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聖嚴法師:從“心”溝通的世界大趨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近數年來,我個人及我們的團體,出席過多次世界性的會議,例如“世界經濟論壇(WEF)”、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宗教領袖(WCRL)、世界婦女領袖(GPIW)、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世界青年領袖(WYPS)等會議,焦點都是在討論如何從族群的沖突轉成為和諧,以謀求世界的永久和平?如何協助落後地區的國家從貧窮之中轉成為共享世界資源的合作伙伴,以謀求世界資源的永續發展?如何面對多元文化的互相仇視,轉成為各種文化之間的互相學習兼容並包,以俾培育出世界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及道德觀來?這對佛教而言,特別是對於大乘佛教而言,在理論上並不困難。但在西方宗教的三大一神教而言,他們都希望彼此和平相處,也相信最高的神,便是愛和正義;各族群之間,應該都是兄弟姊妹的關系,是可以和平相處的。可是談到“愛”,不會有異議,一涉及“正義”一詞,就會各有各的立場了!不過,把堅持不同立場的人士,常常有機會聚在一起討論共同的切身問題,至少可以增進彼此間的友誼。所以20世紀後期,羅馬天主教會定期召開宗教對談會,我也曾經應邀參加過一次,在會議中允許各宗教各抒己見,而羅馬教廷的立場是不會因此改變的,以致許多其他教派,也不會出席這種會議的。不過,應邀出席西方的跨宗教對談會議中,仍以西方三大一神教人士為主流,東方宗教的人士為數甚少,漢傳佛教的人士那就更少了,未能有足夠的機會將佛教的智慧,奉獻給今日全世界的人類,實在是一樁大遺憾事。

我每次出席類似的會議,不會強調漢傳佛教的立場,甚至也避免碰觸彼此核心價值判斷的問題,我只就當前的人心向往和大家關注的共同點來切入。所以自從我提倡以“心靈環保”,建設“人間淨土”的運動以來,不論在什麼場合,也不論遇到什麼樣立場的人士,都能談得很愉快。例如猶太教、天主教、東正教、乃至伊斯蘭教的人士,都把我引為他們的知己。其實,我並沒有多大的學問,只是由於佛法便是心法,以無我的心法來因應一切的問題,便會無往而不通了。

記得於2005年4月23日,我出席了中國國家宗教局及中國佛教協會在海南島三亞市召開的“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議”,會中決議召開“世界佛教論壇”,我覺得非常歡喜,佛教徒在全世界的宗教人口之中只是極少數,主要集中在東亞及南亞地區,因此一進入世界環境之中,佛教徒的能見度不高,有機會代表佛教向全世界發言的幾率也很低。就是在佛教內部,雖有各系之間互動的事實,像“世界佛教論壇”這樣的一個全面性和永設性體制,應該有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首先讓各系的佛教之間,找到共同價值觀點及共同任務,然後再與世界各宗教的共同價值觀點和共同任務相接合,共同來為明日的地球世界,創造共存共榮、和平幸福的大未來。

現在再就本次大會的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略抒淺見如下:

大家都知道,如果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佛教,佛教既非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唯神論,乃是因緣論。這次會議的主題:“從心開始”,看起來好像是把佛教歸為唯心論,甚至於我們法鼓山提倡的“心靈環保”,也似乎是唯心論的主張了。其實不然。佛教的基本立場,便是原始佛教所說的四聖谛、十二因緣,尤其是《阿含經》“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緣起論,乃是以心為主體。而四聖谛所謂的“苦集滅道”,其中,“苦”是煩惱心的現象,“集”是煩惱心所造成的種種後果,“滅”是滅的煩惱心,從煩惱心得到解脫。“道”則是用種種的方法使得煩惱心變成解脫心。因此,四聖谛也是圍繞著“心”的主體而講。

十二因緣,是從無明開始。因為無明,所以才有三世十二因緣的生命過程。無明是煩惱心的主體,若從世間現象的分析來說,稱為五蘊。五蘊之中的色蘊,屬於物質;其他的受想行識四蘊,則屬於心的部分。從生命的觀點來講,離開了心的部分,則物質是不存在的。因此十二因緣的內容,也是重視“心”為主體。

從原始佛教進入大乘佛教以後,初期的中觀派,便是根據四谛十二因緣的緣起法而立論。雖然中觀講空,意思是空去所有的執著心,不論人空與法空,乃至畢竟空,都是指的執著心。因此從五蘊世間展開的眾生世間、國土世間,仍舊無法脫離五蘊。由此可見,中觀學派也與“心”的這個主體相關。所以《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講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大乘的唯識學,把心區分為“心王”和“心所”二者,而講唯識所現、唯識所變;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其實能熏、所熏,都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與見分,雖然名為唯識,卻依舊不離虛妄心。成佛即是轉虛妄心識為真如心。

另一個如來藏系統的大乘佛教,則特別重視心為法界的源頭,心也是法界的全體大用。如《華嚴經》雲:“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蘊,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法華經》則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那是誰在稱念佛名?誰能成佛道?都是眾生心。此外,《華嚴經》也講:“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則是指煩惱的凡夫心和清淨而福智圓滿的諸佛心,其本體是相同的。《大乘起信論》便說:“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又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都是說,心可以通凡聖,可以通世間出世間,可以通有為無為,而無所不通。

如果從佛法所說心的角度來看待世間的一切,討論人間的每一個族群、文化與觀念的時候,也就不會堅持有一個絕對不變的立場,因為每一個立場所持的見解,對當事人而言並沒有錯,但是從他人的立場來看,尤其是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衡量,則可能有再討論與修正的空間,所以不應該動辄否定對方的立場,也不必堅持自己的立場。

我在出席各種國際會議的時候,經常是用一個無我的角度,沒有主觀的預設立場來與人互動討論,我會先肯定對方,同樣的也會受到對方的尊重。這便是《大乘莊嚴經論》所說:“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一個真正學佛修行的人,不論是學的大乘小乘,或者中觀、唯識、如來藏,只要能夠善於體會心外無我,物外無心,也就能夠明了一切的問題全都是心中事。如果還有什麼特定的人事物想要克服、對立,那就很糟糕了,因為你所對付的並不是心外之人心外之物,而是自己內心的煩惱。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有這層認識,馬上把觀念調整過來,則外在的一切,沒有一樣是不能包容,也沒有一樣是不能消融的。

以上我所表達的淺見,若能獲得諸位方家的認同,那便意味著世界佛教論壇乃是提供一個講壇,讓全世界的佛教徒,包括漢傳、南傳和藏傳佛教的系統在此抒發己見,盡管南傳、漢傳與藏傳佛教之中,尚有不同的派系,也各有不同的思想特色、實踐的特色和生活形態,這是由於不同的地域與文化背景,因而產生了不同派系的佛法;也有的因為依據經論的不同,所以表達的方式也各有差別,而各自所重視的教理行果,也各有诠釋的出入。

這也沒有關系,相信大家所樂見的,便是各家都能在論壇上暢所欲言,同時開放心胸,接納自己所知領域以外的種種高見。中國有句俗諺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藉由論壇的機會,我們大家彼此互相地觀摩,諸家可能都有收獲,那就成了文化、思想的腦力激蕩,而激發出新鮮、活潑而有力的智慧火花。然後,再從世界佛教論壇得到的收獲、學習和成長,與世界其他的文化、宗教相接軌,而朝共同的價值與相同的任務一起努力。因此,我們雖然認為自己的派別很好,也當尊重其他系統的優點,不過每個派別還是應該要有自己的立場。最可貴的是,能夠學習他人所長,用以增進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優點,進而奉獻給全世界的人類,這才是世界佛教論壇的精神。否則觀念、想法向某一個單方面傾倒,恐怕世界人類的文化也就無法進步了。

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大陸發起,也在中國大陸首先召開,我認為其中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中國境內便具備了漢傳、藏傳和南傳三大系統的佛教傳承,雖然這三個系統的文字不同,民族也不同。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中國大陸歷經“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蕩,使得佛教出現了二、三十年的斷層,現在正是急起直追的時刻,也漸漸會集了世界佛教的精英在此開會,使得大陸佛教產生一個復興的大運動,起而帶動了世界佛教的大趨勢。  

上一篇:星雲法師:願心的升華
下一篇:以邪召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