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學佛的目的在於真實受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賈題韬
 
  印度達摩祖師是中國禅宗公認的“初祖”——開山祖師,傳說梁武帝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出身於印度貴族家庭,是一個優秀的學者和實踐家。他在中國傳的法與其它宗派有什麼不同呢?大家不妨聽聽。不過這裡是依據禅宗燈錄上講的,不是依據《高僧傳》和其它的一些有關達摩的記載來講,因為講禅宗,當然得用燈錄。

  在《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等許多燈錄上都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有次在靈山會上,面對百萬人天聽眾一言不發,只舉起一朵花來開示大家。“百萬人天”全都莫名其妙,唯有迦葉尊者破顏一笑。佛便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诃迦葉”。這個故事叫“靈山拈花”,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拈花一笑”就出自於此。這個“法”是怎麼“傳”的呢?根本沒有傳,就是佛在這裡拈了一下花,迦葉在那邊笑了一笑而已。但這樣是“印心”,以心印心,以我的心,印你的心,輕松自在,什麼也沒有,而無上妙法卻實實在在就這樣傳下去了,而且一代二代三代,一直傳到二十八代的達摩。達摩看到中國有大乘氣象,於是乘船到中國建立禅宗。從達摩、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是這樣傳的法,都沒有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非常微妙。你如果用現在的分別心,用判斷、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方法,試圖去測度、了解、把握,是絕對無益的,進不去的,所以稱為“不立文字”,稱為“教外別傳”。

  有些人認為“靈山拈花”這則公案在印度大小乘經論裡沒有記載,因而對此產生了懷疑,這是自然的。在宋朝時有這樣的記載:王安石是宰相,也是一個佛教徒,自號“半山居士”。有一次他問佛慧泉禅師:靈山拈花公案出自何處?這位著名的禅師也不知道,說:歷代祖師們都這樣說,但沒有人查到過出處。王安石說這個公案的出處我知道,我在皇上的圖書館裡看到過一本《梵天問佛決疑經》,裡面就記載了這個公案。雖然有這麼個記載,可歷史上中國的僧人們從來未見過這部經,也沒有人提到過這部經。前幾年我在北京佛學院講課,在圖書館裡翻閱日本《卐續藏經》時,看到其中居然收集有這部經,裡面的確有“靈山拈花”的記載,與禅宗燈錄中所說的差不多。不過,這部經不知是什麼時候偽造出來的,裡面還講陰陽五行之類的東西。陰陽五行是中國人的專利,印度是沒有這套東西的。說它是後人造的也沒有什麼不好,這個公案的確很美,很巧,充分體現了禅宗的特點和靈氣。

  從古到今,歷來都有一些否定禅宗的議論,如“靈山拈花”是杜撰的,西天二十八祖是杜撰的,《壇經》的作者不是六祖大師等等。如果從歷史學、考據學的方法上探討,這些議論也未必沒有道理。以這種方法窮追下去,釋迦佛、老子、莊子、耶稣等許多歷史人物是否真有其人都可以打上問號。但是佛教不是歷史學,不是考據學,而是幫助我們解脫於生死苦海的學問與實踐。深化的目的在於人生的真實受用,而不在於其它世間學問。

  我有個譬喻,我賈題韬大家不會懷疑是否真有其人吧?如果要考證我這個人,就必須考證我祖父、曾祖父、太祖父,乃至始祖一元公是誰,才能證明我賈題韬是否是合理的存在,這未免太荒謬了吧!對不起,我也說不清我太祖父以上的情況了,連名字都記不得了,是否我就沒有這些先人了呢?當然不對。有我的存在,在我之前就必然有我的歷代先人。試問,能把一個家譜背上幾十代有何意義?考據固然是一門學問,但我們研究佛教的重點,應是它的思想體系和我們身心性命的實踐。佛教的存在,禅宗的存在是個事實,我們應當根據現在佛教的情況去聯系歷史上的發展,從而弄清楚其思想體系和實踐方法就行了。釋迦佛活了80歲還是釋迦佛,活了79歲還是釋迦佛,說他只活了60歲還是釋迦佛,但這些考證對整個佛教有何相關?對自己的修行有何相關?

  任何宗教都有它的追求,信奉的是絕對的對象。以天主教來說,它信奉上帝,上帝是神,是絕對的,最後的歸宿根本不必考慮。上帝產生於哪個時代,那是無法考證的。但對天主教徒來說,相信上帝就行了,天主教就成立了。現在有些研究佛教的人向外國人學那些繁瑣的歷史方法,很時髦,點大的事就要寫出磚頭厚的書,結果什麼問題也沒有弄清楚。所以,我們研究禅宗,知道西天有二十八祖的傳說就行了,只要有人把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這就足夠了。我們就可以依法修行,依教修行,以求解脫。人生無常,生死事大,百年光陰彈指即逝。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這個上面得到真實的用處,這是人生最要緊的事情。

(摘自《壇經講座》)
 

上一篇:憶起前世地獄苦
下一篇:星雲法師:改變命運的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