天地大道和合,而得以生男育女,但有時求男反而得女,求女反而得男,這也是天地自然的應報,卻不是人力所能強求的。無論如何菩薩既授我們以子女,總是合於我們希望的結晶,也應當以慈悲心腸去接受。
  本段經文亦可解釋為我人依從觀世音菩薩,先須調養美好的心性使身體壯健,使無子的得子無女的得女,那麼若是生下男孩一定是福德智慧全然皆備,女孩一定是容貌秀麗心地和善,因為這都是宿世所種下了的德行才受到如此的福報,贏得眾人的贊美和敬愛。
  結語是「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力有多種,在此所指的是菩薩的妙智之力,這大慈大悲的妙智之力,即是觀世音菩薩所具有的力量,世上一切之物在此一金剛不壞之力下沒有不被屈服的,這和孟子所說的「仁者無敵」是同一的道理。觀世音菩薩用了這樣的偉大誓願力量來攝持眾生,又如何不使我人尊敬和感動啊!
  至於德本,乃是善根功德的母胎;宿植德本,歸宿於一個「信」字。我們倘能一心建立信仰,那麼一切善根功德都由此發生。因此婦人的第一個責任,就是要注意到胎教的健全。可見生活的根干是包含在這一個「信」字當中。做母親的相信她的責任,注意到胎教的重要,在懷孕的時候,決不可和鄰居吵架,或是隨便發怒,不然的話,兒童在胎裡受了不良的影響,生出來就不會是好的兒童。反過來說,兒童在胎裡不曾受到一點刺激,做母親的也每日在愉快的氣氛下過活,那麼生出來的兒童一定是善良和平的。所以兒童的善惡多半由母親的秉性決定,母親的心情自然會給兒童以相當的感應。
  根據這一意義,當然這中間還要看父母前世的因果,而有今生子女好壞的報應。宿植德本是宿世的善業,顯現於現世成為德本而能使人起愛敬之心。換句話說,「宿植德本」是從生前的過去善因,成為現在的善果。所以做母親的心理正常行為端正,不單是胎內之教而已,根據遺傳學的說法,他日所生的小孩肉體和精神上都有重大的影響。故能生出有福德智慧的男孩,端正有相的女孩了。因為女孩子姿容方面比較男的來得重要,故在男的方面略去端正有相,只說是福德智慧;女的方面略去福德智慧,只說是端正有相,其實福德智慧是指的心,端正有相是指的身,兩者是同等的重要,也是男女都應齊備而後方為理想的。
福是有形的幸事,德是無形的心行。在世間上,有的是有福而少德的人,雖然有很多金的錢,但還是令人討厭,有德而無福的人,雖然是很正直,但還是有很多的不幸。現在希望固然是有福有德,但同時還要有智慧,就是有錢有德還要加上有人望。端正有相,端正是指端莊娴淑,這是說行為上的限制,有優良的表現,有相是說美好可愛的姿容。玉耶經說:「女人容貌端正者不名美人,唯心行端正,受人愛敬者,名為美人」,因此真正的美人,最重要的是求心術的端正,有著良好的心行。

  這裡,舉出幾個求觀音菩薩而得子女的實際事述:
  轉劫論說:「宋朝時有名翟楫的人,時常繪畫大士聖緣,虔誠向大士祈禱乞求子息,有一天,他的妻子夢見了一個穿白衣服的老婆婆,送給她一個男孩,她歡喜地要用手去接,忽然有一匹牛橫隔在當中。醒來以後生下了一個小孩,但不久就夭折了。翟楫便去到廟中向和尚求教,和尚告訴他說:「你應當禁食牛肉」。於是他起誓合家戒食牛肉。並且在鄉裡修建了一座橋。後來她的妻子有了孕,又夢見以前的老婆婆給他送了一個男孩,她接過了手,一醒立即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叫橋。翟楫壽享九十三歲,他孩子登枓及第的時候,他還活著。
  柳崖外編說:「馮京如做了西寧地方觀察使的官位,那時剛好四民作亂,政府便派軍隊去討伐。當時官兵獲得全勝,帶兵的官長正准備殺盡所有隨同作亂的人,馮京如卻請求不要亂殺無辜,願以全家性命財產作保,於是後來僅殺了為首作亂的幾個人。一天晚上馮京如夢見觀音大士莅臨,用錦繡包一男孩說:『把他賜給你吧!』馮京士想接過來時,發現有一匹牛在當中阻隔著。大士說:『你們全家應當戒食牛肉』,自此馮京如一家不吃牛肉,後來果然獲一麟兒名馮雲骕,日後作到了給谏的官職。」
  冥祥記說:「晉時孫道德,是益州地方的人。信奉道教。年已過了五十還沒有兒女,他的住宅接近佛堂精捨,某日有一個沙門對他說:『你要想求得兒女,應常以主心禮誦觀世音經,就可以有顯應的希望。』從此孫道德就停止信奉道教,而專心歸依觀世音菩薩。過了幾天,即有夢兆感應。他的妻子遂有了身孕,後來果然生下一個福德俱備的男孩。」
  又載:「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居士叫卞悅之,是濟陰地方的人。他向朝廷請求到潮溝地方去住。到了五十歲的時候,膝下尚無子息,他的妻子就慫恿他納了一個妾侍,可是還是沒有生育。正是失望的時候,有人指點他應恭敬誦念觀音經可望感應,於是他不但持誦觀音經還印了觀音經送傳流通一千次之多,他的妾侍後來懷了孕,生下一個極為可愛的男孩子。」
  靈應經說:「有一個叫華敦的人,他妻十九年沒有生育,便向觀音大士哭泣哀禱,因為十分虔誠的緣故,就夢見大士手上抱了一男一女給她,對她說;『我憐憫你的虔誠,所以始你一男一女。』第二年她果生下了一個男孩,再隔一年又生下了一個女孩。」
  又載:「遜清福建泉州地方,有一個知府蕭玉堂,是湖南湘鄉人。年齡已超逾四十大關。還是沒有半個子女,他便一心向觀音大士禱告。到了一天睌上,他和他的夫人都作了一個相同的夢,夢見有一位長須的,穿著青袍的官人,頭頂上頂著觀音騎著一只老虎,躍登到他們的床上,一下子夢驚醒了,就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不是別人,就是全國知名道行高超,不久之前在大陸圓寂的虛雲老和尚。」

(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演培法師講述

戊三 能應二求
己一 正明應求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救七難,離三毒,都已講過;現在講應二求,即適應眾生的兩種要求,而予以相當的滿足。所謂二求,就是求男求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是為應二求。世間眾生,沒有不希望生男育女的,因為要傳宗接代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家絕子絕孫,在世俗立場說,那是很悲慘的。但以佛法來說,兒女是個累贅,特別對於修行,由於兒女情長,很不易於上路。再說兒女之來,不外兩類:一是來還債的,如孝順父母,愛護家庭的子女;一是來討債的,如忤逆不孝,消耗財產的子女。所以真正修行,不一定要兒女,但為適應世間眾生的所求,慈悲的佛菩薩,也能滿足眾生的願求。是以在所示現的觀音中,有送子觀音等。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者:就一般世俗家庭說,夫婦都同樣希望有兒女的,為什麼此中單說女人求男求女?當知女人求兒女的心,較之丈夫要來得真切,所以文中特別指出求兒女的是女人。婦人求兒女比丈夫心切,大概有三個原因:一、做公婆的所以娶媳,大都是為抱孫心切。如媳婦婚後久無子女,不免使公婆失望,甚至對媳婦生起憎嫌,所以女人希望早生兒女,以博取公婆的歡心。二、做丈夫的所以娶妻,是為家族香煙不斷,因而終日辛苦忙碌,無非是為家庭兒女。假定妻子久不生育,不特會失去丈夫的憐愛,甚至促成丈夫另娶新人,是以求子之心特別殷切。三、女子結婚以後,如果沒有兒女,不但公婆憎嫌,丈夫生厭,就是親戚朋友之間,亦會對你生起譏笑,所以女人求子之心,確較男人來得真切。
  世間若有這麼一個女人,果真希望要求得一男孩,那有什麼辦法?經中告訴我們,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禮拜,就是至誠懇切的五體投地,如現在一般禮佛的那樣。供養,就是以香花等的各種物品供養。在菩薩方面說,對於吾人本是無所求的,還談什麼供養?但為了求福或求子,不得不表示我們一點心意。不過佛法所說的供養,不一定是財物,如能身體恭敬禮拜,口頭稱念名號,心中觀想聖容,如是三業供養,是最上的供養。能夠這樣,觀音菩薩就會送你一個福慧具足的男兒。生而為人,福德與智慧,是同等重要的。有福無慧,如生在富貴人家的白癡,雖有一切好的享受,但是什麼不懂,如是無慧之福,只可說為癡福。有慧無福,如生在貧窮人家的秀才,雖有滿腹經綸文章,但生活很困厄,如是無福之慧,只可說為狂慧。這都是不理想的。所以要求得男,必須要得福慧雙全的男兒,不要得癡福狂慧的男兒,是為求子得子的真義。現在舉一實例如下:
  中國過去有位在家學佛的居士,名叫譚憲卿,其家很富有,而且有妻妾,但到五十歲時,妻妾均未生子。惟其財產甚多,竟然引起幾個堂侄,為了爭做繼子,想得他的財產,已不斷的在爭論。譚憲卿得到這個消息,感到異常慨歎,覺得我人還在,已在爭奪財產。譚是笃信觀音菩薩的人,想到觀音的大慈大悲,於是發心取五千元,修設大悲忏壇,虔禮大悲忏四十九天。不久,其妾果然懷孕,到時生下一個眉清目秀,聰敏伶俐的白淨男孩。其妻見到禮念觀音果有感應,也發心捐出一千元建白衣閣,供奉觀音大士,專誠禮拜供養,後來亦生一福德智慧男兒。從此,譚家人丁甚旺,證知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能令你出生漂亮男孩的,惟願諸位深信不疑!
  不特求男可以得男,若有女人‘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謂即在這世間,假使有一女人,祈求觀世音菩薩,希望生一女孩,菩薩亦能滿其所願。端正有相四字,在此異常重要,因為一個女子生在世間,其身相的端正莊嚴,比男眾尤為重視,絕對不能有所缺陷。俗說“五官端正”,佛法說“六根具足”,都是指身相端嚴說的。人生於世,不論男女,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相貌丑陋難看的,總希望自己生得端莊有相的。所謂端正有相,是表示做個女子,要品行端正,尤要行為莊重。假定相貌端嚴而行為苟且,這是絕對不理想的。如果一個女子,相貌端莊,行為不苟,不但父母對之生歡喜心,就是別人見了亦生歡喜。從現實世間上,可以明顯看出:一個三兩歲的女孩,如果長得好看,人家就會喜歡逗她玩,假定又丑又髒,就不會有人喜歡她。所以端正有相,是為女子不可缺少的條件。
  端正有相,以佛法說是果,有果必定有因,不會無因而有果的。這女子為什麼會生得端正有相?因她‘宿植德本’的關系。宿,是指過去。謂在過去生中,做人認真,德行高超,品格清邁,而又在社會上做了種種利益人群的功德善根的事,才能感得端正有相的果報。具有這樣的果報,當然就得‘眾人愛敬’。愛敬兩字,在這裡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女子生在世間,能得人人之所敬愛,實在是最理想的,亦必是賢慧莊淑的。老實說,一個女子,如專被人愛而不受人敬,那她必然是很下賤的;反之,若只為人敬而不為人愛,所謂敬而遠之,慢慢就將成為一個孤獨的人,自亦是不理想的。最理想的是:一方面被人所愛,另方面受人尊敬。換句話說,於愛中含有敬的成分在內,即不會隨便被人輕視,或令人存不好的妄念。一個人如為人所敬愛,自然也就得到人的好感,所以在此特用“敬愛”兩字,以示這個女子的才德雙全。
  求男而得福德智慧之男,求女而得端正有相之女,當知這是相對的講法。實在,男人不但要有福德智慧,亦要端正有相。相貌的美滿,不但是女子所希望,亦是男子所要求的。世間沒有一個男子,希望自己生得丑陋,因為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同樣,女子若端正有相,沒有福德智慧,人生亦是不美滿的。如中國諺語說的“紅顏多薄命”,正是指此端正有相而無福德智慧者說。所以女子亦要具有福德智慧。不過分別來說,男子較重福慧,女人較重相好。實際應說求男便得福德智慧,端正有相之男,求女便生端正有相,福德智慧之女。妙慧童女經說:身相端嚴,就是這裡說的端正有相;富貴尊身,就是這裡說的福德智慧。可知就做人言,福智與有相,是同等重要的。
關於求女得女,現在亦舉一事實說明如下:過去我國有位叫華敦的這個人,結婚將近二十年這麼久,其妻始終沒有生男育女,夫婦不免感到有點焦急。但是他們都是信佛的,而且對觀世音菩薩,尤其有高度的信仰,於是就懇切的祈禱於觀音菩薩,並虔誠恭敬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正因他們的懇切至誠,果然得到菩薩的感應。大約經過一個星期,其妻夢見觀音對她說:我看你們這樣虔誠求我,為使你們不至失望,所以現在特給你們一男一女,希望你們安心,別為此事焦慮!其妻作夢不久,果於次年生一男孩,再過一年復生一女。由此可以證明,只要誠心誠意的有求於觀世音菩薩,菩薩無不滿眾生所求,遂眾生心願。我們應該相信這些事實,因這是佛於法華會上親口所說,絕對不會騙人的。
  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在事實上講,固然如此;在道理上講,亦可說得過去。當知此中所說的男是代表智慧,女或代表禅定,或代表慈悲,現略分別如下:
  男之所以代表智慧,從世間看可以發現:男子對於事理的抉擇力,的確是勝過女性的。如有某件事情發生,女子常表現得優柔寡斷,不知怎樣去處理才好,可是男子往往當下予以判斷,應該怎樣立即怎樣,證明女子的智慧較弱。但從行為活動上看,則又明顯的發現,女子性情較為安定娴靜,不論在怎樣的場合,都表現得比男子斯文。所以一般人說,男的好動,女的好靜。尤其古代,常以幽娴貞靜,形容女子的美德,所以特以女子譬喻禅定。因而所謂求男求女,在佛法中,應是求智慧之男與求禅定之女。這從佛經所說,可以明確的了解到這點。
  如欲界的人間天上,由於散亂心的特別重,雖有一般的智慧,但缺乏如法的禅定,因而所有智慧乃是狂慧,若說為男即是狂男。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雖有微細的定心,但因心力太過薄弱的關系,於是只有定而無慧。無慧所有的定,只可說為枯定,若說為女即是癡女。至於色界的四禅天及無色界的前三天,雖說有定有慧,定慧具足,但此定女,不能出生無漏慧男,不能解決各種煩惱,如是有漏定慧,只可說為癡男石女,仍然是不美滿的,不是佛法行者所當求的法門男女。
  至於出世二乘聖者所有的定慧,因為能超脫生死,所以叫無漏定慧。“但此慧男,亦只斷見思煩惱,不能斷根本無明;定女雖生無漏,不能入中道。所以吾人應求中道智慧男,中道福德女,不著空有。即定之慧,叫有福的慧男,即慧之定,叫有慧的福女。慧是智德莊嚴,定是福德莊嚴,到佛地位福慧具足,故稱兩足尊。身金色與相好光明無等倫,是即福足;四辨八音,鑒機施教,是即慧足。吾人因無中道福慧莊嚴,所以流入生死而為眾生。諺雲: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莊嚴極其重要。所以必須求福求慧,而又必須福慧雙修。自性是所莊嚴,福慧是能莊嚴,能所不二,是名妙男妙女具足的妙莊嚴”。可見本品所說的求男求女,不能把它看成普通世俗的男女,而應視為智慧之男,禅定之女。
  還有一種說法:男表智慧,女表慈悲。從普通男女個性看:女子的性情溫和,同情心大,尤以母愛的表現,更超於男子之上,故以女子代表慈悲。所以,求男,就是求智慧;求女,就是學慈悲。唯有如是悲智雙運,始能得到悲智具足。具足了悲智,即與觀音菩薩的悲智相應,當然就得菩薩的威力加被,使我們的慈悲智慧,能一天天的增長起來。悲智也好,定慧也好,這都是佛法行者所應求的。所以修行人同樣要求男求女,不過是求智慧之男以及求慈悲禅定之女而已。
  己二 總結神力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佛說至此,再叫一聲‘無盡意’曰:‘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偉大的威德神通之‘力’,能令求男者得男,求女者得女,絲毫不讓眾生有所失望!

(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今譯淺解
毛惕園居士 譯解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今譯)若有女人,想要求生男孩,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就可以生下一個具備福德智慧的男兒。設想求生女孩,就可以生下一個品行端正,相貌美麗的女兒,這都是由於她前世所培植福德的根本,故得廣受眾人的愛慕與恭敬。
  (淺解)這是約身業機顯感冥應,此能應二求,禮拜供養是機感,便生男女是普應。一、能應求男。一般男女,無不注重嗣續,傳宗接後,儒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處獨指女人,因女人求子之心,比男人更為急切,過去封建時代,女人無子有三苦,一為公婆所嫌,二為丈夫所棄,三為余婦所輕,旁人所笑,想脫三苦,故必求男。心要至誠懇禱,口要至誠稱念,身要至誠禮拜,頭和兩肘兩膝,五體投地,三業投誠,即三業供養。還要常以香花燈果水等,恭敬供奉,一飲一食,必先供養。果能這樣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即感聖應,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若有福無慧則識淺,有慧無福則家貧,既有福德,又有智慧,則富而且貴,廉而能明,不僅傳宗接代,更能光宗耀祖。
  事證:續編第六章十九節五、編者自述:民國三十八年輾轉來台:妻隨子別,四十六年六月十九日,吾妻鄭侶梅,求子於觀音菩薩座前,禮拜供養,一心稱念。至次年十月五日,果生一男,因名佛祐,字志仁,俾知蒙佛垂祐而生,必志於仁,以報佛恩!
  二、能應求女。男承內嗣,女結外親,有男無女,亦非全美。女人以生女為親,是其同類,故欲求女。求女之法,仍為禮拜供養,故不再說。端正、是品行端正,有相、是相貌美麗。宿植德本,是由多生培植這福德的根本,故得相貌美麗,廣受眾人愛慕,品行端正,更受眾人恭敬,若有相無品,則可愛而不可敬,或有品無相,雖可敬而不可愛,菩薩令生宿植德本之女,故得品相俱全,愛敬兼備。能應二求已完。
  事證:新編觀音靈感錄第三篇第十頁:華敦三、結婚十九年,尚未生育。婦過氏,虔奉觀音大士,常拜像前,哭泣哀求,一夕,夢大士抱男女各一,命過氏曰:憐汝虔誠,以此付汝。次年生子,越歲生女,後不復孕。此常哀求男女、即得男女之實證也。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今譯)佛再叫一聲: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這樣能應二求的大威神力啊!
(淺解)此結歎能應二求的神力。觀音菩薩,有求必應,如求福得福,求壽得壽,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所求無量,所應無邊,千處有求千處應,豈僅能應二求耶?此不過略舉所求之最要者為例也。約身業機顯感冥應已完。

(五)普門品講記
果純 著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記:此下兩段文,是明能感與所感。設欲求男一句,如指掌疏雲:「女人無子,有三種苦:一者為夫所棄,二者為余婦所輕,三者為傍人所笑,為脫此苦,故須求也。」如世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禮拜供養下,正明感應。世人無子,則老無依,故子息乃世人所重也。是故人人宜求之,而求時必然誠懇,菩薩有求必應,故雲便生。今言福德智慧之男者,意是菩薩所賜之子,其福德智慧乃超一切庸流之輩。例如有福無德,即同修羅之類,有德無智,即屬愚蠢之流,有智無福,即落貧寒之家,此等均非全美,菩薩所賜乃是完美無缺。楞嚴雲:「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案:傳雲:「清雍正,臨川鄒魯白衣,平素虔誦觀音經,遂生兩子,後信力漸退,自謂所生二子非是菩薩之力,一起此念,二子即夭折,以後力加忏悔,矢願施經,一日,其妻夢見大士抱一嬰孩置於床榻,越日生一子,隔歲又夢大士,仍生一子。」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記:此明求女能應。設欲求女一句,意是男子承內,女子結外,若是有男無女,亦非全美,雖半子理亦應有,故須求之。
  端正有相一句,是說菩薩所賜之女福美雙全,此非凡流有德無相,有相無德,有德有相而無美貌。端正與有相,意義有別,端正是屬體態美麗,有相是屬貴格主富,如世間女子容顏端正,若無貴格之相,此等女子則落勞苦孤寒之命,此所謂「紅顏多薄命」是也。若有貴格之相,而無容顏美姿,此等女子雖然富貴,但人不愛重,此也非美,總之此等女子非今菩薩所賜,菩薩所賜乃是雙全無缺。
  宿植德本一句,意謂此女有如是福德美貌,此乃她宿世因緣所植也。
  眾人愛敬一句,意謂此女有如是貌,故人人愛慕之,兼她有德有相,故人人愛而敬之,此非有美無德,人愛而加犯,又非有德無貌,人敬而厭離。楞嚴雲:「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案:傳雲:「華敦第三妻妾,十九年不生育,常禱觀音大士,一日,夢觀音大士抱一男一女,曰:憐汝虔誠,今付於汝。隔年,果生一男,又隔年生一女,以後再不復娠。」

(六)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錄
寶靜法師 講述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此段文是說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所謂滿二求。此處何以單說女人有二求呢?因為女人求子息的心,較男人關切。女人不生子育女,為翁姑所嫌,丈夫所欺,更為朋友讪笑。且世間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女人望子望女的心至切。倘女人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的男兒。依佛法言,生兒亦是增加煩惱,但依世間法,注重嗣續,傳宗接後,亦不仿於女人求男求女。觀世音慈悲,亦示現而滿其二求的願哩。一心頂禮,五體投地,曰禮拜。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是為十供養。觀世音菩薩,無所需求,何用供養呢?蓋吾人所以供養,為求福故,如無力辦供,即身體的恭敬禮拜,口頭的稱念名號,和意中的觀想聖容,亦即是三業供養。如能恭敬虔誠供養觀世音菩薩,即送給你福慧具足的男兒。如觀世音菩薩示現白衣觀音,送子觀音是也。有福無慧,是癡福,如富人家的愚子是。有慧無福,叫狂慧,如窮人家的才子是。前生念佛明理,今生有智慧;前生能布施,戒殺放生,今生有福祿;二者雙修,則福慧具足。諸位來恭敬寂靜的聽經,是求福;明理知義,是求慧。此之念佛,無妄無雜,一心不亂,是求福。前念後念,相續無間,字字清爽明白,是求慧。又如辦居士林,做早晚功課,是求福。聽經聞法,明理修觀,是求慧。設若有女人懇切一心念觀世音,必生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兒,不生癡福狂慧的男兒,是謂求子得子。從前有譚憲卿,家富有,五十無子,族侄爭繼分產,譚心不樂,於是力求觀世音菩薩慈悲,以五千元設大悲忏壇,修忏四十九天,妾果舉一男,白胞而生,清秀肥碩,聰明伶俐。其妻又以一千元建白衣閣,旋亦生子,從此人丁兩旺。如南通張孝若,亦是他父啬翁先生祈求於狼山觀音巖才生的。又昔有一女人,無子,夫婦祈禱於觀音像前,夜夢觀音以盤盛兒相送,女人正欲接收,忽有一牛,奔馳而來,致未接到。醒來有孕,生兒沒幾日夭亡,蓋因夫婦平日喜食牛肉故。於是夫婦相戒,一心素食,後果生子育成。是知欲求子息,固應常念供養禮拜觀世音菩薩,尤須戒殺放生,布施行善,持齋求福,方得感應如響,應念即成。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的女子,宿植德本,大家敬愛。女人求子則有子,何為又欲求女呢?方今男女平等,女權伸張,男女正無軒轾。試看近來女人從黨從政從學的,不計其數。而且男子在外,生了女子,可與母親,朝夕相伴。所以既有其子,復欲求女的。女子不重妖冶,必須品行端正,相貌莊重,一望而知其有福德智慧。五官不缺,面貌雅正,叫端正。品行不苛,行為莊重,叫有相。若端正無相,人不愛敬;有相不端,人必輕賤;所以一定要端正則愛,有相則敬。宿植德本,即宿世培植賢德的本根。現在虔誠聽經念佛,培植德本,根深蒂固,乃可感生才德雙全眾人愛敬的女子。須知女人被人愛而不敬,叫賤;敬而不愛,叫遠;故必具足,乃能眾人愛敬。但依佛法講,世間萬法幻化,好兒女是還債來的,惡兒女為討債來的,多一兒女,即多一煩惱。修行人以有兒女為牽累,無兒女為自在。此說與世間法,則異其趣。觀世音菩薩,不但滿世界上求男求女的願,且滿學佛人求法門男女的願。男表智慧,女表禅定,欲界眾生,散亂心重,有慧無定,叫做狂男。無色界眾生,一味著定,有定無慧,叫做癡女。色界四禅天,有定有慧,而且平等,但此定女,不能出生無漏慧男,不能斷煩惱,名叫有漏定慧,亦不過癡男石女呀,此非所求的法門男女。二乘人定慧,能超生脫死,名叫無漏定慧,以可生無漏法,斷見思煩惱,了生死故,但此慧男,亦祗斷見思煩惱,不能斷根本無明;定女雖生無漏,不能入中道;所以吾人應求中道智慧男、中道福德女。不著空有,即定之慧,叫有福的慧男;即慧之定,叫有慧的福女;慧是智德莊嚴,定是福德莊嚴,到佛地位福慧具足,故稱兩足尊。身金色與相好光明無等倫,是即福足;四辨八音,鑒機施教,是即慧足;吾人因無中道福慧莊嚴,所以流入生死,而為眾生。諺雲:「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莊嚴極其重要,所以必須求福求慧,而又必須福慧雙修,自性是所莊嚴,福慧是能莊嚴,能所不二,是名妙男妙女具足的妙莊嚴。欲求慧男定女,唯有身禮口稱意念,三業供養觀世音菩薩,便可成功。所以釋迦佛再呼無盡意說,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威德之力,眾生能恭敬禮拜,福不唐捐。唐,虛也,空過也。捐,棄也。眾生禮拜供養,必不虛棄,求男求女,必應所願,縱以種種關系,未能立刻應驗,然其善根已種,一旦因緣成熟,亦決不空過的啊!

(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
淨心法師

己四  能應二求,分二
  庚一  別明應求,分二
  辛一  求男得男
上面將觀音菩薩,「能離三毒」文中的意義解釋好了,現在接著要解釋「能應二求」文中的意義。「能應二求」下,又分二科:一、「別明應求」,二、「總結神力」。「別明應求」下,又分為二科:一、「求男得男」,二、「求女得女」。茲解釋第一科「求男得男」文中的意義。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這段文是說明觀世音菩薩,不但能救濟眾生的三災、四難和三毒的苦惱,而且也能使祈求子息的婦女,滿其所願。
  「若有女人」:「若有」是如果有的意思。「女人」是指已經出閣的婦女。
  「設欲求男」:「設欲」是假設想要的意思。「求男」是希求有個男孩子。世間的婦女,如果沒有生育男孩的,就希求能生得一個男孩子。
  「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禮拜」是以身體來頂禮。「供養」是以香花茶果等物質來供奉,或者在三寶門中執役效勞。世間的婦女,如果希求生個男孩,就得禮拜供養這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便生」是就會生的意思。「福德」的「福」是福報,「德」是善行,修善行所得到的福利,叫做「福德」。「智慧」是「愚癡」的反面。禮拜觀世音菩薩,就會誕生一個既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所以說「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世間的人們,無論男女,都很注重生育子女,以傳宗接代的,因為這是人倫的俗習呀!尤其婦女家,對於求子的心,比較男人還要急切。因為身為婦女而不會生育,就有三種痛苦:一、為丈夫所輕視拋棄;二、為翁姑所嫌;三、為鄰近婦人所譏笑。因為婦女家,求子的心比較急切,所以在這裡單指女人求子嗣來說。而必定要求男者,因為家無男兒,就有:一、年老無人服侍,二、家業無人付囑,三、身後宗嗣斷絕等三種可畏的事。所以沒有生育男孩的婦女,就希望能誕生一個男孩。
  釋尊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如果有婦女家,想要求得一個男兒,只要他肯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菩薩就能滿他所願,而生一個男兒了。可是如果生一個平平凡凡的男兒,並不足為奇,所可貴的是,求觀音菩薩所生的男兒,是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兒呢!有福德就富而且賢,有智慧就是貴而且哲,四美具足,可以說是世間上稀奇少有的男子了。
  生在世間上做人,如果但有福德而沒有智慧,就是癡福。有一種人,生來很有福報,人也良善,可是生得不聰明,這是癡福。有的雖然很聰慧,可是缺乏了道德心,又沒有福報,雖有滿胸的希望和計劃,卻一事不成,這更是人生的缺陷。觀音菩薩能將福慧雙全的男子,賜給沒有兒子的婦女,由此可見,菩薩對眾生的恩惠,是山高海深,無窮無盡的。
據現果隨錄記載:在清朝初的時候,有一位譚憲卿,是一位很富有的長者,因為他們夫妻到了半老的時候,還沒有子女,所以族親們爭著要分他的財產,憲卿為此而困擾不甘。於是,費了五千金,設大悲忏壇,禮拜大悲忏四十九日,以此功德,祈求觀音菩薩賜與子息。果蒙菩薩的感應,當年妾遂生一子。他的妻兒又發心捐捨一千金,修建白衣閣,過了沒有多久的時間,也生一子。這就是觀音菩薩,能應求子的婦女,賜與子息的證明。

  辛二  求女得女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這段文是說明觀音菩薩,能應無女兒眾生的要求,而賜與女兒的意思。
  「設欲求女」:「設欲」是假設想要的意思。「求女」是希求有個女孩子。世間的婦女,如果沒有生育女孩的,就希求能生得一個女孩子。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便生」是就會生的意思。「端正」是端莊正經,揀別不是嬌慢慣養之類,這是約貞靜娴淑的品德說的。「有相」是有好的相貌。如果沒有女兒的婦女家,想要求得女兒,就會生得一個端正有相的女兒。在這句的上面,應該要有「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一句,在這裡所以省略者,是鸠摩羅什法師譯法的巧妙。
  「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宿植」是宿世所植。「德本」是善行的因。憑什麼會轉生為端正有相之女呢?這是因為前生種了善行之因所致呀!「愛敬」是被人看了,既愛而且敬。愛敬就是雖然被人看了,會生起親愛的心理,但不敢隨便干犯她。
  依世俗來說,男承內嗣,女結外親。如果只有男孩而無女兒,也是美中不足之事,所以女兒雖屬半子,也有祈求者。而沒有女兒的人們,只要他們肯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菩薩就會滿其所願,而賜與女兒。而且其所賜與的女兒,不是平庸的女兒,而是一個品德端正,形相尊貴的女兒。這是一個使人既親愛又敬畏的女兒呀!如果但使人愛而不敬的話,就是雖然有端妍之貌,而無福德之相。如果只有使人敬而不愛的話,就是雖然有福德之相,而沒有端妍之貌。能夠使人見了生起亦愛亦敬的心理,必是福德智慧都具足的人,這是宿世培植眾德之因所致啊!

(八)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
宣化上人 講述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釋迦牟尼佛講過以上的經文後,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有前面所說的救七難、解三毒的種種威神力量,他還有很多很多饒益眾生的神通妙用。因為這個,所以眾生心裡應該常常念觀世音菩薩。」在這裡大家都要特別注意呀!「常應心念」:不是口頭上念而心不念。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總之要念茲在茲,永遠記得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假設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想要求一個兒子。怎樣求法才能如願?就依照法華經上所說的一個法門,即是要禮拜,並以香花水果等,供養觀世音菩薩,自然會得到一個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若求女孩子,就會生一個相貌端正,鼻子長得像鼻子,眼睛長得像眼睛,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那麼說難道眼睛還有不像眼睛的道理嗎?若不信,試看有的三角眼,更有的鷹鼻子、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長到一起。你說像這種相貌丑怪,教人見了都駭怕,這就叫不端正。
「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為什麼會生端正、莊嚴好看的相呢?這都是因為在前生,或者買過香花,用種種莊嚴具供養諸佛菩薩。由於往昔供佛積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圓滿,莊嚴好看,人見人愛。

(九)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森下大圓 著
釋星雲 譯
3、二求願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冥益的第三章是二求願。
  「供養」,是進供資養之義。有三種供養:
    一、莊嚴堂捨,恭敬供養。
    二、讀經禮佛,修行供養。
    三、飲食衣服,利益供養。
  本文中有一句叫「福德智慧」:
  「福」是有形之德,即身上衣食住之德。
  「德」是無形之德,即心具圓成之德。
  「智」是慧之體,即向慧選擇判斷之力。
  「慧」是智之用,判別善惡邪正的功用。
  照這段文讀來,若有女人,欲生男孩,許願觀世音,即能生漂亮的男孩;欲生女孩,許願觀世音,亦能生美麗的女孩。本文不外說的這種利益。男,是標示智慧;女,是標示慈悲。如欲求清淨智慧,以誠心,誠意,禮拜供養觀世音,通達觀世音,所通達的諸法寶相之理,把這個尊敬,確信建立起來,即能得到圓滿的真智,平等的大慈悲。如果欲得大慈悲,當常以觀世音的心為心,永不遠離的精進下去,則自然會生起受人尊敬的慈悲心。如果身口意合而為一的禮拜供養,則觀世音也就不會離開自己。
  在一心稱念觀世音的時候,天地萬物成為一位觀世音,自己與觀世音之間,沒有區別,沒有障礙,當此之時,觀世音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在自己也能顯現了。
  寅法禅師把這段文作為一種胎教。那就是求子的女人,把心歸向大智慧,大慈悲的觀世音,驅除種種的迷妄,遠離一切的邪見,由此,如果是生男孩,則是福德智慧圓滿;如果是生女孩,則是端正有相,受人愛敬。這段文,除了神秘的靈驗冥益之外,也可這樣從現實的方面解釋。
  尤其這「宿植德本」,是說宿世的善業,顯現於現世成為德本,而能使人愛敬。所以在佛教中,所謂生前宿世(過去)以及從生至死(現在)死了以後(未來),通於因果關系,所以此「宿植德本」,是從生前的過去善因,成為現在的善果。孩子在母親胎內,在未生以前,那個將要做母親的女人,如果心理及行為端正,則不單是胎內之教,依遺傳的道理來講,所生的孩子的肉體與精神都有影響,所以這段文應該特別注意。
  根據這段文中所說,在男的方面,有福德智慧,在女的方面,是端正有相。這是因為,女的在姿容方面比男的重要,所以略去福德智慧;在男的方面略去端正有相。其實,福德智慧是指的心,端正有相是指的身,這二者都應具求的。
  福,以有形之幸事為主;德,是無形的心行。在世間上,有的是有福而少德的人,雖然有很多金錢,但還令人討厭的;有德而無福的人,雖然是很正直,但還是諸多不幸的。
  現在所希望的是有福有德,並且要有智慧。就是有錢有人望再要加上賢德。端正有相,是指的美好姿容,限制行為謂之端。這裡應注意端正二字,因為在佛教中,是不光取姿容的,好比玉耶經中說:「女人容貌端正者不名美人,唯心行端正,受人愛敬者,名為美人!」因此,所謂美人,不光是美好窈窕莊重的姿容,而更要的是端正、貞靜、幽娴的心行。釋尊講到此處,又告訴無盡意說:「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以這一句,收結前文。因有眾生,恐持名無功,所以再說這若有眾生,恭敬禮拜,則功不唐捐。唐捐是虛費的意思,功不唐捐,即是功不虛花。
七難以下,皆是說明身口意三業的觀世音的冥益,起初七難是從外來的,所以在口稱誦觀世音菩薩;三毒是從內起的,所以在心常常觀想憶念觀世音菩薩;二求願是身求,顯示身行恭敬禮拜。此即把身口意三業一致相應,由此而能受冥護的利益。
 

上一篇:排毒蔬菜能讓你年輕六歲
下一篇:九華山香山茅蓬性妙老師太事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