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七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四七卷)
  
  請掀開經《科注》卷下第六十九面: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贊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這是第五段,用現在的話來說有求必應,有願必成。這是世間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中國或者是外國,可以說沒有一個眾生沒有這樣的希求。人人都有願求,幾個人在一生當中能滿自己的心願?畢竟是求願的人很多,真正滿願的人是非常非常的希有。世間人有求,這個願實現,絕大多數還是他命中所有。他求財,他命裡確實有財,時節因緣成熟他發財;命裡面有地位,到時候因緣成熟,他也得到了高官,可見得都是命裡有的。這個地方所講的希求,是你命裡頭沒有,命裡沒有你求到,那才叫有求必應,命裡有的不算,是命裡沒有的。沒有,要求得是很難,不容易,這是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加持實在講還是屬於增上緣,真正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自己依照佛的教誨,認真努力的修學,現前修現前就得感應;這不是宿世,宿世你命裡沒有,現前造的。這裡頭因果關系,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會懷疑,也不會去怪菩薩為什麼保佑他,不保佑我?他照做,我沒有照做,明白這個道理就行,真的是有求必應。

  前面說能求的人,所求的事,經上講得很清楚,特別說‘若未來世’,這一段每一節裡面都是講未來世,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包括在未來世裡面。條件,這個人,求願人的條件,一定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是關鍵的字樣;如果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依照這個方法求,未必得感應,所以這個字是關鍵的字樣。我過去講《地藏經》,有聽眾曾經問過我,為什麼他依照這個經典修學,也很懇切、也很誠心,所求得不到?所以他懷疑經上講不見得可靠。來問我,我就點這個字,我說:這個字你有沒有做到?他一想明白了。因為這個經是大乘經,你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求的是小願,你有小善就行,你要是大願的話,那你一定要大善。善的標准在三福,你想求人天的勝事,殊勝的果報,人天當中殊勝的果報,你人天善要去做。“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沒有?如果你果然做到,你是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求世間殊勝的福報你能求得到。你求出世間殊勝果報,你未必能求到,為什麼?那個善還要加強。

  所以你希求二乘果報,那你一定要“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句話聽起來好像不難懂,其實不容易,很不好懂。什麼叫三皈?現在很多人把這個看輕,看得太簡單、太容易;找個法師,佛像面前,念幾句偈,就以為是皈依,哪有那麼便宜事情?皈是真正回頭,依是真實的依靠。皈依佛是從迷惑顛倒回頭,真正依自性覺;皈依法是從邪知邪見,就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回頭,依正知正見;皈依僧是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這談何容易?這是出世間的善法;三福第一條是世間善法,第二條是出世間善法。由此可知,我們今天受三皈眾戒,古人講得沒錯“有名無實”,自己一定要清楚。現在出家人受比丘戒以比丘自居,蕅益大師說這是妄語,你沒有得比丘戒,你自己以為是比丘,這個過失很重。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五個比丘傳,當然最好是能夠十個人,十個人找不到,五個人;五個真正比丘才能傳比丘戒。

  南宋之後中國沒有比丘,可是戒照傳,我們自己心裡一定要清楚,這是名字傳授,沒有實質。為什麼要這個形式?我們讀誦戒經,避免別人毀謗,戒經上說沒有受過戒的人不可以看,我們受形式戒去讀戒經。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能夠做到一條,明瞭一條做到一條,你這條戒受了,不在形式。你就是在登壇受了戒,你沒有做到,你沒有受,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自己的身分。蕅益大師受了戒之後,受了比丘戒之後,在佛菩薩面前退戒,他持沙彌戒。因為沙彌戒,沒有比丘,自己在佛菩薩面前可以發誓來求受,菩薩戒也是如此,所以菩薩戒跟沙彌戒,在家居士是可以得到,因為不需要真實比丘。比丘、比丘尼戒要真實比丘,沒有真正比丘,決定不得戒律。所以蕅益大師一生自稱菩薩戒沙彌,這是祖師大德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老人家稱沙彌,他的徒弟就不敢稱沙彌,成時法師,蕅益大師的著作,成時法師把它整理、刻版流傳下來,這個功德很大;沒有成時,蕅益大師的著作就沒有人傳下來。他的弟子自稱菩薩戒出家優婆塞,優婆塞我們今天稱居士,成時法師多謙虛,我是出家的居士,你們是在家居士,我是出家居士,這是名副其實的身分,正確的理念。在晚近弘一法師對於戒律很有研究,他老人家自己也自稱出家優婆塞。這是我們一定要懂,要曉得自己的身分,不至於做錯事情。

  可是出家優婆塞能不能學菩薩?能學,菩薩出家優婆塞,當然可以學菩薩。菩薩的善一定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真正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還會傷害一個眾生嗎?你要幫助他都來不及,你怎麼可以傷害他?如果我們對於任何一個眾生不滿意他、嫌棄他,以瞋恨心對待他,你菩提心就沒有;如果對於一個眾生你愛他,感情在其中,你菩提心也沒有。菩提心是大慈大悲,清淨、平等、覺,從清淨平等覺裡生的大慈悲心,這是菩提心,你才能幫助一切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所以接著要修斷煩惱、斷習氣,“煩惱無盡誓願斷”;成就自己的學問智慧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後面“佛道無上誓願成”;後面三願是完成第一願,你成佛干什麼?你斷煩惱為什麼?你學法門為什麼?成佛道為什麼?為度一切眾生,不為自己。如果說斷煩惱為自己,學法門也為自己,小乘,權教菩薩,我法二執還沒有斷盡,當然比我們凡夫是淡薄太多,依舊不乾淨,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所以此地“善”是個關鍵的字眼,我們有沒有做到善?我們是不是經典裡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先把能求的人說出來。

  底下講所求的事。所求的事很廣很多,你所求的沒有一樣不滿願。注解也注得好,我們在此念一念,“願念在內”,你有願,有求的念頭,這在內;“事相據外”,你所求的事在外。“約世出世間,則有百千萬億”,你所希求的事太多太多了,說之不盡。“或求現生果遂”,或者是求你這一生當中,你的願望都能稱心如意,遂就是稱心如意的意思。“或期他世從心”,或者希望來生,你所希求不是這一生,來生得殊勝的果報。下面法師引“《十輪經》雲”,《地藏十輪經》,“此善男子,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為多聞”,這舉幾個例子,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有很好的緣分聽聞佛法。或者是“淨信、淨戒、淨慮”,淨慮是禅定,“神通、般若、解脫、妙色聲香味觸、利養、名聞、功德華果、樹林,床敷、捨宅等,是也”,這舉幾個例子,世出世間一般人想希求的,你求願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底下教給我們求的方法:

  【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贊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這段話實在就是《行願品》裡面“如教修行供養”,法供養裡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養,你所求的願沒有不滿,你都能夠得到。所以這一句它的意思一定要了解很清楚、很透徹,‘歸依供養’這四個字是最重要。“歸”是回頭,從我們一切錯誤、一切過失真正回頭,回頭就是忏悔。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他告訴我,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當你有求的時候不應,沒有感應,這是什麼原因?是你自己有業障,只要你把業障忏除,感應就現前。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怎樣忏除?他給我說了四個字“後不再造”,我明白了。真正善知識不講假話,也不拐彎抹角說一大堆,簡單扼要。我們佛門忏悔很多儀規,不需要;你知道你錯了,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真忏悔。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導我跟一般法師大德不一樣,使我們聽了之後合情合理合法,不能不佩服。

  所以我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犯過失,那就是覺悟;知就是覺,你覺悟了。能把過失改過來,這是修行,這忏悔。所以佛家講修行,忏悔兩個字統統包括,就是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儒家講不二過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過失只可以有一次,不能有第二次,第一次是你無知,第二次曉得覺悟了,不可以再犯第二次,這是回頭,真回頭。回頭之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行為,處事待人接物依什麼?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教誨,這叫皈依,你皈依地藏菩薩。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這個經裡面的教訓,那你不是皈依,你沒有依靠;沒有依靠地藏菩薩教誨去做。你那種皈依是假的,有名無實,有名無實的皈依,給諸位說不但沒有利益還有過失。你沒有皈依的時候你犯罪,結罪的時候只有一重罪;皈依之後明知故犯,你兩重罪。這個道理並不難懂,我相信中等根性的人,都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善人,真正皈依。

  ‘瞻禮’是功課,我們今天講早晚功課,也就是說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早晚功課你要瞻仰地藏菩薩的形像,禮拜地藏菩薩的形像,禮拜是恭敬,表達自己誠敬之心,依教奉行。我們依哪一個經論來修行?全部的經論我們沒有能力熟讀,一定要把經論裡頭重要的東西摘錄下來,要記住,天天要讀。當然你有時間,每天把《地藏菩薩本願經》念一遍很好,實在講念一遍不行,為什麼?記不住。還是把裡面重要的一條一條摘錄下來,像我們編《淨宗修學守則》,我們從《無量壽經》摘錄了六十條,好記;這六十條,條條都要做到。我們又從《寶積經》裡面,《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頭也摘錄了六十條。這部經是世尊專說末法,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出家人常常犯的毛病;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做錯,以為做得很對;佛這麼一說,我們才恍然大悟,天天在造罪業,還以為自己修得不錯;將來落到三途,還不知道怎麼墮落,你說多可憐、多可怕!所以這部經典很重要。

  世尊對末法出家人開示,指責我們一些毛病應當如何修改,不只這部經,可是我們節錄這幾條,先要把大毛病改正過來,然後再改小毛病。大毛病改不過來,小毛病都改過來不容易,收不到效果。所以真正要依《地藏菩薩本願經》修行,經典裡面的教訓也要節錄出幾十條,擺在自己面前,天天要照做,這叫供養,如教修行供養,這是你自修。不但你自己要依教奉行,你還要教化眾生,它是大乘法。大乘菩薩之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後面還有“勸進行者”,所以單單自己做還不行,還要勸化別人。

  ‘贊歎地藏菩薩形像’,這個“形像”,給諸位說就不是雕塑彩畫的形像,你們想想這是什麼形像?是地藏菩薩示現在人間的形象,他用什麼心處事待人接物,他用什麼樣的態度接觸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叫形像。此地稱贊,講解地藏菩薩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是專門贊歎地藏菩薩形像;所以大家不要誤會,造一個地藏菩薩像這就是贊歎,你全搞錯了。此地的贊歎,一個是要為人演說,還得要為人做好榜樣,你修地藏法門,你像不像地藏菩薩?你的形像是不是地藏菩薩的形像?這叫真贊歎。你能夠這樣做,地藏菩薩在末法時期,代表世尊弘法利生,接引大眾,你的所願所求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諸位想想你所願所求,是你自性功德的現前,還是佛菩薩對你的加持?兩者都有,自性功德是因,佛菩薩加持是緣。如果自己沒有真修,佛菩薩緣接不上,想給你做增上緣沒有法子,辦不到;必須自己有因,你有真因,佛菩薩給你做助緣,果就很順利成就,道理在這個地方。再看底下經文:

  【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注解注得好,“歸供合法”,這一句多重要,歸依供養合法;“求懇如心,故感大士,夢中授記”,這是菩薩給你做增上緣。你的歸依供養不如法,你什麼樣的希求,你都得不到感應。所以說如理如法希求,一定能得成就,而且即使為自己,也是為眾生。如四弘誓願所說,願斷煩惱、願學法門、願成佛道,為什麼?為度眾生。如果說是只為成就自己,而不是全心全力擁護眾生,這個願很難成就。為眾生亦為自己是不錯,依舊有障礙,這有障緣;為眾生,不為自己,這個願很順利,很容易成就。為眾生,不為自己的願,也不能成就,那是什麼原因?眾生的業障很重,不是菩薩不幫助,眾生業障太重,不聽教誨,他一定要受果報,從果報當中醒悟過來,那時候佛菩薩就來教他。由此可知,佛菩薩現不現身,佛菩薩說不說法,佛菩薩教不教眾生,都是一片慈悲;他不現身、不說法、不教眾生,緣不成熟。這個緣是在眾生自己這一邊,不在佛菩薩那邊,自己一定要存善心,要行善事,要發善願,這樣才能感得佛菩薩現身說法,來幫助我們。如果我們的心不善、行不善,佛菩薩決定不會來,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就曉得,為什麼有人求佛菩薩就現身?有人天天求,求多少年,佛菩薩影子都沒見到,道理就在此地。

  實在講諸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法,無非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轉變相續這些理事。事實真相,轉變的道理,轉變些事實,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六根天天接觸這些境界,那就像經上所說,我們接觸是迷而不覺,擺在面前沒看出來、沒聽懂;諸佛菩薩憐憫我們,就在眼前的事相幫我們點醒。諸位細細去觀察,細細去思惟,《華嚴》,一切大小乘經論是不是如是。我們果然明白,那就像大經上所說,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塵說剎說,無間斷說”,這都是事實。

  昨天下午,李會長來邀我一同去看洪老居士,老居士這些年來病得很嚴重,他發心捐這塊土地給我們做彌陀村,楊厝港這個土地是他的。過去我去看過他一次,那個病很危險,說話音聲很模糊,我在旁邊仔細聽一個字都聽不出來,他說的是福建話,福建話我懂,聽不出他所說的是什麼東西。身體非常不好,他自己也感覺他朝不保夕,所以對於捐這塊土地建彌陀村非常懇切,每天跟李木源打很多次電話,李木源每天到他那裡去看他三、四次,他跟我講有一天最多他去看他七次。昨天去看完全是兩個人,紅光滿面,講話講得很多,音聲很清楚,每一句話我都聽得很清楚,我能聽得懂。精神氣色體力都很好,他每天早晨還到樓下去運動,過去坐輪椅,現在不必坐輪椅,扶他下去能做運動,不可思議。

  昨天聽他講:我發願捐這個土地,希望我病能好,果然好了。他的喉癌拿掉了,醫生告訴他,兩個月開的那個洞可以恢復,可以能完全恢復健康。昨天我們在一塊談了很多話,親切招待我們。李木源告訴我,洪老居士一生真正是此地一個大慈善家,有求必應,求他幫忙決定沒有空手。居士林曾經有一次找他捐錢,非常慷慨,問他捐多少,他開一張空白支票,你們用多少自己寫。一生做好事,晚年有這個,這是聖因,這個因緣機會到哪裡去找,他能遇到,又這麼樣的慷慨。他那塊土地照現前的價值是六千萬,跟李木源談的時候,他把它降到四千萬,最後降到二千五百萬,現在降到一千五百萬;而且告訴我們,將來建彌陀村錢不夠他還要出錢,歡喜真是歡喜。

  離開他那個地方之後,我們再看陳光別老林長,現在也在生病,每一天聽經看錄像帶,每天看八個小時。臥房裡面裝了一個電視機放帶子,現在正在聽看《金剛經》的講記,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最近還有好幾位居士,都是得了很嚴重的病,這一發心病就沒有,完全好了,再去檢查已經很正常,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求地藏菩薩永遠保護真做得到,只要你的善心不退,菩薩始終會保護你;如果你的心退掉,菩薩就離開了。永遠不退心,永遠依教奉行,愈做信心愈堅定,信心愈清淨,法喜充滿,愈做愈歡喜,諸佛菩薩怎麼不護念?諸佛菩薩護念,天龍善神就擁護,一定的道理,所以這些事情端在自己真修。這個求願是大乘菩薩,求地藏菩薩大慈大悲永遠保佑;菩薩答應你,就會在夢中托夢給你,夢中夢到菩薩摩頂授記。注解裡面講,末後一句,“若非信力堅固,安有如是瑞相”,希有的瑞相都靠你信力清淨堅固。我們讀了應當要學習。再看下面第六段,“發現生智慧”,實在講對我們的關系太大了。我們研經學教就是智慧不開,教給我們開智慧的方法。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
  都是講我們現在;換句話說,都是教我們自己,不是教別人。

  【善男子、善女人。】
  注意這個‘善’字,淨業三福要緊,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佛法從哪裡學起?三福是基礎,如果在這上疏忽,沒有認真希求,你一生都不會有成就。像蓋房子一樣,除非你蓋小茅篷可以,你要蓋高樓大廈決定蓋不成,為什麼?你沒有做地基,三福是地基、是基礎。你基礎建得愈堅固,你樓層蓋得愈高,現在蓋房子蓋幾十層、蓋一百多層,那個地基要建築得多麼堅固。三福是基礎,成佛的基礎。只有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的基礎,沒有出六道,六道裡面的善因善果福報,那你是肯定享受,因為你有這個基礎,可以說你不會墮三惡道,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報。如果你第二福也修得很認真、很堅固,你的果報在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果,你得這個福報。你再具足大乘菩薩福,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享受一真法界的福報。所以這個基礎我們要不認真的修學,佛法裡面所說殊勝功德利益,我們是得不到,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明瞭。請看經文,《科注》卷下第七十面,第二段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這是教我們修智慧。因為沒有智慧,想修學大乘,不但不能開悟,連經文都記不住。在我們現代大概中年以上的人,學佛都有這個困難;年輕人學佛少數,那真是宿世的善根很深厚,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我自己接觸佛法是二十六歲,當時我已經知道太晚了,遇到佛法太遲了,好年齡、好時光的時候沒有緣分,到自己能夠懂事、能夠覺悟,年歲已經大了,讀誦已經相當困難。好在宿世還有一點善根,在世間還沒有被迷惑,遇到這些大乘經典確實非常喜歡,很喜歡研究,很喜歡讀誦,很喜歡能夠深解義趣。‘縱遇明師’這一句是很難實現,“明師”是過來人,有修有證,這是明師,到哪裡去找?世出世間古大德都常說,善知識可遇不可求,能夠遇到宿世的善根因緣,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你怎麼會遇到?善根福德薄,遇到了不相信,不肯接受教誨,縱然接受也是陽奉陰違,所以他沒有成就。

  方東美先生一生在台灣教學,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非常熱心教人,幾個人肯聽話?幾個人肯依教奉行?他天天在教、天天在勸,奈何學的人陽奉陰違。雖然如是,教的人並不會灰心,這是大慈大悲。你雖然不聽,只要你肯來聽,不做沒有關系,給你種善根,知道來生來世,或者是來生後世,再遇到緣的話,你善根種子會起現行。明知道他做不到,只要他肯來聽的話都教,你聽了聽懂了,現在能做到,這一生得利益;畢竟還是少數。李炳老在台中講經說法三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人,我最保守的估計也應當超過五十萬人,真正依教奉行往生淨土應當有五百人,諸位想想五十萬人當中五百人往生,其他的都種善根而已,所以他老人家常講,“一萬人當中,難得有幾個往生”。問題就是你聽有沒有聽懂?有沒有發心認真去做?必須是能信能解、能願能行,你才能得利益。所以學佛頭一個條件,就是遇到好老師,這是我們一生修學成敗關鍵之所在。

  老師教我們,‘教視令熟’,經文裡頭沒有說教念,沒有說教聽,他用“教視”,這什麼意思?我們要注意到這些文字,這些文字非常重要。“視”就是觀,觀是屬於慧。佛祖教人用功修行的綱領是教你作觀,教你觀察,教你觀照,觀察是初步,初學的;從觀察提升到觀照,只要用個觀、用個照,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觀照就沒有;而實在講觀照還是沒有離開心意識,真正講離開心意識,我們初學的人做不到。所以對我們初學人來講,觀察、觀照,依教奉行,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跟我們事實的生活做對比,在這裡觀察,事實真相跟佛講的相應不相應?從哪裡下手?先觀察因果,你觀察行善是不是得善果?觀察作惡是不是得惡報?先從最初、最明顯的地方去觀察,然後再觀察入微,漸漸契入到微細,你就生智慧,所以他不用聽、不用念。禅宗裡面從觀照入門,功夫漸漸深是照住,照住就是得定,再往上提升就照見。《心經》裡面講觀世音菩薩的功夫,“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昨天跟諸位講的結尾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知道我們眼前現實的狀況,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是《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那是照見;這個境界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還有能所,照見五蘊皆空是能所沒有,那就是一真法界現前。

  所以老師這樣教給我們,我們實在說是邊聽邊忘,‘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我們還是隨順煩惱、隨順習氣,不能克服自己煩惱習氣,所以在經教裡面不能開悟,這是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檢討,你才發現自己的過失,才知道自己業障有多重。必須自己肯定自己業障重,然後你消業障的念頭才發得起來,業障不消不行,不消還要搞六道輪回。諸位要知道,一搞輪回,我們這一生所學就忘得乾乾淨淨,怎麼曉得?我們前世曾經學過佛法,這一世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不是忘得乾乾淨淨,有隔陰之迷。來生又得從頭學起,來生有沒有機會遇到明師?很難講,決定不是說你生生世世都那麼巧都能遇到,沒那麼好的事,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所以這一生不能成就,一失人身,絕對不是說你來生會遇到,很可能你會隔幾十生、幾百生,乃至於多少劫,才有機緣再遇到;這就是講退轉,這一退時間太長,這是我們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後才知道機緣希有難逢,遇到之後一定要牢牢的抓住,決定不能放松,怎麼樣辛苦也要熬過,也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才是個聰明人,才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佛說實在講這一類的人很多,學佛裡頭大多數是這樣的人。這些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業障沒消除。消除的方法前面跟諸位講過,“歸依供養”,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就消除。消除最有效果、最快速的方法,是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勸人念佛,這個消業障的方法比什麼都快。你能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定,你能夠得理一心不亂,在教下講大開圓解,一生當中可以做到,業障極重的人也能做到,這就善導講“遇緣不同”,業障再重的人都能做到。你得念佛三昧,你智慧開了,你能不能弘法利生?不一定,為什麼?要看法緣,你自己雖然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沒有法緣,你去講講得雖然好,人家不聽你的,這時候怎麼辦?多半到極樂世界,就往生。

  所以成就的人,住不住這個世間不是自己事情,跟自己業報已經完全沒有關系,住世間、不住世間都看法緣,有緣多住幾年,沒有緣立刻就往生。成就的人往生決定沒有病苦,決定是自在往生,但是他的示現不見得相同,也有人示現生病,也有人示現很苦,為什麼?覺悟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看到你起警覺性。示現沒有病苦,很自在,令大眾看到生羨慕心,菩薩做種種示現,沒有一定。示現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看眾生的緣,應該做哪一種示現,他就做哪一種示現,所謂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他哪有一定?但是有個原則,無論哪一種示現,決定利益眾生,決定有人看到、有人聽到會醒悟過來。

  所以消業障重要,通常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消業障是讀經,讀得相應消業障,念佛念得相應消業障;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消業障。決定不要有一念利益自己,諸位要知道,利益自己是造業,是增長你的業障。許許多多同修業障消不了,縱然做善事行善,做慈善家幫助別人,他有自己,所以他業障消不了,他要受些果報。我們今天很幸運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決定沒有自己,一切都是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好形象,為佛法久住世間,我們能夠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業障消除得快速。請看經文: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這一段是教我們修行的方法,修開智慧的方法。我們遇到好老師,遇到好同學,遇到好的修學環境,智慧不開,那是空過,非常可惜。智慧怎麼開?這個地方世尊教導我們的方法好。這個人,希求開智慧的這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聞名見像;這個地方的聞見我們要記住,這是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一而三三而一,才能夠相應。最初的緣是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當然聽這個名號,你一定要了解名號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表法的意思,你就白聞。地是心地,藏就是智慧,我們真心本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德能,這是地藏菩薩名號裡頭含的深義。見地藏菩薩像,或是見到雕塑的像,或是見到彩畫的像,見到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薩的行誼,他示現在我們人間所作所為,他的所作所為就是實踐這部經裡面所講的一切話。釋迦牟尼佛對他的贊歎,他統統做到,他要不做到,佛怎麼贊歎他?所以我們聞名見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須如地藏菩薩的行誼,才能把我們心地寶藏開發出來,那我們就有智慧,業障就消除。如果不能效法地藏菩薩的形像,我們的業障消不了,這是真正的道理。

  此地講在菩薩形像面前求忏悔,‘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誠心誠意求忏悔。注解裡頭注得不多,但是意思很深,“聞名見像,陳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從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一定要懂他表法的意思。“故稱名供像,即發慧性。然須恭敬,始能感動。以誠能動物”,動是感動,物是指一切有情眾生,包括諸佛菩薩,你能夠感動。“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你心地不誠,你就不能感動,特別是對於佛菩薩,對於一切善人善神善的,要用真誠感動。你要是不誠,不誠也有感,哪些感?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誠,這個心都是邪曲,所以你殺心感什麼?感羅剎;瞋恚心感修羅,悭貪心感餓鬼,你就跟這些東西起感應。你要跟諸佛菩薩感應,跟天地善神感應,真誠心,這一點很重要。

  至心忏悔之後,還得修供養,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我們跟人見面要送一點禮物,表示我們對他致敬。沒有預備禮物,身邊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送人做紀念結緣,也要做。昨天李居士來找我,我們去看洪老居士,我帶串念珠跟他結緣。可是以後又想去、又提議去看林長陳光別老居士,我們預先沒有准備禮物,我自己帶著這串念珠送給他,表示敬意。所以在佛菩薩面前,我們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養法,‘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過去有人讀《地藏經》,讀到“香華、衣服、飲食”供養,他沒有什麼問題,“玩貝”供養菩薩,這是什麼意思?注解裡頭注得很清楚,表“游戲神通”,所以玩具能不能供佛?能供佛,表游戲神通,表這個意思。主要是藉這個儀式表自己的誠敬。
  他這個地方講的表法好,言簡意赅,“假物將意,藉事顯心”,佛菩薩面前供養是這個意思。“香取清遠潛通”,香是清香遠聞;“華表圓滿悅澤”,沒有一個人不歡喜花,花代表歡喜,完全是從相狀上來說;“衣服見寂忍不捨”,衣表忍辱;“飲食顯慧命常存”,表這個意思;“玩具彰游戲神通”,這是舉幾個例子。前面我們曾經講過,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都有清香遠聞之意。花表六度。佛菩薩面前供飲食,佛菩薩不需要飲食,供飲食的意思是顯慧命常存,因為我們得飲食生命才能夠存在,以飲食來維持生命,此地是表慧命。這是至心忏悔,修誠敬的儀規。

  再‘以淨水一盞’,供在佛菩薩的面前,供多久?‘一日一夜’。‘然後合掌請服’,供一天一夜,把這個水喝下去。‘回首向南’,地藏菩薩住在南方。‘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意思注解裡面都說得很清楚。“淨水者,藉緣發慧”,供這一杯淨水,一定要曉得,心要像水一樣清淨,要像水一樣平等,清淨平等心就發慧。你把這杯供水不要倒掉,你要喝下去。所以供水最好供什麼?開過的水,供涼開水,你可以喝;你供的水是可以喝,表示我接受,我認真要學習,表這個意思,而不是每天佛前面的水換一換就倒掉。這些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看你的用心,在事相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這個心就是‘至心鄭重’。他這裡說,注解裡頭好,“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有洗淨污染的功能,用這個來表示。我們貪瞋癡是污染,《無量壽經》上教我們,“洗心易行”,用什麼方法來洗心?淨水,清淨平等的水來洗我們的心;改變我們一些錯誤的行為,叫易行。

  注解裡面又說,“以清治濁,以正治邪,眾邪斷絕,知水為真”,表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表法,不是說你天天喝這個水就開智慧,你試試看你喝上三個月看看開不開智慧?還是不開智慧。因為你外面是相,你是表相,表裡要一如你就開智慧。你天天供水,天天喝這個水,每一見到的時候清淨心、平等心,一定要把你心的不平洗成平靜,心裡面污染洗成清淨,你智慧才開;表裡一如,這才能起得了作用。每一天喝水還是貪瞋癡慢,還是自私自利,智慧怎麼能開?你的業障怎麼能消除得了?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不喝這個水行不行?當然行,不是不行。為什麼要喝這個水?鄭重,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誠敬,取這個意思。

  修這個法的時候,要‘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換句話說,一定要修十善業。不但要修十業善,還要斷五辛,諸位要知道,五辛是蔬菜一類,葷菜,葷是草頭,吃肉不是叫吃葷,那就搞錯了;肉是腥,葷腥,葷還是蔬菜類,腥才是肉食肉類,現在有很多人把吃肉叫吃葷,錯了。五葷是指蔬菜裡面,注解裡也有,蔥、韭菜、蒜,他只講三樣,五辛是五樣。葷辛,此地講葷辛,我們講葷腥是肉旁,一個星宿的星,那是肉食。此地講葷辛都是屬於蔬菜,那是什麼?葷是有氣味,臭的氣味,辛是指辣,辛而不葷可以吃。五葷菜,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蔥、蒜、韭菜、 頭, 頭是小蒜,經上有一種興渠,是從前中國沒有的,現在我們曉得就是洋蔥,洋蔥在中國過去沒有。這五種性質都相同,《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這五樣東西不能吃,嚴格的修十善法、十善業,一七或三七日,這是修行的方法教給你了。

  說一七跟三七是克期求證,期望在這個日程之內能夠得到感應,如果業障很重的話,三七日還不行,我們曾經見到。一般講三個月會見到效果,六個月效果就很顯著,就非常明顯,這真的不是假的。年歲大的人也能恢復記性,讀過的東西也能夠很久不忘,通常講三、四天,一個星期不會忘掉,時間長了再不讀倒又忘掉,讀過一遍東西一個星期之內還能記住,可以做到這個功效。末後有幾句話,七十四面第二行的注解末後,“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誠者”,你對這個修法有懷疑,不能夠以真誠心去修,那感應就很難達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底下一段果報現前: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這是你所求成就,願遂了。現在有人求而不得感應,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專一,誠是誠敬。還有一些人讀了這個經,沒有能夠圓解,心量很窄小,只是在佛菩薩面前誠心誠意來求,處事待人接物就不誠實,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諸位要曉得,一誠一切誠,它是性德,你這樣才能消業障。在佛菩薩形像面前露一點誠心,真誠心,離開佛菩薩形像,跟大眾接觸之下惡念又起來,煩惱習氣又現行,沒有用處,這個一定要懂得。佛菩薩是教我們這個方法,你在佛菩薩面前修是課堂作業,你學了之後要有用處,不會說將來你有感應,讀經典一念都會記住,念別的東西一念都忘記,哪有這個道理?沒這種道理。經典一聽就明白,一讀就能記住,日常生活當中,樣樣事情你都聰明,你都能開解,你都能夠記住,這個效果才真的成就。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你依照這個方法求,得不到果報;得不到果報,你的信心就喪失,佛在經上講的不可靠,我照這個修,修了好久沒有感應;他不知道他自己所修,理論方法都錯誤,不是沒有效果,真有效果,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學非常重要。這一段青蓮法師注得很長,但是不難懂,要緊要注意的我已經給諸位說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六卷
下一篇:淨空法師講地藏經第四八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