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五一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五一卷)
請掀開經本《科注》卷下第九十六面,看經文第一行:
【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這一段是說末法時期人天大眾造作罪業,應當墮在惡道當中,菩薩救護眾生最好的時節因緣,是在他還沒有墮落之前,也就是說在臨終他還沒斷氣的時候,頭腦清醒,這個時候救護最方便。往生經裡面我們看到,造作極重的罪業,臨終忏悔都能夠往生,有些人聽到這個說法心裡很不平,好像這個人一生都沒有做什麼錯事,一生念佛臨終還不能往生,造作罪業的人一身的罪業,臨終念幾句佛就能往生,似乎太不公平。這是凡夫的見解,實際上他不明瞭這個道理,道理是什麼?境界是剎那剎那隨心在轉變,我們凡夫實在是粗心大意觀察不到,有很深定功的人他看得很清楚,眼前境界包括我們自己的身相,都是剎那在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會很大,變化很大是隨著心在轉,心裡面起大的變化,身相跟生活環境也起很大的變化。
我們覺察不出來是我們起心動念變化太小,沒有起什麼太大的變化,所以境界上的變化也就幅度就小,我們很難觀察得到。臨命終時他自己知道一生造的罪業深重,這時候回心轉意,一心念佛,變化就非常之大,轉境界也大幅度轉變,道理在此地。造作罪業的人能轉,我們為什麼不能轉?同樣能轉,是他肯轉,我們不肯轉,這就沒法子;這裡頭決定沒有說是公平或者不公平,沒有這個意思,這都是凡情妄想、分別、執著,不是事實真相。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轉凡成聖是一念之間,轉地獄為極樂世界也在一念之間,問題就是你這一念,是不是真的徹底回頭?關鍵在這裡。所以善導大師講的話沒錯,“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你心真實,轉變就乾淨俐落,轉變就快速,你一直不是用真心,這就難了,佛菩薩也幫不上忙。
此地講‘臨墮趣中’,“趣”是惡趣,‘或至門首’,惡道到門口還沒進去,進去就麻煩,就不好轉,沒進去這時候最好的機會。‘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或者是‘一句一偈大乘經典’,這時候念記住前面講,“至心稱念”才有效,境界就轉得過來。如果不是至心稱念就不容易,臨命終的人心比平常人確實來得懇切,這是在緊迫的關頭,他那個心轉了,那個心真誠,所以轉變就容易,轉變也快速。這一句是這個眾生的善根福德,他能念這是他有善根、有福德,我們講像前面所說至心稱念,或者是一心稱念,一心是善根,稱念是福德。
下面一句這是佛囑咐菩薩,‘汝以神力,方便救拔’,這是因緣,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他能夠離禍得福。‘於是人所,現無邊身’,這是菩薩現身,現身來給他說法勸導他,他見到菩薩勸導一念回頭,地獄境界相就沒有了,離開地獄他就能生善道;如果能念佛,決定往生淨土。(你們看看經文上,這是“遺令生天”,這個字應該是“遣”,你們經本上是“遺”,“遣”才講得通,“遺”講不通,這個字把它改過來)‘遣令生天’。這些事情在《淨土聖賢錄》裡面記載,唐朝張善和就是一個好例子。張善和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這是很幸運遇到一個出家人,他正在叫救命的時候,出家人走進去看他,知道這個情形點了一把香拿給他,叫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念不到幾聲,他說牛頭人不見,他是殺牛,屠戶,看到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是地獄相現前;念了幾聲牛頭人就不見了,接著就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可見得那個一念心真誠,救命!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疑惑的心就可以斷除。再看下面這段經文,偈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前面世尊再三的付托,在這個地方又以偈頌來重復,我們看到佛對於六道苦難眾生,他的關懷愛護無微不至。我們不讀《地藏經》,不知道佛對我們是如何的慈悲愛護,讀了之後才知道,佛對我們的關懷超過父母,真的是念念都不忘,入般涅槃之前還把這樁事情付托給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如何度脫都在這部經上,理論方法果報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
這是地藏菩薩也是非常虔誠,接受世尊的付囑,末法時期一直到彌勒出世之前,度化眾生的使命他承擔。
【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
這段話最重要就是‘一念恭敬’,我們著重“一念”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做到。一般人念頭雜、念頭亂,感應的力量就很微弱,如果是一念,一念是專心、專一,就是《楞嚴經》上所講的“淨念相繼”,一念是淨念,沒有疑惑、沒有夾雜,所謂“一念恭敬”就是至心恭敬,真心的恭敬。在‘佛法中’,“佛法”此地是廣義,不是狹義,有很多人沒有學佛,甚至於信仰其他宗教,“佛法中”的解釋是於覺法當中,他明白、他覺悟,明白什麼?明白善惡果報就在眼前,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在“佛法中”,所以不一定他是個學佛的人。只要他覺悟,佛法是覺法,只要他覺悟,以一念真誠求救,忏悔求救地藏菩薩也一定幫助他。‘百千方便’,就是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分幫助他,菩薩就示現什麼身分。菩薩示現在宗教裡面,我們在大經裡頭看到很多,《華嚴經》裡面示現婆羅門身、示現外道身,這都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宗教領袖,宗教裡面的傳教士;應以這種身分出現,佛菩薩就示現這種身,勸導他斷惡修善,勸導他回頭是岸。
我們在這個經上諸位看到,前面所講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為什麼不說“遣令往生,不退作佛”?為什麼不說這個話?這就說明這個忏悔的人、求救的人未必信佛,如果他信佛,菩薩一定勸他往生極樂世界。他是信基督教、信天主教怎麼辦?勸他生天;你才看到這個經的意思多廣,普度一切眾生。六道造作罪業眾生,實在講六道眾生遇到佛法學佛的人少,沒有遇到佛法造作罪業墮三途的多,那難道過去沒有聞過佛法那就不救他,哪有這種道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看《地藏經》上常常講幫助他生天,不學佛的人都相信有個天堂,幾乎所有的宗教終極的目標都是想升天,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心量要拓開,不可以說是他不信佛教,我們就跟他對立,那就錯了,完全錯了;佛度眾生是普度一切眾生,我們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是圓滿的;決定不能說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例外,我不度他,哪有這個道理,你的本願就不相應,所以心量一定要拓開。眾生對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對於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是以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全心全力的幫助他。
幫助他要注意,他不了解佛法,不認識佛法,甚至於對佛法有誤會,絕不勸他學佛,要懂這個道理。他信仰基督教,一定勸他回到上帝身邊,我們的說法有沒有錯?沒有錯。他們的上帝,我們從他經典修學的理論跟方法,大概是忉利天,他真的到了忉利天,忉利天主常常禮請佛菩薩在天宮說法,所以他學佛因緣這一生沒成熟,生到天上則成熟了。諸佛菩薩度眾生不急在一時,這一生的緣不成熟來生,來生不成熟後生,生生世世一定幫助他離開苦難,布施恩德,於佛有緣,所以要懂這個道理。你用這種態度,善巧方便接引眾生、教化眾生,一切眾生都歡喜。尤其現代大家所提出的多元文化,我們要懂這個意思,對於任何族群、任何宗教、任何學派,我們真誠的恭敬,效法普賢菩薩,禮敬贊歎供養,這是跟他結緣;到自己將來成佛,這些有緣的眾生必定得度;沒有成道之前先結法緣,緣要結得廣,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他有一念恭敬心,就能夠接受別人的善言勸導,如果一念恭敬心都沒有,你以善言勸導他不能接受,道理在此地。只要他有一念恭敬,他明白覺悟,就可以勸他斷惡修善。下面經文說:
【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前面是有了覺悟的心,真心回頭,菩薩都幫助。‘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這段是講學佛的人,前面所說的未必是學佛的人,這個地方是學佛的人。學佛人可貴之處是在念念修行,念念當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沒有證道之前;證道佛法的標准是明心見性,大經裡面常講“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或者是說“證一分法身”,在《華嚴》圓教初住菩薩以上,這叫證果。在這以前都有過失,見性之後可以說沒有過失,為什麼?用真心,在這以前都是用妄心,相宗所講我們用什麼心?八識五十一心所,我們用這個心,用這種心哪有沒有過失的道理?用這種心是哪些眾生?十法界,十法界以內都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諸位在《百法明門論》裡面念到異生性,十法界是異生性,一真法界是同生性;同是跟佛相同,佛用真心,初住菩薩用真心,跟佛是相同,叫同生性。十法界裡面用八識五十一心所跟佛不同,所以叫異生性,哪有沒有過失的道理?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每天要反省、要檢點,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過失,你能夠找出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在佛法裡面講這叫覺悟、開悟,開悟是這個講法。覺悟到自己的過失,把過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念念修行,天天改過,天天自修。一個人如果真正能發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一天不要多,一天改一個錯誤,天天改,不斷的改,三年你就超凡入聖,你就不是凡夫,那個時候你是真菩薩,不是假菩薩。菩薩跟凡夫不同,凡夫迷,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當然他就不能改過;菩薩跟凡夫不一樣,菩薩知道自己有過失,天天改過,永無止盡的在改過。到什麼時候自己沒有過失?圓滿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有過失。所以我們曉得同樣是等覺菩薩,他們也不平等,每個人犯的過失不一樣,當然在等覺菩薩非常非常的輕微,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出來,佛能看出來,他們自己能夠覺察到,比他低的這些菩薩決定見不到,所以到佛這才平等,佛佛道同;煩惱習氣斷盡,這個時候完全相同。說這些話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提醒我們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有過失,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改過,我們在菩提道上才能夠勇猛精進,而不退轉。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
‘虛空藏菩薩’,也是學佛同修都能夠熟知,青蓮法師在注解裡面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說明,我們看注解第一行,從第三句看起,“此經,始文殊發問,謂非大智,莫識地藏端倪”,這個經開經第一句誰說的?這個用意都很深。“終空藏收科”,這個經到最後什麼人來做總結,收科我們現在講總結。“以非太虛安泯大士化跡。乃攝有歸空,全假即空意也”,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此地講太虛、此地講空,都是說真如本性,換句話到最後統統消歸自性,這意思多深。下面說“而空藏問福利者,乃從空談有,全空即假意也。空假不二,當體即中,圓融妙行,同歸秘藏,故終乎虛空藏也”,這是把虛空藏菩薩做全經結束,這個意思給我們說出來;也就是平常講一切消歸自性,這才是真正的圓滿。下面注解諸位自己可以看,介紹虛空藏菩薩的來由。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贊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
菩薩自己敘述,世尊在忉利天宮開這個法會,他知道立刻就趕來參加這個法會,在法會當中不斷的聽世尊,贊歎地藏菩薩威德神力,度化眾生種種功德都是不可思議。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
地藏菩薩功德既然是這樣的殊勝,不但釋迦牟尼佛贊歎,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即使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共同贊歎,贊歎一劫也贊歎不盡,因為菩薩的功德稱性,性德沒有邊際,所以贊歎不盡。虛空藏菩薩在此地還是代我們請法,這些事情他哪裡不知道,他也是等覺菩薩。特別是為‘未來世中’,“未來世”包括我們在內,都是代我們啟請,這能看到菩薩對我們的關懷,對我們的愛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前面講一念善心。不但是人,除了人之外六道眾生,‘一切天’,天是諸天,‘龍’這是代表護法的這些天神們,“龍”也代表畜生道,雖然沒有講三惡道,以龍來代表;天龍就是其他五道都包括在其中,六道一切眾生。‘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地藏菩薩的德號,或者是瞻禮形像,得幾種福跟利益。
注解裡面跟我們說,我們也把它念一念,“准地持”,地持菩薩所講。“福即布施、持戒、忍辱、依禅、依精進、修行施戒四無量等,是名福分”,這是講修福。六道凡夫沒有見性,自性裡面雖然具足無量的功德,它不起作用,不能現前,六道凡夫的福報都要靠自己修得。修哪些是福?這個地方給我們舉出來,這是菩薩的六度。六度除了般若度之外,其余的五度統統是修福,般若是修慧,成佛我們贊佛“二尊足”,二就是福、慧,足是圓滿,這兩種圓滿;福、慧當中佛是最圓滿,所以佛是最尊最貴。學佛怎麼能不修福?沒有福報自己修行有障礙,衣食都不足,修道就很困難,沒有福報你就沒有辦法度眾生。佛教我們度眾生,跟眾生結緣,跟一切眾生接觸的時候,以哪一樁事情為先?布施。你不送他一點禮物,跟他結個善緣,你就很難度他,所以布施非常重要。尤其是財布施,跟一切眾生接觸第一樁事情財布施,他能生歡喜心,然後接著再是法布施、無畏布施。他對你有了好的印象,知道你對他是善心、是誠意,他就肯接受你的教誨,接受你的勸告。福非常重要。
下面又說“蓋善名福利”,利是利益,善就是真實的利益,“感報恬愉”,這個意思就是你感得的果報,能夠稱心如意。現在這個人他既然讀經聞名,瞻仰地藏菩薩形像,他一定有所得,但是不曉得得多少種福利,多麼大的福利,這是菩薩為我們向世尊請教。注解底下兩句是從理上講我們要懂,“須知福利由心,心能造福”,這兩句話很重要,一定要相信。這一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發心要建彌陀村,要辦佛學院,而且完全不收費,誰敢做?彌陀村他現在畫的圖,將來裡面可以住一千多人,一千多人天天要吃飯,不收費錢從哪裡來?誰都不敢發這個心,他敢。他憑什麼?他懂這個道理,“福由心,心能造福”,他憑這個。這是一般人雖然讀佛經讀這幾句話,還是不能相信,李木源居士相信,所以“信佛”這兩個字好不容易,他真相信;信就有感應,感應不可思議。
有一次他跟我說,新加坡許多老人院,那個老人院是救濟院,救濟老人孤苦無依無靠,老人院收留養他們,老人院都有人發心來照顧老人,我們這些念佛的人反而沒有福報,還不如老人院,這講不過去!他這個話說得好。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決定有人供養,人不供養天神會來供養,為什麼?人不曉得這大福報、大福田,天人知道。我們在古書裡面讀過,唐朝終南山的道宣律師持戒很嚴,老法師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誰來供養他?天人來供養他,每一天給他送一缽飯來,那是個持戒清淨的人。今天念佛堂這麼多人,雖然不能說是每個人都往生,只要有那麼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往生去作佛,大家都沾光;佛菩薩、天龍善神來供養,總不能說供養這兩個人,其他的不照顧,沒這個道理,大家都沾光。決定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照顧,李木源居士相信,所以他有膽子他敢做。將來佛學院,佛學院恐怕也不收學費,不但不收學費,衣食住行還要供養,也是這個道理。培養這些年輕法師,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當然這些人一樣也會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只要你發真誠心去做,決定能做得成就,道理在此地。下面這兩句話那是理,太深的理,“心尚不可得”,《金剛經》上講三心都不可得,“福利在哪裡呢?”這是講理。說明雖然得福利,不執著福利,這個福利就是真實的。下面啟請的話:
【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
不求佛細說,大概跟我們講講就好了。他也非常體念釋迦牟尼佛,不能讓釋迦牟尼佛太勞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這時候年歲很大,忉利天宮下來之後,我們就知道講《大涅槃經》一日一夜,佛就入滅。請看經文,一百零一面最後一行:
【佛告虛空藏菩薩,谛聽谛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
菩薩啟請,佛一定會跟他說,在說法之前佛一定囑咐他要谛聽,‘谛聽’用現在的話來說“仔細的聽”,它的深意也不可思議。注解第一行一開端就說,“夫善說法者,無說無示,善聽法者,無得無聞”,那是真正的谛聽,這不是我們的境界,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們的境界仔細聽就可以。下面佛就開示: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贊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
這一段是略說修法,也就是怎樣修福。這一段文不長只有兩行,裡面有幾個關鍵的字,我們必須要留意到,第一個是“善”,‘善男子、善女人’,“善”最低的標准好善好德,這是必須具備的條件,這樣的人見到地藏菩薩形像,供養菩薩形像決定不是迷信,為什麼供養形像?見到形像就提醒我們菩薩的教誨,是這個意思。如果不聞名、不見像,菩薩的教誨很容易忘掉,所以名跟像最重要的意思,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效法地藏菩薩,學習地藏菩薩,你的福報就大了。下面‘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這個意思前面都詳細說過,表自己的敬意,總表自己發心發願依教奉行。所以供養不在這些形式,形式是表法,供養必須要曉得依教修行供養,這是世尊對我們的期望。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物質的供養總比不上法供養,無量無邊的布施供養不及法供養,法供養裡面給我們說了七條,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供養”,我們依照經典教誨去做,這就是真正的供養。
所以事上供養是表法,“香”表信、表戒定,“華”表因,“飲食”表續佛慧命,“衣服”表忍辱,“珍寶”表福利,它用來表法,這裡頭決定不是迷信。‘贊歎’,這是把這個法門經典為人演說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這是贊歎;言教,用言語來宣傳,這是贊歎;‘禮瞻’是身教,做出來給別人看。這個樣子你才真正叫修福,下面才得‘二十八種利益’,因果決定是相應。可是有很多人讀了這個經,去請一尊地藏菩薩形像供在家裡,天天燒香供花,早晚供飲食,得不到果報,後面二十八種利益一種都沒得到;然後再罵佛這個經不靈,這個經不可靠。他為什麼不能感得果報?意思完全錯會了,只著重這些形式,意裡面依舊是貪瞋癡慢,這怎麼能感得果報?這段文字,字字句句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因才感果。這是世尊親口所說,決定沒有妄語,決定不過分,你真正能依照《地藏菩薩本願經》修行,你得的利益:
【一者天龍護念。】
‘天龍’是護法神,佛家講天龍八部,護法神,他護念你,我們一般講他保佑你。
【二者善果日增。】
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這個人心善行善,見像聞經讀誦供養是行善,又能為人演說;此地沒有為人演說的字樣,他用“贊歎禮瞻”,就是為人演說。在一般經上佛對我們的囑咐,“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話佛常講。《金剛經》的篇幅很短,只有五千多字,可是這一句話佛重復多少遍,一部《金剛經》念下來,其他的句子記不得,這個幾句會記得,重復遍數太多了。“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諸位看看這一段是不是這個意思?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贊歎是說,禮瞻是演,演說。所以他善果當然天天增長,善增長,惡就消除;換句話說,他的業障天天在消除,他的善力天天在增長,照著這個經文理論方法修行的人。
【三者集聖上因。】
‘聖上因’,是成佛之因,你現在在修因。
【四者菩提不退。】
‘菩提’是講菩提心,菩提心最簡單的講法覺心不退,這個人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不迷惑、不顛倒,他覺悟,時時刻刻都有高度的警覺。
【五者衣食豐足。】
‘豐足’不是我們一般想像很多很多,不是的,那就錯了。“豐足”就是決定不缺乏,修道人知足常樂,這才是真正的豐足;他不缺乏,需要什麼到時候他都能夠遇到,都能夠得到。
【六者疾疫不臨。】
能夠遠離疾病。這兩個字上面是疾病,下面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一些傳染病,他都不會遇到。為什麼?心清淨、心慈悲、心善良,就不會遭遇這些病苦,這些疾病與心地有密切的關系。
【七者離水火災。】
這些災難你遇不到,你能夠免除。
【八者無盜賊厄。】
這是人為的災害,強盜的搶劫,小偷的偷竊,你都遇不到。這種遇不到是說你在某一個時候,你命裡頭注定會遇到這些,這個能夠免除,那才真的是利益。你命裡頭跟人家沒有討債還債這些關系,那個不算數;你命裡頭有,會遭遇到,這個時候免了,這才算是你修行功德轉變的境界。
【九者人見欽敬。】
一個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心地善良慈悲,待人誠懇和藹,惡人見到你也對你恭敬三分,這是一定的道理。
【十者鬼神助持。】
正如同堅牢地神所說,真正如教修行的人鬼神都衛護,時時刻刻保佑你。
【十一者女轉男身。】
女身比男身苦處多,如果不願意受女身,要想得男身,能不能轉?能轉。可是也有人願意受女身,底下講:
【十二者為王臣女。】
國王大臣,生富貴之家,都可以得到。發這樣的心,多半都是菩薩,以這種身分來度化眾生,來利益社會。
【十三者端正相好。】
我們常講相隨心轉,心好相就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這是說你修福,福修的大,福報大人間沒有地方享受,享天福。
【十五者或為帝王。】
我們曉得世間古時候的帝王,現在每個國家地區這些領袖、領導人,都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他才感得。沒有福報的人,這個位子他得不到,不但得不到,給他他也受不了,這個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裡有的決定有,命裡沒有的求不得。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講過,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官階授給你,你還沒有得到的時候人就死了,這個例子我看過很多;你只有這麼大、這麼高的位置,再往上一升,你還沒有得到人就走了。所以說是世間功名利祿,都是自己前世今生所修,大多數的人前世所修,今生你遇到善知識的指引,今生修今生能夠轉業;像諸位熟知的了凡先生,《袁了凡家庭四訓》裡面所說,他是當生轉過來,這裡頭都有道理。
【十六者宿智命通。】
‘宿智命通’,就像現在諸位所熟知特異功能,那是他宿世。前幾天有一個人送了一個光碟給我,我也不曉得誰送的,昨天我看了一看,裡面有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寫書法,寫得非常好,居然四歲小朋友寫的字已經刻在碑裡面,寫得這麼好,天才!那是“宿智命通”,不是這一生,過去生,像這個事情也是很多。
【十七者有求皆從。】
這就是我們講有求必應。為什麼他有求都有應?他業障消除,沒有障礙,所以有求必應。
【十八者眷屬歡樂。】
這是儒家講自己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一家歡樂,都有道理。
【十九者諸橫消滅。】
命裡面有災難,我們講意外的災難,橫事是意外的災難,命裡頭你會遇到,這個時候它也消除,業障消除了。
【二十者業道永除。】
‘業道’是講惡道,原本有罪業他應當墮惡道,現在決定不會墮惡道。
【二十一者去處盡通。】
‘去處’,我們人死了之後十法界,擺在我們面前是十個道路,一般凡夫受業力的牽引,自己沒有辦法選擇,這很苦惱,被業力牽著走。覺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可以自己選擇,那就自在,無論選擇哪一道都通達,都沒有障礙,欲界天、色界天,聲聞、緣覺、菩薩,都憑自己選擇。
【二十二者夜夢安樂。】
凡夫都會作夢,告訴你不會再做惡夢,常常做惡夢,自己要警覺,為什麼會做惡夢?惡的念頭多,惡的習氣多,才會做惡夢,所以從作夢也能體驗,自己修行有沒有進步?
【二十三者先亡離苦。】
你的家親眷屬已經過去,托你的福,你修行得好,修行有功德,他們沾光,能夠離開惡道,能夠減少痛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你將來投生,承你的福報你一定生在福地,生在有福的人家。
【二十五者諸聖贊歎。】
‘諸聖’是指佛菩薩。
【二十六者聰明利根。】
‘聰明利根’是從法布施得的果報,你裡面有稱贊瞻禮。
【二十七者饒慈愍心。】
你的慈悲心,悲憫憐憫一切眾生心會增長。
【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畢竟成佛’是講最後,這一生沒有發願往生不退成佛,將來總會有這個緣。這個緣不定是在來生,不定是在後生,決定會遇得到;因為常常有諸佛護念,有地藏菩薩加持。這是講你得這麼多的利益。這段經文青蓮法師有注解,注得也非常之好,諸位可以去參考。再看底下這段經文,在一百零七面: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贊歎瞻禮。】
世尊答覆分成兩段,前面這一段講二十八種福利,是對末法眾生善男子、善女人,依教修行人所說的。這邊這段,因為他問包含有六道眾生,人依教修行得二十八種利益;其他的五道,諸天鬼神,佛在此地把這個意思也說出來。這段裡面關鍵的字眼‘聞地藏名’,“聞”很重要;‘禮地藏形’,“禮”裡面就有修行;禮敬贊歎,這是講現在未來天龍鬼神。我們讀經有天龍鬼神在聽,我們肉眼看不見,可是能夠覺察得到,你的心愈清淨,愈容易感受到。縱然是一個人讀經,在一個房間讀經沒有人看到,有天龍鬼神,往往在這時候我們聞到異香,最平常遇到的事情。香從哪裡來?我們自己在讀經的時候,特別是在初學,初學讀經不會燒香。古德告訴我們,有天神從這個地方經過看到你讀經,他停一下合掌恭敬贊歎,他身上有香,才能聞到有異香。有時候有幾個人在一起討論經典的時候,心地要很清淨,這個時候心地慈悲、心地善良,你在研究討論,有的時候天龍鬼神經過,他看到他也停一下,也在這裡合掌給你致敬;往往在這個時候,一些人在一起大家都聞到異香,這個事情我們常常聽說,自己也曾經經歷過。所以我們讀經,我們研究討論修行,不要認為沒有人見到,我們肉眼看不到,無形見到的很多。
你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你要覺悟:我們起個惡念,干個壞事,不要認為沒人知道,天龍鬼神全知道。你可以瞞人,你瞞不了鬼神,所謂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實。他們‘聞地藏本願事行’,怎麼聞到?是因為我們讀經他聽到,我們讀經出聲、不出聲都沒有關系,出聲當然更好,不出聲一個字一個字也是這樣念下去,都能有感應。我們與天地鬼神一切眾生感應道交,都是心的作用,前面跟諸位說心動念它有波,極其微細的波鬼神能夠起感應,能夠與他們的波相感應,他們就知道,他看到、他聽到了,所以他‘贊歎瞻禮’,瞻禮是致敬。
【得七種利益。】
他們恭敬贊歎瞻禮的時候,他也得利益。
【一者速超聖地。】
‘聖’是指菩薩的果位,能幫助他提升境界。如果是一般世間善,世法的善,講“聖地”這是講諸天;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裡面看到,讀儒家書的人,讀道家書的人,乃至於讀其他一切宗教經典的人,也能感得天龍鬼神聞名禮敬,他得“速超聖地”這是生天;因為他聽到東西不一樣。佛經能幫他超凡入聖,我們讀經不但度人,也度六道眾生。
【二者惡業消滅。】
這些鬼神是凡夫,不是聖人,他在六道,他沒有離開六道,他煩惱習氣還是很重,常常聞法受佛法的薰陶,惡業種子漸漸就消滅;鬼神如是,我們又何嘗例外?我們自己要想自己功夫得力,所以佛教給我們,三福裡面就勸我們“讀誦大乘”,經天天要念。不但要念,最好是天天要講,講是什麼?講是勸人,勸人也勸自己,真正得利益是自己。我們講一部經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一部經從頭講到尾得利益最大是自己,聽眾有很多他沒有時間他就不來聽,他有缺課,講的人一堂都沒缺,聽的人常常缺課,所以講的人是得圓滿功德,聽的人不見得圓滿,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們沒有成就之前,講經是自利,所以我們在講台上,我也跟諸位同修說過很多次,我們是以學生的態度在講台上實習報告,坐在台下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監學;我們在台上把自己修行所得,向老師、向監學、向家長,提出報告而已,用這樣的心態,自己得的利益圓滿。哪一天真的我們明心見性,乘願再來,才可以說我講經說法給別人聽;沒有見性、沒有成就是講給自己聽,勉勵自己,大家在一起共同勉勵,惡業習氣怎麼會不消除?所以不斷的講。有很多人說我喜歡講經,我不是喜歡講經,我要消業障,我用這個方法消除業障很有效果,所以說老實話三個月要不講經,毛病習氣就現前;天天講、天天勸,天天壓,降伏住,展開經本就是面對佛菩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要懂這個意思。
【三者諸佛護臨。】
‘護’是護念,‘臨’是感應,感得佛來護念。
【四者菩提不退。】
常常保持菩提心,覺悟的心,好善的心,利益眾生的心,這是菩提心。
【五者增長本力。】
‘本’是本有,自性裡頭本具,本具的什麼力?那個力就不可思議。佛在經上常講“權實二智”,這是講最多,增長根本智。根本智是清淨心、是平等心,在大乘經裡面所謂“三昧正受”,這個意思也非常深廣。根本智很不容易得到,我們今天所得到是相似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根本智法身大士才有,十法界的眾生沒有,十法界眾生四聖法界是相似位,六道凡夫修得再好是觀行位,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為什麼?清淨心達不到這個水平,我們今天講清淨,業習煩惱還會起現行,也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癡慢,不知不覺它還會起作用。根本智從哪裡來?根本智是清淨平等,心真的到清淨,清淨是不生煩惱就清淨,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才能達到平等,清淨平等的心就是根本智。《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這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我們今天是有知,有知那就有所不知,我們變成什麼都不知道,學習以為這是知,未必是正確的知,有的時候搞錯,曲解錯解了。這才要依靠佛的經典,佛所說的正知正見,我們所體悟到跟佛經對照對照,如果我們所體悟到跟佛經上所講的一樣,那我們的見解思想就正確,如果我們所體會跟經典上講的不一樣,那自己一定要反省、要檢點,我們錯了,佛經沒錯。依照佛經的標准,把自己的思想見解修正過來,這叫修心,這叫從根本修。心地清淨就生智慧,這個智慧自己可以受用,也可以利益一切眾生,這叫後得智,無所不知。所以說是“增長本力”。注解裡面講到“深行菩薩,具足悲智二增”,這個說法也好;他除了講智,兩種智之外,他講慈悲。智慧現前,慈悲心一定生起,智慧愈廣,慈悲心就愈大,這一定的道理。
【六者宿命皆通。】
這是我們講神通,神通佛在經上講“依定力而現前”。神通是本能,本能為什麼喪失掉?心思亂本能就不現前。過去我在美國,有一位同修遇到中國大陸特異功能的人,他們憑肉眼能夠看透一個人內髒,有這個能力,他們叫X光眼。有一個同修就讓他看一看,試驗試驗他,結果人家看了之後,他說你早年得肺結核,現在已經好了,還有一個疤在什麼地方,告訴她,她自己嚇了一跳。早年確實得過這個病,從來沒人曉得,結婚這麼多年,連丈夫都不曉得,被他說出來,她說真厲害。然後就問他:你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他說:會。怎麼會失掉?知道事情多,頭腦復雜就失掉。他們這些人對外面接觸得很少,保持自己清淨心,跟佛法講的相應。所以能力智慧都從清淨心裡面生,你的心愈清淨,你的智慧德能就愈強,道理在此地;愈復雜就愈糟了,是非人我、貪瞋癡慢愈少愈好,你自性裡頭的智慧德能分分往外透,這個東西是大障礙,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瞭。特別是我們要學教,將來要想利益眾生,經典都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展開如果用一個煩惱的心,亂心所,你是決定得不到利益,你不能解其義。諸位同修要想把經講得好,講得很圓滿,沒有別的,清淨心而已;遠離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經卷展開佛的意思你就明瞭。為什麼明瞭?佛的意思就是自己性德,所以你才會明瞭,是自己的性德。“宿命皆通”。
【七者畢竟成佛。】
因為你讀的是佛經,任何佛經到最後殊途同歸,決定歸無上菩提,所以是‘畢竟成佛’。這是得七種利益。我們再看最後一段經文: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
忉利天宮的大會,大會圓滿,我們在這個地方特別要體會到,大會一開端十方一切諸佛都來,這些諸佛如來在這一會裡面,沒有一個是中途退席,沒有;都是一直到法會圓滿,這個殊勝,不可思議,我們在一切經裡面沒有看到過。哪一次釋迦牟尼佛講經有這麼多佛來聽,沒有。《華嚴經》上,《無量壽經》會上,我們也看到十方菩薩來集會,沒看到佛來,佛講到重要地方諸佛來給他做證明,來示現一下。哪有這個法會自始至終十方一切諸佛一個沒有缺,統統都來,你才知道這個法會的重要。所以這個法是佛家的根本法,大乘法裡頭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基礎、是根本,離開這個基礎,任何法門決定修不成功,非常非常的重要。
【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
這一句諸佛如來對於釋迦牟尼佛的贊歎,諸佛贊歎就是給釋迦牟尼佛做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句句都是真實,他們來做證。
【是時忉利天。】
這是講道場。
【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璎。】
‘珠’是珠寶,‘璎’是璎珞,這是天地的祥瑞。
【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一切眾會’,包括諸佛如來。再次的瞻禮,戀戀不捨,這樣才散去。我們在此地看總結的經文跟一般經不一樣,一般經文總結後面有“依教奉行”,此地沒有,‘合掌而退’,為什麼?諸佛如來,這一會非常不尋常。青蓮法師在此地注子注得很好,諸位可以細細看看。這部經今天我們把它講圓滿,這一次是為九華山道場,今年的法會啟講這部經,也因為受時間的限制,有些地方沒有能夠細說,所以我們想下一周接著,我們把這一部經重新再講一遍,因為這一遍我們沒有講玄義,底下這一遍我們要把玄義補出來。好,今天法會到這裡圓滿,謝謝諸位!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五十卷
下一篇:真布施才有真功德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